急性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及护理

急性放射性皮炎
可分成三度: 第一度:(干性脱皮) 初为鲜红,以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 度水肿。自觉灼热与瘙痒。3~6周后出 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急性放射性皮炎一度
第二度:(湿性脱皮) 显着急性炎症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有 光泽,有水疱形成,疱破后成糜烂面。 自觉灼热或疼痛。经1~3月痊愈,留有 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 皮肤萎缩等。
慢性放射性皮炎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有关本病的 健康教育,讲解其所患肿瘤的治疗常识, 治疗过程中应配合的事项,充分发挥病人 的主观能动性。
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及时向医生或护士 反应状况,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性护理
放疗前应摘除金属制品,如项链、耳环、 手表,钥匙等,以免增加射线的吸收, 加重皮肤的损伤。
预防性护理
修剪病人的指甲,以免睡眠时搔抓局部 皮肤引起糜烂。
预防性护理
患者应穿柔软、宽松、吸水性强的 棉织品,避免粗糙衣物摩擦,保持 局部皮肤干燥
皮肤护理
交代患者切勿洗脱照射野标记,保持照射野界限(定 位线)清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皮肤护理
患者外出应打伞,对照射野予以遮 挡,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急性放射性皮炎二度
急性放射性皮炎
第三度:(放射性溃疡) 红斑水肿后迅速组织坏死,以后形成顽固性 溃疡。溃疡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肤及肌 肉,甚至骨组织。溃疡底面有污秽的黄白色 坏死组织块。自觉剧痛。很难愈合,愈后形 成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毛细 血管扩张。损害严重者大血管闭塞,肢体发 生干性坏疽。在溃疡和瘢痕上可继发癌变
医护人员的对症处理工作
在放疗期间,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 者的皮肤,尤其是皱褶处皮肤有无变 化,并倾听患者的主诉,如干燥、瘙 痒、疼痛等。如出现反应,应及时对 症处理,避免因皮肤反应而延误放疗 时机。
放射性皮炎疾病研究综述及治疗药物概况

一、放射性皮炎疾病研究综述1.放射性皮炎定义放射性皮炎又称放射性损伤、放射性灼伤,是指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包括α线、β线、γ线、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引起的皮肤系统的物理性疾病,分为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慢性放射性皮炎。
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红斑、色素沉着及不可逆的毛发脱落、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的破坏及永久性的毛发缺失,可致放射性坏死,然后形成溃疡,甚至癌肿。
放射性皮炎的发病过程和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辐射部位、辐射类型、辐射组织细胞特性等有关。
该病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2.放射性皮炎流行病学研究(国内外)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预计2040年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3000万,癌症负担将比2020 年增加50%。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近2000万例,中国新发癌症病例超450万例。
在澳大利亚和美国,50%~70%癌症患者需接受放疗。
2018年,国内接受放疗的患者总人次为125.96 万人次,较2015年提高了37.0%。
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疗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肿瘤治疗及护理中的难题。
据报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高达85%-95%。
根据医生访谈结果,几乎所有病人都要使用放射性皮炎预防用药(偶见骨转移放疗患者不使用),因此可以认为放射性皮炎预防预防用药使用率为95-98%。
二、放射性皮炎治疗药物概况1.临床诊疗情况1.1疾病治疗方式概述(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放疗缺乏正确认识,大多数患者对放疗可能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
治疗前应简明扼要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放疗的治疗原理和治疗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利于消除其对放疗的错误理解。
(2)健康教育,尽管目前针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还尚未形式共识,但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一般包括以下几点,放疗前后,避免在照射野皮肤使用含金属局部产品如氧化锌护肤霜、含招除臭剂、香水等,因金属可吸收放射线而增加皮肤表面的放疗剂量;着宽松衣物,避免照射野皮肤摩擦;保持照射野皮肤洁净;避免高温或低温刺激照射野皮肤;避免使用含淀粉产品以免增加感染的危险。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β和γ射线、X线及电子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损害。
