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价值探讨

医学信 息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肢 动脉 硬 化 性 闭 塞症 介 入 治 疗 的价值 探 讨
郭 黎
【 要】目的 : 讨 介入 治 疗在 下肢 动脉 硬化 性 闭塞症 中的临床 应 用价值 。方法 : 析 3 摘 探 分 2例 ( 5条肢 体 ) 3 下肢 动脉 闭塞 性病 变经 导 管动 脉 内溶 栓 、 皮腔 内血 管 成形 术( T 及 选择 性 血 管 内支架置 入 术后 的临床 疗 效 。结果 :全纽 病例 无死亡 、 经 P A) 并发 症发 生 。治 疗后 均 开通 , 临床症 状 消失或 好 转 。 治疗后 第 1个 月 AB 平均 为( . 2 . 0 , I 0 7 士0 1 ) 明显 高于 治疗 前( . 9 . 5 (P<0 0 ) 第 6个 月 AB 平 均( . 5 . 2 , 治疗 前差 异 有统 计 O 3 ±0 1 ) .5, I 0 6 士0 1 ) 与 学 意义 ( P< 0 0 ) T S平 均( 5 7 . ) , .5 , T 3 . 士0 1 ℃ 明显 高于 治疗 前( 3 5 . ) ( <0 0 ) 3 . 士0 1 ℃ P . 1 。术后 随 访 6个 月~ 3 , 年 术后 6个 月有 l例 、 术后 1 、 年 2 年、 3年 各有 2例 均在 原狭 窄部 位再 次发 生狭 窄 , 术后 6个 月 、 年 、 1 2年 、 3年 累计 初 次开 通 率分 别 为 9 . 、 5 0 、 7 0 、 3 0 , 行 腔 内介 入 6 0 8 . 7 . 6 . 均 溶栓 或 P A、 架后再 通 。结 论 : 导 管动脉 溶栓 、 T 及选 择性 支 架置入 为 主的 综 合介 入 是 治疗 下 肢 动脉 硬 化性 闭塞症 有 效 的 方法 , 需严 格 掌 T 支 经 P A 但
25例老年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动 脉 闭塞 性 疾 病是 临 床 常 见 的外 周 血 管 疾 病 。 随着 我 国 社 会 人 口 的老 龄化 和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其 发 病 率 也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严 重 影 响 广 大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严 重 的甚 至发 生 缺 血 坏 死 而 截 肢 致 残 。 老 年人 下 肢 闭 塞 性 动 脉 硬 化 症 介 入 治 疗 的广 泛 开 展 ,可 显 著减 少 患 者 的 疼 痛 ,延 长 行 走 距 离 和 降 低 截 肢 率 。但 是 , 由 于残 余 血 栓 及 术 后 护 理 不 当等 原 因 导 致 再 闭 塞 率 高 , 因此 ,加 强 老 年 下 肢 闭 塞 性 动 脉 硬 化 症 介 入 治疗 术 患 者 后 的 出 院 健 康 教 育 非 常 重 要 。 以 下 对 我 院 开 展 的 25 例 介 入 性 治 疗 患 者 的 病 例 资 料 进 行 回 顾 分 析 并 提 出 护 理 :我 院 自 2003年 1月 至 2005年 6月 开 展 介 入 性 导 管 术 加 溶 栓 联 合 治疗 双 下 肢 闭 塞 性 动 脉 硬 化 症 25例 , 其 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 龄 61~86岁 ,平 均 76岁 ;病 程 2O天 ~ 8年 。25例 中 合 并 冠 心 病 9例 、糖 尿 病 8例 、高 血 压 15例 、 高脂 血 症 7例 、主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13例 ,含 有 其 中 两 种 以上 疾 病 的 18例 , 占 72 。 伴 有 趾 坏 死 3例 、足 坏 死 前 期 3例 、足 趾 溃 疡 红 肿 1例 。 临 床 主 要 症 状 为 患 肢 发 冷 、 麻 木 、疼 痛 、红 肿 、酸 胀 、 间歇 性 跛 行 、 足 背 动 脉 搏 动 消失 或 明 显 减 弱 。25例 患 者 均 经 动 脉 造 影 证 实 下 肢 动 脉 不 同程 度 狭 窄 、闭 塞 。25例 患 者 均 行 导 管 介 入 溶 栓 治 疗 ,其 中加 行 球 囊 扩 张 术 2例 ,加 行 球 囊 扩 张加 支 架 置 入 术 5例 。经 介 入 治 疗 后 临 床 症 状 明显 改 善 ;足 背 动 脉 可 触 及 或 搏 动 明 显 增 强 ,末 梢 皮 肤 温 度 升 高 ,未 再 诉 疼 痛 ,间 歇性 跛 行 消 失 ,病 变 处 坏 死 灶 局 限 ,无 感 染 发 生 。提 示 下肢 血 循 环 恢 复 。 1.2 资 料 分 析 :从 以 上 病 例 资 料 分 析 可 以看 出 , 7O 以 上 老 年 人 患 有 两 种 以上 与 发 生 下 肢 闭塞 性 动 脉 硬 化 症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基础 疾 病 ,并 且 在 相 当 程 度 上 影 响 了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有 资料 表 明 , 动 脉 硬 化 的 形 成 与 高 血 压 、高 脂 血 症 、糖 尿 病 、 吸烟 等 因 素 有 关 [1],介 入 治 疗 后 仍 有 一 定 程度 的再 闭 塞 率 。所 以 不仅 要做 好 原 有 疾 病 的护 理 ,还 要 根 据 老 年 人 的 特 点 ,进 行 相 关 疾 病 的 护 理 干 预 , 以减 少 并 发 症 ,预 防 复 发 。 2 护 理 干 预 2.1 心 理 护 理 : 由于 并 发 多 种 疾 病 , 多 数 老 年 人 对 晚 年 感 到 悲 观 ,甚 至 绝 望 ,担 心 自己 的 形 象 和 以 后 的 自理 能 力 。针 对患者这些心理特 点 ,我们 结合其社会背景 、文化程度 、性 格 特 点 、健 康 需 求 、经 济状 况 、 家庭 支 持 情 况 等 对 患 者 做 好 思 想 工 作 ,开 导 其 放 下 思想 包 袱 ,树 立 信 心 ,面 对 现 实 ,以 减 轻 患 者 的焦 虑 情 绪 。 2.2 用 药 护 理 :很 多 药 物 进 入 人 体 后 须 通 过 肝 脏 解 毒 ,再 由 肾 脏 排 泄 。 由 于 老 年 人 的 肝 、 肾 功 能 减 退 ,分 解 能 力 减 弱 ,使 血 药 浓 度 增 高 , 易蓄 积而 中 毒 ,因 此 剂 量 要 准 确 ,方
