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二、选择题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

B、梅奥

C、莱维特

D、勒温

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B )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

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

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1933

D、20世纪60年代

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骊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

A、象征性交往理论

B、群体动力学

C、社会互动理论

D、公平理论

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C)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类学

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

是(B)。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B)

A、冷漠阶段

B、疏远阶段

C、终止阶段

D、分离阶段

三、判断题

1、在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2、夫妻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3、梅奥对人际关系结构方面做了重要研究。(×)

4、期望理论是亚当斯提出来的。(×)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6、人际关系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7、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研究的对象,而意识形态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研究的范畴。(×)

8、要研究人际关系,应该把人际关系放到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9、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10、人际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填空题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

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梅奥)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

9、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10、人际关系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修茨)。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

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4、E.R.G理论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个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员发展需要)。

15、归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海德)提出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提出的(成就动机归因)。

16、韦纳认为成就动机的归因必须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控制源,二是(稳定性)。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出来,常用的方法有(矩阵表示法)、图示法和(数学

公式法)三种。

二、选择题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B)。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C)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8、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

再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A)

A、驯顺型

B、进取型

C、分离型

D、包容型

9、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按照修

茨对人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B)

A、包容的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0、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是(C)。

A、实验法

B、调查法

C、社会测量法

D、参照测量法

三、判断题

1、霍桑实验发现,组织中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式组织。(√)

2、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可以采取的最好的人际沟通模式是圆式交往模式。(√)

3、在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中,书面交际的效果最好。(×)

4、人类最小稳定的群体是两个人。(√)

5、霍桑实验证明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而言,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比客观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6、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作用。(√)

7、符号相互作用论也叫象征性交往理论。(√)

8、自我呈现也称为印象管理。(√)

9、海德认为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

10、群体人际关系层次理论和人际关系测量法的参照测量法都是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来

的。(√)

第三章态度及其转变

一、填空题

1、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斯宾塞)。

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3、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4、态度的功能包括: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功能)。

5、态度的特性包括: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具体性)和态度的协调性。

6、心理学家伯恩.克劳雷和(斯台茨)首先把学习理论应用在态度的研究中。

7、态度形成与发展中的平衡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

8、态度一致性理论认为,(态度的一致性)是导致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态度的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包括:个体的需要、个体的(经验)、交往的对象和性质以及个体的(自我意识)

10、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通过两步实现:首先是(内化),第二是(同化)。

11、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来的。

12、人们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改变的方法称为(参与活动法)。

13、态度转变中的沟通包括下列三个因素:沟通者、(沟通内容)和(沟通对象)。

14、私下保留的态度要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二、选择题

1、“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名话说明了态度成分中哪一因素对态度的重要作用?(B)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2、按(C)划分态度,可以把态度分为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A、认知评价

B、情感体验

C、行为倾向

D、功能特性

3、态度能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这是态度的哪一功能在发挥作用?(D)

A、顺应功能

B、认识功能

C、防御功能

D、调节功能

4、兰波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耐痛忍耐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态度具有(D)。

A、顺应功能

B、认识功能

C、防御功能

D、调节功能

5、我们通常说的“美丽”“善良”不是一种态度,当说“我的妻子真是美丽善良”的时候就是一种态度,

这说明了(B)。

A、态度具有社会性

B、态度具有具体性

C、态度具有协调性

D、态度具有认识功能6、由P—O—X构成态度三角关系的理论,是(C)理论。

A、功能

B、一致性

C、平衡

D、学习

7、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要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

的目的,这种态度转变的方法是(B)。

A、参与活动法

B、登门拜访

C、全面宣传法

D、沟通信息法

8、沟通者的权威越强,则沟通对象改变态度的程度就越(B)。

A、小

B、大

C、差

D、少

9、如果一个产品的制造商或厂家自己推荐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夸耀它如何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人们往往会怀疑,这是沟通者的什么特点在发挥作用?(B)

A、专长或权威

B、动机

C、个性特征

D、角色特征

10、在审判情景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进行原告的“辩论”和被告的“辩论”一个星期后,再进行裁决,陪审团往往对原告的“辩论”的印象更为清晰,这种现象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称为(A)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对比效应

D、同化效应

11、睡眠者效应是指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B)。

A、减弱

B、增长

C、转移

D、消失

12、在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与态度改变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A、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

B、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越小

C、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

D、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对态度改变没有影响。

三、判断题

1、态度只是一种心理倾向,并非指行为本身。(√)

2、在态度的三个成分中,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3、态度不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4、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态度可以模仿。(√)

5、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论认为,在态度形成和发展中,平衡的结构必须是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关系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6、恐惧和态度变化呈倒U型关系。(√)

7、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内容比遗忘沟通者更快一些。(×)

8与听众类似的沟通者比与听众不类似的沟通者传递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9、听众的态度越极端,越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

10、私下保留的态度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第四章行动与态度

一、填空题

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费斯汀格)提出来的。

2、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认知无关、(认知协调)和(认知失调)。

3、“纽约到巴黎有4800多公里”与“北京今天下雨”之间的认知关系属于(认知无关)。

4、认知失调程度与不一致认知数和(不一致认知的重要性)成正比,与(协调性认知数)和协调性认知的重要性成反比。

5、减少失调的方法包括:改变认知、(增加认知)和(改变重要性)。

6、抽烟的人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为了摆脱这种认知失调的不舒服状态,往往会追求那些讲述抽烟害处不大或完全没有害处的信息,这是采用(增加认知)的方法来减少失调。

7、诱导服从实验是由(费斯汀格)和(卡尔史密斯)做的。

8、能够产生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包括:(自愿选择)、承诺、(责任感)和预期的消极后果。

9、诱导服从实验的结论认为,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

10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对公众作出违反自己态度的表白,与我们自己私下思考这些违反自己态度的表

白相比,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失调。这是(承诺)因素在起作用。

11、在认知失调理论的一些研究中,(不足障碍)研究对于儿童教育的应用,尤其对于我们理解儿童内化态度等有着重要意义。

12、一般来说,一个决策过程往往会在作出决定后产生(失调)。

13、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应用于(心理治疗)、儿童教育、消费行为和(决策)等方面。

14、一个人在数个备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这个方案后,虽然发现它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会坚持自己作出的决定。这种现象称为(承诺升级)。

二、选择题

1、“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雨伞”的认知关系是属于哪种认知关系?(B)

A、认知无关

B、认知协调

C、认知对立

D、认知失调

2、你很喜欢在周末早晨睡懒觉,但是这个周末你的好朋友要到你这儿来玩。于是你早早地起床去火车

站接他也不会觉得太为难,这说明是认知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D)

A、不一致的认知

B、不一致认知的重要性

C、协调性的认知

D、协调性认知的重要性

3、诱导服从实验的结论认为,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种

(A)的关系。

A、相反

B、一致

C、正向增长

D、无关

4、小张被人用刀威胁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但小张不会感到很大的失调,那是因为(D)。

A、他没有作出承诺

B、这是他没有预期到的消极后果

C、他不必要对此负责

D、他不是自愿选择的,而是被强迫的

5、小李去上班,他可以选择从街的左边或右边走去单位。小李知道街的左边正好在施工却还是选择了

左边。结果一块石头掉下来打在他头上。这时小李可能产生认知失调,其认知失调的原因在于(D)

A、自愿选择

B、承诺

C、责任感

D、预期的消极后果

6、在一个消除对蛇的恐惧的治疗训练中,心理学家设计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但是与消除对蛇的恐惧没

有直接关系的“锻炼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体现了(B)研究的结果。

A、诱导服从实验

B、努力理由研究

C、不足障碍研究

D、决策后失调研究

7、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

是,决策者试图(C)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A、缩小

B、忽略

C、扩大

D、平衡

8、按照诱导服从的实验结果,以提供优惠券或以优惠价为特征的广告和推销活动实际上(B)了顾客

对于提供优惠券的那些商品的依赖。

A、增强

B、减弱

C、吸引

D、没有影响

9、“承诺升级”现象往往出现在(D)的情景中。

A、心理治疗

B、儿童教育

C、消费行为

D、决策

10、按照不足阻碍研究,在儿童教育方面,(B)的教育态度比较好

A、严厉的

B、温和的

C、威胁的

D、打骂的

三、判断题

1、个体认知之间的大部分关系是认知无关。(√)

2、认知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减少。(×)

3、一个人的认知失调程度与协调性认知数成正比,与不一致的认知数成反比。(×)