本病主要见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及从事放射工作而防护不严者。
放射性皮炎是恶性肿瘤的外照射治疗中几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造成患者皮肤抗感染和抗摩擦能力明显下降,易发生感染和擦伤。
既影响放疗的持续性与效果,又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皮炎的恶性发展,以确保患者外照射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ⅰ放射性皮炎的一般分期:Ⅰ度皮肤反应(干性脱皮)表现为局部烧灼感、刺痒、毛囊区扩张、照射区皮肤红斑、色素沉着。
Ⅱ度皮肤反应(湿性脱皮)表现为照射区皮肤充血、水肿、水泡、液体渗出、伴有轻度疼痛。
Ⅲ度皮肤反应(放射性溃疡)表现为照射区皮肤出现溃疡、坏死,溃疡加深累及皮下深层组织,疼痛明显。
ⅱ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讲解其所患肿瘤的治疗常识,治疗过程中应配合的事项,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应状况,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ⅲ预防性护理:放疗前应摘除金属制品,如项链、耳环、手表,钥匙等,以免增加射线的吸收,加重皮肤的损伤。
修剪病人的指甲,以免睡眠时搔抓局部皮肤引起糜烂。
患者应穿柔软、宽松、吸水性强的棉织品,避免粗糙衣物摩擦,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ⅳ皮肤护理:●交代患者切勿洗脱照射野标记,保持照射野界限(定位线)清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照光区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沾洗,禁止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禁止用碘酒、乙醇等刺激性消毒剂涂擦,禁止用胶布贴于照射野。
●患者外出应打伞,对照射野予以遮挡,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如出现瘙痒、脱屑、脱皮等,严禁搔抓,可用温热毛巾轻轻拍打止痒,必要时使用赛庚啶、苯海拉明等抗过敏处理。
●患者外出应打伞,对照射野予以遮挡,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ⅴ饮食护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一般易并发低蛋白血症,应告诉其及家属,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辛辣饮食,以免增加皮肤敏感性,并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每天至少2000ml。
放射性皮炎的处理方法

3.解释选用敷料的作用、目的及更换敷料的意义以取得配合
放射性皮炎评分标准
0度:皮肤无变化
1度:轻度红斑、出汗减少、干性脱发、滤泡
2度:明显红斑、触痛、片状湿性脱发、中度水肿
3度:皱褶以外部位融合性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4度:溃疡、出血、坏死
放射性皮炎的处理方法
操作流程
操作方法
评估
1.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3.评估目的,取得其配合。
准备用物
生理盐水、赛肤润、皮质类激素、பைடு நூலகம்生素、抗生素、凝胶、一次性中单、换药盘、无菌手套
处理方法
1.对于1度的放射性皮炎可以使用赛肤润涂抹,局部喷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喷剂,还可以降低3、4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
2.2度的放射性皮炎,美皮康为首选
3.3度的放射性皮炎,和医生沟通后会停止放疗,建议使用片状水凝胶或多爱肤标准型水胶体,或者康乐保的护肤粉。
4.4度的放射性皮炎,明确有无感染,无感染运用湿性敷料促进愈合,感染时报告医生,除局部使用抗菌敷料,必要时全身抗感染
指导
1.心理支持:及时传递愈合进展,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家属的支持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护理措施
放射野皮肤的护理:
1.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充分暴露放射野皮肤,避免机械性刺激,穿 柔软宽松的纯棉内衣,无领或低领。 3.放射野皮肤可用生理盐水清洗,禁用碱性肥 皂搓洗,不可用酒精、碘酒等对皮肤有刺激 的药物,不可贴胶布。 4.外出时防止暴晒及风吹雨淋。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消除焦虑情绪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 信心,顺利完成治疗。
饮食护理
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 饮食,清淡易消化、无刺激食物,禁烟酒,忌 辛辣食物。
预防措施
1、放疗时避免过大剂量。 2、详细观察放疗后皮肤,如已发生皮炎应及时 评估,必要时停照,并定期随访。 3、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并加强防护措施。 4、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放射性皮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一旦发生应及时停止放射线治疗,并注意保 护,避免外部刺激。
放射性皮炎的治疗
急性放射性皮炎I和II度
