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1.2

统计学练习题1.2
统计学练习题1.2

统计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50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

C、50各学生的学习成绩

D、每一个学生成绩

2.一个总体单位()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只能有一个指标

3.统计认识的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

D、从量开始到质,再到量与质的结合

4.对某市高等学校的科研所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

B、某一高等学校的科研所

C、某一高等学校

D、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的科研所

5.某高校在校学生数为10000人,若要研究该校在校学生规模是否适度,这里的“在校学生数为10000人”是()

A、指标

B、变量

C、标志

D、标志值

6.某企业几个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l650元,1800元和20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7.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利润额

B、劳动生产率

C、人口密度

D、资金利税率

8.某企业有500名职工,将500名职工的月工资总额除以500之后求出该企业的月平均工资,这是()

A、对500个变量求平均

B、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

C、对500个标志求平均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

9、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A、厂房面积

B、职工人数

C、销售额

D、原材料消耗额

10.下列各项中哪项属于存量()

A、存款余额

B、存款发生额

C、出生人数

D、人口自然增长量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B、女性是品质标志

C、年龄是数量标志

D、人口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E、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2、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利润率

B、产品品种

C、男性

D、产值

E、统计人员技术职务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全国总人口

B、社会总产值

C、平均工资

D、全国钢产量

E、计划完成程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离散指标的有()

A、商业企业单位数

B、商品总销售额

C、职工人数

D、商品库存额

E、商店经营商品品种数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职务

B、出勤人数

C、产品产量

D、八级工资制

E、文化程度

6、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某人的身高

B、我国某年的钢铁产量

C、某设备的使用年限

D、某职工某年的工资收入

E、2008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三、综合题

要调查某大型汽车制造公司职工的情况时,试指出总体、总体单位,并举出若干个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例子。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所有企业进行调查,该市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调查结果:职工人数为100万人,增加值1200亿元,平均每个职工的劳动生产率6000元/人。则上述数值中总量指标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分组标志的选择

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

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

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组距和组数

B、组数

C、组距

D、组中值

4.某企业按照计划规定单位成本应比上年下降1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5%,则同上年相比单位成本()

A、下降14.5%

B、下降5.5%

C、提高14.5%

D、提高5%

5.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

A、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B、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

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

6.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12%,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A、增加12%

B、减少12%

C、没变化

D、无法判断

7.某地区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为86床,这个指标属于()

A、平均指标

B、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8.某厂2006年实际完成产值200万元,200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

A、5%

B、5.5%

C、15.5%

D、115.5%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商品库存额

B、国内生产总值

C、职工人数

D、婴儿出生率

E、生猪存栏头数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各年新增人口数

B、各月储蓄存款余额

C、企业个数

D、大学毕业人数

E、商品库存量

3.国内生产总值是()

A、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E、价值指标

4.众数是()

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某变量值

B、数列中出现最多的某变量值

C、依据各个变量值计算出来的

D、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

E、位置平均数

5.中位数是()

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某变量值

B、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

C、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

D、位置平均数

E、各变量值加总平均的

6.标志变异指标可以()

A、衡量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B、测定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

C、因反映各变量值的离中趋势,故又称标志变异度

D、说明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E、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

三、计算题

1.某地区20个小型零售商店某年第四季度资料如下:

要求:试计算该地区20个小型零售商店平均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和总的流通费用率。

2. 已知乙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950元,标准差为38元;甲单位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1)计算甲单位职工工资的众数和中位数;(2)计算甲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

(3)比较甲乙两单位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3. 某公司甲、乙两地的两个分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已知甲分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为50件,标准差为18件;乙厂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1)计算乙分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2)比较哪个分厂的生产更具均衡性

课程财政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部门即公共部门(C )的规律性的科学。

A、税收情况

B、财政活动

C、收支活动

D、财务活动

2、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因此财政属于:( A )

