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联系与人际关系选择题

普遍联系与人际关系选择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二、选择题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 B、梅奥 C、莱维特 D、勒温 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B )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 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 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1933 D、20世纪60年代 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骊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 A、象征性交往理论 B、群体动力学 C、社会互动理论 D、公平理论 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C)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类学 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 是(B)。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B) A、冷漠阶段 B、疏远阶段 C、终止阶段 D、分离阶段 三、判断题 1、在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2、夫妻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3、梅奥对人际关系结构方面做了重要研究。(×) 4、期望理论是亚当斯提出来的。(×)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6、人际关系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7、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研究的对象,而意识形态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研究的范畴。(×) 8、要研究人际关系,应该把人际关系放到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9、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10、人际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填空题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 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梅奥)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 9、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10、人际关系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修茨)。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 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4、E.R.G理论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个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员发展需要)。 15、归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海德)提出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提出的(成就动机归因)。 16、韦纳认为成就动机的归因必须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控制源,二是(稳定性)。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出来,常用的方法有(矩阵表示法)、图示法和(数学 公式法)三种。 二、选择题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B)。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C)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8、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 再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A) A、驯顺型 B、进取型 C、分离型 D、包容型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2004.1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阶段是:_____阶段、接触阶段和_____阶段。 2.戴维斯认为人际关系中有四种交往模式,即_____型、集中型、_____型和流言型。 3.霍桑实验由照明实验、_____实验、群体实验和_____实验组成。 4.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_____需要和_____需要。 5.社会测量法的结果可用矩阵表示法、_____法和_____法来表示。 6.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通过两步实现:首先是_____,第二是_____。 7.态度具有顺应功能、_____功能、防御功能和_____功能。 8.凯利提出了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特异性、_____反应、_____。 9.印象形成过程包含三种成分,即行动者、_____和交往的_____。 10.人际的非言语沟通主要途径有:脸部表情、_____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 )的态度改变。 A.大 B.小 C.多 D.少 2.失调程度与不一致的认知数及重要性成( )。 A.正比 B.反比 C.等比 D.对比 3.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属于( )。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 4.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是由( )提出的。 A.琼斯和戴维斯 B.凯利 C.韦纳 D.罗特 5.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 )理论的观点。 A.强化 B.对比 C.得失 D.相等 6.在群体压力作用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属于( )。 A.遵从 B.模仿 C.感染 D.从众 7.多人在一起工作,效率降低了,是( )。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惰化 C.社会赞同 D.相互作用 8.成功与失败理论认为努力属于( )因素。

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 案例分析:刘经理的困惑 刘立升为部门主管后三个月,发觉 1、原来要好的同事开始疏远; 2、下属缺乏团队精神; 3、上司对他产生了诸多不满; 4、成就感下降,失落感增加。 唉!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了解;最可贵的是谅解;最悲哀的是误解。 人生四难: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了解难;了解容易互动难;互动容易开口难。 怎么办? 主管没有抱怨的权力, 主管只有改善的责任。 主管的责任: 教育(做人、顾家); 管理(自我管理、管事理人、先宽后窄) 改善人群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 个体与群体 个人与团队 成功人具备的基本素质: 个人形象专业能力 敬业态度冲突管理 人际关系领导能力 个人修养行销能力 沟通技巧健康体魄 二、成功的人际关系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1、一表人才:相貌与气质; 2、两套西装:形象; 学会基本的应酬 3、三杯酒量:适度的生活爱好;

4、四圈麻将:适当的业余爱好; 扩大人际交往 5、五方交友:广结善缘; 6、六出祁山:不折不饶; 掌握交往技巧 7、七术打马:学会赞美别人; 8、八口吹牛:口才与交流; 懂得持之以恒: 9、九分努力:付出才有回报; 10、十分忍耐: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 三、人际关系的艺术 请表述一个人际关系较好的人的印象 (一)、基本的态度 1、素质教养 尊重对方,不打听隐私,不背后议论他人是非;表里如一,实实在在,谦虚; 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 和谐愉快,热情大方,乐观幽默; 表现合乎身份,遵守次序和公德; 礼仪形象,注重细节; 通情达理,有同情心; 知识渊博,谈吐不凡。 2、保持适当距离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互不侵犯隐私; 互相尊重; 保持安全的距离; 不卑不亢; 分清时间、地点、场合、人物和度。 3、不可锋芒毕露 具备能力但不可随便表现; 了解环境,适应环境; 争取认同,改造环境,显露才华; 得理且饶人,善于给台阶; 感恩的心,谦虚的态度。 4、说话留有余地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9)

