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复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整体把握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气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温故知新

一、完成相关知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朝,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二、基础知识检测

(一)、解释句中黑体字

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3、解衣欲睡解开/脱下4、步于中庭散步/漫步

5、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飞鸟相与还一起6、盖竹柏影也原来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二、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不热衷于名利的人罢了。

三、理解题

1、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影子参差错杂。笔墨高度凝练,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只有张是知音,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3、你能体会到“怀民亦未寝”的意味吗?

说明张苏心有灵犀,心心相通,是知己,说明苏东坡“寻”张怀民寻对了,也是文章意趣之所在。假若张睡了,此文的情趣会荡然无存。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4、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所以称自己为“闲人”。这既体现了仕途失意的落寞,也体现了自我排遣的旷达。

5、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于第4题)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或: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与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6、这段文字是作者为官被贬时所写,但流露的心情却不是消极的,结合苏轼在文学上的

成就,这给你什么启示呢?

闲适自得,淡泊名利的的心态才能有所作为。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描写的对象是:A.庭院B.月光(B )

“水中藻、荇交横”是指:A.积水空明B.竹柏影(B)

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A)

“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请写出一个类似的诗句:草色入帘青

8、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

为:月色如水//月光如水

9、我们还学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本文比,虽同是写月,但各自表达的内容与艺术特色却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补充题目:

1、“念”由“行”转化而来,试写出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

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作者“念”的结果。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