A、分配范畴,

B、经济范畴

C、阶级范畴

D、管理范畴

3、在财政支出效益法分析中,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条件是(C )

A、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B、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C、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D、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4、反映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与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即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的指标是(B )

A、公债依存度

B、公债偿债率

C、公债负担率

D、居民应债率

5、预算执行部门的决算需要层层向上汇总,最后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决算汇编成地方总决算,并连同中央一级决算一起汇编成国家决算的部门是:(A )

A、财政部;

B、国家税务总局;

C、中国人民银行;

D、工商管理总局。

6、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 )

A、征税对象;

B、纳税人;

C、税目;

D、税率。

7、经济学家更推崇的财政政策是:( A )

A、减税;

B、增加转移支付;

C、增加政府购买的商品劳务;

D、发行国债

8、免税可分为全额免税和(C)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二、多项选择

1、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有:(ABD )

A、完整性

B、集中性

C、强制性

D、无偿性

2、政府预算的种类有:(ABCD )

A、单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增量预算

3、税收转嫁的形式有(ABCDE )

A、前转

B、消转

C、后转

D、散转

E、税收资本化

4、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公债的基本特征:(ACD )

A、自愿性

B、无偿性

C、灵活性

D、有偿性

5、税收的基本特征有:(ABC )

A、固定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集中性

三、判断题:

1、纳税人缴纳的流转税能够随商品价格运动转嫁由消费者负担。(×)

2、流转税纳税义务人即税负人。(×)

3、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是否征税或征收多少税款,可以与纳税人协商议定。( ×)

4、税收收入与企业收入是同等性质的财政收入形式。(×)

5、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

6、增值税属于价内税。(×)

7、消费税属于价内税。(√)

8、预算外资金是部门及单位的自有资金,其分配权在单位,管理权在财政。(×)

9、要消除经济的周期波动。依靠经济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作用就可以了。(×)

10、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收益范围是不受地域和空间的影响,使全民受应该享受的其带来的利益的。(×)

11、对于个人所得税,我国居民负有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12、增支减税可以紧缩经济。(×)

四、填空题:

1、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

2、转移性财政支出具有无偿、单方面转移的特征。

3、最佳的政府支出模式是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大于购买性支出的比重。

4、从许多事实来看,财政支出是不断增长的。

财政支出弹性是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

5、支出效益是指财政分配活动中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关系。

6、在不存在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在存在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则是分离的。

7、本书谈到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公债收入和政府收费。

8、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9、、公共物品或服务理论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五、名词解释:

1、国债依存度;

2、零基预算;

3、纳税期限;

4、财政政策

答:1、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

2、零基预算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以零为起点,不受以往各年预算的束缚,任何行政部门的支出预算,都从零开始,重新审定和编制预算内容。

3、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以后应当缴纳税款的具体期限。纳税期限是由税收的有限性特征所决定的。

4、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依据客观规律和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六、问答题:

1.请说出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哪些职能?(至少三点)P15-21

答:1.资源配置职能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3.稳定经济职能

2、根据课税对象、税本和税源的不同定义,请分别说出财产税的课税对象、税源,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税本和税源。P64-65 答:财产税课税对象:特定的财产税源:形成各种财产的收入

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企业的利润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

税源:企业销售其生产的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3、根据税收转嫁与归宿的规律,说出税收转嫁和供求弹性的关系。P96-97

答:1.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愈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小,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愈小,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大;

2.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愈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大,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愈小,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小;

3.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没有弹性,税收将全部前转,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完全没有弹性,税收将全部后转;

4.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有弹性,税收将全部后转,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完全有弹性愈大,税收将全部前转;

5.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收向后转嫁祸不能前转的可能性大,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大。

4、结合本书及当前实际,请列举说出国家政府财政对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期要达到紧缩经济的目的,可以采取哪些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进行干预和抑制?(提示:可以从公债的发行、财政税收、政府支出以及政府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等方面)

