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区采后总结

合集下载

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

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

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就能够写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总结报告,一份全面的总结报告,是可以让自己很好的记录下工作中的点滴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采矿总结汇报

采矿总结汇报

采矿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采矿工作的总结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采矿领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接下来,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在采矿方面取得的成绩。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成功地开发了多个矿区,实现了产量的稳步增长。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了采矿效率,降低了成本。

同时,我们也注重了环保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好评。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已经逐渐加大,矿藏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下降,这给我们的采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绿色采矿,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另外,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也给我们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些挑战,我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勘探力度,寻找新的矿产资源,确保我们的生产能够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引进更先进的采矿设备和技术,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沟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方案,保护好我们的生产环境。

最后,我们也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保证我们的盈利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在采矿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掘,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下面是我的总结:一、工作面设计合理。

在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上,我们严格按照矿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矿井地质条件、工作面开采能力、瓦斯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工作面参数。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开采效率。

二、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同事们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能够熟练地驾驶采煤机、装车机等大型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面掘进、支护、瓦斯抽放等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团队合作力增强。

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大家相互协调,互相帮助,迅速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安全意识加强。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高度警惕。

大家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对瓦斯、顶板和支护等方面的检查和监控。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和设备应用。

比如,我们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效果和稳定性。

我们还加强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工作面的管理水平。

六、问题和不足。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个别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其次,部分设备设施比较老旧,需要更新和改造。

最后,我们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的考虑还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整个团队在技术、工艺和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采区月度工作总结范文

煤矿采区月度工作总结范文

煤矿采区月度工作总结范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工作,我们煤矿采区迎来了新的月度工作总结的时刻。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此,我代表煤矿采区向领导和全体员工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们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排班安排,我们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了故障发生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同时,我们加强了矿井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老化、能源消耗大等,需要进一步改进。

其次,我们在质量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通过加强对煤炭质量的监控和检测,我们确保了煤炭的质量符合标准。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矿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煤炭质量波动较大、工人技术水平不够高等,需要加强管理和培训。

此外,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努力。

我们加强了对矿区周边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减少了矿区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矿区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废水处理不完善、垃圾分类不规范等,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综上所述,我们在过去一个月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的建议:首先,加大设备更新力度,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其次,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工人的综合素质;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新的一个月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为煤矿采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此致敬礼煤矿采区全体员工。

工作面采后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工作面采后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煤矿工作面采后地质工作总结编制:审核:科长:地测副总:总工程师:防治水科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基本情况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南部,东部为工作面、西部为工作面,南部为铁路保护煤柱,北部为铁路保护煤柱,地表标高880—1020m,煤层底板标高538—610m。

2012年年初,开始施工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及高抽巷,2013年9月形成工作面。

2014年1月开始回采,2015年5月结束。

工作面走向长度830m,倾向长度180m,地质储量104万吨。

实际采出煤量97.6万吨,回采17个月,平均月产量5.74万吨。

劳动组织: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个班作业八小时,三个班轮回生产,每天白班上午8点-11点为检修时间。

二、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本工作面煤系地层为石碳系,上统,太原组,煤层上部局部含一到二层泥岩夹矸,夹矸厚0.2~0.3m。

煤层东高西低,走向南北。

煤层厚度4.2~5.2m,平均厚度4.8m。

煤层倾角4—18°。

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工作面标高538~610m。

三、回采工作面地质构造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遇见4个断层,详见断层特征表。

断层特征表1510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遇见11个陷落柱,详见陷落柱特征表。

陷落柱特征表四、工作面水文地质地质(一)、水文地质概况1、15煤顶板砂岩和k2、k3、K4灰岩裂隙。

对开采没有大的影响。

该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系k2、k3、K4灰岩裂隙水,该灰岩富水较弱,没有出现滴水现象。

2、在施工胶带顺槽时,已经在低洼点对15109采空区积水进行了探放,共放出水量1300m3。

3、15105工作面中部有个积水区,在施工轨道顺槽时,在7G18经纬仪点前15m,垂直顺槽方向对15105积水区打钻放水,放出水量6571m3,经确认水量放完后,工作面进行了回采。