4、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5、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

6、在从事与自己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时,自愿选择比强迫服从更会产生认知失调。(√)

7、人们会对经过努力达到的目标更喜欢、评价更高,这是基于决策后失调的研究,(×)

8、人在决策后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决策者会试图扩大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9、认知之间的不一致会产生一种称为激起的生理驱力。(√)

10、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与行为有关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会具有与希望相反的效果。(√)

第五章印象形成

一、填空题

1、所谓人际印象形成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2、印象形成过程包括三个成分:(行动者)、知觉者和(交往情景)。

3、印象形成的特点包括:一致性、(评估性)、中心特质的作用和(隐含的个性理论)。

4、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互相联系在一起,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些假设称为(隐含的个性理论)。

5、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

6、知觉者在形成一个对他人的整体印象中是把所有单个特质的评估的值简单相加而得到的,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累加模式)。

7、在印象形成中,对他人知觉的顺序效应包括(优先效应)和(新近效应)。

8、(新近效应)又称为近因效应,是指我们获得的最新信息会对于形成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9、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叫做(晕轮效应)。

10、“北方人身材魁梧,豪爽率直;南方人身材矮小,灵活精明”。这种人际印象的偏见称为(定型)。

11、人们能够使得其他人按照人们对这些人的期望来行动,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实现预言)。

12、所谓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13、自我表现论主要是心理学家(戈夫曼)提出来的。

14、、亚历山大提出了(情景认同论)来解释印象管理。

15、(自我表现)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

16、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包括:(情感因素)、参照群体的认同和(其他人的影响)。

二、选择题

1、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印象形成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D)

A、行动者

B、知觉者

C、观察者

D、交往情景

2、如果说一个人报复性强和爱整洁,人们往往对“报复性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爱整洁”这个特征留下的印象相对比较淡薄,这种“报复性强”属于印象形成特点中的(C)。

A、一致性

B、评估性

C、中心特质的作用

D、隐含的个性理论

3、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交友广泛的、好心肠的,等等。这个例子说明了印象形成中什么特点?(D)

A、一致性

B、评估性

C、中心特质的作用

D、隐含的个性理论

4、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有忍耐力的+1分,而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B)。

A、累加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累计模式

5、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在对他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这是因为在加权平均中(B)。

A、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给予更高的权重

B、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

C、我们会对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

D、我们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

6、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教师对其评价还是不如一开始成绩就很好的好学生,这是因为印象形成中的(A)偏见造成的?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

7、教师对“好学生”的评价往往认为他各方面都好,对“坏学生”往往认为他没什么优点,这种现象在印象形成中称为(C)。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

8、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美国人积极进取,讲究物质享受;英国人绅士风度,因循守旧。这是人际印象中的(D)。

A、优先效应

B、自我实现预言

C、晕轮效应

D、定型

9、人们常常说,黑人在申请工作的招聘过程中往往没有白人表现得好,伍德认为这可能是由于(B)所造成的。

A、优先效应

B、自我实现预言

C、晕轮效应

D、定型

10、一个人在强调生产率的条件下,比较倾向作积极的自我介绍;在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条件下,自我介绍时却比较谦虚。这说明(A)因素对自我表现的影响。

A、情景因素

B、参照群体的认同

C、其他人的影响

D、个性特质

三、判断题

1、即使我们获得了有关某个人的互助矛盾的信息或资料,通常也倾向于把他看成具有一致心理倾向的对象。(√)

2、我们通常容易对一些人作出评估,这种评估性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

3、隐含的个性理论说明人是不存在个性差异的。(×)

4、在印象形成中的加权平均模式中,我们对可信性程度高的信息赋予更高的权重。(√)

5、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6、两个陌生人初次接触,新近效应起的作用大一些。(×)

7、印象形成中的定型会影响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因而都是消极的。(×)

8、人们在自我表现时,往往试图扩大自己与其他人的类似性。(×)

9、印象管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和个性。(√)

10、印象管理有肋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真实意图、心理特点和个性。因此印象管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第六章人际知觉

一、填空题

1、(人际知觉)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2、人际的非言语沟通包括三种:脸部表情、(目光接触)和(身体语言)。

3、人们对于辨认表示(危险)的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4、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开始的,他提出了(通俗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归因。

5、相应推论理论主要是由心理学家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

6、相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的归因是通过(非共同效果)和社会赞许这两个因素来完成的。

7、(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称为因果归因模型。

8、韦纳提出了(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型。

9、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包括两个步骤的过程,一是决定(控制源),二是决定(稳定性)。

10、控制源理论是由(罗特)提出来的,他把人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

11、控制源理论认为,(内控者—外控者)是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

12、对人的归因偏见主要有三种:行为中心偏见、(显著性偏见)和(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13、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常常根据他的行为,而忽略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行为中心)偏见。

14、从归因理论来看,在冲突中,对冲突行为的(归因)可能要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为重要。

二、选择题

1、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包括(A)。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

B、快乐、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

C、不满、悲哀、快乐、惊奇、恐惧、厌恶

D、不满、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

2、在脸部表情中,人们对于辨认表示(C)的脸部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A、快乐

B、悲哀

C、危险

D、安全

3、当我们持续地注视着某人,无论他干什么都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时,这个人通常会感到(D)

A、高兴

B、沉默

C、平静

D、紧张

4、有些人一说谎经常会频繁地搓手或摸着身体的其他部位,我们这是通过他的()来辨别其内在心理状态。(C)

A、脸部表情

B、目光接触

C、身体语言

D、语调

5、一般来说,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这在相应推论理论中称为(B)。

A、非共同效果

B、社会赞许性

C、一致性反应

D、稳定性

6、按照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不稳定的内在归因是(B)。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7、小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主要是这次考试太难了。”这种归因是把失败归因为(C)。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8、按照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下列哪两项归因对心理健康是比较有利的?(D)

A、能力和努力

B、能力和任务难度

C、运气和任务难度

D、努力和运气

9、抱着宿命论观点的人属于什么类型的人(B)

A、内控者

B、外控者

C、稳定者

D、不稳定者

10、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两人中的一个特定的人时,那个人往往比较容易被知觉为在指导谈话方面更为中心和更为主动,这是归因偏见中的哪一种偏见在起作用?(C)

A、行为中心偏见

B、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C、显著性偏见

D、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

三、判断题

1、脸部表情以及鉴别脸部表情的能力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是不同的。(×)

2、当一个人持续地注视我们,并保持这样的目光接触,而不论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会体验到极

不舒服,并会感到心情紧张。(√)

3、身体语言常常暴露出一个人情绪状态的许多信息。(√)

4、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

5、海德的通俗心理学认为每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

6、相应推论理论认为,如果某人在课堂上大家沉默的时候沉默,在集体活动大家很热闹的时候

还是沉默,这时我们可以把他的行为归因于他的个性,说他“沉默寡言”。√

7、不同的归因方式可以影响归因者以后的行为。(√)

8、人们往往只关注到行为,而忽视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

9、当人们失败的时候,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为个人的能力对心理健康比较好。(×)

10、在冲突归因中,归因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为重要。(√)

第七章自我知觉

一、填空题

1、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有三条线索,即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和(一贯性)。

2、詹姆士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知的)

3、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包括(生理上的激起)和(认知标签)

4、沙赫特和辛格的理论模型E=AχC中,A代表(情感),C代表(认知)。

5、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的原因。

6、习得无助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学习)和(归因)两个方面。

7、习得无助者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在(动机)、情绪和(认知)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上容易产生轻微或严重的(忧郁)症。

8、个人对缺乏控制所作的归因中的归因维度主要表现在(内在性——外在性)、(普遍性)和(稳

定性)等三个方面上。

9、自我障碍是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10、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表现为(动机)、(认知)和(情绪)几个方面。

二、选择题

1、“把成功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这是自我知觉中的(C)

A、显著性偏见

B、行为者与观察者偏见

C、自我服务偏见

D、行为中心偏见

2、把考试成绩不好归因于努力不够,这是一种( B )