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精选文档

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
年龄是PAD的首要危险致病因素,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诊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
此病是目前世界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微创介入的迅猛发展,支架置入材料安全性的不断提高,支架置入术能明显恢复动脉血流、减少下肢缺血坏死已成为替代外科手术的必然发展趋势[1]。
其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45例,其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岁1.2 方法1.2.1 选取合适病例①Fontaine分级II级以上临床症状;②血管造影(DSA)证实病变狭窄程度>70%;③静息状态下跨狭窄压差>10mmHg,或患侧动脉直接注射硝酸甘油100-200微克、或罂粟碱10-20毫克后,跨狭窄压差>10-20mmHg;④身体欠佳不适合外科手术者。
1.2.2 准备术前三天予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或玻立维。
1.2.3 入路选择经对侧股动脉跨越或翻山径路(traversing technique):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位于股总动脉以远,则采用经对侧股动脉逆行穿刺,导管经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处到达对侧髂动脉(跨越或翻山技术)并进行对侧病变的PTA及置入支架操作。
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3天,之后可改为口服阿司匹林或玻立维,术后1、3、6、12个月应常规进行彩超复查,以了解动脉病变处有无再次狭窄或血栓形成。
2 护理方法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现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个性化护理,为患者提升舒适度,提高患者痛阈和耐受力,增强遵医行为,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

泵入。同时于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每12 h/次皮
下注射抗凝治疗,每2~3 d监测凝血功能1次, INR调整到2左右,APTT值为正常的1.5~3 倍[3]。每12~24 h再次DSA造影评价溶栓效果,3
~5 d后拔除导管。 2护理
1临床资料
2.1术前护理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 年龄66~85岁,平均76.2岁;病程2月~3.5年, 其中有9例有近期明显加重的病史;13例中有吸烟 史者7例。下肢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发冷、麻 木、乏力,伴间隙性跛行者12例,静息痛者4例。全 部患者均经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确
血运逐渐恢复。
2.4
留置导管的护理
在留置导管期间告知患
留置导管阻塞
留置导管管腔较细易发生阻
者留置导管侧肢体保持伸直并制动,防止穿刺处渗 血。导管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扭曲、打折甚至折断。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周围皮肤有无瘀点、瘀斑, 有无皮下血肿形成。穿刺点每天消毒,更换敷料。 2.2.3患肢护理 术后抬高患肢注意保暖。避免 肢体受寒冷、潮湿、硬物等刺激,室温保持在26~ 28℃。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远端皮 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并与术前的情况比较[4]。术 后患肢疼痛不会立即消失,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应适 当应用止痛药物。 2.2.4饮食与活动术后给予清淡低脂的食物,如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应给予低糖的食物并控制总热量 的摄入。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易产生腹胀、便秘等消 化道不适症状,鼓励患者多进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 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少造影剂的毒性作 用。患者卧床期间,应鼓励进行足背的伸屈运动,一 般术后拔除导管后24 h可下床活动。老年病人因 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弱,穿刺口不易收缩,易形成血 肿或假性动脉瘤,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2~3 d后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 : 下肢动 脉硬 化 闭塞 症 ; 介入 治疗 ; 疗
