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相关的微生物生物学、生态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食品加工、制备、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的微生物,以及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毒素等方面。

食品微生物学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品质和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及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中的微生物1.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它们存在于几乎所有食物中。

常见的细菌有肠道杆菌、沙门氏菌、口腔链球菌等。

当食品被细菌污染时,它们会以食物为营养源迅速繁殖,从而导致食品变质。

有些细菌还会分泌毒素,导致食品中毒。

2.霉菌霉菌是一种真菌,也是常见的食品微生物。

它们在食品中的繁殖速度比较慢,但它们能够在温湿条件下迅速繁殖。

霉菌的主要问题是它们能够产生毒素,致使食品中毒。

3.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们以糖为食,蕴藏在许多不同的食品中。

酵母菌在发酵、酿酒和制作其他发酵食品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当食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它们会使食品变质。

二、食品微生物的影响1.食品的变质当食品中出现过多微生物,或者是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储藏或加工食品时,微生物会迅速繁殖,从而使食品变质。

2.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下降微生物可以分解食品的成分,从而导致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下降。

例如,细菌可以分解蛋白质,使食品味道变酸、变臭。

3.食品中毒不适宜的食品贮藏和处理条件将导致细菌和霉菌的增殖,它们分泌出的毒素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毒。

三、食品微生物的控制1.正确储存食品正确储存食品是控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的关键。

储存食品的温度应该符合食品的种类和标签要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食品容器的清洁和密封度。

2.恰当的加工和烹饪方式恰当的加工和烹饪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如食品的高温加工和热油炸制。

3.发掘新型抑菌剂将天然抑菌剂添加到食品中,能够有效控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繁殖。

例如,大豆异黄酮、蒸馏水提取液等。

4.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识别和追踪系统,能够更好的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章接种:接入菌种。

培养:将接入菌种的平板放入合适的环境中使其生长。

退化:经过长期培养、菌种的某些优良特性减弱或消失。

活化:使保存的菌种恢复其活力。

复壮:使衰退的菌种恢复其原有的优良性能。

衰退:经过长期贮藏和使用,优良性能减弱或消失。

微生物:是对所有形态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是对细小的、人眼看不见的、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的总称。

)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时间称为世代。

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叫代时,代时就是群体细胞数目扩大一倍所需时间,有时也称倍增时间。

恒卓连续培养:用浊度计来检测培养液中菌液浓度,使培养液中细菌浓度恒定恒化连续培养:控制恒定的流速,使培养器内营养物质的浓度基本保持恒定,使细胞生长所消耗的物质及时得到补充,从而维持细菌恒定的生长速率的一种连续培养方法。

(特点:营养成分适量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菌体生长速率恒定;菌体均一;密度稳定;)变异:遗传物质结构或数目的改变;遗传型的改变,可以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一整套遗传物质稳定的传递给下一代。

防腐:抑制有害微生物消毒:杀灭病原菌灭菌:灭去一切微生物化疗:抑制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1.代谢活力强2.繁殖快3.种类多,分布广4.适应性强,易变异第二章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菌落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透明度、光泽。

表面、湿润度。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物、拟核、核糖体。

特殊结构:芽孢、荚膜、鞭毛。

革兰氏染色:基本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一分钟→碘液媒染1分钟→95%乙醇脱色0.5min→番红复染2min(呈红色者为阴性,呈紫色为阳性)细胞膜的功能:1.选择渗透性2.参与细胞壁各种组分以及糖等的生物合成。

3.参与能量代谢。

荚膜(糖被)功能:1.保护作用2.储藏养料3.表面吸护作用4.作为透性屏障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征。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A、Leeuwenhock;B、Louis Pasteur;C、Robert Koch;D、Watson-Crick;2、曲颈玻瓶试验否定“自然发生” 学说的微生物学家是()A、Leeuwenhoek;B、Louis Pasteur;C、Robert Koch;D、Watson and Crick3、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①细菌②放线菌③蓝细菌④螺旋体⑤立克次氏体⑥衣原体⑦支原体⑧霉菌⑨酵母菌⑩噬菌体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4、第一个看到细菌形态的微生物学家是()A、Leeuwenhoek;B、Louis Pasteur;C、Robert Koch;D、Watson and Crick5、把早年的在马铃薯块上的固体培养技术改进为明胶平板培养技术,并进而提高到琼脂平板培养技术的科学家是()。

