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大纲(园艺、农学、植保)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ofbiochemistry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材和实验说明名称教材:《生物化学实验》自编教材教学: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否独立设课是学时和学分:实验学时72实验学分2开始时间:二年级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适用于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化学备注: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一、课程介绍和基本要求《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验证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设计性实验。

基础验证实验是一些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传统实验。

综合实验包括一些新近发展起来的生化实验技术。

经过多层次的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如生化分离、制备、分析和鉴定技术。

2、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初步具有解决生物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

4、能利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并能独立设计实验。

5、课前做好预习,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全面分析实验结果。

二、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可作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掌握生化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生化分离、制备、分析和鉴定技术(如滴定、比色、色谱和电泳),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

随着生物化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

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新的、实用的实验技能,比如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和深化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基础。

生物化学试验大纲

生物化学试验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课程代码:3825044 课程类别:必修是否单独开课:否总学时:64学时(讲课48学时,实验16学时)总学分:4学分预修要求: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在学习“非生命化学”的基础上,掌握了无机、分析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后,进而学习“有生命的化学”,它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学科。

现代生化原理和实验技术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目的与任务借助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解决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

某些工业如生物制药工业、抗菌素制造工业、酿造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等都要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生化类工厂的产品名目繁多,目前大致有生物制品(剂)、酶制剂、生化及抗生素药品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工艺产品正在不断增加,因此,培养的学生不仅要适应现有科研、工业的需要,还要为他们适应今后科技发展、新产品开发作知识准备,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具较广泛而扎实的基础理论,对已有产品作深入探讨,并全面介绍基本知识,使他们具有生产各种生化产品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适应不同类型生化工厂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

一、总则1、本大纲的适用范围1)本大纲相关的课程名称及课程属性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2)本大纲的适用范围:化学工程专业本科3)实验总学时:24学时2、本大纲的实验目的和要求1)验证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

3)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精密仪器和一些常规仪器。

4)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科学实验能力。

3、本实验课程的重点和内容1)蛋白质、核酸的提取分离及定性定量测定的方法,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2)学习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

3)掌握电泳分离技术,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与理论课《生物化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有机溶剂沉淀、电泳技术、凝胶过滤技术和薄层层析技术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和分子量测定技术;掌握分光光度法、滴定法、凯氏定氮法、ELISA法等测定生物大分子含量和测定酶比活力等常用定量检测技术;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对生物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养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处理独立自主与团队协作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2.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水产养殖学专业)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1.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和类型如表3所示:(1)“实验类别”项请填写:①基础;②专业;③专业基础;(2)“实验类型”项请填写:①验证性;②综合性;③设计研究;④其他;(3)“要求”项请填写:①必做;②选做;2. 每个设计项目的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教学方法如表4所示:“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实验指导、查阅文献、阅读报告、小组研讨、理论讲授、自学、视频学习等五、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50 %,实验成绩占50 %。

平时成绩总占比50%;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占5%)、实验态度(占5%)、课堂表现(占20%)、实验操作(占20%)。

实验成绩总占比50%,包含2项考核项目,即实验理论和操作测试(占20%)和实验报告(占30%)等。

各部分的具体评价环节、关联课程目标、评价依据及方法和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如表5所示。

2. 各个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六、教学资源七、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植保实验指导

植保实验指导

植物保护学通论实验指导(农学、园艺等专业使用)植物保护学院印制目录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识别及真菌各类孢子的观察实验二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变态类型实验三稻瘟病及两种细菌性水稻病害的识别与鉴定实验四重要农业害虫分目识别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识别及真菌各类孢子的观察正确识别植物病害症状是病害治理工作的开始,植物病害症状是染病植物外部可见的病状和病症。

当受到病原物侵袭后,植物在发生一系列生理和组织变化之后,其外部出现各种可以观察到的变化,称之为病状。

真菌、细菌、少数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植物发病,不仅表现出病状,在病部还出现病原物特有的结构,称之为病症。

而病毒、菌原体、多数线虫或非侵染性病原危害植物时,则只能看到病状,而看不到病症。

由于植物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和发病时期的不同,病害症状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具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性,观察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的结果,才能全面掌握某一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有效地治理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各种病害标本和图片,区分不同病症和病状,掌握记载植物病害发生、危害症状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类型。

二实验材料各类病害的标本、挂图、多媒体图片等,刀片、放大镜。

三实验内容3.1 区分植物病害病状的五种类型3.1.1 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3.1.1.1 黄化或褪绿植物绿色部分均匀变色,即叶绿素的合成受抑制或被破坏。

如:柑橘黄龙病引起整叶黄化;缺铁时,栀枝或杜鹃叶片黄花。

3.1.1.2 花叶植物叶片发生不均匀褪色,呈黄绿相间,如黄瓜花叶病等。

3.1.1.3 红叶、紫叶有的叶绿素合成受抑制,而花青素生成过剩,叶色变红或紫红。

如部分植物缺铁症。

3.1.2 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称为坏死。

3.1.2.1 斑点当植物的根、茎、叶、果受到病原物侵染后,出现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外表出现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但轮廓一般都比较清楚的斑点。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生物化学实验(英文):Biochemistry Experiment课程编号:课程学分:1.0课程总学时:30课程性质:科类基础课前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生物化学是农学、畜牧学、生物学等各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生物化学实验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生物化学实验紧密围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教学需求,主要针对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糖、维生素等生物分子的分离、提取、分析、鉴定和定量测定技术等内容进行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和教学,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学习,巩固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实验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去。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塑造高层次农业科技专门人才的基本环节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并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验记录,结合理论知识,合理地分析结果,并学习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思维。