文献标识码 : B
效; 影响 因素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2 3 3 . 2 0 1 3 he Ef f e c t a n d I n lu f e n c i n g Fa c t o r s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The r a p y f o r Lo we r Ex t r e mi t y Ar t e r i a l Oc c l u s i v e Di s e a s e
9 6 %: 随访 后 发 现 术后 下肢 血 管 通 畅 率 随 着 时 间 的延 长 而 明 显 降 低 ( P <0. 0 5); 独 立 影 响 介 入 手 术 后
复发 的因素是 糖尿病 ( 0R=2 . 7 5, 9 5 %C I :1 . 4 3 — 3 . 8 8 ) 和 高血压 ( O R=1 . 9 6, 9 5 %C I :1 . 2 7 — 2 . 6 8) 。结 论 : 介入 治疗 下肢动 脉硬 化 闭塞症 安全 、 有效 , 术 后 注 意 控 制 血 糖 与 血 压 有 助 于 降低 复 发 率 。
第1 9卷
第 3期
河 北 医 学
HEBEI MEDI CI NE
Vo 1 . 1 9, No. 3 M a r ., 20 1 3
2 0 1 3年 3月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2 3 3 ( 2 0 1 3 J 0 3 - 0 3 6 5 - 0 3
下 肢 动 脉 硬 化 闭 塞 症 的 介 入 治 疗 效 果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至窒 息 。 时老 年患 者 卧床 时间 长 , 同 胃排 空延 迟 , 发生 胃潴 易
康教 育 , 士应 了解 患者 及 家 属 的感 受 , 护 在放 置 鼻 胃管之 前 先 讲解 放置 的 目的 、 方法 、 间 , 时 可有 效 防止 鼻饲 过 程 中食 物
一
下肢 动脉 硬化 闭塞 症 (rih rl r r l ies . D 是 pep ea at i saeP A) ead 种退 行 性 病 变 , 大 、 是 中动 脉 的基 本 病 理 过 程 , 要 是 细 主
4 7例 、 血脂 增高 1 1例 。 0
1 . 入 治 疗 方 法 2介
胞 、 维基 质 、 质和组 织 碎片 的异 常 沉积 , 动 脉 内膜 或 中 纤 脂 在
层 发生 增 生 过程 中复 杂 的病 理 变化 , 周 围血 管 疾 患 中 , 在 动
1 8例 患者 根 据造 影 检查 结 果 . 3 针对 血 管狭 窄 或 闭塞 病 变分 别采 取不 同的介 入治 疗方 式 。血 管人 路 : 同侧 股 动脉 下
护 理研 究
20 3 第7 第 期 0 年 月 l 9 1 卷
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介入治疗术 后并发症 的 观 察 与护 理
冯 英 璞 , 桂 芳 , 东苗 , 君 , 婧爽 张 刘 行 张
( 南省 人 民医 院介入 科 , 南郑 州 河 河
4 00 ) 5 03
[ 要】目的 : 讨下 肢 动脉 硬化 闭塞症 介入 术后 并发 症 的观 察重 点及 措施 。方 法 : 18 摘 探 对 3 例下 肢 动脉 硬 化 闭塞症 患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重点及措施。
方法:对1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血管成形、内支架置入、血栓及斑块旋切、溶栓、血栓抽出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分析,针对性实施护理。
结果:本组138例患者有3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巨大血肿9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假性动脉瘤3例、消化道出血3例、支架内急性闭塞4例、支架再狭窄10例,造影剂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占手术的23.2%。
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标签:动脉闭塞;介入放射學;并发症;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re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周围血管疾患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性或动脉瘤性病变,几乎大部分都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
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严重的肢体缺血症状影响生活质量[2]。
笔者对138例患者介入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现将资料归纳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资料对本院2007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入院的138例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单侧下肢阳性体征者97例,双侧肢体阳性体征者41例,均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检查。
结果显示:单侧肢体动脉病变81例,双侧下肢动脉病变57例。
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男116例,女22例,年龄36~82岁,平均62.8岁。
合并有高血压91例、糖尿病57例、吸烟82例、高血压及糖尿病47例、血脂增高101例。