A、Leeuwenhoek;B、Louis Pasteur;C、Robert Koch;D、Watson and Crick6、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是()。

A、体积小,面积大;B、吸收多,转化快;C、生长旺,繁殖快;D、适应强,易变异;答案:1、B;2、B;3、A;4、A;5、C;6、A;1、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为()。

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C、酒精脱色;D、番红或品红复染;2、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

A.螺旋菌B.杆菌C.球菌D.丝状3、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的缺壁细菌是()。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4、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5、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6、在实验室中自发突变形成的缺壁细菌称为。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总之,食品微生物学的任务在于,为人类提供既有益于 健康、营养丰富,而又保证生命安全的食品。
绪论
1.3.2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 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的 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根据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不同形成的分支学科有:微 生物生理学(microbial physiology)、微生物遗传学(microbiol genetics)、微生物生物化学(microbiol biochemistry)、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微生物生 态学(microbiol ecology)等。
(利用微生物制造新的食品原料、产品)。
绪论
1.3.4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任务
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食品原料和大多数食品上 都存在着微生物。但不同的食品或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微生 物的种类、数量和作用亦不相同。微生物既可在食品制造中 起有益作用,又可通过食品给人类带来危害。食品微生物学 研究的任务是:
绪论
(2)根据微生物类群不同,形成的分支学科有:细菌学 (bacteriology)、病毒学(virology)、真菌学(fungi)、 放线菌学(actinomycetes)等。
(3)根据微生物的应用领域不同,形成的分支学科有: 工业微生物学(intrustrial microbiology)、农业微生物学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药用微生物学(patherological microbiology)、兽医微生物学(viterinary microbiology)、食 品微生物学(food microbiology)等。

食品微生物学完整版PPT

食品微生物学完整版PPT

物 学
形三种基本形态。
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在胞

四 内增殖,凡导致寄主细胞裂解者叫
章 烈性噬菌体或毒性噬菌体,这类
如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和柑橘裂皮病的病原,是最小RNA病毒,只是最小病毒的l/10左右,由246~600个核苷酸组成,不具有蛋白质外壳 。
食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 第五节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章 细胞释放。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

微 因此,病毒仅在活细胞内才能表
生 现其生命活性。

学 一.细菌病毒(噬菌体)复制梗概
能侵入细菌体中,并能在菌体

四 中增殖,最终将菌体裂解的病毒叫
章 做噬菌体(phaee)。放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

微 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等都有噬菌体
生 侵染。噬菌体有蝌蚪状、球形、线
生 菌体中,一个人的细胞可容纳5亿个脊 病毒的生物合成实际上是病毒遗传信息控制下的细胞生物合成过程。
溶原性细菌的检测一般用敏感的非溶原性菌株作为指示菌。
物培养动物细胞的营养液需含有特殊营养物质和精确的配比,以利于细胞的生长。
髓灰质炎病毒。所有病毒的结构都是蛋 和中性菌株的细胞均含有V1和V2;
学也可将滤液加到指示菌的液体培养物中,观察菌液能否变清。
学类病毒和拟病毒只感染植物,朊病毒只在脊椎动物存在,可引致人和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体,这类寄主细胞称为溶原性细胞。 病毒在胚胎中发育可引起肉眼可见变化或变化不明显,其
②具有抗同源噬菌体感染的“免疫性”。 第五节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第这个酶可附着在正链RNA上,形成互补的负链RNA,然后以此作为模板,进一步合成多个互补的正链RNA。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对象: 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

二、课程简介《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学生应初步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主要类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影响因素,检测和控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学习此课程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科学的知识,并学习了生物化学等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生长规律、遗传和变异、传染和免疫、分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繁殖(微生物与食品原料、工艺、环境的关系)等生命活动规律,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因素,检测和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

