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层的选择及标记对电镀层的要求
电镀要求

电镀
技术要求:
1.镀层与基体之间及镀层与镀层之间要有牢固的结合力,端子折弯180度,无起皮剥落现象,或用3M胶带粘贴后无剥落金属碎屑现象。
2.电镀层的厚度必须满足图纸规定的要求,电镀合金的比例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电镀锡区域的可焊性要好,焊锡后的锡面积应大于95%,焊锡面要平滑光洁。
4.镀层外观细致平整、无斑点、无锈蚀、无发黑、发灰、发雾、发花等不良现象.
5.镀层的区域在图纸规定范围,严格控制Au层与S n P b层之间的界限。
6.电镀后端子不得有变形、扇形、打折等不良状况。
电镀技术标准

德信诚培训网
产品电镀标准
一.所有电镀产品镀层通用要求
1.严格按照电镀单的镀层材质(镀银,镀锡,镀镍或镀彩锌)要求进行电镀加工;2.盲孔电镀深度为孔直径的2倍,深度不足直径2倍的全部电镀到位;
3.镀层结晶要细致(指合适的电镀电流),镀彩锌需要有彩色光泽;
4.镀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划伤、油污及磕碰;
5.镀层不允许有脱落,起皮、发黑、生锈等;
6.镀层不能有裸铜、掉皮现象;
二.无镀层厚度要求的电镀产品
1. 软连接: 镀银层厚度须达到0.5um~0.8um
镀锡层厚度须达到2um
2. 导电夹: 镀银层厚度须达到0.5um~0.8um
3. 铜管: 镀银层厚度须达到1.5um~2um
镀锡层厚度须达到3um~4um
三.DXC产品(常规,特殊要求除外)
1.可动接点、固定接点、铜管:镀镍层厚度须达到1.5um~2um
2.铆钉: 镀镍层厚度须达到2um~3um
3. 固定铁芯: 镀彩锌厚度须达到2um
四.有镀层厚度要求的电镀产品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标注方法

在对镀层的技术要求的标识上可以参照下面的办法:1.金属镀层标识时采用下列顺序表示:例如:PL/Ep·塑料,电镀光亮铜10μm 以上,光亮镍15μm 以上,普通铬μm 以上,下面表格是对上面标识方法中一些效果的表达方式。
1)基体材料材料名称铁铜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锌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塑料硅酸盐材料其它非金属符号Fe Cu Al Zn Mg PL CE NM2)镀覆方法工艺名称电镀化学镀电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符号Ep Ap Et Ct3)镀覆层名称镀覆层名称采用镀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4)镀覆层厚度镀覆层厚度单位为μm,一般标识镀层厚度的下限,必要时,可以标注镀层厚度范围。
5)镀覆层特征特征名称光亮半光亮暗缎面普通导电绝缘符号 b s m st r cd i6)后处理处理名称钝化磷化氧化着色涂装符号 P Ph O Cl Pt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标注方法新旧对照表镀层或化学处理层EQY-3-95 EQY-3-86钢铁件镀锌(白色钝化) EP·Zn10B DZn10D(白色钝化) (彩色钝化) EP·Zn10DZn10(绿色钝化) EP·Zn10G DZn10D(军绿钝化)(黑色钝化) EP·Zn10H DZn10D(黑色钝化) 螺纹紧固件电镀锌Zn7 Zn7D钢铁件镀镉EP·Cd5D·Cd15钢铁件镀铜EP·Cu15D·Cu15钢铁件镀铅EP·Pb15D·Pb15铜件镀铅Cu/EP·Pb15D·Pb15螺纹紧固件镀铅Pb7 Pb7D钢铁件镀锡EP·Sn15D·Sn15铜件镀镍Cu/EP·Ni6 -钢铁件镀硬铬EP·Cr13D·YCr13钢铁件镀松孔铬EP·Cr150AO D·KCr150钢铁件防护装饰性镀铬EP·Cu20Ni30Cr-锌铸件防护装饰性镀铬Zn/EP·Cu20Ni30Cr-钢铁件镀银EP·Ag15P D·Ag15铜件镀银Cu/EP·Ag6P D·Ag6塑料件镀铜镍铬PL/EP·Cu25Ni12Cr -钢铁件化学镀镍CP·Ni25-钢铁件氧化CO H·Y钢铁件锰盐磷化MnPh5 H·ML钢铁件锌盐磷化ZnPh10 H·FL铝合金阳极氧化Al/AO D·Y·Al 铝合金化学氧化Al/CO H·Y·Al 锌合金钝化Zn/C H·D铜合金钝化Cu/P H·D。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和外观质量。
为了确保电镀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电镀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匡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电镀检验工作。
一、检验前准备1.1 确认电镀工艺要求:在进行电镀检验前,操作人员应子细阅读电镀工艺要求,了解电镀层的厚度、成份、表面光洁度等具体要求。
1.2 准备检验工具:根据电镀工艺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检验工具,如电镀层厚度计、显微镜、表面粗糙度仪等。
1.3 检查检验设备:在开始检验前,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二、外观检验2.1 表面光洁度检验:使用显微镜或者裸眼观察电镀件表面,检查是否有气泡、凹凸不平、氧化斑点等缺陷。
2.2 表面色泽检验:观察电镀件的色泽是否均匀,是否符合要求的颜色。
2.3 表面涂层附着力检验:使用划痕测试或者剥离试验等方法,检验电镀层的附着力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厚度检验3.1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电镀层的厚度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磁感应法、涂层厚度计等。
3.2 测量电镀层厚度:按照电镀工艺要求,对电镀件进行厚度测量,确保电镀层厚度符合标准要求。
3.3 记录和分析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四、成份分析4.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电镀层的成份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4.2 采集样品:从电镀件中采集样品,进行成份分析,确保电镀层的成份符合标准要求。
4.3 结果比对和评估:将成份分析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评估电镀层的成份是否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电镀工艺。
五、其他检验5.1 化学性能检验:对电镀层的化学性能进行检验,如耐蚀性、耐磨性等。
5.2 环境检验:检查电镀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电镀过程中无污染和杂质。
电镀表面及通用检验要求