答:可以发行公债,特别是长期公债,收回市场上流通过多的货币,达到紧缩经济的目的;增加税收,暂缓消费,使过热经济紧缩;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减少消费性支出,达到调节收入,较少消费的目的,从而抑制经济的过快发展;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通过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收回市场上流通过多的货币,较少货币量达到对经济产生收缩的目的。

5、试述国家预算的职能。

答:国家预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具有如下职能:

(1)实施国家预算法律、行政管理职能。国家预算是在近代议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实质上是国家权力、立法部门对行政部门的控制和监督的工具。而且政府的行动职能日趋扩展,行动内容日益复杂,行政机构层次增多,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趋势。国家预算可以通过资金的分配和控制有效地对政府行政活动进行管理,并以预算的法规制度来确定政府行政的开支标准,促进各级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2)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国家预算是国家权力、行政机构为合理实现公共财政目标的一种政策表现。它本身就具有公共财政配置资源、适度平衡的含义,它是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财政手段。

(3)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都是法定的指标,对于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合理开支或违规行为,可以采用法律手段加以约束。

七、计算题

1、假设甲6月份收入为4500元,请分别用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其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款。(注:起征点为2000元)累进税率见表1

应纳税所得额:4500-2000=2500

全额累计法:2500*0.15=375元

超额累进法:500*0.05=25

(2000-500)*0.1=150

(2500-2000)*0.15=75

应纳税额:25+150+75=250元

2、某进出口公司当月进口一批货物,海关审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700万元,当月销售给国内企业,销售额为1 800万元。该货物关税税率为10%,增值税税率为17%。计算该进出口公司进口应纳关税、增值税和国内销售应纳增值税。

答案:该进出口公司进口应纳关税=700万元×10%=70万元

该进出口公司进口应纳增值税=(700万元+70万元)×17%=130.9万元

该进出口公司应纳国内销售增值税=本月销项税额-本月进项税额

=1 800万元×17%-130.9万元=175.1万元

3.某酒厂生产用白酒泡制的药酒,当月销售额为180万元,当月月初库存外购白酒帐面余额为70万元,当月购进白酒30万元,月末库存外购白酒50万元,消费税税率白酒为25%,药酒为10%。计算当月应缴纳的消费税和增值税。

答案:当月应缴纳的消费税=180万元×10%-(70+30-50)×25%=5.5万元

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180万元×17%-30×17%=25.5万元

4.某轧钢厂某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购入钢坯800 000元;购入工卡具等低值易耗品40 000元;购入煤炭600吨,每吨买价150元;支付电费23 000元,其中5 000元用于福利方面,其余均用于生产应税产品。

(2)销售各种钢材实现销售额2 420 000元;自制线材10吨,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工程,按出厂价合计20 000元;向某贸易公司收取延期付款利息5 600元。

以上各项均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率为17%。计算该厂本月应纳的增值税。

答案:本月销项税额=(2 420 000+20 000+5 600)×17%=415752元

本月进项税额=(800 000+40 000+600×150+23000-5000)×17%=157250元

该厂本月应纳的增值税=本月销项税额-本月进项税额=415752元-157250元=258502元

5、根据财政乘数的学习,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国家拟同时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税收,计算当国家每增加100元政府支出和增收100元财政税收时,设当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3/5,分别求出政府支出乘数、政府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三大财政乘数,并计算这一财政政策最终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动量。

政府支出乘数=1/(1-3/5)=5/2

政府说收乘数=-(3/5)/(1-3/5)=-3/2

平衡预算乘数=5/2+(-3/2)=1

国民收入变动量=100*5/2+100*(-3/2)=100元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3) 第9章 1.下面的陈述错误的是( D )。 A.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B.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 C.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 D.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2.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错误的是( C )。 A.B. C. D.0 3.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 )。 A.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 B.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 C.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一定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绝对值不会大于1 4.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相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 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5.在回归模型y=β0+β1x+ε中,ε反映的是( C )。 A.由于x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部分