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微生物在食品科学、农业,以及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

为学习后续课程如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发酵工程、食品检验、应用微生物学、食品酶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要求:了解本学科的概貌。

通过绪论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成就;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各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在微生物学中最为常用、最为基本的实验技术。

2024版食品微生物学(食安)[1]

2024版食品微生物学(食安)[1]

食品微生物学(食安)目录•食品微生物学概述•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预警•食品微生物学的未来展望01食品微生物学概述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食品相互关系的科学。

重要性食品微生物学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开发新型食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途径、生长繁殖条件、产生的有害物质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食品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分类食品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致病菌等;真菌主要包括霉菌和酵母菌,如曲霉、青霉等;病毒则较少直接污染食品,但可通过食品传播。

特点食品微生物具有多样性、易变性、耐受性等特点。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条件各不相同,有些微生物甚至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此外,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微生物是引起食品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导致食品变质、腐败或产生有害物质。

某些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时,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或致病菌,食用被这些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后,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或感染食源性疾病,如沙门氏菌中毒、李斯特菌病等。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严格控制。

通过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加强卫生管理、使用防腐剂等措施,可以降低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

同时,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02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与来源食品原料在生长、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工具、容器和操作人员可能成为微生物污染源。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细菌)。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___)。

3.微生物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是(___和___)奠定了基础。

4.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

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7.培养酵母所需的培养基是(麦芽糖琼脂)。

8.一般培养基灭菌的条件是(121°C,15分钟)。

9.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是(干燥、多皱)。

10.酵母的无性繁殖主要是(芽殖)。

11.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12.曲霉孢子是(外生孢子)。

13.霉菌的菌落比酵母的要(大)。

14.哪些关于病毒的描述是错误的(对抗生素敏感)。

15.病毒具有(一种核酸)。

16.噬菌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17.能够使细菌和放线菌裂解的是(裂解性噬菌体)。

18.可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的是(噬菌体)。

19.细菌总数测定的是(全部活细菌数)。

20.大肠杆菌群数量测定的最接近的值是(每100毫升或克食品检样的大肠杆菌群数量)。

21.测定大肠杆菌群数量的方法,选用的是(37°C)。

22.培养酵母菌的温度常选(28°C)。

23.配制固体培养基所需的琼脂量是(2%)。

24.完整测定大肠杆菌群所需的时间是(72小时)。

25.肉毒杆菌释放的是(外毒素)。

26.对面包黏丝病有抑制作用的是(丙酸钙)。

27.果汁和果酒一般可用(亚硫酸钠)作为防腐剂。

28.饮料常用的防腐剂是(苯甲酸钠)。

29.最常用的食品杀菌方法是(巴氏杀菌)。

30.同样浓度下,蔗糖的渗透性比食盐(低10%)。

31.GMP是(良好生产规范)。

32.属于厌氧微生物的是(肉毒杆菌)。

33.酒精消毒的最佳浓度是(75%)。

34.下列属于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的是(病毒)。

35.第一个使用固体培养基的人是(___)。

36.芽孢抗热的主要成分是(DPA)。

37.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A、Leeuwenhock ;B、Louis Pasteur;C、Robert Koch ;D、Watson-Crick ;2、曲颈玻瓶试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微生物学家是()A、Leeuwe 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Wats on and Crick3、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①细菌②放线菌③蓝细菌④螺旋体⑤立克次氏体⑥衣原体⑦支原体⑧霉菌⑨酵母菌⑩噬菌体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4、第一个看到细菌形态的微生物学家是()A、Leeuwe 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Wats on and Crick5、把早年的在马铃薯块上的固体培养技术改进为明胶平板培养技术,并进而提高到琼脂平板培养技术的科学家是()。

A、Leeuwe 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Wats on and Crick6、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是()。

A、体积小,面积大;B、吸收多,转化快;C、生长旺,繁殖快;D、适应强,易变异;答案:1、B ;2、B ;3、A ;4、A ;5、C;6、A ;1、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为()。