1.2介入治疗方法138例患者根据造影检查结果,针对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分别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血管狭窄或阻塞,血流受阻,导致下肢缺血性病变,常伴随有下肢痛、跛行、肌肉萎缩、坏疽等症状。
在疾病的早期,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方法控制病情的进展;然而在疾病的中晚期,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其中介入治疗溶栓是较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溶栓治疗是指将血管内导管经皮穿刺进入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内,将药物注射至闭塞部位,通过药物的溶解作用将闭塞的血栓分解,恢复血液流通状态的治疗方式。
溶栓治疗主要有内源性溶栓和外源性溶栓两种方式。
内源性溶栓是指通过血管内导管注射药物到闭塞的血管内,使血管内溶栓剂药物直接与血栓相接触,降低血栓稳定性而达到溶解症状的治疗手段。
内源性溶栓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是尿激酶,它可以通过血管内导管注射到闭塞的动脉内,快速地将血栓分解并恢复血管的通畅度。
同时,内源性溶栓还能保护血管内膜,减小溶栓后再次形成血栓的风险。
外源性溶栓是通过外源性药物途径进行的溶栓治疗,一般适用于急性、大部分病变和病变严重的患者。
外源性药物治疗主要有持续性药物导入技术和靶向性药物输注技术。
其中,持续性药物导入技术指的是将药物注射至关闭的血管内,通过血管内导管对血管内壁注射药物,逐渐恢复血管腔通畅,改善病情。
靶向性药物输注技术是通过将药物输注到狭窄或阻塞部位,利用药物的靶向性和局部高浓度作用来溶解血栓,促进血管恢复通畅。
虽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但溶栓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足之处。
其中,溶栓治疗不仅可能造成出血、过敏等副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溶栓不彻底、血栓再生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治疗时机和用药量,同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下肢动脉管壁硬化、
狭窄甚至闭塞,从而使下肢血供不足、肌肉无氧代谢,引起下肢疼痛、肌肉无力、跛行等
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早期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下肢功能丧失的进展。
传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包括运动锻炼、控制高血压、糖尿
病等慢性疾病、戒烟戒酒等,但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血管搭桥术、
旁路术等,或单独或联合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强度较大、风险较高,不适用于所
有患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介入治疗,即将导管经皮穿刺插入血管内,直接治疗病变部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主要有经皮腹主动脉导管输送、经股
动脉引导的血管成形术和经股动脉引导的血管内支架植入等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
溶栓介入治疗。
溶栓介入治疗即在血管内注入溶栓药物,将血栓分解,恢复血流通畅。
该方法适用于
下肢动脉突发性闭塞,即较短时间内(通常是24小时内)下肢疼痛、跛行、感觉异常等症状显著加重,伴有下肢肌肉萎缩和感觉异常、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治疗期间需要密
切监测患者的血流情况、溶栓效果和并发症等,以及在围手术期做好药物治疗、抗感染等
支持性治疗。
溶栓的药物主要有肝素、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tPA)等。
肝素常常作为溶栓药物的辅助药物,可以达到抑制凝血系统和增强纤溶系统的效果;尿激
酶可直接作用于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结合,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分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rtPA是细胞因子链的第二代皮肤纤维蛋白原激活剂,具有高度的疏通血管闭塞、分解血栓以及降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溶栓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出血、溶栓药物过敏史、脑中风、外伤、大面积肌
肉出血、严重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此外,溶栓药物在治疗时可能产生出血、肌
肉损伤、过敏、局部血肿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在不同类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溶栓介入治疗的应用有其特定的适应证,且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但总的来说,采用现代化的介入治疗可以
较好地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