B.由于y的变化引起的x的线性变化部分 C.除x和y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 D.由于x和y的线性关系对y的影响 6.在回归分析中,F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 C )。 A.相关系数的显著性B.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C.线性关系的显著性D.估计标准误差的显著性 7.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C )。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8.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 C )。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9.下面关于判定系数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B.取值范围是[-1,1] C.取值范围是[0,1]D.评价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一个统计量 10.下面关于估计标准误差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均方残差(MSE)的平方根 B.对误差项ε的标准差σ的估计 C.排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后,y随机波动大小的一个估计量 D.度量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11.残差平方和SSE反映了y的总变差中( B )。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 ,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贾俊平 统计学(第六版)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解释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汇总、处理、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统计学据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个有什么特点?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数值。 按收集方法不同。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不控制条件; 社会经济领域 实验数据:在试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控制条件;自然科学领域。 按时间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收集的数据。 4、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全部研究个体的集合,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范围、数目判定)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变量:是说明样本某种特征的概念,其特点: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结果会呈现出差别或变化。(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质量等级等)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5、变量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取值是分类数据。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取值是顺序数据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可数值的变量。(企业个数、产品数量)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年龄、温度、零件尺寸误差)7、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等。 8、请举出应用统计学的几个领域。 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制定等;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生物领域等。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统计学计算题