四、学时分配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总计1学分,安排8次实验(不含选修),其中验证性实验占62.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37.5%。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一:酶促转氨反应的分析鉴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纸层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利用纸层析研究代谢的基本方法,了解酶促转氨反应在中间代谢中的意义。

(二)实验主要仪器:层析缸;培养皿;电吹风机;烘箱;恒温水浴锅;培养皿;毛细管;研钵;针、线。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提取材料的酶液;2. 用纸层析法鉴定酶促转氨反应中转氨基产物丙氨酸的存在与否;3. 通过计算其R f并与标准氨基酸对照,判断反应产物样品的氨基酸组成。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Biochemical experiment课程代码:学分:0。

5总学时:24理论学时:实验学时;24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生物化学考核方式:实际操作占20%、实验报告占50%、技能考核占30%教学环境:实验室开课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主要围绕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包括层析、比色、电泳、生化物质的分离、制备、分析和鉴定及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和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科学研究对本课程的需求,了解生物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包括生物物质的性质鉴定、含量测定、生化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包括盐析、等电点分离技术、电泳技术、色谱技术等)。

通过学生的独立实验设计和实践,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对生命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课后做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列表:实验一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学时:3(一)实验类型:综合性(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规则和常用生化仪器名称,掌握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实验室一些基本知识,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掌握一些仪器的正确操作。

2 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三)实验内容:蛋白质和氨基酸与一些显色剂反应呈现一定的颜色反应。

(四)要求:通过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颜色反应,掌握鉴定蛋白质的方法.(五)每组人数:1人(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常规仪器25套(七)所属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二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学时:3(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目的:1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437007总学时:82 总学分: 4.5开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主撰人:审核人:一、实验性质、目的与任务1、生物化学实验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机制,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并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实验科学,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及与中学生物学教师及科技人员重要的专业基础技术。

2、本课程是在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普通生物学实验有比较全面了解及一定基础训练基础上而开设的实验技术实验,是生物技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深入学习上述三个专业专业知识的必备课程。

3、掌握层析技术、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酶的特性、透析技术、等电点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化学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鉴别方法;2、掌握测定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等的方法;3、掌握蛋白质与糖的透析技术;4、掌握层析原理、蛋白质层析方法;5、掌握等电点纯化蛋白质的方法;6、掌握核酸组分鉴定的方法;7、掌握滴定法测定Vit C的方法(还原型Vit C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4学时1、实验目的了解糖类颜色反应的原理;学习应用糖类颜色反应鉴别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方法。

2、方法原理(1)Molish(莫氏)反应糖与强酸的作用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

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反应作用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原理是羰基于酚类进行了缩合,这样,将糖与浓酸作用后再与α-萘酚反应作用就能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可鉴别糖(多羟、醛基)。

Molish反应非常灵敏,0.001%葡萄糖和0.0001%蔗糖即能呈现阳性反应。

因此,不可使碎纸屑或滤纸毛混入样品中。

过浓的糖溶液,由于硫酸对它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紫色。

需稀释糖溶液后重做。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207017 学时:51 学分:1.5开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类不:专业必修英文名称:Basic Biology Experiments B一、课程任务、目的生物化学是四年制本科生物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生物化学实验是重要环节。

本实验课程通过生物化学分藹、制备、分析、鉴左等实验(如滴定、比色、层析、电泳等),加强对学生差不多技能的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把握一些生化研究的理论和技术,为进入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邻域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差不多要求实验一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一、目的要求:初步把握甲醛滴左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二、器材:滴定管、吸量管、试管三、内容与方法:1、滴定标准甘氨酸,运算氨基氮回收率2、滴泄未知浓度甘氨酸,运算氨基氮3、运算未知甘氨酸浓度实验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蛋白质含量一、目的要求学习和把握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进一步把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二、器材: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容量瓶刻度吸管试管三、内容与方法1、制备样品溶液2、制作标准曲线3、测定实验三血淸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一、目的要求: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了解电泳技术的一样原理。

二、器材:稳流稳压电泳仪、水平电泳槽、醋酸纤维薄膜、摄子、白瓷反应板、大培养皿三、内容与方法:1、浸泡薄膜2、点样3、电泳4、染色5、漂洗实验四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一、目的要求:学习凯氏泄氮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器材:凯氏泄氮仪、电炉、消化烧瓶、滴泄管、吸量管三、内容与方法:1、消化2、蒸饰3、滴定实验五Folin —酚法测蛋白质浓度一、目的要求:把握Folin —酚法测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标准曲线的制备。

二、器材:试管、试管架、吸量管、恒温水浴锅、721分光光度计三、内容与方法:1、制备标准曲线(蛋白质浓度与反应生成的蓝色物质的光吸取值的关系曲线)2、未知浓度的蛋白与Folin-酚试剂反应,测出兰色物质光吸取值3、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蛋白浓度实验六苯丙氨酸聚氨酶(PAL)活力和比活力测定一、目的要求1、学习一种常用的酶活力测左法,并与前而学过的二种酶活力测左法相比较:2、把握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与比活力测左的原理与方法,为后面该酶分离纯化的实验中测活力与比活力所需要;3. 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其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1
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总学时:7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4学时;
实验课学时数26学时;
实践课学时数0天。

一.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生化实验技术广泛用于生命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

1.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生物材料中多种物质的分离,提纯及鉴定。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1)学生能够自行预习实验讲义,做好实验前准备。

(2)学生能够借助教材及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解释。

(4)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

二.基本要求与重点难点
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系列化实验课的重要性,明确生化实验课的地位和任务。

2.课前自行完成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3.掌握实验原理和基本的操作技术。

4.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学会调整及使用方法。

5.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正确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并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重点:
1.熟悉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常用仪器的调整和使用:如离心、比色等。

3.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难点:
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总学时:70 实验学时: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