A、稳定的外在归因

B、不稳定的内在归因

C、不稳定的外在归因

D、稳定的内在归因

3、“因为跑了才害怕,而不是怕了才跑”,这是( C )的观点。

A、沙赫特

B、辛格

C、詹姆士

D、凯利

4、发生自我障碍的过程中个体要保护的是自己的(D)。

A、人格

B、物质利益

C、社会关系

D、自尊

5、习得无助现象的归因与(B)有着密切关系。

A、可以控制的结果

B、不可能控制的结果

C、问题的原因

D、问题本身

6、习得无助者在情绪上容易出现(C)的表现。

A、恐怖症

B、强迫症

C、忧郁症

D、癔症

7、“错误归因”治疗中主张使病人对(C)作出错误归因。

A、问题根源

B、学习行为

C、激起原因

D、问题结果

8、“错误归因”治疗中诱导方法的使用要特殊考虑的一个问题是(D)

A、方法问题

B、态度问题

C、策略问题

D、伦理问题

9、一个人对消极事件作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归因,决定消极事件对(D)的影响。

A、情绪

B、情感

C、智力

D、自尊

10、“错误归因”治疗属于哪种治疗方法?(D)

A、精神分析疗法

B、学习治疗

C、行为治疗

D、以上都不是

三、判断题

1、詹姆士认为情绪反应的发生是以生理反应的发生为前提。(√)

2、自我服务偏见对于人际关系的培养是有利的。(×)

3、归因偏见是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普遍现象。(×)

4、贝姆自我知觉理论认为虽然不排除潜意识的作用,但从总体上而论,态度的形成与变化

建立在人们有意识的理论评价的基础之上。(√)

5、“错误归因”治疗属于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

6、自我服务偏见行为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尊。(√)

第八章自我导向

一、填空题

1、控制行为变量的两种方式是那些突然产生的(行为线索)和紧随其后而来的(行为结果)。

2、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问题识别,(2)(承担义务),(3)扩展自我管理,(4)(习惯形成)。

3、自我控制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4、个体的活动对象主要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两个方面。

5、当个体觉得无法成为环境改变的动因的时候,经常会产生(无助感)。

6、自我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它是以(人们之间)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一方都必须学会(自我控制)。

7、自我控制能力是由提高(自我意识)、把握自我控制、形成(习惯性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8、控制行为变量的方式主要包括(行为的线索)和(行为的结果)。

9、操作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常常成为继续出现期望行为的(强化物)。

10、卡罗利的自我调节变化阶段中扩展自我管理阶段主要包括(自我监察)和自我管理、(自我强化)几个方面。

11、人际交往焦虑的人,自言自语的行为主要通过控制(注意力),来提高交往的(表演力)。

12、个体寻找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目标)、选择目标和(记录行为)三个阶段。

13、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含义包括:(丰满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

的实现。

14、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中,首先是摆脱和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建立新的(行为链)才真正有助于新行为的建立。

二、选择题

1、人们记录的待业至少应保持( B )才能发挥作用。

A、五天

B、一星期

C、两星期 D 、三星期

2、减轻或消除某些不愉快的刺激,这是一种(B)

A、惩罚

B、消极的强化

C、积极的强化

D、厌恶形式的强化

3、大多数复杂的人际互动过程的起点是人们的(B)

A、意志

B、自我

C、本我

D、超我

4、个体对批评和教训有认识但无改正行为时,是自我中缺乏( C )的表现。

A、注意力

B、想象力

C、意志力

D、表现力

5、自我控制中个体对主观世界的控制是通过(A)来完成的。

A、符号工具

B、语音系统

C、图像识别

D、道德

6、自我控制在要求延缓满足的情况下(B)起着重要的作用。

A、理想信念

B、人际信任

C、价值观

D、道德水平

7、卡罗利(P.Karoly,1977)认为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C)

A、目前现状

B、伦理道德

C、长远目标

D、物质利益

8、当个体觉得无法成为环境改变的动因的时候,经常会产生(D)。

A、愉悦感

B、欣慰感

C、理智感

D、无助感

9、学术界称的“可怕的两岁儿童”表现出儿童自我表现的(B)的需要。

A、自然环境控制

B、社会环境控制

C、自我意识

D、自我表现

10、人类任何行为都是受(B)控制的行为,是( B )的产物。

A、自我环境

B、环境环境

C、环境自我

D、他人理解

11、控制的行为主要通过(C)来掌握。

A、理解

B、观察

C、学习

D、发现

12、斯金纳认为被控制的行为常常引起(B)的需要。

A、社会性

B、生物性

C、普遍性

D、广泛性

13、由某种线索的诱因发而产生一系列行为的现象,心理学称为(C)。

A、行为惯性

B、行为有恒性

C、行为链

D、行为稳定性

14、行为链是通过行为的(A)得来线索的。

A、反馈

B、发生

C、强化

D、减弱

15、人际交往焦虑的人,自言自语的行为主要通过控制(D),来提高交往的表演力。

A、承受力

B、理解力

C、观察力

D、注意力

16、自我实现是要将人的(B)得到充分发挥。

A、独立性

B、潜能

C、自尊

D、意识

17、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计数法

B、演算法

C、描述法

D、推理法

18、个体的自我控制和寻求目标,记录行为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到( D )。

A、自我表现

B、自我发现

C、自我评价

D、自我实现

19、最早使用“自我实现”一词的是(C)

A、贝姆

B、马斯洛

C、戈尔茨坦

D、荣格

20、马斯洛认为人类在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

A、社会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三、判断题

1、消极的强化是指运用惩罚的方法来对待外界对个体的刺激。(×)

2、在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控制的不同方式代表了交际能力的高低。(×)

3、自我控制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的。(√)

4、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大自然立法。(×)

5、控制的行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并且一旦行为形成后就不容易改变。(×)

6、人际交往中焦虑产生主要源于个体自我评价太低和对失败的恐惧。(√)

7、自言自语的习惯对人际交往焦虑的人没有作用。(×)

8、人际交往中焦虑是不安的信号,是失败的先导。(×)

9、观察记录自己的行为,可以促进自身行为发生变化。(√)

10\大多数行为是受行为的结果而不是由行为的过程所控制的。(√)

11\有效的强化方式不必是立即可以使用的。(×)

第九章人际影响

一、填空题

1、研究偏离和独立的理论有布雷姆提出的(对抗理论)和霍兰德提出的(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

2、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这种遵从形式叫作(简单的服从)。既在公开行为上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相一致,这种遵从形式叫(内心接受)

3、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反模仿)和(独立)。

4、群体成员遵从了群体的规则或规范时,群体会给予成员积极的(强化),而当成员违反了这些规范时群体会给予(约束)。

5、独立是个体对如何行动作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对(群体压力)作出反应。

6、群体对个体施加的压力使其遵从主要有(群体的信息)压力和(群体规范性社会)压力。

7、影响遵从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特点)、群体的特点和(具体的任务或情景)三个方面。

8、个体间的行为感染主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及其他方式引起因(他人)相同的情绪

和(行动),主要是(情绪)的传递。

9、心理学家认为:简单的模仿是(本能)的倾向,而复杂的模仿包括对模仿对象的(感知)和(理

解),这些认识和理解是(理性)的。

10、儿童的模仿现象总是(由近及远)的,模仿的基本趋势是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

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从(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特质)性内容的模仿。11、时尚的形成经历了(模仿)、(感染)和(从众)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一时的

普遍行为。

12、时尚根据发展的过程,分为(阵热)、(流行)和(时狂)。

13、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有(文化态度)、(装饰)、(风度礼仪)和(生活行为)等几个方面。

14、舆论的形成过程经历了(问题的发生)、(引起议论)和(意见的归纳与综合)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

1、纳粹匪徒盲目效忠、滥杀无辜,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属于(A)。

A、服从

B、同化

C、遵从

D、从众

2、在群体压力作用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属于( A )。

A、遵从

B、模仿

C、感染

D、独立

3、多人在一起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这是(B)现象作用的结果。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惰化

C、社会赞同

D、相互作用

4、群体成员遵从了群体的规则或规范时,群体会给予成员积极的(D)

A、诱导

B、承认

C、约束

D、强化

5、小王在班会上表示要参加志愿者,并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这种现象属于(B)

A、模仿

B、内心接受

C、简单服从

D、同化

6、一个顽皮的儿童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作业的行为是( C )。 A、内心接受 B、同化C、简单的服从 D、模仿

7、小孩因为用手去碰火炉被灼伤,从而再也不去碰火炉,这种现象是(B)。

A、强化

B、尝试性错误

C、恐惧反应

D、信息压力

8、“信息性压力”理论是由(B)提出的。

A、贝姆

B、费斯汀格和凯利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谢利夫

9、最早研究自主运动效应对遵从行为影响的是(C)