解:基期总平均成本=1800 120018007001200600+?+?=660 报告期总平均成本=1600 24001600 7002400600+?+?=640 总平均成本下降的原因是该公司产品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即成本较低的甲企业产量占比上升而成本较高的乙企业产量占比相应下降所致。 2.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进入如下, (元) 收购总量收购总额6268.130.1832060.11664000.2127008320 1664012700)()(11=++++=∑ ∑====k i i i i k i i i X f X f X X 3.某中学正在准备给一年级新生定制校服。男生校服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规格, 分别适合于身高在160cm 以下、160~168cm 之间和168cm 以上的男生。一直一年级 新生中有1200名男生,估计他们身高的平均数为164cm ,标准差为4cm 。试由此粗 略估计三种规格男生校服分别准备多少套? 解:均值=164;标准差=4;总人数=1200 身高分布通常为钟形分布,按经验法则近似估计: 规格 身高 分布范围 比重 数量(套) 小号 160以下 0.15865 190.38 中号 160-168 均值±1*标准差 0.6827 819.24 大号 168以上 0.15865 190.38 合计 1200 4. 根据长期实验,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服从正态分布。先对某新型飞机进行了 15次试飞,测得各次试飞时的最大飞行速度(单位:米/秒)为: 422.2 417.2 42 5.6 425.8 423.1 418.7 428.2 438.3 434.0 412.3 431.5 413.5 441.3 423.0 420.3 试对该飞机最大飞行速度的数学期望值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概率0.95) 解:样本平均数 X =425, S 2 n-1=72.049, S 14=8.488 X S 2.1916 1510.05/2()t -=2.1448 ?==/2 (n-1) t α×2.1916=4.7005 所求μ425-4.70<μ<425+4.7t0,即(420.30,429.70)。 5.某微波炉生产厂家想要了解微波炉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深度。他们从某地区 已购买了微波炉的2200个居民户中用简单随机不还原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抽取 了30户,询问每户一个月中使用微波炉的时间。调查结果依次为: 300 450 900 50 700 400 520 600 340 280 380 800 750 550 20 1100 440 460 580 650 430 460 450 400 360 370 560 610 710 200 试估计该地区已购买了微波炉的居民户平均一户一个月使用微波炉的时间。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得:14820y n 1 i i =∑= 8858600 y n 1 i 2i =∑= 估计量 n i i 1 1y n μ=== ∑ =301 *14820= 494(分钟) 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2s n v()v(y)(1)n N μ==- =30 1 *291537520*)2200301(-=1743.1653 其中 () ??? ? ??= = ∑∑==2n 1i 2i n 1 i 2 i 2n -y 1-n 1-y 1-n 1 s = () 2 494*308858600*1 301 -- =29 1537520=53017.93, S=230.26 6.一个市场分析人员想了解某一地区看过某一电视广告的家庭所占的比率。该地区共有居民1500户,分析人员希望以95%的置信度对总体比率进行估计,并要求估计的误差不超过5个百分点。另外,根据先前所做的一个调查,有25%的家庭看过该广告。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要进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应当抽取的样本单位数。 解: ()222 2222211500 1.960.25(10.25) 115000.05 1.960.25(10.25) P Nz P P n N z P P αα-???-= = ?+-?+??- 241.695= 应抽取242户进行调查。 7.设销售收入X 为自变量,销售成本Y 为因变量。现已根据某百货公司12个月的有关资料 计算出以下数据(单位:万元)。() 2425053.73 t X X -=∑ 647.88X = () 2 262855.25t Y -=∑ 549.8 Y = ()()334229.09t t Y Y X X --=∑ 试利用以上数据:(1)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作出解释。(2)计算决定系数和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3)对2β进行显著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4)假定明年1月销售收入为800万元,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应的销售成本,并给出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 解:(1) ()() () t t 22 Y Y X X 334229.09|=0.7863425053.73 t X X β--==-∑∑ 12|=Y-X=549.8-0.7863* 647.88=40.3720β β (2) ( )() ( )( ) 2 2 2 334229.092 20.999834425053.73*262855.25 t t t t Y Y X X r X X Y Y ?? --??===--∑∑∑ ()() 2 2 2 143.6340t e r Y =--=∑∑ 2.0889 e S = = (3)02 12:0,:0H H β=≠ 20.003204 S β = = 2220.7863 245.41200.003204 t S β β β == = t 值远大于临界值2.228,故拒绝零假设, 说明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40.3720 + 0.7863*800 = 669.41(f Y =万元) f e S = = 2n-2f f e Y t S α± 669.41 2.228*1.0667 =± = 669.41 2.3767± 即有:664.64 674.18f Y ≤ ≤ 8.对9位青少年的身高Y 和体重X 进行观测,并以得出以下数据: 2 i i Y=13.54;Y =22.9788∑∑ 2 i i X=472;X =28158∑∑ i X 803.02i Y =∑ (1) 以身高为因变量,体重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2) 计算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 (3) 计算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自由度为7, (4) 显著水平为0.05的t-分布双侧检验临界值为2.365) (5) 对回归系数2β进行显著性检验 9.某商业企业某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库存额及流量费用额资料 品流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额;商品流通费用=流通费用额/销售额)。 解: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为: 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额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 ()()()2880+2170+23403 = 19802+1310+1510+156024-1 2466.333= =1.61 1530 第一季度的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为:第一季度的月平均流通费用第一季度的平均销售额 () ()230+195+2023 = 2880+2170+23403209 ==8.48%2466.333

统计学思考题(20200920020408)