.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罗姆 B.马斯洛 C.亚当斯 D.修茨 2.“我的儿子真是又聪明又可爱”,反映了态度的( ) A.社会性 B.具体性 C.协调性 D.情感性 3.在交谈中,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的一方看成是主动积极的,这种偏见称为( ) A.自我服务偏见 B.显著性偏见 C.行为中心偏见 D.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偏见 4.有关个人性格或行为与事件结局之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称为( ) A.控制源 B.归因模式 C.自我定型 D.个性范式 5.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______的关系。( ) A.稳定 B.肯定 C.相反 D.以上都不对 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记录行为的方式是( ) A.计数法 B.日记描述法 C.计量法 D.轶事记录法 7.阿希范例的研究结果是由于个体受到了______的影响。( ) A.群体性压力 B.社会性压力 C.规范性压力 D.信息性压力 8.我们喜欢让自己得到超过付出的人是因为( ) A.强化 B.相互作用 C.得失理论 D.相等理论 9.“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形式属于( )

A.接近-接近型 B.接近-回避型 C.回避-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10.“冲突的螺旋式上升”产生的前提是( ) A.单方有权威胁 B.单方不妥协 C.双方有权威胁 D.双方不沟通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 2.霍桑实验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鲁纳与他的学生在1927-1932年间做的。( ) 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 4.认知失调程度随着差异性认知重要性的减少而增加。( ) 5.韦纳认为,能力是一种内在、不可控的归因结果。( ) 6.牢骚是群体舆论的一种心理表达形式。( ) 7.结群的需求是一种人类与高级动物才有的社会现象。( ) 8.冲突不一定产生消极的结果。( ) 9.归因偏见只是存在于少数人身上的现象。(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______过程中形成的______关系。 2.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两步来实现的,即______到______。 3.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______的______掌握。 4.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冲突的强度。 5.人际冲突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内化 2.隐含的个性理论 3.折扣原则 4.双重接近-回避型 5.社会两难情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2.简述影响认知失调的因素。 3.简述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Y 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 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梅奥)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 9、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10、人际关系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修茨)。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成不 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4、E.R.G理论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个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员发展需要)。 15、归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海德)提出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提出的(成就动机归因)。 16、韦纳认为成就动机的归因必须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控制源,二是(稳定性)。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出来,常用的方法有(矩 阵表示法)、图示法和(数学公式法)三种。 第三章态度及其转变 1、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斯宾塞)。 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3、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4、态度的功能包括: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功能)。 5、态度的特性包括: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具体性)和态度的协调性。 6、心理学家伯恩.克劳雷和(斯台茨)首先把学习理论应用在态度的研究中。 7、态度形成与发展中的平衡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 8、态度一致性理论认为,(态度的一致性)是导致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态度的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包括:个体的需要、个体的(经验)、交往的对象和性质以及个体的(自我意识) 10、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通过两步实现:首先是(内化),第二是(同化)。 11、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来的。 12、人们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改变的方法称为(参与活动法)。 13、态度转变中的沟通包括下列三个因素:沟通者、(沟通内容)和(沟通对象)。 14、私下保留的态度要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第四章行动与态度 一、填空题 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费斯汀格)提出来的。 2、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认知无关、(认知协调)和(认知失调)。 3、“纽约到巴黎有4800多公里”与“北京今天下雨”之间的认知关系属于(认知无关)。 4、认知失调程度与不一致认知数和(不一致认知的重要性)成正比,与(协调性认知数)和协调性认知的重要性成反比。 5、减少失调的方法包括:改变认知、(增加认知)和(改变重要性)。 6、抽烟的人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为了摆脱这种认知失调的不舒服状态,往往会追求那些讲述抽烟害处不大或完全没有害处的信息,这是采用(增加认知)的方法来减少失调。 7、诱导服从实验是由(费斯汀格)和(卡尔史密斯)做的。 8、能够产生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包括:(自愿选择)、承诺、(责任感)和预期的消极后果。 9、诱导服从实验的结论认为,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 10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对公众作出违反自己态度的表白,与我们自己私下思考这些违反自己态度的表白相比,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失调。这是(承诺)因素在起作用11、在认知失调理论的一些研究中, (不足障碍)研究对于儿童教育的应用,尤其对于我们理解儿童内 化态度等有着重要意义。 12、一般来说,一个决策过程往往会在作 出决定后产生(失调)。13、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应 用于(心理治疗)、儿童教育、消费行为和(决策)等方面。 14、一个人在数个备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 这个方案后,虽然发现它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会坚持自己作 出的决定。这种现象称为(承诺升级)。 第五章印象形成 1、所谓人际印象形成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 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2、印象形成过程包括三个成分:(行动者)、知觉者和(交 往情景)。 