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填空题
心里学试题

心里学习题集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至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3.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过程两方面。
•4.心理过程包括三个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的过程,它们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5.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部分。
•6.产生心理的物质器官是大脑。
•7.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8、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它是在社会实践_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9、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是脑的反射活动。
二、说明题•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1920年,印度加而各答北部发现了一个7、8岁的“狼孩”,刚回到人类社会时,狼孩有着人的容貌,却有着狼的心理和行为。
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原理。
一、概念解释•l.注意P216;、注意3.有意注意4.有意后注意二、选择题•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2.指出下列事例哪个是有意注意 B 。
A、观看一幅别出心裁的广告B、专心做功课C、一个身穿异服的人引起别人的注意D、围观车祸现场•3.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是 D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4.“一目十行,一览无余”说明了主意的 A 品质。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5.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 B 现象的干扰。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6.有的同学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C 。
A、转移B、分配C、分散D、起伏•7.教师讲课抑扬顿挫容易吸引学生注意是因为 A 。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反映。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间接的概括的)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和()。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较抽象概括)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和具体化。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较抽象概括)4.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称为()。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义障碍)5.品德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包括()、()、道德意志和()等心理成分。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6.()是个性特征中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气质)7.性格的结构()、()、意志特征、()。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态度特征)8.()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知识)9.巴甫洛夫发现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平衡性和()三个基本特征。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强度灵活性)10.思维属于认识过程的()阶段,在认识过程中是()地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高级阶段核心)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心理学-习题解答1-3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和独立的标志是: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实验心理学。
2、和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心理现象包括和。
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6、心理过程包括、、。
7、心理是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8、个性心理包括和。
9、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和。
10、心理学的体系分为两大类,即和。
11、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和。
12、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叶:、、、。
13、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1、心理学是一门(④)的科学。
①古老②年轻③新兴④既古老又年轻2、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④)。
①自然环境②人的大脑③个体活动④社会实践活动3、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马斯洛D.冯特5、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6、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C. 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D. 正常成人心理现象7、心理现象可分为(A)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 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知识导航:人格也叫个性,是指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8、心理反映的特点有(A)A.能动性和主观性B.客观性和反应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原则性和灵活性9、心理学是(D)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D.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10、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C)。
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及其()的科学。
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比较稳定特点和相对持续状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方面。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
4、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所以说脑是()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5、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专家()提出来的一种独特观点,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6、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以德国心理学家()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二、判断题1、心理学最早是指关于“灵魂”和“心灵”的学问。
()2、亚里士多德写的《灵魂论》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
()3、心理状态具有非常持久和稳定的特点。
()4、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5、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6、人的行为与心理和意识有着密切联系,二者不能区别。
()7、从心理活动的整体看,每一种心理研究的方法都有局限性。
()8、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三、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 )。
A.感知觉 B、表象 C、思维 D、记忆2、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包括( ) 。
A、动机B、能力C、气质D、性格3、以下属于心理状态的是()。
A、注意B、灵感C、激情D、犹豫4、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的潜意识的是()。
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5、代表当代心理学发展研究主要取向的是(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6、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7、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8、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象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
普通心理学填空题

普通心理学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语言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具体思维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物理学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1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即指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3.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颞叶、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其中枕叶是视觉中枢。
14.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
15.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的反射,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
16.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两种。
17.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或通路),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等构成的。
18.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19.注意具有如下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信息的整合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预测与预见功能等。
20.注意的品质特性有:注意广度(或范围)、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转移等。
21.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它是在一瞬间(即1/10秒),人能清楚地意识到的对象的数量。
22.人的注意根据目的与意志努力不同可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或随意后‟注意。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心理是(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总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脑 )的机能,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 源泉)。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情绪的外部三种表现是(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 语言)表情。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 抑制)—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是(扩散与集中)及( 相互诱导)。
6、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两种。
7、感受性是( 分析器)对( 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衡量人的感受性高低的叫(感觉阈限)。
8、表象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二、单向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D;2、D;3、C;4、C;5、B;6、C;7、C;8、D;9、B;10、C;11、A;12、A;13、A;14、C;15、C;16、D;17、A;18、A;19、B;20、B。
1.个性心理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2.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罗杰斯D.冯特3.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
A.树突 B.胞体C.突触 C.反射4.大脑皮层上的额叶是( )中枢。
A.视觉B.听觉C.言语D.感觉运动5.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A.反射系统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6.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
A.望梅止渴B.谈梅生津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思维B.记忆C.知觉D.想象8.从注意特征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9.无预定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10.一边看,一边唱的注意特性是()。
心理学复习资料(填空题 )含部分答案

心理学复习资料(填空题)含部分答案1.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3.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在个体心理发展方面,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6.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遵循现实原则。
7.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8.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
9.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四个方面。
a)维果茨基从种系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0.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
1.专心孜孜、心无旁骛、朝三暮四、胡思乱想等指的就是(注意)。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3.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或任务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5.一般而言,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等几个方面。
6. 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
7.根据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这是(注意的转移)1、(知觉)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2、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3、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
4、人类语言信息和其他与声音有关的信息主要就是通过(耳朵)获得的。
5、根据所知觉的事物的特性,可把知觉划分为(物体知觉)知觉和(社会知觉)知觉。
心理学试题答案

