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1、认识升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3、认识1升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毫升是液体的计量单位之一,能够正确书写毫升的符号“ml”。

2.能够了解常见商品的容积,如饮料、洗衣液等常用的液体物品的容量。

3.掌握使用毫升进行简单的容量比较和转换,加强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毫升的概念和符号;2.常见商品的容积。

难点毫升的转换和容量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讲授和展示容积为1升和1000毫升的瓶子,帮助学生理解毫升和升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毫升的概念和符号。

2. 认识毫升用实际的物品如水、牛奶、酱油等进行计量,让学生体会毫升的用途和重要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毫升的准确度。

3. 认识商品的容积带领学生查找常见商品的容积数据并记录于课堂板书上,如蒙牛酸奶的容积为250毫升、可口可乐的容积为330毫升等。

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容量的大小和常见容积的分类。

4. 容量比较布置一道作业,与家长一起寻找家庭中常用的商品,如洗衣液、润发乳、食用油等,测量这些商品的容积存在互相转换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毫升来比较这些容积。

5. 应用练习运用毫升进行简单的容量转换和比较,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深对容量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能够加深他们对于容积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毫升的准确度和实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和记录商品的容积数据,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养成对于容量的关注和记录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常见商品的容积分类和转换,提高他们对容量概念的掌握和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应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和理解体积单位。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杯、水桶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水杯、水桶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样计量这些物体的容积的?学生可能会说用升、毫升等体积单位。

教师趁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升等于1000毫升。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时要注意查看容量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然后换算成毫升。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对于容量和升的概念、容积单位以及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容量和升的概念,以及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难点:解决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容量和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和毫升的量杯、水等。

2.学具:每人一组量杯、水、记录卡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超市购买饮料,引入容量和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容量和升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如1升的水和1毫升的酒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别。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个量杯装有1升的水,要求学生用这个量杯测量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的水,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在操练中的心得体会。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小明喝了200毫升,他还剩下多少毫升?”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

苏教版四下第二单元升与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下第二单元升与毫升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制做量器
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3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1、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认识毫升
第3课时
总课时5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请选一个杯子试验一下,看1升水可以倒几杯。
学生活动二: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把1升水倒在这些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吗
估计老师手中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学生活动三
师: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我们做那些事情需要用水?你估计一下1升多还是少。
师:我们家中也有很多容器,都有哪些你能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吗

升与毫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四下)

升与毫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四下)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设计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仲崇恒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3、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4、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容量的概念,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的大小。

教学难点:了解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教具准备:演示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教师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教师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生:装满水倒一倒。

学生演示。

师: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两个杯子的容量一样大。

(板书:容量)3、想想做做。

下面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1 2 3 1 2 1 3生:第2个杯子的容量最大,第3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二、认识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对话解读。

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

看对话,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15厘米。

生:冷水壶的容量是装满水后能到满5杯。

2、小明说:“这个黄水壶能倒几杯呢?”随堂演示。

这个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问:小明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倍水,小亮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小明任务他的水壶容量比小亮的水壶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升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升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升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升的含义,掌握升的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升的定义,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 升的单位换算:学习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升的含义,学会升的单位换算。

2. 难点: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升的含义。

2.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容器,如瓶子、杯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容器的大小不同,如何表示它们的大小呢?引入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升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1升等于1000毫升。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升的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5.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过程。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对升的理解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还有哪些容器可以使用升来表示大小。

2. 引导学生进行升的单位换算的拓展练习,如不同容量单位的换算。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升的理解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容器,了解它们的大小,尝试用升来表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毫升是一个计量单位,懂得如何使用毫升。

2.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液体的体积。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毫升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

2.把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毫升的概念1.通过展示一毫升的容器和一升的容器,引导学生理解毫升是一个计量单位。

2.以带有图形的 ppt 演示,介绍毫升的符号和定义。

3.利用在实物中的小容器,让学生根据升和毫升的体积差异来比较和认识毫升的特点。

2. 毫升与升的换算1.通过带有动态图形的 ppt,向学生讲解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

2.向学生讲解毫升和升的换算关系是 1 升 = 1000 毫升。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 液体的体积测量1.带领学生通过杯子、小瓶子和小盆等不同的实物,实际测量并感受一些常用液体的体积,如洗涤剂、水、果汁等。

2.向学生讲解物体的体积的物理意义,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让学生借助简单的器材,测量出每种液体的体积,并用毫升为单位表示。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毫升是一个计量单位,熟练掌握毫升和升的换算关系,并学会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出一些液体的体积。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避免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我们使用了 ppt、实物和简单的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这些新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不够清晰,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我通过启发式教学法、细节讲解和注重实践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互动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学案
教师学生年级四年级下授课时间授课课题认识容量和升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容量单位“升”。

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新课导入
授课内容分析、推导(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 知识点一:体会“容量”的含义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
课堂教学
(1)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
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

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满水。

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1、让同学可估一估某一容器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
近,大约是几升?
2、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
2升多。

……
3、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
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
4、再看一看,校区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
么?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5、用自己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课堂结语
作业/思
考题
课后反思
(体会、
得失分
析、改进)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教师签字:主任签字: 日期
徐州龙文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