红斑水肿明显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无水肿渗出 的急性皮炎及慢性皮炎可选用温和无刺激性霜 剂、软膏,如维生素E霜、10%鱼肝油软膏及 其他护肤霜等,亦可选用皮质激素类霜剂或软 膏。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Ⅱ度(湿性反应):
在Ⅰ度反应的基础上,出 现明显的充血、水肿、水 泡形成。水泡穿破后,表 皮糜烂、渗液。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Ⅲ度 放射性溃疡
真皮层受损,经久不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二、慢性皮肤反应
照射区域皮肤萎缩、变 薄,毛细血管扩张,色 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而呈 斑状,表皮干燥变脆弱, 皮下组织萎缩,弹性消 失,易受损伤而形成溃 疡,难以愈合。
放射性皮炎的鉴别诊断方式有哪些

放射性皮炎的鉴别诊断方式有哪些凡是接触或应用放射线如X线、β射线、γ射线等照射时,由于防护不严,或用量不当,或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放射线(如X线照射下取臀部肌注时所留的断针)或放射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及瘢痕疙瘩等病时未严格掌握指征、控制照射量及癌肿病人反复接受放疗,使累及面过大等原因可引起放射性皮炎,损害发生的迟早、程度与放射线性质、照射面积、照射时间、剂量及接触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以下介绍放射性皮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一、诊断组织病理:1、急性放射性皮炎:病变累及表皮和真皮,较严重者可累及皮下组织,表皮出现中度至明显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基底细胞核固缩和液化变性,有丝分裂罕见或缺乏,表皮突扁平或消失,真皮可见明显水肿和各种炎性细胞弥漫性散在分布,血管明显扩张,静脉血栓和微小出血常见。
2、慢性放射性皮炎:表皮萎缩变薄,表皮突消失,真皮浅层纤维性硬化,有大,形状特异,有时多核的成纤维细胞,浅层血管宽长,血管周围有纤维性红染的纤维素沉积,深层血管内膜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噬黑素细胞。
3、X线红斑: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上部血管扩张伴一定程度的内皮细胞肿胀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亦可出现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轻微的非特异性血管周围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细胞为主,红斑初起时,表皮,毛发和皮脂腺内增殖细胞群的有丝分裂可受抑制,而细胞分化,角化和脱落未受辐射的影响,故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表皮变薄,辐射后,2~3周,充满黑素的色基在真皮明显增多,但可伴黑素细胞数量的增加,最后,病变消退,上皮恢复增生,其他异常改变逆转。
二、鉴别慢性放射性溃疡必须通过活检来与溃疡性癌相鉴别。
温馨提示:日常护理中,放射性皮炎患者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用帽子、伞等防照射;穿着柔软的全棉内衣;淋浴时要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蘸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用冰袋等。
更不要用化妆品外涂及外贴胶布。
放疗期间要多饮水以排出毒素,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佳,如多食菠菜、韭菜、番茄等蔬果及大豆、核桃、花生等壳类食物。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放射性皮炎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放射性皮炎>>>
治疗:
类固醇激素,若伴有细菌感染者可内服抗 生素。如有白细胞下降明显、出血者可予 输血、输人血白蛋白或其他内科疗法。
3.其他疗法 对慢性溃疡可用氦氖激 光照射,每次15~30min,15次为一疗程, 对于面积较大溃疡可行手术植皮。对有癌 变倾向者需作病理检查,必要时应作手术 切除。
内科学疾病பைடு நூலகம்分:放射性皮炎>>>
病因:
补骨脂素)在实验研究中证实有保护作用。 (二)发病机制 电离辐射能引起生物组织细胞的DNA
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干扰新陈 代谢,甚至引起细胞死亡,或引起DNA结 构差错,产生突变。此外,还可使组织内 分子电离而引起继发性损伤,如电离成羟 基、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以上种种可造
内科学疾病部分:放射性皮炎>>>
治疗:
0.1%甲紫(龙胆紫)外涂,2%~3%的甘草 水或地榆煎液,醋酸铅溶液及维生素B12 溶液湿敷。
(3)有溃疡形成者:抗生素软膏, 33%蜂蜜鱼肝油软膏、鱼肝油白蜡软膏 (鱼肝油88g,白蜡12g)。分泌物多者可 用复方硫酸铜稀释10倍湿敷。中药可用蛋 黄油。形成溃疡者可先撒生皮粉后敷甘
内科学疾病部分:放射性皮炎>>>
病因:
皮肤癌的发生至少需要20cGy的剂量,分 次照射法使皮肤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但肿 瘤组织仍在继续破坏。
3.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随细胞分化程度 降低而增加。
4.生物因素的影响,如血液供应增加 通过氧化作用而增加了敏感性,放线菌素 D和甲硝唑等药物是放射致敏剂,而氯喹 和甲氧沙林(8-甲氧
症状及病史:
于1~3个月内自行愈合。愈后可留有色素 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 缩、永久性毛发脱失、瘢痕形成和汗腺功 能障碍等。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是β和γ射线及X线及电子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性损害。
