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件枪色电镀表面处理检测标准
五金件电镀检验标准

五金件电镀检验标准
1、检验条件及环境
1、在自然光或60W-100W(照度达600~800Lux)冷白荧光灯照明条件下检验;
2、观察距离:300-350mm;光源距被测物表面500~550mm ;
3、观察角度:水平方位45°±15°;
4、检验时按正常要求的距离和角度扫描整个被检测面:10S±5S;
5、检验人员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不能有色盲、色弱者。
2、检验条件及环境
抽样检验依GB2828-2003标准,取一般检验水平Ⅱ
AQL:A类缺陷为0
B类缺陷为0.65
C类缺陷为1.5
特殊项目(尺寸、可靠性)抽样方案为:S-1或具体规定数量,Ac = 0,Re = 1。
3、电镀件外观检验标准
3.1外观点、线、面标准
3.2电镀件外观其它缺陷判定
4、电镀件特殊检验标准。
电镀产品的检验验标准

电镀产品的检验验标准电镀端子的检验是电镀完成后不可缺少的工作,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通常驻的检验项目为:膜厚(thickness),附着力(adhesion),可焊性(solderability),外观(appearance),包装(package).盐雾实验(salt spray test),对于图纸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有孔隙率测试(30U”)金使用硝酸蒸气法,镀钯镍产品(使用凝胶电解法)或其它环境测试。
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鉴别镀层厚度及成分。
2.使用X-RAY注意事项:1)每次开机需做波谱校准2)每月要做十字线校准3)每星期应至少做一次金镍标定4)测量时应根据产品所使用的钢材选用测试档案5)对于新产品没有建测试档案,应建立测试档案3.测试档案的意义:例:Au-Ni-Cu(100-221 sn 4%@0.2 cfpAu-Ni-Cu----------测试在铜基材上镀镍打底再镀金的厚度。
(100-221 sn 4%-------AMP铜材编号含锡4%的铜材)二.附着力:附着力检测为电镀基本检测项目,附着力不良为电镀最常见不良现象之一,检测方法有两种:1.折弯法:先用与所需检测端子相同厚度的铜片垫于需折弯处,用平口钳将样品弯曲至180度,用显微镜观察弯曲面是否有镀层起皮,剥落等现象。
2.胶带法:用3M胶带紧牢地粘贴在欲试验样品表面,垂直90度,迅速撕开胶带,观察胶带上有载剥落金属皮膜。
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3.结果判定: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
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
c)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折弯后不可有严重龟裂及起皮之现象。
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e)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不可有裸露出下层金属之现象。
4.对于附着力发生不良时应学会区分剥落的层的位置,可用显微镜及X-RAY测试已剥落的镀层厚度来判断,借些找出出问题的工站。
电镀件外观检验验收标准

精品汇编资料
电镀件外观检验标准
电镀处理
配件采取热镀锌处理,电镀标准按国标或客户要求执行。48小时盐雾实验后无腐蚀剥落现象。
前工件表面处理要求:
需进行脱脂、除锈、磷化、清洗等处理。
工件表面无水印或残留的清洗液。
无油污、灰尘、纤维等会影响喷涂表面质量或附着力的不良现象。
电镀件外观检验验收标准:
B.
0级:应无任何脱落现象(含交叉处);
1级:交叉处小于5%的脱落;
2级:交叉处大于5%小于15%的脱落;
3级:交叉处大于15%小于25%的脱落;
4级:交叉处大于25%小于35%的脱落;
一.外观检验:(检测方法:目测、手感)
1.颜色与样板相符合(正常视力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观测无明显色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
2.涂层表面光滑、平整、均匀,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
a)不干返粘:表面干,实际未干透,表面有(或易产生)纹印,粘有织物绒毛现象;
b)流挂:表面有液体流淌状的突起,顶端呈圆珠状;
评价方法:正常视力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产品1米处观测。
判定:可见的缺陷为不可接收缺陷,该零部件或产品为不合格零部件或不合格产品。
二、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百格试验)
A.
对涂层表面进行百格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用锋利的刀片在涂层表面纵横方向各划间距为2㎜的平行直线11条,构成100个边长为2㎜的方格(注:①划格时刀片应与被划平面垂直②划格时须用直尺③划痕应穿透涂层),用普通封箱胶纸贴于划格区域,压实并挤出空气,停滞10秒钟,手持胶纸端部,与被试工件表面呈45°方向,将胶纸迅速拉起,检查方格涂层粘脱、损伤情况;
c)颗粒:表面呈砂粒状,用手摸有阻滞感;
金属表面电镀检验标准