A、阿希

B、雅各布斯

C、谢利夫

D、坎贝尔

10、阿希的实验程序的主要缺点是(A)。

A、不够经济

B、过于简单

C、被试复杂

D、不可重复

11、非遵从行为是一种(B)的社会现象。

A、个别

B、普遍

C、偶然

D、从众

12、“对抗理论”中个体不遵从行为产生的理由是(B)。

A、群体施加的压力

B、与生存有关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

C、消极的暗示作用

D、团队的诱导效应

13、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D)。

A、思想

B、动作

C、行动

D、情绪

14、在感染的发生中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是(B)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激情

D、美感

15、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A)。

A、相同或相似

B、相反

C、有差异

D、相区别

16、时尚的特点不仅仅是时间性强,而且还在于它的变化方向的(B)

A、稳、快、新

B、新、奇、特

C、新、准、奇

D、快、怪、稳

17、社会生活规范主要是通过(D)来维护的。

A、群体性压力

B、社会舆论

C、道德体系

D、价值观念

18、舆论的形成主要是通过(D )的途径实现的。

A、风俗习惯的传递

B、信息的沟通

C、人际交往

D、权威引导

19、牢骚与社会舆论不同,它带有更大的(D)

A、理智性

B、道德性

C、冲动性

D、情绪性

20、服从于群体的规范性压力的个体更容易产生(D)

A、内心的接受

B、绝对的服从

C、真诚的服从

D、简单的服从

三、判断题

1、群体规范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2、遵从所来自的群体的压力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想象的”。(√)

3、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作出努力一般都会比单独完成时偏多。(×)

4、女子比男子更容易遵从。(×)

5、大部分群体规范是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

6、遵从行为的结果没有好与坏的区分。(√)

7、社会要求所有的成员都必须采取一定形式的遵从。(√)

8、群体压力并不能迫使个体改变其行为,并采取行动。(×)

9、遵从仅存在于人们行为的肤浅的表面水平。(×)

10、人们个性当中的偏见不会对个体的遵从行为发生影响。(×)

11、具有遵从特征的人在相同的情景下都会屈从群体的压力。(×)

12、群体对个体施加的压力使其遵从的两种形式是不会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体的。(×)

13、群体的分歧有损于群体成员对群体的遵从行为的发生。(√)

14、权威人物的存在不容易对个体的遵从行为发生影响。(×)

15、具有非遵从行为的人对社会是有害的。(×)

16、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情绪。(√)

17、个体间情绪的感染是在环境的高压下产生的。(×)

18、个体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化的手段。(√)

19、社会舆论是道德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

20、舆论的发生总是起源于社会上所发生的特殊事件或违反社会规范的特殊行为。(√)

21、牢骚常常是在与他人相互比较时产生的。(√)

22、成千上万的人喜欢喝茶,你也喜欢喝茶,这是一种遵从行为。(×)

23、在遵从行为的发生中,群体的信息压力和群体规范性社会压力,通常是共存的。(√)

24、牢骚的本质是社会舆论的表现。(√)

第十章利他行为

一、填空题

1、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旁观者效应、(情景的模糊性)及(榜样人物的作用)。

2、利他行为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和(学习和模仿理论)。

3、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经常表现为(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力)、(类似性)、(责任)。

4、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例如,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个人信仰等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单就社会规范来说,就有(社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和(平等规范)等会促进人们去帮助他人。

5、利他行为发生后,个体会感觉到愉快、自豪、骄傲、感到满足,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奖赏)。

6、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称为(执行助人行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代价)所影响。

7、利他行为不只是发生在(紧急事态)时,也表现在长期地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中。

8、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理论认为利他行为受先天决定是(本能)的表现,同时还指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保存基因)。

9、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中在解释基因判断的观点认为,个体是依据(熟悉性)和(邻近性)来推论基因的类似性。

10、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社会责任规范)和(回报规范)两种。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A)

A、责任心

B、吸引力

C、类似性

D、依赖性

2、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B)导致。

A、依赖性

B、亲密关系

C、类似性

D、责任

3、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人,这是助人者的(D)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同情心

B、激情

C、责任心

D、心境

4、利他行为是指(D)

A、一种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的、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C、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D、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5、以下哪种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B)

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C、自愿性

D、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

6、一个喝醉酒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旁边无法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中哪种是最有可能的?(A)

A、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B、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C、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D、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7、“知恩图报”、“善有善报”是(B)表现。

A、社会价值观

B、回报规范

C、社会责任规范

D、伦理道德

8、利他行为具有( B )的特点。

A、排他性

B、自我牺牲性

C、目的性

D、复杂性

9、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分为(C)个步骤。

A、三

B、四

C、五

D、六

10、紧急事态发生时,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的现象我们称为( D )

A、情景的模糊性

B、情景效应

C、榜样的作用

D、旁观者效应

11、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

A、马斯洛

B、拉塔内(B.Latane)和达利(J.M.Darley)

C、谢利夫(M.Sherif)

D、班杜拉(A.Bandura)

12、以下哪项不是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A)。

A、紧张性

B、依赖性

C、相似性

D、吸引力

13、利他行为的实质是(B)

A、个体的同情心

B、一种对处在需要帮助境地的人的一种反应

C、一种对他人的本能反应

D、个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14、在利他行为发生中人们首先喜欢帮助(C)的人。

A、性格软弱

B、距离近

C、熟悉

D、异性

15、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谢利夫(M.Sherif)

B、威尔逊(E.O.Wilson)

C、达利(J.M.Darley)

D、班杜拉(A.Bandura)

16、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认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为了(C)

A、生存需要

B、发挥个体的创造性

C、保存基因

D、个体间的交流

17、个体本能行为的出现主要决定于(A)

A、遗传

B、学习

C、模仿

D、暗示

18、在没有外来奖赏的情况下,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们仍然会主动地对他人进行帮助,这种现象是受到(B)的影响。

A、回报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

C、社会强化作用

D、自我监督机制

19、依照社会规范理论,哪些人可以不必受到回报规范的约束( D )。

A、具有社会特权的人

B、具备丰富社会财富的人

C、不享有社会自由的人

D、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人

20、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C)的场合。

A、奖励低且代价低

B、奖励低且代价高

C、奖励高且代价低

D、奖励高且代价高

21、“榜样作用”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是由于人们的( B )行为在发挥作用。

A、社会责任

B、模仿

C、本能性

D、积极强化

22、模仿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家(A)提出的。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23、社会责任规范对个体的影响是(D),是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

A、深入浅出

B、立竿见影

C、循序渐进

D、潜移默化

三、判断题

1、迫于舆论而捐款,这种行为是利他行为。(×)

2、他人在场,往往会促进个体的利他行为。(×)

3、在利他行为过程中,求助者的依赖性是不稳定的。(×)

4、利他行为是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5、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交换规范和平等规范。(×)

6、许多利他行为研究表明,女性不像男性那样爱帮助别人,尽管女性常常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帮

助。(√)

7、社会责任规范是内化了的行为规范,它不需要外在的奖励。(√)

8、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

9、个体在发生利他行为之后的自我奖赏的感受不是必然要产生的。(×)

10、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是不连续的,而且受情景和旁观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11、利他行为只是发生在紧急事态时才会表现出来的。(×)

12、增加情景模糊性因素不会抑制旁观者采取有效的利他行为。(×)

13、只有榜样人物实际存在时才会对他人的利他行为发生影响。(×)

14、榜样人物不会对紧急事态下的救助行为发挥作用。(×)

15、接受者的依赖性会影响个体利他行为发生的概率。(√)

16、求助者在场是唤起利他行为的必要条件。(×)

17、社会规范理论认为,所有人都要受到回报规范的约束。(×)

18、回报规范对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19、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奖励或惩罚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20、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第十一章人际吸引

一、填空题

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虚伪)。

二、选择题

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

B、类似

C、情景

D、互补

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C)理论的观点。

A、强化

B、对比

C、得失

D、相等

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

B、互补性因素

C、类似性因素

D、个人特质因素

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

B、后期

C、中后期

D、初期

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A、道德水平

B、情感因素

C、相互信赖

D、个人魅力

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C)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

B、伦理道德

C、人际知觉

D、情绪情感

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A)反应。

A、情绪反应

B、认知反应

C、价值反应

D、自我反应

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 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

B、相仿作用

C、因果效应

D、首因效应

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C)。

A、利他行为

B、平等原则

C、互酬行为

D、自我强化10、人们经常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对应起来,这属于一种(B)的思维。