电镀表面及能用检验要求第3 页,共5 页更新日期:2022/9/2项目要求判定标准缺陷判定CR MAJ MIN漏镀产品表面不允许有镀层未镀上的情况电镀件A面或B面有漏底材现场、不可接受√电镀件A面或B面有相关镀层未镀上、不可接受√电镀件凹位或阴角位明显发黄,组装后又不能够遮盖的,不接受。
√电镀件内部出现发黄面积超过其所在面的1/3或在组装后基本可遮盖,不可接受。
√电镀件内部未镀的地方生锈,不能接受。
√电极点周围有未镀上痕迹,组装不能完全遮盖。
其外露面积不超过2.0mm2,40cm处观察不明显。
√4.2电镀层附着力测试1)划痕法(此法不适合于镀铬件、其余镀层可以)(1)测试工具\设备:百格刀、软刷子、3M透明胶带(宽度15mm)(2)测试方法:a)在镀层有面有百格刀在横向和竖向分别割10x10的格(间距1mm),每一条划线应深及基材;b)用软毛刷向格阵图形的两对角轻轻地向后扫刷5次,向前扫刷5次的测试样本表面。
c)将3M透明胶带纸粘贴在100格阵图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
d)用手接住胶带一端,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观察镀层表面。
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3)判断标淮:4B(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面积≤5%)及以上为合格表2 百格试验判定标准ASTM等级ISO等级判定标准图例0B 5级脱落总面积大于65%1B 4级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但不超过65%2B 3级边缘有部分剥落或者大片剥落,或部分格子整片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15%,但不小于35%3B 2级边缘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5%,但小于15%4B 1级边缘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的实际破损≤5%5B 0级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
电镀工艺要求

电镀工艺要求
电镀工艺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上电化学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来改善其性能、美观度和耐腐蚀性。
以下是电镀工艺的要求:
1. 原材料品质:需要使用纯净的金、银、铜、镍、锌等金属,以保证镀层的质量。
2. 表面处理:在进行电镀前,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清洁、去油、去氧化等处理,以便于金属离子的吸附和镀层的质量。
3. 电解液:电解液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以保证镀层的均匀和质量。
4. 电源:需要使用稳定的电源来提供恒定的电流和电压,以控制电镀时间和镀层厚度。
5. 工艺参数:需要根据不同金属和不同形状的工件,调整电流密度、电镀时间、电解液的组成和温度等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电镀质量。
6. 检测手段:需要使用化学分析、电镜观察等手段来检测电镀层的成分、结构和表面形貌,以保证镀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电镀工艺要求严格,需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精细的控制和调整,以保证镀层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技术条件

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技术条件目录1 范围 (2)2 标准性引用文件 (2)3 技术要求 (2)3.1 使用条件 (2)3.2 选择原则 (2)3.3 锌电镀层 (3)3.4 铜电镀层 (3)3.5 镍镀层 (3)3.6 铬镀层 (4)3.7 锡镀层 (4)3.8 银镀层 (4)4 覆盖层厚度标识方法 (4)4.1 覆盖层组成部分 (4)4.2 紧固件镀层厚度 (7)5 外表质量及镀层检验 (7)5.1 外表质量 (7)5.2 湿热试验 (8)5.3 盐雾试验 (8)5.4 覆层 (8)6 运输及贮存 (8)6.1 运输 (8)6.2 贮存 (8)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零〔部〕件金属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以下简称覆盖层〕的使用条件分类、选用原则、厚度及标识方法、外表质量和镀层检验、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零〔部〕件〔金属和非金属制件〕的电镀和化学处理。
本标准在图样、技术文件中引用时,其标注方法为:电镀层和化学处理按Q/JC J129。
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标准〔GPS〕技术产品文件中外表结构的表示法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5267.1—2002 紧固件电镀层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GB/T 9798—2005 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GB/T 9799—2011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GB/T 11379—2008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GB/T 12599—2002 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GB/T 12600—2005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GB/T 13346—2012 金属及其它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镉电镀GB/T 13911—2008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标识方法GB/T 17461—1998 金属覆盖层锡-铅合金电镀层GB/T 17462—1998 金属覆盖层锡-镍合金电镀层ISO 4521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银和银合金电镀层3 技术要求3.1 使用条件覆盖层使用条件,按气候环境变化的程度分为三类。
电镀镀层厚度标准