金属表面电镀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3.1 A 面:指电镀件正面(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电镀件四侧边(需将电镀件偏转45~90 °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3.3 膜厚:电镀层厚度(须符合图纸规定,未明确规定者,须达5um以上)。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检验方案5.1外观检验方案:一般情况下,产品表面外观检验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喷绘类产品的外观检验可参照样件)。
5.2表面粗糙度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5.3 性能检验方案:性能检验属破坏性实验,每批次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也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检验。
6、外观不良现象及说明6.1 污渍:一般为加工过程中,不明油渍或污物附着造成。
6.2 异色:除正常电镀色泽外,均属之(例如:铬酸皮膜过度造成的黄化,或光亮剂添加不当等)。
6.3 针孔:电镀表面出现细小圆孔直通素材。
6.4 软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无手感)。
6.5 硬划痕:硬物摩擦造成的划痕或有深度的划痕(用手指摸刮有感觉)。
6.6 电极黑影:指工作在电挂镀时,挂勾处因电镀困难产生之黑影。
6.7 电击:电镀过程中,工件碰触大电流产生异常的缺口。
6.8 白斑:材料电镀前表面锈蚀深及底材时,电镀后因光线折射,产生白色斑纹。
6.9 水纹:烘干作业不完全或水质不干净造成。
6.10 过度酸洗:浸于酸液中的时间过长,造成金属表面过度腐蚀。
6.11 吐酸:药水残留于夹缝无法完全烘干,静置后逐渐流出,常造成腐蚀现象。
6.12 脱层(翘皮):镀层附着力不佳,有剥落的现象。
7、外观检验允收标准8、结合力质量要求和测试8.1 划痕法:用锋利小刀在表面上切割1mm ×1mm 的格子,横纵数的格数不少于 5 格,划痕深度应深及基体。
电镀件通用检验标准

电镀件通用检验标准
一、目的
本标准旨在规范电镀件的检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电镀件的检验。
三、检验项目及标准
1.外观检验
目视检查电镀件表面是否光滑、色泽均匀,无气泡、剥离、锈蚀等现象。
允许有轻微的电镀纹,但不影响整体美观。
2.尺寸检验
使用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电镀件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确保其符合图纸或客户要求。
3.附着力检验
采用划格试验法检验电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在电镀件表面划出纵横交错的网格,划痕间距为2mm,然后用胶带粘贴在划痕上,轻轻按压后迅速剥离,观察电镀层是否脱落。
若划格区域无脱落,则附着力合格。
4.盐雾试验
根据GB/T 6461-2002标准进行盐雾试验,检查电镀件耐腐蚀性能。
将电镀件置于盐雾试验箱中,连续喷雾24小时后,观察表面是否出现锈蚀、变色等现象。
若无明显变化,则盐雾试验合格。
5.镀层厚度检验
采用金相显微镜或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电镀层厚度,确保其符合工艺要求。
四、检验流程
1.外观检验:目视检查,剔除不合格品。
2.尺寸检验: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判定是否合格。
3.附着力检验:进行划格试验,合格品进入下一工序,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
报废。
4.盐雾试验:连续喷雾24小时后,观察表面变化并判定是否合格。
5.镀层厚度检验:采用金相显微镜或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并判定是否合格。
五金电镀件检验标准

五金电镀件检验标准五金电镀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非金属的薄层,以改善其外观和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五金电镀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机械设备等领域。
为了确保五金电镀件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首先,五金电镀件的外观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外观检验主要包括表面光洁度、镀层附着力、镀层厚度等指标。
表面光洁度是指镀件表面的光泽度和平整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镀层附着力是指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通常采用划格法或剥离试验来进行检验。
镀层厚度是指镀层的厚度,通常采用磁感应法或X射线荧光法来进行测量。
这些外观检验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五金电镀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其次,五金电镀件的耐蚀性检验也是至关重要的。
耐蚀性是指五金电镀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抗腐蚀能力,通常包括盐雾试验、湿热试验、酸碱盐溶液腐蚀试验等。
盐雾试验是模拟海洋气候条件下的腐蚀环境,通过在盐雾箱中进行连续喷雾测试,来评定五金电镀件的耐蚀性能。
湿热试验是模拟高温高湿条件下的腐蚀环境,通过在恒温恒湿箱中进行连续测试,来评定五金电镀件在潮湿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
酸碱盐溶液腐蚀试验是模拟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环境,通过浸泡试验来评定五金电镀件在不同化学介质中的耐蚀性。
这些耐蚀性检验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五金电镀件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最后,五金电镀件的尺寸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尺寸检验主要包括外径、内径、长度、厚度等尺寸参数的测量。
通过量具测量或三坐标测量仪进行尺寸检验,来确保五金电镀件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尺寸检验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五金电镀件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匹配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五金电镀件的检验标准涵盖了外观、耐蚀性和尺寸等多个方面,通过严格执行检验标准,可以有效保证五金电镀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五金电镀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性能,为各行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电镀零件检验标准