A、规律性

B、习惯性

C、推理性

D、刻板性

11、“志同道合”体现了人际吸引中的(C)。

A、相符性

B、相近性

C、类似性

D、互补性

12、人际交往中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人的( A )的互补。

A、个性

B、情感

C、价值观

D、思维方式

13、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标志是(B)的出现。

A、互惠行为

B、自我暴露

C、有效沟通途径

D、协作关系

14、目光接触中的男女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 C )的不同所造成的。

A、社会道德

B、社会伦理

C、社会规范

D、社会价值

三、判断题

1、大多数男性更喜欢犯了错误而能力非凡的人。(√)

2、惩罚不属于强化过程中的强化方式。(×)

3、按照相等理论的观点:建立人际关系要看是否能获利,是否有需要,从而决定自己的交往行

为。(√)

4、个体之间、群体之间,距离越近,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距离因素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6、结群的需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的。(√)

7、人们普遍认为:与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在一起,可以少犯错误,更安全些。(√)

8、在人际关系中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排斥性(×)

9、在人际关系中类似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背景是决定喜爱或选择他人的因素。(√)

10、人际交往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初次交往的朋友之间。(×)

11、在两性交往中“友谊是爱情的基础,友谊未必成为爱情,但爱情发展必须始于友谊。”(√)

12、自我暴露仅受个人的个性因素影响,与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13、首因效应持续的时间较短。(×)

第十二章人际合作与冲突

一、填空题

1、冲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内部冲突),一类是(人际冲突)。

2、人际冲突的形式有(“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3、社会交换理论用(比较水平)来说明个体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程度。

4、社会两难情况是指自私的行为产生个体的(得益),但可能导致集体的(损失)的一种情景。

5、社会交换情景中混合型行为方式表现为(个人主义者—竞争者类型)和(个人主义者—平衡者类型)两面三刀种形式。

6、个人内部的冲突可以分为四种形式:(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和双重接近—回避型。

7、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有两种,即(社会两难情景)和(囚徒两难情景)。

8、报复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恶意伤害)和(侵犯的行为),往往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回报。

二、选择题

1、想摘玫瑰又怕刺,这是一种(C)的冲突形式。

A、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2、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B)。

A、破坏性冲突

B、建设性冲突

C、接近—回避冲突

D、接近—接近冲突

3、根据“权力理论”,A、B、C三个小组之间不会合作的情况是(C)

A、A=B=C

B、A>B,B=C,A<(B+C)

C、A>B>C,A>(B+C)D、A>B>C,A<(B+C)

4、社会交换理论是( B )取向的一种观点。

A、公平理论

B、互动理论

C、发展理论

D、行为理论

5、社会交换理论中选择比较水平的值取决于交往关系中(B)。

A、个体的评价

B、所获得的结果

C、人们的信赖

D、认识的一致性

6、社会交换理论中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程度用(D)来表示。

A、选择比较水平

B、个体兴奋性

C、自我实现度

D、比较水平

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反映了(C)。

A、平等规范

B、价值规范

C、回报规范

D、发展规范

8、“前怕狼,后怕虎”,这是一种( C )的冲突形式。

A、双重接近—回避型

B、接近—回避型

C、回避—回避型

D、接近—接近型

9、冲突的定义中,琼斯的定义和雷文的定义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同意冲突来自于(B)。

A、互相包容性

B、互不相容性

C、互相妥协性

D、互相依从性

10、鱼与熊掌想兼得引起的冲突,属于(A)型冲突。

A、接近—接近

B、回避—回避

C、接近—回避

D、双重接近—回避

11、想吃肉又怕发胖引起的冲突,属于( C )型冲突。

A、接近—接近

B、回避—回避

C、接近—回避

D、双重接近—回避

12、不想少发奖金又不想多出力引起的冲突,属于(B)型冲突。

A、接近—接近

B、回避—回避

C、接近—回避

D、双重接近—回避

13、“零—总和”冲突中的冲突完全是(D)的。

A、不可回避

B、可以回避

C、合作

D、竞争

14、在学校里因为供学生练习的计算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家的要求而引起的冲突是属于(B)的

原因。

A、信息沟通不良

B、对稀有资源的竟争

C、管理制度不完善

D、归因方式不当

15、“权威解决法”是一种特殊的(C)

A、让步

B、价值判断

C、仲裁

D、人际冲突

三、判断题

1、冲突都会产生消极的结果。(×)

2、自私的行为对于个体和社会都会造成损害。(×)

3、在社会两难情景中的个体,竞争行为将比合作行为产生更大的得益。(√)

4、个体对于是否遵从回报规范的现象是没有差异的。(×)

5、社会交换情景中的平衡者主要动机是使社会交换情景中涉及的所有个人获得的奖励能达到最

大。(√)

6、挽回面子是影响使用威胁的一个因素。(√)

7、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

8、个人主义者—平衡者想尽可能地做得比别人好,但不想超过别人太多。(√)

9、回报规范仅适合于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情感和行为。(×)

10、报复的念头出现后不会持续过长的时间。(×)

11、协商是一种解决冲突的沟通方法。(√)

12、对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最佳策略是做小小的让步,因为不做让步会导致协商的破裂,而无

条件合作也会受到对方的利用。(√)

13、边缘角色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只要做好对方的工作就可以。(×)

14、权威解决法可以直接消除引起冲突的原因。(×)

15、仲裁的中间人必须具备一定的

权威,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①软件测试判断题选择题30分

1.软件调试的目的是? A A. 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之 B. 排除存在错误的可能性 C. 对错误性质进行分类 D. 统计出错的次数 2.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用黑盒法测试时,测试用例是根据程序内部逻辑设计的; 测试是为了验证该软件已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 对面向对象程序来说,单元测试的最小单元是每条程序语句,即以分号结尾的程序; 发现错误多的程序模块,残留在模块中的错误也多。 创建一个基于JUNIT的单元测试类,该类必须扩展? C A.TestSuite B. Assert C. TestCase D. JFCTestCase 3.以下对单元测试,不正确的说法是? C A.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编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B.单元测试一般是由程序开发人员完成的 C.单元测试是一种不需要关注程序结构的测试; D.单元测试属于白盒测试的一种。 4.测试驱动开发的含义是? B A.先写程序后写测试的开发方法 B. 先写测试后写程序,即“测试先行” C. 用单元测试的方法写测试 D. 不需要测试的开发 5.用JUNIT断言一个方法输出的是指定字符串,应当用的断言方法是? C A.assertNotNull( ) B. assertSame() C. assertEquals() D. assertNotEquals() 6.TestCase是junit.framework中的一个? C A.方法 B. 接口 C. 类 D. 抽象类 7.TestSuite是JUNIT中用来? A A.集成多个测试用例 B. 做系统测试用的 C. 做自动化测试用的 D. 方法断言8.对于测试程序的一些命名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测试类的命名只要符合Java类的命名规则就可以了; B.测试类的命名一般要求以Test打头,后接类名称,如:TestPerson; C.测试类的命名一般要求以Test结尾,前接类名称,如:PersonTest; D.测试类中的方法都是以testXxx()形式出现。 9.通常,初始化一个被测试对象,会在测试类的? 中进行。 B A.tearDown() B. setUp() C. 构造方法 D. 任意位置 10.以下不属于单元测试优点的一项是? D A.它是一种验证行为 B. 它是一种设计行为 C.它是一种编写文档的行为 D. 它是一种评估行为 11.从技术角度分,不是一类的测试是? C A.黑盒测试 B. 白盒测试 C. 单元测试 D. 灰盒测试 12.数据驱动测试也称? C A.单元测试 B. 白盒测试 C. 黑盒测试 D. 确认测试 13.逻辑驱动测试也称? C A.单元测试 B. 灰盒测试 C. 白盒测试 D. 用户测试 14以下不属于白盒测试的优点是? B A.增大代码的覆盖率 B. 与软件的内部实现无关 C.提高代码的质量 D. 发现代码中隐藏的问题 15.组装测试又称为? A A.集成测试 B. 系统测试 C. 回归测试 D. 确认测试 16.对于单元测试框架,除了用于Java的JUnit还有CppUnit、NUnit等,它们是? A A.C++单元测试框架、.NET单元测试框架 B. C语言单元测试框架、通用单元测试框架 C.C++单元测试框架、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 D. 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NET单元测试框架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二、选择题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 B、梅奥 C、莱维特 D、勒温 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B )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 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 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1933 D、20世纪60年代 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骊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 A、象征性交往理论 B、群体动力学 C、社会互动理论 D、公平理论 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C)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类学 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 是(B)。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B) A、冷漠阶段 B、疏远阶段 C、终止阶段 D、分离阶段 三、判断题 1、在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2、夫妻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3、梅奥对人际关系结构方面做了重要研究。(×) 4、期望理论是亚当斯提出来的。(×)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6、人际关系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7、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研究的对象,而意识形态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研究的范畴。(×) 8、要研究人际关系,应该把人际关系放到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9、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10、人际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填空题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 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梅奥)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 9、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10、人际关系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修茨)。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 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4、E.R.G理论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个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员发展需要)。 15、归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海德)提出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提出的(成就动机归因)。 16、韦纳认为成就动机的归因必须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控制源,二是(稳定性)。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出来,常用的方法有(矩阵表示法)、图示法和(数学 公式法)三种。 二、选择题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B)。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C)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8、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 再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A) A、驯顺型 B、进取型 C、分离型 D、包容型