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⑴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的数量规律性;⑵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 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 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1)统计数据来源于直接获取的数据和间接获取的数据;(2)直接获取的数据来自于直接 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3)间接获取的数据来源于报纸、杂志、统计年鉴、网络或 从调查公司或数据库公司等处购买。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1)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等。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2)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计量,可以控制。 4、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答:(1 )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点或代表值,是数据误差互相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 特征的一种反映;(2)是统计分布的均衡点;(3)任何统计推断和分析都离不开均值。 5、解释洛伦茨曲线及其用途。 答:(1)洛伦茨曲线是累积次数分配曲线,由(美)洛伦茨()提出,依据(意)帕累托() 的“二八原理”和收入分配公式绘制;(2)用于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 6、简述基尼系数的使用。 答:基尼系数用于反应收入分配的变化情况,取值在0?1之间 ①基尼系数小于,表明分配平均;②在?之间,分配比较适当;③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警 戒线,超过,收入分配不公平。 7、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测度:⑴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的是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者数据分 布的中心值;⑵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的是分布离散和差异程度;⑶分布的偏态与峰 度反映数据的分布形态是否对称、偏斜的程度以及分布的扁平程度。 8、简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答:①频率反映的是某一事物出现的频繁程度;②概率是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 ③当观察次数n很大时,频率与概率非常接近。 9、概率的三种定义各有什么应用场合。 答:⑴古典概率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⑵统计概率 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完全相同;⑶主观概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不能通过等可能事件个数来计算,也不能根据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 10、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联系: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是分布函数,分布函数的导数是概率密度函数;别:概率密 (2)区 度函数的函数值是某点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函数值表示某个区间的概率。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统计学第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反映了( ) ①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②总体分布的特征 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④总体次数分布的离中趋势 2.某单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148元、200元,计算结果均值为128=X 元,标准差为( ) ①σ=33 ②σ=34 ③σ= ④σ=35 3.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 ①位置居中 ②数值最大 ③出现次数较多 ④出现次数最多 4.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①600元 ②元 ③元 ④500元 5.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 ) ①变动趋势 ②集中趋势 ③离中趋势 ④一般趋势 6.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①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②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③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④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7.在抽样推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 ) ①算术平均数 ②调和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 ④众数 ⑤中位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①总体标志总量 ②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③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④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 ⑤权数 3.标志变异指标有(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⑤相关系数 4.在组距数列的条件下,计算中位数的公式为( ) ①i f S f L M m m e ?-+ =+∑12 ②i f S f U M m m e ?-=∑12 -- ③i f S f L M m m e ?-+ =∑12 - ④i f S f U M m m e ?-=+∑12 - ⑤i f S f U M m m e ?-=∑12 -+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思考题最新版本

思考题(仅供参考) 部分题目超出范围。同学们仅作上课讲授过的题目即可 二、判断题 1、对于定性变量不能确定平均数.( ) 2、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等都是近似值.( ) 3、任何平均数都受变量数列中的极端值的影响.( ) 4、中位数把变量数列分成了两半,一半数值比它大,一半数值比它小.( ) 5、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 ) 6、如果x >,”,由此可以肯定B 企业生产的均衡性比A 企业好。 ( ) 18.对于分组资料,若不同时期相比,各组平均数均程度不同地上升,则总平均数一定上升。 ( ) 19.n 个同性质独立变量和的方差等于各个变量方差之和。 ( ) 20.n 个同性质独立变量平均数的方差等于各变量方差的平均数。 ( ) 21.变量的方差等于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的平均数。 ( ) 22、峰态一词是由统计学家Galton 于1905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对数据分布平峰或尖峰程度的测度。( ) 三、选择题 1、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总平均工资为( ) A 、 600元 B 、 533.33元 C 、466.67元 D 、 500元 2、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 A 、集中程度 B 、离中程度 C 、一般水平 D 、变动程度 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统计学》计算题型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计算题型 (第二章)1.某车间40名工人完成生产计划百分数(%)资料如下:9065 100 102 100 104 112 120 124 98 110110 120 120 114 100 109 119 123 107 110 99 132 135 107 107 109 102 102 101 110 109 107 103 103 102 102 102 104 104 要求: (1)编制分配数列;(4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其类型;(4分) (3)对该车间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2分) 解答: (1)