电镀零件检验标准电镀零件主要有镀锌、镀铬两大类零件,为保证外包电镀零件的质量满足产品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一、外观要求零件镀层材质、颜色符合要求。
电镀有光泽,表面无划伤、流痕、发黄、油污、夹渣、气泡、露底等缺陷;同一产品色泽无明显差异(参照样品)。
当零件颜色存在明显差异时,需经主管协理审核确认。
二、粘附性粘符力测试暂无明确要求,当需检验时,可用小锤敲击镀层表面进行类比性检验。
如客户有明确要求,依客户要求检验。
三、镀层厚度依据零件大小,选取1~5处测量面进行测量,每一测量面的面积为100~1000mm2。
在每一测量面内取2~4个测量点进行测量,各测量点的平均值为该测量面的镀层厚度值。
(具体取点由检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应保证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要求:零件电镀表面的镀层厚度以各测量面的平均值为准,允许个别测量点的厚度超出要求,但总平均值必须满足镀层厚度要求。
四、盐雾测试盐雾测试是一项综合检测试验,真实反映电镀零件表面的抗腐蚀能力。
电镀零件,依照产品的使用要求及镀层特点,划分为两大类:第Ⅰ类:防腐性能要求较高,且客户有明确盐雾测试要求的,按客户要求进行盐雾测试。
如海康威视明确要求以72小时为标准进行测试。
第Ⅱ类,对防腐性能有一定要求,客户无明确测试要求的零件:共2页第1页①当镀层有打底时,一般按48小时进行盐雾测试。
②当镀层无打底时,一般按24小时进行盐雾测试。
对新产品送样检验,依可参照此分类方法进行测试。
(一)溶液配制及试验条件:依据公司盐雾测试仪ISST-108而制订(参照说明书):溶液比例:纯净水1kg 加入NaCl 50g 盐充分溶化喷雾量:1-2ml/80cm2/h (盐水体积)压力桶温度:47±1℃试验室温度;35±1℃二次压力: 1.0 kgf/cm2(二)测试后表面要求:1.零件表面色泽无明显变化。
2.大于2*2mm2,,小于3*3mm2的斑点在30*30mm2内分布数≤2点。
五金杂件电镀件检验标准