六年级下数学选择题和判断题

六年级下数学选择题和判断题 1. 要统计某地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最好选用( )。 A 、折线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条形统计图 2. 圆柱的侧面沿直线剪开,在下列的图形中,不可能出现( )。 A 、长方形或正方形 B 、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3.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35 cm 3,( )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 A 、45cm 3 B 、405cm 3 C 、270cm 3 4. 下面各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 A 、12:9和9:6 B 、13 :16 和12 :14 C 、8.4:2.1和1.2:8.4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 cm ,高是12.56 cm ,它的侧面沿高剪开是( )。 A.长方形 B. 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6.一架客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7、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高和( )成反比例。 A. 底面半径 B. 底面积 C. 底面周长 8、下面各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7:8和14:16 B.0.6:0.2和3:1 C.19:110 和10:9 9、在x=7y 中,x 和y ( )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0、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就是求压路机前轮的( ) A.侧面积 B. 表面积 C.体积 11、下面图形中,( )是圆柱的展开图。 A 、 B 、 C 、 12、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 A.3倍 B.9倍 C.6倍 13、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 A.50.24 B.100.48 C.64 14、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15、在-3、-0.5、0、-0.1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是( ) A -3 B -0.5 C 0 D -0.1 16、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 )

c选择题判断题(1)

判断题 1.C语言源程序文件是可执行文件。(X ) 2?语言源程序文件必须通过编译连接才能运行。(V ) 3. C 语言源程序文件通过编译得到的目标文件是可执行文件。(X ) 4. 可以由多个目标文件连接得到可执行文件。(V ) 5. C 语言源程序只能是一个单独的文件。(X ) 6. C 语言源程序有且只有一个main()函数。(V ) 7. 最简单的C 语言源程序可以不包含任何函数。(X ) 8. C 语言源程序可以由多个函数组成,根据函数在文件中的先后秩序依次执行。(X ) 9. C 语言源程序由预处理命令、说明语句和函数组成。(V ) 10. C 语言源程序由语句组成,按语句在文件中的先后秩序依次执行。(X ) 11. c语言自定义函数由语句组成,按语句在文件中的先后秩序依次执行。(V) 12. C 语言自定义函数中可以定义变量、函数、宏。(V ) 13. C 语言自定义函数由预处理命令、说明语句和表达式语句组成。(V ) 14. C 语言自定义函数中说明语句必须放在所有表达式语句之前。(V ) 16. C 语言中函数说明可以放在调用函数中,也可以放在所有函数之外。(V ) 16. C语言中函数和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但可以通过函数和变量的说明扩充作用域。(V ) 17. C 语言中标识符可用作变量名、函数名、宏名。(V ) 18. C 语言中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的符号都是标识符。(X ) 19. C 语言中所有关键字、预定义标识符都不可用作用户自定义标识符。(X ) 20. C 语言标识符不可包含空格。(V ) 21. C 语言标识符的默认类型是int 类型的变量。(X ) 22. C 语言标识符中字母不区分大小写。(X ) 23. C 语言标识符第一个字符只能是字母。(X ) 24. C 语言中自定义函数只能有一个返回值,所以不能改变调用函数中一个以上的变量的值。( X ) 25. C 语言中函数参数传递是值传递,所以不能交换调用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值。(X ) 26. C 语言中函数形式参数属于局部变量。(V ) 27. 主函数中的变量属于全局变量,可以在所有函数中访问。(X ) 28. 静态变量的生存期与应用程序相同,可以在所有函数中访问。(X ) 单项选择题 1.设以下变量均为int 类型,则值不等于7的表达式是( C )。 A. (x=y=6,x+y,x+1) B.(x=y=6,x+y,y+1) C.(x=6,x+1,y=6,x+y) D.(x=6,x+1,y=x,y+1) 2?设变量a是整型,b是实型,c是双精度型,则表达式10+'a'+b*c值的数据类型为(C )。 A. i nt B.float C.double D.不确定 3. 设有说明:char w; int x; float y; double z; 则表达式w*x+z-y 值的数据类型为( D )。 A.float B.char C.int D.double 4. 使用语句scanf("x=%f,y=%f",&x,&y);输入变量x、y的值(□代表空格),正确的输入是 ___C_。 A.1.25,2.4 B.1.25 □ 2.4 C.x=1.25,y=2.4 D.x=1.25 □ y=2.4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判断题答案整理

三、判断题T=√F=X 1.所谓信息加工就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T=√) 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T=√) 3.信息加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时间延迟,这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滞后性。(T=√) 4.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炼有用的信息,以辅助各级管理者的决策。(T=√) 5.企业开发MIS的主要目的在于:用计算机系统代替管理者的决策过程。() 6.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工具,它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7.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炼有用的信息,以辅助各级管理者的决策。(T=√) 8.数据流图反映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的判断与控制条件等技术问题。() 9.模块结构图是在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10.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单纯是一种用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的工作。() 11.系统测试就是对程序设计工作的检验,是为了证明程序不存在错误。() 12.程序设计过程就是把系统分析的结果翻译成可为计算机理解、可执行的代码的过程。(T=√) 13.逻辑模型是指仅在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T=√) 14.系统测试一般应按系统总测、子系统测试、模块测试的顺序进行。() 15.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模块结构图等文档资料,确定新系统的设计方案。() 16.系统总体设计阶段只需要从软件方面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 17.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为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个层次。(T=√) 18.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T=√) 19.模块结构图是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T=√) 20.模块结构图是在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1.如果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系统看待的话,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T=√) 2.信息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只有将企业的全部信息集中管理,才可能成为企业可资利用的资源。(T=√) 3.对于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三种决策过程而言,结构化决策最容易实现自动化。(T=√) 4.简单的说,系统分解的目的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T=√) 5.系统通常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一般只有网状结构。() 6.MIS是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C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7.从管理/职能角度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金字塔结构。(T=√) 8.MIS开发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何种语言、数据库编写程序代码。() 9.总体规划阶段必须要对当前系统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调查。() 10.结构化分析的核心思想是“自底向上,逐层分解”。() 11.系统测试过程一般应按系统总测、子系统测试、模块测试的顺序进行。() 12.逻辑模型是指仅在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T=√) 13.程序设计是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14.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T=√) 15.模块结构图是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T=√) 16.数据流必须通过加工。(T=√) 17.系统开发的目是把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T=√) 18.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系统分析阶段的数据字典进行规范整理,设计出若干个基本二维表,并勾画出表与表之间的关系。(T=√) 19.程序员在进行编程时不必遵从一些规则和共同的规定。() 20.白盒测试法是一种穷举输入的测试方法。()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2004.1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阶段是:_____阶段、接触阶段和_____阶段。 2.戴维斯认为人际关系中有四种交往模式,即_____型、集中型、_____型和流言型。 3.霍桑实验由照明实验、_____实验、群体实验和_____实验组成。 4.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_____需要和_____需要。 5.社会测量法的结果可用矩阵表示法、_____法和_____法来表示。 6.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通过两步实现:首先是_____,第二是_____。 7.态度具有顺应功能、_____功能、防御功能和_____功能。 8.凯利提出了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特异性、_____反应、_____。 9.印象形成过程包含三种成分,即行动者、_____和交往的_____。 10.人际的非言语沟通主要途径有:脸部表情、_____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 )的态度改变。 A.大 B.小 C.多 D.少 2.失调程度与不一致的认知数及重要性成( )。 A.正比 B.反比 C.等比 D.对比 3.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属于( )。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 4.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是由( )提出的。 A.琼斯和戴维斯 B.凯利 C.韦纳 D.罗特 5.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 )理论的观点。 A.强化 B.对比 C.得失 D.相等 6.在群体压力作用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属于( )。 A.遵从 B.模仿 C.感染 D.从众 7.多人在一起工作,效率降低了,是( )。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惰化 C.社会赞同 D.相互作用 8.成功与失败理论认为努力属于( )因素。