3、印象形成的特点包括:一致性、(评估性)、中心特质的作用和 (隐含的个性理论)。 4、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互相联系在一起,哪些特质互相 没有关系的假设,这些假设称为(隐含的个性理论)。 5、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 平均模式)。 6、知觉者在形成一个对他人的整体印象中是把所有单个特质的评估的 值简单相加而得到的,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累加模 式)。 7、在印象形成中,对他人知觉的顺序效应包括(优先效应)和(新 近效应)。 8、(新近效应)又称为近因效应,是指我们获得的最新信息会对于形 成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9、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与这 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叫做(晕轮 效应)。 10、“北方人身材魁梧,豪爽率直;南方人身材矮小,灵活精明”。这 种人际印象的偏见称为(定型)。 11、人们能够使得其他人按照人们对这些人的期望来行动,这种现象 称为(自我实现预言)。 12、所谓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 程。 13、自我表现论主要是心理学家(戈夫曼)提出来的。 14、、亚历山大提出了(情景认同论)来解释印象管理。 15、(自我表现)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显 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 16、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包括:(情感因素)、参照群体的认同和(其 他人的影响) 第六章人际知觉 1、(人际知觉)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2、人际的非言语沟通包括三种:脸部表情、(目光接触)和(身 体语言)。 3、人们对于辨认表示(危险)的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4、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开始的,他提出了(通俗心理学) 的理论来解释归因。 5、相应推论理论主要是由心理学家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 6、相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的归因是通过(非共同效果)和社会赞许 这两个因素来完成的。 7、(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称为因果归因模型。 8、韦纳提出了(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型。 9、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包括两个步骤的过程,一是决定(控 制源),二是决定(稳定性)。 10、控制源理论是由(罗特)提出来的,他把人分为(内控者) 和(外控者)。 11、控制源理论认为,(内控者—外控者)是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 维度。 12、对人的归因偏见主要有三种:行为中心偏见、(显著性偏见) 和(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13、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常常根据他的行为,而忽略行为发生的环境的 前后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行为中心)偏见。 14、从归因理论来看,在冲突中,对冲突行为的(归因)可能要 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为重要。 第七章自我知觉 1、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有三条线索,即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 和(一贯性)。 2、詹姆士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知的) 3、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包括(生理上的激起) 和(认知标签) 4、沙赫特和辛格的理论模型E=AχC中,A代表(情感),C代表(认 知)。 5、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的因素, 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的原因。 6、习得无助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学习)和(归因)两个方 面。 7、习得无助者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在(动机)、情绪和(认知) 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上容易产生轻微或严重的(忧郁)症。 8、个人对缺乏控制所作的归因中的归因维度主要表现在(内在性—— 外在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等三个方面上。 9、自我障碍是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 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10、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表现为(动机)、(认 知)和(情绪)几个方面。 第八章自我导向 1、控制行为变量的两种方式是那些突然产生的(行为线索)和紧随其 后而来的(行为结果)。 2、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问题识别,(2)(承 担义务),(3)扩展自我管理,(4)(习惯形成)。 3、自我控制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 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4、个体的活动对象主要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两 个方面。 5、当个体觉得无法成为环境改变的动因的时候,经常会产生(无助 感)。 6、自我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它是以(人们之间)相互作用为基础 的。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一方都必须学会(自我控制)。 7、自我控制能力是由提高(自我意识)、把握自我控制、形成(习惯 性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8、控制行为变量的方式主要包括(行为的线索)和(行为的结果)。 9、操作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常常成为继续出现期望行为的(强 化物)。 10、卡罗利的自我调节变化阶段中扩展自我管理阶段主要包括(自我 监察)和自我管理、(自我强化)几个方面。 11、人际交往焦虑的人,自言自语的行为主要通过控制(注意力),来 提高交往的(表演力)。 12、个体寻找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目标)、选择目标和(记 录行为)三个阶段。 13、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含义包括:(丰满人性)的实现,以及 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14、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中,首先是摆脱和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同 时还要建立新的(行为链)才真正有助于新行为的建立。 第九章人际影响 1、研究偏离和独立的理论有布雷姆提出的(对抗理论)和霍兰德提 出的(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 2、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这种遵从形式叫 作(简单的服从)。既在公开行为上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相一致, 这种遵从形式叫(内心接受) 3、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反模仿)和(独立)。 4、群体成员遵从了群体的规则或规范时,群体会给予成员积极的(强 化),而当成员违反了这些规范时群体会给予(约束)。 5、独立是个体对如何行动作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对(群 体压力)作出反应。 