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C、酒精脱色;D、番红或品红复染;2、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

A •螺旋菌B •杆菌C •球菌D .丝状3、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的缺壁细菌是()。

A .支原体B . L-型细菌C .原生质体4、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

D.原生质球A .支原体B . L-型细菌C .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5、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

A .支原体B . L-型细菌6、在实验室中自发突变形成的缺壁细菌称为A .支原体B . L-型细菌7、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 .肽聚糖B .几丁质8、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 .肽聚糖B .几丁质C .原生质体D .原生质球。

C .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C .脂多糖D.磷壁酸C .脂多糖D.磷壁酸C .脂多糖D.磷壁酸10、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

A .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 D .孢子11、在革兰染色中一般使用的染料是()。

A .美蓝和刚果红B .苯胺黑和碳酸品红C.结晶紫和番红 D .刚果红和番红17、芽孢有如下特征:()。

A .抵抗力很强,煮沸后,在短时间内不死B .一个菌细胞可产生一个或多个芽孢C .既是细胞休眠结构,又是繁殖方式D .芽孢的产生与种的特异性和环境条件无关 18、 荚膜不具有如下特征()。

A .化学组成因细菌种类及型别而不同B .是细菌特殊结构,除去荚膜对菌体的生长代谢有较大影响C .荚膜具有保护作用,可抵抗干燥D .营养缺乏时,可作为碳源、能源利用19、 下列除了()以外,均是细菌细胞膜的功能。

A .呼吸作用B .物质交换作用C .合成和分泌作用D .维持细菌的外形 20、下列()物质不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4、下列原核微生物革兰氏染色后呈现蓝紫色的是()。

A .大肠杆菌 B .立克次体C .衣原体D .金黄色葡萄球菌25、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 .肽聚糖、磷壁酸B .葡聚糖、甘露聚糖C .纤维素D .几丁质26、 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 )。

A .基质菌丝B .气生菌丝C .孢子丝D .孢子 27、 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 )。

A .细菌B .放线菌C .衣原体D .立克次体28、 有关微生物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B 、 细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C 、 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D 、衣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2、在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革兰阴性菌。

A .大肠杆菌 B .金黄葡萄球菌 C .巨大芽孢杆菌 13、 放线菌属于()微生物。

A .病毒B .原核生物C .真核原生生物14、 除()之外,下面所有微生物都被认为是原核生物。

A .细菌 B .病毒 C .衣原体 15、 属于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部分为()。

A .细胞壁B .芽孢C .细胞膜D .肺炎双球菌 D .丝状真菌 D .支原体 D .原生质16、请选出耐温顺序正确的一组()。

A .营养体 >孢子〉芽孢 B .芽孢 >孢子 >营养体 C .孢子 >营养体 >芽孢 D .芽孢 >营养体 >孢子A .肽聚糖B .脂蛋白 21、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

A .较疏松 B .肽聚糖含量多 22、 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 .鞭毛B .间体23、 细菌主要的繁殖方式是()。

A .有丝分裂B . 二分裂C .外膜D .磷壁酸C .无磷壁酸D .有脂多糖C .细胞膜D .核蛋白体C .孢子生殖D .复制29、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固体培养基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B、Leeuwe nhoek;C、Robert Koch ;D、Wats on and Crick30、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A. cm ;B . mm; C. um; D . nm;31、倾注平板要求倒置在培养箱中培养,这是因为()A、便于观察B、平板堆叠方便C、避免水滴凝集并滴落在琼脂表面上D、其他原因答案:1-5: CBACD;6-10 : BDCAA;11-15 : CABBB;16-20 : BABDD;21-25 : BABDA;26-31 ACBCCC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差别在于A .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C.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细胞器C _______ OB .真核生物有一个单个染色体D .真核生物有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分裂真核生物细胞的高尔基体___________ A .是细胞的动力车间”C.执行细胞的运动功能B3、酵母菌的菌落类似于_________ 。