4、15107工作面最大涌水量10 m3/h,正常涌水量2—3m3/h,主要是生产用水。

(二)、工作面水害防治措施1、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和高抽巷在掘进施工过程中,都进行了超前探放水,其方法是扇形布置3个钻孔,胶顺每个钻孔探测100m,掘进80m。

11609工作面采后总结word精品文档6页

11609工作面采后总结word精品文档6页

青龙煤矿一采区11609外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赵鹏审核:地测副总:总工程师:青龙煤矿地测室2011年8月16日11609外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中部,南临11607工作面(设计工作面),北临11611工作面(正在准备),西临11609内工作面(已回采)。

工作面设计走向长为813m,面宽为165.45 m,于2009年8月份开始回采至2011年8月份停采。

工作面实际回采长度轨顺为825m、运顺为830m,平均采高3.35m,回采面积为147853㎡,动用储量74.4万t,实际采出量55.92万t,损失量18.48万t,工作面实际回采率为75%,损失率为25%。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该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6煤,回采期间煤层厚度为3.1~3.4m,平均厚3.35m,煤层较稳定,结构相对复杂,以亮~半亮型为主,条带状构造,粉粒状~块状构造。

煤层中上部含1~3层泥岩夹矸(厚约0.2~1.0 m),靠近11609外运顺切眼侧煤层中上部含3层泥岩夹矸(厚约1.6~2.0m)。

靠近11609切眼附近16煤层相对较薄,由西向东煤层逐渐增厚,绝大部分煤层厚度在3.0m以上。

老顶为L7灰岩、灰~深灰色,含泥质,具水平~波状层理,局部垂直裂隙发育,岩石破碎f=8。

直接顶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具水平层理,夹粉砂岩条带f=4~6。

直接底为泥岩,深灰色~黑色,富含植物化石,稍含粉砂岩,遇水易膨胀底鼓f=3~4。

老底部分区域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灰色~灰黑色,以泥岩为主,质细均一稍具滑感,底部含粉砂岩具水平层理,裂隙发育,呈闭合状,夹薄层状细砂岩,较致密、坚硬F=4~6。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1、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岩层总体趋势(沿倾斜方向)呈现西南高东北低,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4~15º下行。

该工作面在两顺槽及切眼施工中共揭露9条断层,其中对回采过程中有影响的断层有6条,分别为SF65、SF69、SF80、SF82、SF75、SF76;其余3条断层SF3、SF45、SF48由于在回采工作面外侧,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

煤矿采区工作总结

煤矿采区工作总结

煤矿采区工作总结
煤矿采区工作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岗位,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
操作规程,保障自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煤矿采区工作人员在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
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了对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有效降低了事故率,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次,在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了
采煤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我们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监管力度,减少了煤矿采区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然而,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员工在安全操作规程方面
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一些设备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一些环保设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需要加大投入,改善环保状况。

总的来说,煤矿采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
将继续加强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努力实现煤矿采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1401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11401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11401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11401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贵州矿业有限公司平桥丰河煤矿11602工作面(下面)采后总结编制:审核:技术科:总工程师:二零一三年九月十日11602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1602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位于织金河以西、平桥村南600m处。

为一向东南方向急抬升丘陵,区内无大型建筑物。

该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副井东翼,F3-1断层以南;11602工作面上覆11602工作面。

从20xx年7月13日开始回采,20xx 年9月十日回采结束。

工作面平均走向长为35m,平均倾斜长为100m,倾面积为5067m2。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煤层情况11602工作面所采煤层为M16煤层。

M16煤层为黑色,沥青~玻璃光泽,细~中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由亮煤和暗煤组成。