射线照射后皮肤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反应,表现为红斑、灼烧感、瘙痒、破损脱屑等。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几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造成患者皮肤抗感染和抗摩擦能力明显下降,易发生感染和檫伤。
既影响放疗的持续性与效果,又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放射性皮炎的分类:(一)急性放射性皮炎I度皮肤反应(干性脱皮)表现为局部烧灼感、刺痒、毛囊区扩张、照射区皮肤红斑、色素沉着。
II度皮肤反应(湿性脱皮)表现为照射区皮肤充血、水肿、水泡、液体渗出、伴有轻度疼痛。
III度皮肤反应(放射性溃疡)表现为照射区皮肤出现溃疡、坏死,溃疡加深累及皮下深层组织,疼痛明显。
(二)慢性放射性皮炎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
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
炎症表现不显著。
由于放射线破坏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发层细胞而致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毛发脱落,甲色暗晦,出现纵嵴、色素沉着及增厚,甚至脱落。
甲皱微循环改变,可见管襻异常及毛细血管血液粘滞。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一)预防性护理:1.放疗前应摘除金属制品,如义齿、项链、耳环、手表、钥匙等,以免增加射线的吸收,加重皮肤的损伤。
2.皮肤瘙痒处勿用手抓挠,勤修剪指甲,以免睡眠时搔抓局部皮肤引起破溃。
3.患者应穿柔软、宽松、吸水性强的无领棉织品,避免粗糙衣物摩擦,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二)放疗期间的护理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局部皮肤避免刺激,做到“四勿五禁一忌一不”。
勿用手抓搓,勿穿硬质高领衣服(颈部照射者),勿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勿做红外线等各种理疗;禁贴胶布或胶膏,禁注射,禁自行用药,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涂擦;照射区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沾洗,忌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泡。
对需要刮胡须或刮毛发的区域,使用电动刮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放射性皮炎
一概述
在短时间内接受剂量过大的放射线照射后,会引起急性皮炎,称急性
放射性皮炎。
多见于接受放射线治疗的患者,与照射剂量、时间、暴
光速率及个体素质有关,轻者为界线清楚的红斑,严重者可发生水肿、大疱或溃疡。
急性放射性皮炎可伴有白细胞减少或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病因
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放射线照射引起的,主要是β射线、γ射线、X
线及放射性核素。
由于接受的射线短期内剂量过大或长期累积剂量过
多而导致皮肤损害。
三临床表现
根据皮肤损害轻重可分为三度。
(1)Ⅰ度
局限性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楚,自觉灼热和瘙痒,一般在暴露后1周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3~4周消退,留有脱屑、色素沉着、暂时性脱毛。
(2)Ⅱ度
局部红肿明显,有水疱形成,水疱溃破后出现红色糜烂面;自觉灼热
感或疼痛感,一般需经1~3个月才能愈合;愈合后遗留色素沉着或皮
肤色素脱失,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或永久性毛发脱落。
(3)Ⅲ度
局部红肿严重,损害达真皮深层以下,很快出现组织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局部溃疡可以深达骨组织或溃疡持续多年不愈;溃疡愈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并出现毛发消失或毛细血管扩张。
损害严重者可形成大血管闭塞,肢体出现干性坏疽。
在溃疡和瘢痕上可继发癌变。
四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
可见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相关临床表现。
2.血常规
急性放射性皮炎,可伴有白细胞减少。
五诊断
根据有接触过放射线照射史及检查结果可诊断。
六治疗
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
Ⅰ度皮损可采用冷湿敷,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制剂,并可口服泼尼松等;Ⅱ、Ⅲ度皮损根据具体情况可用冷湿敷或无刺激性的软膏,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并口服泼尼松等,继发感染时口服和外用抗生素。
七预防
1.严格掌握放疗的适应证及放射剂量,避免过大剂量照射。
2.采用小剂量、多次放疗的方法,使正常细胞在放疗的间歇期得到恢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3.详细观察放疗后的皮肤改变,如已发生皮炎,应停照,并定期随访观察。
八预后
及时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九护理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理化刺激、忌搔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