心理学试题答案题一:多选题1.以下哪个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人的个性特征B. 情绪的产生和调节C. 记忆和学习D. 人的智力差异答案:C、D2.以下哪个认知偏见与我们在评估一件事情时受环境影响较大有关?A. 锚定效应B. 归因偏见C. 选择性关注D. 批判性思维答案:A3.下列哪项属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认知的过程和结构B.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C. 人的智力差异D. 人的个性特征答案:D4.下列哪个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A. 记忆和学习B. 情绪的产生和调节C. 人的智力差异D. 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答案:D题二:填空题1.____________是指个体在认知上对自己所属的组织或团体保持肯定和认同的一种心理状态。
答案:集体认同2.在认知的层面上,信息加工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加工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限能力3.人的非意识心理活动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潜意识4.____________是指一个个体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社会价值。
答案:社会认同题三:判断题1.若一个人在高压环境下表现出更好的工作能力,那么可以得出这个人属于高压倾向个体的结论。
答案:错误2.人格特质是固定不变的,没有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答案:错误3.短时记忆是放在稍后记忆的触发器,有利于信息的长期存储。
答案:错误4.个体的认知结构主要是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
答案:正确题四: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心理学的意义。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由 Festinger(1975)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在行为和认知两个方面产生了不一致时会产生不适感,个体会主动寻找减轻不适感的方法来恢复内部平衡。
这种理论对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个体在面临认知不一致时的心理过程,帮助人们理解个体的决策行为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2.简要阐述情绪的产生机制和调节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第一章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 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_、—测验法—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6、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___性格。
8、心理的实质是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__、动机、―兴趣、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_感受器__、传导神经和—神经中枢—。
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绝对__感觉阈限,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绝对感受性,它们在数量上成反比_____ 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适应。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 韦伯定律。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9、知觉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四种特性。
10、知觉形成的大脑信息的加工有_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种形式。
11、“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对比现象。
12、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对比造成的。
13、红、橙、黄等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4、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的。
15、电影的胶片是一片一片的,但按每秒24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却没有间断感,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这是依赖视的结果。
16、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比如思维、想象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17、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18、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
1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20、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1、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2、个别特性、整体3、外部感觉、内部感觉4、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反比5、适应6、韦伯定律7、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8、持续性、顺序性9、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10、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加工11、对比12、对比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4、感觉阈限15、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视觉后像)16、感觉17、互相转化18、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19、社会知觉、物体知觉20、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章记忆1、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2、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直观性、概括性。
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4、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___________ 7_+- 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
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7、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遗忘曲线,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有先快后慢趋势。
8、个体感知过的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称为记忆表象。
9、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准备性—这四个方面。
10、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答案:1、过去经验 2 、直观性、概括性3、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4、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5、7土2、1分钟以内6、识记、保持、再现(再认)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8、记忆表象9、记忆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准备性10、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第四章思维与想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基本特性是概括性和间接性O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O4、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成三种: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5、根据在问题解决中思维探求问题解决方案有无确定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6、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 __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_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和人际关系9、创造指为人类提供了新颖的、有创造性_的和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活动。
10、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分为准备期、_酝酿期、豁朗期―和__验证期四个阶段。
11、睡眠中的梦境属于无意想象;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幻想。
12、根据想象内容新颖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3、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成—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14、凡是符合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积极幻想,叫做理想;凡是脱离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消极幻想,叫做。
15、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活动来实现的。
其中,分析与综合是其最基本的过程。
答案:1、概括的、间接的2、概括性、间接性3、概括性4、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5、聚合思维、发散思维6、概念形成、概念同化7、问题提出、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8、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人际关系9、新颖的、首创性的10、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11、无意、幻想1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13、无意想象、有意想象14、理想、空想15、分析、综合、概括、系统化、分析、综合第五章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按照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三种: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启、。
4、“一目十行”说明注意的广度好,而边唱边跳属于注意的分配。
5、“奇装异服” “奇形怪状”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无意注意。
6、注意的三种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保持和_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_。
7、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
8、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四个方面。
9、狭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同一对象上。
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久地保持在 _对一定活动总的指向上上,与之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
10、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的。
11、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范围就缩小。
12、当人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起伏。
答案:1、指向、集中 2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3、预定目的、意志努力 4 、广度(范围)、分配5、无意6 、对信息进行选择、保持、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7、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人的主观状态8、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9、同一对象、对一定活动总的指向上、分散10 、心理过程11、范围12 、注意起伏第六章情绪与情感1、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种:2、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3、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为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
4、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5、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可将情绪分为四种形式:即_快乐、悲哀、愤怒、恐惧6、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焦虑学习效率最高。
7、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心境?激情—的具体写照。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状态是道德感。
1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是心境。
答案:1、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表情、声音(语言)表情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心境、激情、应激4、生理、社会5、快乐、悲哀、愤怒、恐惧6、中等7、而8、激情9、道德感10、心境第七章意志1、意志行动过程分为采取决定和两个基本阶段。
2、动机冲突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双趋势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这是_双趋动机冲突。
4、“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是双避动机冲突。
5、动机冲突在内容上可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笠________ 。
6、挫折感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址世_______________ 、坚定性和自制性。
8、与自觉性意志品质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
9、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意志品质是自制力 ,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坚定性。
10、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
11、“优柔寡断”、“冒失”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
12、轻易相信别人,没有主见,易受干扰是缺乏意志自觉性品质的表现。
答案:1、采取(作出)决定、执行决定2、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3、双趋动机 4 、双避动机5、原则性动机冲突、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6 、挫折感7、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8、盲从、独断9 、自制力、坚定性10、认识过程11 、果断性12 、自觉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1、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3、根据兴趣的起因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
4、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
5、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6、按照需要的对象性质,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
7、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