夹镜煤线理及丝炭,裂隙发育充填大量黄铁矿(侵染状、结核状及蠕虫状)。

阶梯~参差状断口,质硬,半暗~半亮型煤。

平均2.2m。

属中厚煤层。

厚度较稳定,属结构简单的较稳定型煤层。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煤层走向为94°~102°,倾向8°~18°,倾角8°~22°,平均为15°;工作面内无古河床冲刷、陷落柱及火成岩侵入现象。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岩石名称为砂质泥岩,厚1.53m,岩性为浅灰色,薄层状,均匀层理,夹大量泥质条带,层面见碳屑,含菱铁质结核。

岩石的普氏硬度为4~6。

直接底:岩石为粉砂岩,厚 1.46m,岩性为黑色,薄层状,水平互相层理,顶部夹泥岩,产植物根化石。

直接顶:岩石为粉砂岩,厚0.53m,岩性为灰色,薄层状,波状层理,中部松软。

老底:岩石为砂质泥岩,厚2.27m,岩性为黑色,薄层状,微波状层理,产植物根化石。

四、水文地质情况11602工作面(外面)回采期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较大的变化,工作面上覆无强含水层,无承压水,无地表水体,无河流通过,主要充水源为岩溶裂隙充水,水源受大气降水和工作用水补给,工作面从始采至结束,最小涌水量为1m3/h,最大涌水量为9m3/h,平均为5m3/h,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采区采后总结
2009年11月
一、概况:
该采区为我矿首采区。

位于+600水平中北部,北邻白水河保护煤柱,南接王庄村保护煤柱与安家煤矿采空区,走向长度1342米,倾斜长度平均850米,面积1.24km2。

二、煤层赋存:
该采区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呈北低南高,西低东高趋势,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在1.0 ~ 4.58米之间,平均2.56米,夹矸稳定,含矸1 ~ 2层,平均厚度0.15 ~ 0.45米,煤层中黄铁矿结核较发育,砂岩结核较少。

在该采区东部,赋存有一条古河流冲刷带,呈NE ~ WS向展布,长度约850米,宽度20 ~ 190米不等,其煤厚在0.5 ~ 1.4米之间,该冲刷带对11504、11506、11508、11510工作面的布置和后期回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构造:
该采区断层较发育,共揭露正断层24条,逆断层5条,落差在1.5 ~ 6.5米之间,其中3 ~ 3.5米的断层较多,大致呈近WN向和NW ~ ES向,亦有个别呈NE ~ ES向。

发育的断层对该采区的布置影响较大。

在采区西部,仅有11501、11503两个工作面实际布置到设计位置,其余11505、11507、11509三个工作面因受断层影响,实际施工仅330 ~ 590米。

另外,发育的断层使煤层原始赋存状态被局部破坏,造成煤质松软破碎,顶板压力增大,工作面回采期间的支护难度加大。

四、水文:
该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涌水量在6 ~ 35米3/小时之间,其水源主要来自于5-2煤层上覆砂岩含水层之水,全采区除11512工作面之外,其余13个工作面涌水对回采工作基本无影响。

11512工作面走向长度810米,南部紧邻安家小窑采空区,隔水煤柱40米左右,5-2煤层底板标高高出11512工作面20 ~ 60米,其采空区积存有大量积水,故在回采11512工作面前300米期间,涌水量最大时可达8 米3/小时,一般为2 ~ 3米3/小时。

为了贯彻“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工作原则,我矿在该面布置和回采阶段,共额外消耗资金280 ~ 300万元,使原煤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该采区面积1.24 km2,煤层平均厚度2.56米,可利用资源量445.4万吨。

共布置14个回采工作面,各工作面实际采出煤量分别为:11501工作面23.54万
吨;11502工作面36.71万吨;11503工作面27.63万吨;11504工作面14.39万吨;11505工作面26.61万吨;11506工作面14.02万吨;11507工作面19.52万吨;11508工作面44.25万吨;11509工作面18.02万吨;11510工作面38.44万吨;11511工作面14.08万吨;11512工作面47.33万吨;11515工作面14.83万吨。

采区回采率为76.2 % ,采区边界19.35万吨,大巷煤柱35.75万吨,采厚损失15.06万吨,地质损失20.87万吨,小窑损失15万吨。

合计损失:106.03万
吨,采出量339.37万吨。

2009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