初中考试photoshop选择题与判断题

Photoshop题库 一、选择题 1、李林同学制作了一个《蚂蚁探秘》的电子杂志,她收集了多张有关蚂蚁的图片, C 适合用于“蚂蚁身体结构”的页面。 2、王志清同学想将一张大小为640×480像素的图片设置为自己的QQ头像,如果要通过Photoshop把该图片的大小更改为30×20像素,他可以 B 。 A.通过工具栏的矩形选框工具进行选取 B.执行“图像”→“图像大小”命令,在图像大小对话框中修改 C.执行“编辑”→“自由变换”命令,进行调整 D.执行“图像”→“画布大小”命令,在画布大小对话框中修改 3、在Photoshop中处理图片,若使用工具箱中的剪裁工具在图片中拖拽出一个矩形(如下图所示),则在矩形中双击后得到的结果是 C 。 4、下列关于Photoshop中图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一张图可以有多个图层 B.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纸叠放在一起 C.一张图只能有一个图层 D.可以单独编辑某一图层 5、下图所示照片拍照时曝光过度,我们可通过下列 B 软件对图片进行加工。 A.千千静听 B. Photoshop C.录音机 D.记事本 6、Photoshop中,图示对话框可以设置 C 。

A.画布大小 B.选区大小 C.图像大小 D.裁切区域大小 7、Photoshop中,“亮度/对比度”对话框的调整如图所示,则调整后的图像 B 。 A.没有变化B.亮度增加,对比度增加 C.亮度减小,对比度减小D.亮度增加,对比度减小 8、Photoshop中,工具栏上名称为 C 。 A.文字工具B.矩形选框工具C.裁切工具D.横排文字工具 9、Photoshop中,要为图片添加文字,可使用工具栏中的 A 。 10、Photoshop中,可以使用 C 快速为图示人物剪影建立选区。 11、在Photoshop中,要将右图选 区中的人物移动至左图中,可以通 过工具栏中的 D 实现。 12、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图 层调板显示如图,则该图像有 C 个图层。

选择题判断题

1、封闭式基金通常按资产净值( D)发行,按资产净值()交易 A.折价折价 B. 折价溢价 C.溢价溢价 D. 溢价折价 9、(D )更多关注与公司股价过去的变动情况,而不是未来赢利能力的基本决定因素 A.信贷分析 B. 基本面分析 C.系统分析 D. 技术分析 10、Jaffe(1974) 发现内部人员大量买进股票以后股价会( C ) A.下降 B. 不变 C.上升 D. 变得极度动荡 11、传统理论认为投资者(B),行为金融认为他们() A.是理性的;是非理性的 B. 是理性的;可能不是理性的 C.是理性的;是理性的 D. 可能不是理性的;可能不是理性的 13、高度周期性行业的例子是( A ) A.汽车行业 B. 烟草行业 C.食品行业 D. 纺织行业 15、其他条件不变,高市盈率意味着公司将( A) A.快速增长B.与其他公司平均增长水平相同C.增长较慢D.不增长17、(c)反映了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A.资产负债表 B、损益表 C、现金流量表 D、上述所有报表都能 18、(B)是一段时间(比如说一年)内公司盈利的总和 A. 资产负债表 B. 损益表 C. 现金流量表 D. 审计报告 20、债券的利率风险是(B) A.债券发行人可能破产的风险 B.由于利率变动导致的债券收益率不确定性上升的风险 C.由于债券特有因素导致的非系统风险 D.债券发行人可能破产的风险和由于利率变动导致的债券收益率不确定性上升的风险 一、判断题(1x10=10) 1、红利贴现模型仅适合于投资人永久性持有股票这一假设前提,不适合于投资者中途将股票变卖这一情形。( F ) 1、如果你相信市场是( B )有效市场的形式,你会觉得股价反映了所有相关信息,包括那些只提供给内幕人士的信息。 a. 半强式 b. 强式 c. 弱式 d. a、b和c 2、当其他条件相同,分散化投资在那种情况下最有效?( D ) a. 组成证券的收益不相关 b. 组成证券的收益正相关 c. 组成证券的收益很高 d. 组成证券的收益负相关 3.如果有效市场假定成立,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B ) A、未来事件能够被准确地预测。 B、价格能够反映所有可得到的信息。 C、证券价格由于不可辨别的原因而变化。 D、价格不起伏。 4.半强有效市场假定认为股票价格( B ) A、反映了已往的全部价格信息。 B、反映了全部的公开可得信息。 C、反映了包括内幕信息在内的全部相关信息。 D、是可以预测的。 7.某只股票股东要求的回报率是1 5%,固定增长率为1 0%,红利支付率为4 5%,则该股票的价格-盈利比率为( C )。 A、3 B 、4.5 C、 9 D 、11 10、依照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时,资产清偿的先后顺序应是 (C)。 A、普通股东、优先股东、债权人 B、债权人、普通股东、优先股东 C、债权人、优先股东、普通股东 D、优先股东、普通股东、债权人

实务题库及答案整理

反假实务部分 一、真假人民币纸币的鉴别与鉴定技术 真假人民鉴别与鉴定的法律涵义 二、判断题 1.货币鉴定是鉴别的前提。错。 2.鉴定对应的法律处置行为是收缴。错。 3.鉴定对应的法律处置行为是没收。对。 4.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鉴定机构应当自受 理鉴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货币真伪鉴定书》。错。15个工作日内。 真假人民币鉴别与鉴定的技术方法 一、选择题 2.用眼观的方法检测人民币真假时主要看等部位。 A.水印 B.安全线 C.正背对印 D.隐形面额数字 3.用手摸的方法检测人民币真假时主要抚摸等部位。 A.主景人像 B.凹印手感线 C.行名 D.水印 4.精密仪器检测人民币真假主要检测钞票的。 A.光谱学特征 B.磁学特征 C.纸张成分 D.油墨成分 二、判断题 1.要识别真假人民币,首先要知道各种假币的特征。错 2.对于新的钞票,可以用听声音的方法来检测钞票的真假。对 3.凹印手感线是一项眼观的防伪特征。错 真假人民币检测步骤

一、选择题 2.假钞伪造安全线的方法有。 A.在钞票表面,使用油墨印刷一个深色线条 B.使用双层纸张,在正面或背面的纸张上,对应开窗位置存在断口,其安全线从一个断口伸出,再从另一个断口埋入 C.在纸张夹层中放置安全线 D.在纸张夹层中放置安全线,并加入磁性特征, 3.假币伪造光变油墨的方法有。 A.用普通单色油墨印刷 B。用珠光油墨印刷 C.用凹版印刷 D. 用胶印印刷 二、判断题 1.检测钞票真假时,要把真钞和待检钞票置于同一环境中。对 2.钞票有荧光反应的就是假钞。错。 3.人民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严格的检测,不会有次品出厂。错 真假人民币检测工具的运用与发展 2.我国最早的纸币鉴别仪出现在 B 。 A.20世纪80年代初期 B.20世纪80年代末期 C.20世纪90年代初期 D.20世纪90年代末期 4.点钞机使用的检测技术主要有。 A.紫外荧光检测 B. 磁性油墨检测 C.红外特征检测 D. 磁性安全线检测 6、从1996年起,具有点数、荧光、磁性和纸质特征的点验钞机开始逐渐取代了单一荧光防伪检测功能的点验钞机。 对此题答案有异议,答案应为:点数、检验荧光和磁性特征。印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9)