A .细菌菌落B .链霉菌菌落A4、青霉的无性繁殖产生_________ 。

A .外生的节孢子B .外生的游动孢子D5、毛霉菌的孢子属于________ 。

A .厚垣孢子B .芽孢子D6、根霉菌的孢子属于________ 。

A.孢囊孢子 B .分生孢子A7、青霉菌的孢子属于________ 。

A .芽孢子B .分生孢子B8、曲霉菌的孢子属于________ 。

A.孢囊孢子 B .厚垣孢子C9、接合菌亚门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

A .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C.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A10、子囊菌亚门的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 A .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C.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B .包装蛋白质和脂肪然后将其释放D .执行细胞的繁殖功能C.霉菌菌落C.外生的孢囊孢子C .分生孢子C.芽孢子D.蕈菌菌落D.外生的分生孢子D.孢囊孢子D .厚垣孢子C .孢囊孢子D .厚垣孢子C.分生孢子 D .芽孢子B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D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B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D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11、 酵母菌在分类上属于 _______ 。

A •子囊菌亚门 B •担子菌亚门 C C 12、 寄生真菌靠吸器吸收养料,吸器存在于 A .寄主外表上 B • D 13、 根霉菌的假根是长在 A .基内菌丝上 B • C 14、 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 A .甘露聚糖 C 15、 路德类酵母的生活史属_______ 。

A •单倍体型 B •双倍体型 B 16、 在酵母菌细胞壁的 4种成分中,赋予其机械强度的主要成分是 A •几丁质 B •蛋白质 C 17、 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 、子囊孢子 B 、担孢子 C 18、 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有性孢子的是 A 、子囊孢子 B 、孢囊孢子 A 19、 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 、细菌;B 20、 酵母菌属于 A 、好氧型;C 21、 具有匍匐菌丝和假根的菌属是 A 、毛霉属(Mucor ) C 、根霉属(Rhizopus ) C 寄主细胞外表上 气生菌丝上 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 o C ・宿主细胞间隙中 C .匍匐菌丝上 B •葡聚糖 C . A 和 B C .单双倍体型 C .匍聚糖 ______ o C 、分生孢子 _ o C 、分生孢子 B 、酵母菌; —微生物 B 、厌氧型;D •接合菌亚门D •寄主细胞里面D •附属菌丝上D •几丁质D •双核体型_________ oD •甘露聚糖D 、接合孢子D 、芽孢子________ o C 、霉菌 ;C 、兼性厌氧型; B 、曲霉属(D 、青霉属( 病毒D 、微厌氧型Aspergillus ) Penicillium ) 1、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为 _________ 。

A .毛霉 B .大肠杆菌 C .烟草花叶病毒 D .草履虫 C2、 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 _________ 。

A.支原体 B .钩端螺旋体 C .噬菌体 D .立克次体C 3、 引起牛疯牛病(BSE )的病原是 ________ 。

A.类病毒B •拟病毒C .朊病毒D •噬菌体C5、多数病毒的直径为_________ 。

A .小于20nmB . 20~200 卩mC .大于200 卩mD . 20~200nmD6、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__________ 。

A .烟草花叶病毒B .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C .腺病毒D .流感病毒A7、E.coli的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___________ 。

A .球形B .杆状C .蝌蚪形D .丝状C8、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 。

A .芽孢杆菌B .痢疾杆菌C.结核杆菌 D .痢疾杆菌噬菌体D9、下列不属于病毒特点的为________ 。

A .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B .具有产能酶系C.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D .没有细胞构造B10、病毒衣壳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 。

A .核酸B .多糖C.蛋白质 D .脂类C11、病毒对下列哪种因素不敏感__________ 。

A .干扰素B .抗生素C .紫外线D .高温B12、烟草花叶病毒的基因组为_________ 。

A . ssDNAB . dsDNA C. ssRNA D . dsRNAC13、E.coli的T4噬菌体的________ 。

A .头部和尾部均为螺旋对称B .头部和尾部均为二十面体对称C.头部为螺旋对称,尾部为二十面体对称D .头部为二十面体对称,尾部为螺旋对称D14、噬菌体为下列哪一种病毒类型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