电镀镀层厚度标准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或非金属薄层,以改善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实现防腐、增强硬度、美化外观等目的。
而电镀镀层的厚度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来规范电镀镀层厚度,以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首先,不同的电镀材料和工艺对镀层厚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电镀厚度的标准是由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定的,例如在中国,GB/T 6461-2002《电镀层厚度测定方法》就是对电镀层厚度进行了详细规定。
而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还会有一些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定电镀层的厚度。
其次,电镀镀层的厚度与其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条件有关。
在不同的环境中,对电镀层的厚度要求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高腐蚀性的环境中,要求电镀层的厚度相对较大,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而在一般使用条件下,电镀层的厚度可以适当减小,以节约成本。
另外,电镀镀层的厚度还与所镀金属的性能和形状有关。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其对电镀层厚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硬度较高的金属,要求电镀层的厚度相对较大,以保证其耐磨性能;而对于形状复杂的零部件,电镀层的厚度也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其镀层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最后,电镀镀层的厚度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镀层的厚度进行严格的测量和控制,以保证其质量稳定。
目前常用的电镀层厚度测量方法有磁感应法、X射线荧光法、涂层厚度计等。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了解电镀层的厚度,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电镀层的质量。
总的来说,电镀镀层的厚度标准是保证电镀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不同的材料、环境和形状,其要求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生产,并且加强对电镀层厚度的测量和控制,以保证电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层的选择及标记对电镀层的要求
第一節镀层使用条件的分类 1 第二節电镀层的选择 1 第三節金属镀层的表示方式(GB-1238-76) 5 第四節金属镀层的表示方式(JIS H 0404) 5
第一节对电镀层的要求
电镀层的主要目的用于﹕
1.保护金属零件表面﹐防止腐蚀
2.装饰零件外表﹐使外表美观
3.提高零件的工作性能
电镀层种类和厚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零件的工作环境
2.被镀零件的种类﹑材料和性质
3.电镀层的性质和用途
4.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的公差
5.镀层与其互相接触金属的材料﹑性质
对电镀层的要求﹕
1.镀层与基体金属﹑镀层与镀层之间﹐应有良好的结合力
2.镀层应结晶细致﹑平整﹑厚度均匀
3.镀层应具有规定的厚定和尽可能少的孔隙
4.镀层应具有规定的各项指针﹐如光亮度﹑硬度﹑导电性等
第二节镀层使用条件的分类
镀层的使用条件﹐按照气候环境程度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腐蚀性比较严重的工作环境
第二类腐蚀性中等的工作境
第三类腐蚀性轻微的工作环境
从保护基体金属免腐蚀的要求来看﹐一般可考虑﹕
A.贵金属﹑含铬18%以上的不锈钢﹑轧制的磁性合金材料﹑以及镍铜合
金等﹐一般不需再加保护层
B.碳钢﹑低合金钢和铸铁制造的零件﹐大气中容易腐蚀﹐应加保护层。
C.铜和铜合金制造的零件﹐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采用光亮酸洗﹑钝化
﹑电镀或涂漆保护等。
用磷青铜或铍青铜制造的精密零件可以不进行表
面处理。
D.铝和铝合金制造的零件﹐可以采用阳极氧化和封闭处理。
E.锌合金制造的可以零件﹐可以采用磷化﹑钝化﹑电镀或涂漆防护
第三节电镀层的选择
镀层按其用途可分为下列三类﹕
1.防护性镀层
2.防护-装饰性镀层
3.工作保护镀层
各类电镀层的特性及作用见
电镀层的推荐厚度(JB/288-75)
防护-装饰性镀层的推荐厚度见表(1-10)
1-11镀覆方法﹑处理方法的符号
D.颜色表示方法﹕
E.
合金镀层的表示方法
示例﹕电镀含锡60%的锡铅合金15~~20μm
D ‧60SnPb15
电镀镍钴磷合金3~~5μm D ‧80Ni20CoP3~5
F. 多层镀层的表示方法﹕
镀层名称应按镀覆顺序标出每层的名称与厚度﹐层间用斜线“/”隔开。
示例﹕以铜镍为中间层多层全光亮镀铬20~~30μm
D ‧L 3Cu15/Ni10/Cr0.3
下表1-15中所列的准备工序﹐一般不应在表示方法中出现。
若必须表示出准备工序时﹐以斜线“/”将准备工序符号与镀覆处理方法符号隔开。
示例﹕喷砂后电镀锌7~~10μm PS/D ‧Zn7
第五节 金属镀层表示方法(JIS H 0404)
A. 金属镀层的表示方法由四部分组成(JIS H 0404)﹐ 金属镀覆排列方式
1-15常用颜色符号
1-15准备工序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