6、群体对个体施加的压力使其遵从主要有(群体的信息)压力和(群 体规范性社会)压力。 7、影响遵从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特点)、群体的特点和(具体的 任务或情景)三个方面。 8、个体间的行为感染主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及其 他方式引起因(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主要是(情绪) 的传递。 9、心理学家认为:简单的模仿是(本能)的倾向,而复杂的模仿包 括对模仿对象的(感知)和(理解),这些认识和理解是(理 性)的。 10、儿童的模仿现象总是(由近及远)的,模仿的基本趋势是从(无 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 从(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特质)性内容的模仿。 11、时尚的形成经历了(模仿)、(感染)和(从众) 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一时的普遍行为。 12、时尚根据发展的过程,分为(阵热)、(流行)和(时 狂)。 13、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有(文化态度)、(装饰)、(风度礼仪)和(生 活行为)等几个方面。 14、舆论的形成过程经历了(问题的发生)、(引起议论)和(意见的 归纳与综合)三个阶段。 第十章利他行为 1、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旁观者效应、(情景的模糊性)及(榜 样人物的作用)。 2、利他行为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和(学习 和模仿理论)。 3、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经常表现为(依赖性)、(亲密关系 和吸引力)、(类似性)、(责任)。 4、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例如,人们的价值观念、社 会规范和个人信仰等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单就社会规范来 说,就有(社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和(平等规范) 等会促进人们去帮助他人。 5、利他行为发生后,个体会感觉到愉快、自豪、骄傲、感到满足,这 种现象称为(自我奖赏)。 6、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称为(执行助人行 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代价)所影响。 7、利他行为不只是发生在(紧急事态)时,也表现在长期地承担(社 会责任)的行动中。 8、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理论认为利他行为受先天决定是(本能) 的表现,同时还指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保存基因)。 9、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中在解释基因判断的观点认为,个体 是依据(熟悉性)和(邻近性)来推论基因的类似性。 10、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 (社会责任规范)和(回报规范)两种。 第十一章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 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 (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 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 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 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 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 (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 是(虚伪)。 第十二章人际合作与冲突 1、冲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内部冲突),一类是(人际冲 突)。 2、人际冲突的形式有(“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 和”)冲突。 3、社会交换理论用(比较水平)来说明个体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 程度。 4、社会两难情况是指自私的行为产生个体的(得益),但可能导致 集体的(损失)的一种情景。 5、社会交换情景中混合型行为方式表现为(个人主义者—竞争者类 型)和(个人主义者—平衡者类型)两面三刀种形式。 6、个人内部的冲突可以分为四种形式:(接近—接近)型、(回避 —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和双重接近—回避型。 7、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有两种,即(社会两难情景)和(囚 徒两难情景)。 8、报复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恶意伤害)和(侵犯的行为),往往采 取同样的方式进行回报。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精华版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讲授大纲 什么是人际关系 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沟通的基本认知 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如何透过成功有效的沟通建立最好的人际关系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不是交际应酬、逢迎巴结或虚应故事。 这些行为可能可以帮助你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却不一定能帮助你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不是人脉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你建立广大的人脉;但是,人脉广大却不一定就表示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可能是因为你位高权重(别人不得不买你的帐),也有可能你握有某些关键因素(关键性资源),所以能布建广大的人脉,但其实你的人际关系可能还是很糟糕。 二、什么才是人际关系 人的群体中有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任何社会组织、任何人的群体中,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小企业、小单位里,都有两种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一是『权力关系』,一是『人际关系』。 权力关系(power relationship)是指因着你在这个群体中的身份地位,而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比如说你是市长,他是局长,你们之间有从属关系,你们之间因着从属关系所产生的任何人际互动,都是权力关系。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则是指非因利害、从属、血缘等任何因素,人与人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与接纳。 人际关系的建立,还是要有起初的源头,而这些源头多半都与利害、从属或血源相关,所以人与人之间所建立的最早的人际关系,通常都是自家里的人。 换句话说,我们多半都与人先有权利关系,然後才有人际关系。 所以人际关系不一定与权力关系相冲突,比如说,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与他所领导的副总经理,一开始可能纯粹是权力关系,但久而久之,双方可能建立真正的交情,最後退休後两人或甚至两个家庭还持续长期来往,这就表示他们已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是业务人员,你与顾客一开始可能是基於利害因素而建立关系,因为他想买东西买得便宜些,所以要与你套交情;而你想卖东西卖得多,所以也要与他套交情,所以你们一开始是基於利害而发生的业务关系、公共关系;但是後来你们还是可能发展出真正的人际关系。 这两种最基本的关系的效用 社会组织的结构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越明显,人际关系则越淡化;反之亦然。所以在大企业、大单位里,比较层级分明,公私分明,相对的人情味就很淡薄;反之,在小企业、小单位里,人情味则很重,像个家,比较不像是企业组织。 权力关系的运作比较需要讲究,很可能要有制度、法律等等来加以规范;人际关系的运作则不然,人际关系的运作越自然越好,不需要(最好也不要)经过刻意的安排,乃是(随兴之所至)可以直接的互动。 也因此,如果你要查验你与别人之间是否有人际关系,或者人际关系好不好,就看你能否随兴之所至与他互动即可。