(2)分组标志:生产计划完成程度 类型:数量标志 (3)从分配数列可以看出,该计划未能完成计划的有4人,占10%,超额完成计划在10%以内的有22人,占55%,超额20%完成的有7人,占17.5%。反映该车间,该计划完成较好。 (第三章)2.2005年9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8分)并分析说明原因。(2分) 解答: (1)x 甲=∑∑m x m 1=24 8.41 6.36.314.24.21246.34.2?+?+?++=30/7=4.29(元) x 乙= ∑∑f xf = 1 241 8.426.344.2++?+?+?=21.6/7=3.09(元) (2)原因分析:甲市场在价格最高的C 品种成交量最高,而乙市场是在最低的价格A 品种成交量最高,根据权数越大其对应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作用越大的原理,可知甲市场平均价格趋近于C ,而乙市场平均价格却趋近于A ,所以甲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平均价格。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1.单选题 (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C)。 A、总体性 B、具体性 C 、总体性和具体性D、同一性 (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平均价格 B 、单位成本 C 、资产负债率 D 、利润总额 (3)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C 、资产报酬率D、A、资产总额 B 、总人口 人口增加数 (4)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之间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C 、两者没有关系 两这互为基础(5)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6)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D)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 每一台设备 C 每一台生产设备 D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7)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 分71 分、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 B 标志C变量 D 标志值 (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 D 工人工资 9)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D )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者是连续 变量(10)劳动生产率是(B ) A 动态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流量指标 D 强度指标 (1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B )D、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

欢迎下载 2 A 统计分组法 B 大量观察法 C 综合指标法 D 统计推断法 (12) (C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A 管理功能 B 咨询功能 C 信息功能 D 监督功能 (13) (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 真实性 B 及时性 C 总体性 D 连续性 (14)统计研究的数量是( B ) A 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 C ) (15 )数量指标 般表现为(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众数 (16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 ) A 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C 指标和标志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 D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 的 2. 多选题 (1) 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学派有( ABCD )。 (2)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C )。 (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BD )。 (4) "统计”一词含义有( BCD )。 A 统计研究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3?判断题 1、 现代统计学的核心是描述统计学。 ( F ) 2、 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 T ) 3、 统计指标可以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T ) 4、 所有标志都可以用数量表现。 ( F )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A 企业的经济类型 B 劳动生产率 C 企业所属的行业 D 企业的负债总额 A 平均亩产 数 B 人均钢产量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存货周转次 D 统计学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问题详解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和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他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和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 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 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和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定性数据:;定量数据:课程成绩;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市大学生;单位: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 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4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某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的任务仅实现一半。(错)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错)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4、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错) 5、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对) 6.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比率大于1,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于季.的影响使实际值高于趋势值,(对) 7.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错 8.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错) 9.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错) 10.和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错) 11.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对) 12.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错) 13.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4.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对) 15.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错) 16.计量是随机变量。(对) 17.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错) 18.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9.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错) 20.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样本均值是可知的。()答案未 21.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错) 22.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对) 23.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 24.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25.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 26.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错) 27.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错) 28.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78分,82分,96分,这4个数字是数量指标。(错) 29.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错) 30.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对) 31.析中,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水平法和方程两种。(错) 32.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对 33.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错) 34.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对) 35.民旅游意向的问卷中,“你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归属于事实性问题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统计学》习题集 PART 1 导论 《第一套》 一、填空 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2、统计工作程序是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数量方面)。 分析)。 )(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及 统计推断法。 4、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包括:(信息)、(咨询)、(监督)及辅助决策等职能。 二、单选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C) 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 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是(D) A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B ): A差异性B、同质性 C 、 社会性D、综合性 4、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A ): A、从个体到总体 B、从总体到个体 C 、 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 5、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指志B、只冃匕有个标志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6、变量包括标志和(D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 C 、数量指标D、指标 7、在研究某城市商业企业状况中. 某商业企业的营业员人数是( A )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 、变量值D、标志变量 8以产品等级来衡量某产品质量优劣,则该产品等级是( B ): A数量标志B 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9、就统计指标而言,变异是指( D ): A数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B 、质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冋C统计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D 、以上都是正确的 10、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总额是(A连续变量B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也是连续变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