.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罗姆 B.马斯洛 C.亚当斯 D.修茨 2.“我的儿子真是又聪明又可爱”,反映了态度的( ) A.社会性 B.具体性 C.协调性 D.情感性 3.在交谈中,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的一方看成是主动积极的,这种偏见称为( ) A.自我服务偏见 B.显著性偏见 C.行为中心偏见 D.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偏见 4.有关个人性格或行为与事件结局之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称为( ) A.控制源 B.归因模式 C.自我定型 D.个性范式 5.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______的关系。( ) A.稳定 B.肯定 C.相反 D.以上都不对 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记录行为的方式是( ) A.计数法 B.日记描述法 C.计量法 D.轶事记录法 7.阿希范例的研究结果是由于个体受到了______的影响。( ) A.群体性压力 B.社会性压力 C.规范性压力 D.信息性压力 8.我们喜欢让自己得到超过付出的人是因为( ) A.强化 B.相互作用 C.得失理论 D.相等理论 9.“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形式属于( )

A.接近-接近型 B.接近-回避型 C.回避-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10.“冲突的螺旋式上升”产生的前提是( ) A.单方有权威胁 B.单方不妥协 C.双方有权威胁 D.双方不沟通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 2.霍桑实验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鲁纳与他的学生在1927-1932年间做的。( ) 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 4.认知失调程度随着差异性认知重要性的减少而增加。( ) 5.韦纳认为,能力是一种内在、不可控的归因结果。( ) 6.牢骚是群体舆论的一种心理表达形式。( ) 7.结群的需求是一种人类与高级动物才有的社会现象。( ) 8.冲突不一定产生消极的结果。( ) 9.归因偏见只是存在于少数人身上的现象。(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______过程中形成的______关系。 2.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两步来实现的,即______到______。 3.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______的______掌握。 4.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冲突的强度。 5.人际冲突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内化 2.隐含的个性理论 3.折扣原则 4.双重接近-回避型 5.社会两难情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2.简述影响认知失调的因素。 3.简述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与判断题

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收入分配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消费理论 D.经济增长理论 2.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美元,消费等于43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美元,个人储蓄为4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A.50美元 B.48美元 C.47美元 D.40美元 3.恒等式GNP=C+I+G是从()角度来统计国民收入的。 A.收入 B.支出 C.生产 D.消费 4.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强调()。 A.当期消费与财富积累的联系 B.当期储蓄与当期收入的联系 C.终身消费与终身收入的联系 D.当期储蓄与当期消费的联系 5.永久收入理论认为,()。 A.当前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的同比例增加 B.暂时性收入高于持久性收入 C.高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D.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0 6.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下移动,这意味着()。 A.由于收入减少而导致消费减少 B.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消费增加 C.由于非收入等其他原因导致消费减少 D.由于非收入等其他原因导致消费增加 7.乘数的作用必须在以下条件下才可发挥,()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8.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 A.使乘数变大 B.使乘数变小 C.乘数保持不变 D.与税收的种类有关 9.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最多?()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开支增加250亿元 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元 C.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元 D.企业储蓄减少250亿元 10.若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50+0.8(y-t),且政府税收t与自发性投资支出i 同时增加50亿,则均衡收入水平将()。 A.增加100亿 B.减少50亿 C.增加50亿 D.保持不变 11.当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12.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 A.使乘数变大 B.使乘数变小 C.乘数保持不变 D.与税收的种类有关 13.封闭经济中,政府只征收总量税,且将新征税100亿美元全部用于政府支出,这一举措的净效应是()。 A.该经济的GDP增加100亿美元 B.该经济GDP增加量等于100亿美元乘以财政支出乘 C.GDP保持不变,因为税收增加额恰好抵消了政府支出的增加额 D.不能判断

选择、判断题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财务管理》(省管)期末复习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期限为90天,现金折扣期限为30天,折扣率为3%的表示方式是()。 A.30/3,N/90 B.3/30,N/90 C. 3%/30,N/90 D.3/30,N/60 2.下列不属于企业组织形式的是()。 A.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政府机关 D.公司 3.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A.速动资产 B.主营业务收入 C.利润总额 D.净利润 4.经营杠杆利益是以()的存在为基础的。 A.固定成本 B.固定资产 C.固定利息费用 D.变动成本 5.公司采取剩余股利政策分配利润的根本理由在于() A.使公司的利润分配具有较大灵活性 B.满足未来投资需要并降低综合资本成本 C.稳定对股东的利润分配额 D.使对股东的利润分配与公司的盈余紧密配合 6.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等于()。 A.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B.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C.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D.现销收入总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7.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 A.利润最大化 B.风险最小化 C.企业价值最大化 D.资本最大化 8.财务管理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A.财税环境 B.法制环境 C.体制环境 D.金融环境 9.下列筹资方式中不体现所有权关系的是()。 A.股票 B.联营投资 C.留存收益 D.租赁 10.负债筹资的资金使用费是指()。 A.利息率 B.利息额×(1-所得税率) C.利息率×(1-所得税率) D.利息额 11.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平均报酬率是()A.货币时间价值率 B.债券利率 C.股票利率 D.贷款利率 12.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的可能性 A .企业破产 B. 资本结构失调 C. 企业发展恶性循环 D. 到期不能偿债 13.发放股票股利后,每股市价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可能出现以上三种中的任何一种情况 14.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最低的是()。 A.发行股票 B.发行债券 C.留存收益 D.长期借款 15.将1000元存入银行,利率为10%,计算三年后的价值应采用()。 A.复利终值系数 B.年金终值系数 C.复利现值系数 D.年金现值系数16.下列筹资方式中不体现所有权关系的是()。 A.股票 B.联营投资 C.留存收益 D.租赁 17.下列项目中盈利能力最弱的是()。 A.应收票据 B.存货 C.短期投资 D.货币资金 18.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的倍数。 A.销售额变动率 B.固定成本 C.销售利润率 D.销售额 19.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K i=R f+B j×(K m-R i),代表风险系数的是()。 A.R f B.B j C.K m D.K j 20.企业按2/10,N/30的条件购入20万元货物,企业在第30天付款,其放弃折扣的 成本为()。 A.36.7% B.2% C.14.7% D.18.4% 21.普通股筹资的优点的是()。 A.成本低 B.增加资本的实力 C.风险大 D.不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22.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 A.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 B.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D.催收账款发生的各项费用 23.在长期投资中,对某项专利技术的投资属于()。 A.实体投资 B.金融投资 C.对内投资 D.对外投资 24.所谓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企业()。 A.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量 B.货币资金支出和货币资金收入量 C.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数量 D.流动资金增加和减少量 25.某公司拟发行面值为100元,年利率为12%,期限为2年的债券,在市场利率为10%时的发行价格为()元。 A.100 B.103 C.98 D.110 26.下列不属于市场风险的有:() A.战争 B.经济衰退 C.高利率 D.产品成本上升 27.不存在杠杆作用的筹资方式是:() A.银行借款 B.发行普通债券 C.发行可转换债券 D.发行普通股 28.下列哪个属于债券筹资的优点:() A.成本低 B.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 C.可增强企业的举债能力 D.筹资迅速 29.企业投资10万元建一条生产线,投产后年净利1.5万元,年折旧率为10%,则投资回收期为()年。 A.3 B.5 C.4 D.6 30.如果某一企业的经营状态处于盈亏临界点,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处于盈亏临界点时,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

新整理国学知识竞赛判断题及答案

国学知识竞赛判断题及答案 国学知识竞赛判断题及答案 1、和谐词最早出现在《管子》。 2、《周易》是哪家的经典之? 儒家 3、《史记》属于十三经吗?( 否) 4、《霓裳羽衣》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宫廷乐舞:唐代 5、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令正。( 对) 6、《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西汉 7、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是李白所作。( 错) 8、成语图穷匕见与秦始皇有关。( 对) 9、《史记》属于编年体史书。(错,记传体) 1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荀子的名言。( 对) 1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是出于孔子吗?(错,老子) 12、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教育界。(错,医学界) 1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左手在外。( 对) 1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白居易提出的吗?( 是)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醉翁亭记》。(错,《岳阳楼记》) 16、《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它的别名是

金陵记。( 错,《石头记》) 17、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礼是否属于六艺( 是)。 18、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道、经、师吗?( 是) 19、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否是杜甫的作品?(否,李清照) 20、《南华经》是《周易》的别称。(错,是《庄子》的别称) 21、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的庄子。( 错,孔子) 23、鲁迅先生称《资治通鉴》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吗?(错,《史记》) 24、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王维 2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中秋节。(错,元宵节) 26、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对) 27、战国思想家荀子是墨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错,是儒家学派) 28、《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国风。( 对) 2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物,何处惹尘埃,是出自慧能吗?( 是) 30、是李白的《蜀道难》被闻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