人际关系心理测试题

人际关系心理测试题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先生曾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 15%是由他的专业技术决定,另外的85%,则要靠人际关系。你是否善于交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位朋友邀请你参加(他)她的生日。可是,任何一位来宾你都不认识: 你借故拒绝,告诉(他)她说:“那天已经有别的朋友邀请过我了”。 你愿意早去一会儿帮助(他)她筹备生日。 你非常乐意借次去认识他们。 2、在街上,一位陌生人向你询问到火车站的路径。这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况且,你还有急事: 你让他去向远处的一位警察打听。 你尽量简单地告诉他。 你把他引向火车站的方向。 3、你表弟到你家来,你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见到过他了。可是,这天晚上,电视上有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 你让电视开着,与表弟谈论。 你说服表弟与你一块看电视。 你关上电视机,让表弟看你假期中的照片。 4、你父亲给你寄钱来了: 你把钱搁在一边。 你买一些东西,如:油画、一盏漂亮的灯,装饰一下你的卧室。 你和你的朋友们小宴一顿。 5、你的邻居要看电影去,让你照看一下他们的孩子。孩子醒后哭了起来: 你关上卧室的门,到餐厅去看书。 你看看孩子是否需要什么东西。如果他无故哭闹,你就让他哭去,终究他会停下来

的。 你把孩子抱在怀里,哼着歌曲想让他入睡。 6、如果你有闲暇,你喜欢干些什么? 呆在卧室里听音乐。 到商店里买东西。 与朋友一起看电影,并与他们一起讨论。 7、当你周围有同事生病住医院时,你常常是: 有空就去探望,没有空就不去了。 只探望同你关系密切者。 主动探望。 8、在你选择朋友时,你发现: 你只能同你趣味相同的人们友好相处。 兴趣、爱好不相同的人偶尔也能谈谈。 一般说来你几乎能同任何人都合得来。 9、如果有人请你去玩或在聚会上唱歌,你往往: 断然回绝。 找个借口推辞掉。 饶有趣味地欣然应邀。 10、对于他人对你的依赖,你的感觉如何? 避而远之,我不喜欢结交依赖性强的朋友。 一般地说,我并不介意,但我希望我的朋友们能有一定的独立性。 很好,我喜欢被人依赖。 说明:

人际关系与沟通的七大技巧

人际关系与沟通的七大技巧 1、了解人和人的人性 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的第一步是:正确地了解人和人的本性。 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 兴趣!换句话说――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你一万倍。 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 2、剔除几个词语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 去――“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个词,一个人类语言中最有 力的词来代替它――“您”。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当你与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 并且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谈 话伙伴。 3、让对方觉得自己重要 人类一个最普遍的特性便是――渴望被承认,渴望被了解。你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吗?那么,请尽量使别人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请记住,你越使人觉得自己重要,别人对你的回报就越多。 4、学会赞同别人 绝对不要忘记任何愚人都可以反对别人,而只有智者和伟人才会赞同――尤其当对方犯错误时!“赞同艺术”可概括为以下5点:

a.学会赞同和认可; b.当你赞同别人时,请说出来; c.当你不赞同时,千万不要告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 d.当你犯错时,要勇于承认; e.避免与人争论 5、学会聆听别人 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我有5点建议可供参考: 1.注视说话人; 2.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 3.提问; 4.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 5.使用说话者的人称――“您”和“您的”。 6、明了对方想要什么 促使人们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是找出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即他们想要什么)。和别人说他们想听的东西,他们就会 感动。你只需简单地向他们说明,只要做了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之后,他们便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了解人们所想”的方法是:多询问,多观察,多聆听,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 7、学会让别人为你说话 当你说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时,人们通常会怀疑你和你所说的话,这是人的本能的一种表现。更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直接阐述, 而是引用他人的话,让别人来替你说话,即使那些人并不在现场。 因此,要通过第三者的嘴去讲话。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 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 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 虚伪)。 二、选择题 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 B、类似 C、情景 D、互补 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 B、对比 C、得失 D、相等 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 B、互补性因素 C、类似性因素 D、个人特质因素 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 B、后期 C、中后期 D、初期 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 A、道德水平 B、情感因素 C、相互信赖 D、个人魅力 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 C)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 B、伦理道德 C、人际知觉 D、情绪情感 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反应。 A、情绪反应 B、认知反应 C、价值反应 D、自我反应 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 B、相仿作用 C、因果效应 D、首因效应 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A、利他行为 B、平等原则 C、互酬行为 D、自我强化 10、人们经常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对应起来,这属于一种( B )

第一讲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第一讲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认知人际关系 1。增进人际互动 人是一种群体动物,没有人可以离群独居,我们每天都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际关系涉及各种问题,职位、地位、社会背景等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如果不会做人,人际关系就会一团糟,办事自然就会到处碰壁. 那么怎样才能增进人际互动呢?这要靠平时的积累。朋友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突然出现,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团队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结交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 2.人际交往的流程 人与人之间从彼此生疏到彼此交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个 过程可以分为八个步骤,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1 人际交往的流程图

3.人际交往的四种态度 人际关系有四种交往态度: 我不好,你好,这是大公无私的态度。 我不好,你也不能好,这是玉石俱焚的态度。 我好,不管你好不好,这是自私自利的态度。 我好,你也好,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希望大家都能够有和谐的博爱的精神。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影响人际交往的客观因素 时代背景 时代不同,人们的观念也会存在差异,会有很多因素的约束使得人际关系无法突破。在以前的农业社会中,邻居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尤其在农村,一家办喜事,全村的人都出动,而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人们住在电梯公寓里,楼上楼下甚至都互不认识。但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使得空间距离已经不是问题,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活压力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面对许多压力,比如升学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个人的看法与想法,也会左右人们人际开拓的脚步。 环境的阻隔 环境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环境的改变可能会使亲密的朋友很少有机会见面、谈心,久而久之,感情就慢慢地变淡了。 角色定位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的人演主角,有的人演配角,甚至跑龙套,不管怎样,我们从戏剧的演出就可以推测出各种角色的生活面。所以我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如果今天我们扮演秘书的角色,就要把秘书的角色诠释的尽善尽美,达到最高境界。 2.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观因素 人格特质

《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 已看

《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 B、梅奥 C、莱维特 D、勒温 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B )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 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 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 )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1933 D、20世纪60年代 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骊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 ) A、象征性交往理论 B、群体动力学 C、社会互动理论 D、公平理论 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C )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类学 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 B )。 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B ) A、冷漠阶段 B、疏远阶段 C、终止阶段 D、分离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 B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D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 C )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