五金杂件电镀件检验标准五金杂件电镀件检验标准适应本公司金属物五金车件铜套、弹簧、弹片、螺钉及其它五金电镀件物料检验的需要。
2 适用范围本公司IQC所有金属五金车件、铜套、弹簧、弹片、螺钉及其它五金电镀件来料。
3 引用文件《物料认可书》、BOM、ECO。
4 定义4.1 CRI(致命缺陷):违反相关安规标准,对安全有影响者。
4.2 MAJ(主要缺陷):属功能性缺陷,影响使用或装配。
4.3 MIN(次要缺陷):属外观、包装轻微缺陷,不影响使用或装配。
5 抽样方案5.1依据MIL-STD-105E II 一般检查,从不同的包装箱(包)内随机抽取来料,其中外观项6.2.3.4和功能测试项抽样数、判定按测试项说明。
5.2 AQL取值(抽样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CRI(致命缺陷)=0; MAJ(主要缺陷)=0.65; MIN(次要缺陷)=2.5。
5.3 检验抽样方案转换原则(针对同一供应商同一型号的部品):5.3.1 正常检查到加严检查的条件:①连续5批中有2批(包括检验不到5批已发现2批)检验不合格;②主管者认为有必要。
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5.3.2 加严检查到正常检查的条件:连续5批合格。
5.3.3 正常检查到放宽检查的条件:①连续10批检验合格;②10批中不合格品(或缺陷)总数在界限个数以下;③生产正常;④主管者认为有必要。
以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5.3.4 放宽检查到正常检查的条件:①1批检验不合格;②生产不正常;③主管者认为有必要。
只要满足以上三条件之一。
5.3.5 加严检查到暂停检查的条件:具体依质量预警处理。
5.4 抽样开箱(包)率要求:当同种物料来料>5箱(包)时检验开箱(包)率必须达到80%且不能小于5箱(包);当同种物料来料≤5箱(包)时检验开箱(包)率必须达到100%。
6 检验步骤:6.1 外包装检验:6.1.1 货品检验单:要求货品检验单上的供应商、送检单号、来货数量、物料编码、物料名称等与实物6.1.2 物料的包装:要求箱(包)内、外无异物、水、灰尘、破裂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电器事业部企业标准
QMW-J08.004-2010五金件枪色电镀表面处理检测标准
2010- 3 -10 发布2010- 3 -15 实施
微波电器事业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适用于微波电器事业部的外罩、贴片、等五金表面电镀枪色的检测标准。
本标准参考了喷油产品、国内外电镀产品的检测标准的相关章节。
JB/T5068-91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测量方法
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
GB/*12305.1-1990金属覆盖层金和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一部分镀层厚度试验方法
GB/*12305.1-1990金属覆盖层金和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五部分结合强度试验方法
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的测定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765-1979 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
GB6739-1996 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1732-1996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ISO1520 杯突试验
GB/T 686-1989 丙酮
本标准作为试用版本,在今后使用部门试用以后,如果发生异议、或认为标准条款不全,请以书面形式提交研发部,以便再次修订标准,以趋完善。
本标准起草单位:佛山市顺德区美的微波电器有限公司微波炉公司开发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文强
本标准审核人:冯文梯
本标准批准人:栾春
本标准由佛山市顺德区美的微波电器有限公司微波炉公司开发部解释。
五金件枪色电镀表面处理检测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波电器事业部五金件枪色电镀表面处理的性能要求、检验检测的判定方法及检验规则。
2、试验的一般条件:
2.1 电镀基材为:光面SPCC、SPCD双光板材料金属件基材,材料本身表面平整无瑕且必须经过清洗干净,无油污、杂点、划痕、锈蚀等缺陷。
2.2 表面覆胶模的处理工件,必须经过表面有机溶剂的清洗干净。
3、性能要求:
3.1 镀膜厚度要求: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要求镀铜层表面厚度在13-15um以上,镍层在4-7um以上,三价铬在0.15um以上,且表面作化学钝化处理。
3.2 颜色与外观:按我司产品客户封板及《微波炉成品检验标准》要求进行,色调按照标准样板,表面光亮平滑,外观可见部位不允许有气孔、气泡、起皮、剥落、水印、脏污、变形、毛刺
等电镀不良现象.外观缺陷点按《微波炉外观欠缺陷标准》执行。
色差检测:检验时在灯箱内要以白色为背景,用D65的灯光为标准光源,用内眼检测是否存在
有色差,必要时可参考使用雪梨纸放在样板和产品上对比检验色差。
3.3 硬度测试:按国标GB/T 6739—1996,采用硬度测试仪,硬度大于2HB(三菱牌),允许有轻微痕迹。
3.4 冲击试验:按GB/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制品受50Kgcm冲击后,制品正面无异常。
3.5 耐酸性:把测试板往0.5%硫酸(H2SO4), 或者1% 盐酸(HCl), 或者 1% 乙酸(CH3COOH)里,常温下浸泡24小时后, 用透明胶布进行附着性测试;(周边切口处必须封蜡)。
3.6 耐碱性:0.5%氢氧化钠(NaOH)溶液里,常温下浸泡24小时后, 测试板用透明胶布进行附着性测试. (周边切口处必须封蜡)。
3.7 耐盐雾性:按GB/T1771规定,国标中级盐雾要求进行48小时试验,符合标准要求。
3.8 附着力测试:按GB/T9286规定,用刀具在涂层上试片上划1mm⒉的小格100格,在同一45°对角位置用3M公司专业测试胶带“3M610测试胶带”粘紧涂层,然后以90°角快速拉起胶布,重
复3次后不能有任何小格涂层脱落。
3.9 耐酒精测试:把测试板往常温的油精中浸泡2小时后,用肉眼检测,无起皮,白化,起泡等现象。
3.10耐热性测试:测试板 120℃环境下放置1小时后,利用色差仪检测,色差(ΔE) 1.5以内。
3.11 耐汽油性测试:120#汽油,在室温下浸泡2小时后,用肉眼检测,无起皮,白化,起泡等现象。
3.12 环境性能测试:将腔体放置于高低温箱内,进行每周期四小时的+70℃、-25℃高低温循环测试,其进行十二个周期,试验后制品无异常。
3.13 潮态试验:将制件放置在环境温度60±2℃,相对温度95%放置48小时,应无异常。
3. 14 耐抹机水测试:将制品置入抹机水中,放置2小时后,用肉眼检测,无起皮,白化,起泡等
现象。
3.15 耐指纹测试:在手指上涂覆5%的盐水后,用手指紧压试板各30秒,放开手5分钟后,并用清洁布轻擦试板表面,耐指纹板可恢复试验前表面状态。
3.16 耐磨擦测试:用棉布蘸无水乙醇以0.5千克的力,来回擦拭丝印50次均无褪色等异常;用白电油以0.5千克的力,来回擦拭丝印50次均无明显褪色等异常。
3.17 环保测试,按我司的ROHS要求进行测试,符合ROHS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