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抑郁而坚贞的一生
【课外阅读】柳宗元治柳原因初探

【课外阅读】柳宗元治柳原因初探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永州长达十年之久,这期间,他与山水为伍,逐渐走向了淡泊。
元和十年三月,柳宗元量移为柳州刺史。
从此,柳宗元将全部生命倾注在了柳州,积极实践自己的“美政”主张,治理柳州,发展柳州,开辟了柳州文化的新篇章,也为柳宗元赢得了万世祭祀。
柳宗元这个走向淡泊的贬谪士人,之所以以巨大的热情推行“美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坚韧执着的性格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具有不阿权倖、正直敢言的坚贞品质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柳宗元跟随父亲,耳濡目染,性格也深受其影响。
柳宗元于贞元五年、六年、七年连续参加进士考试,均是名落孙山。
但是,柳宗元并不气馁,更未放弃出仕的理想,他屡败屡战,终于在贞元九年21岁时再次应考,金榜题名。
“永贞革新”失败后,“风波一跌逝万里”,柳宗元从备受重用的青年才俊变为“身编夷人,名列囚籍”的边缘人,过着“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的凄楚惶惧的生活。
尽管如此,柳宗元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投身于诗文创作,用文学之笔一再表白自己坚定的志向,积极寻求上进的时机。
在《吊屈原赋》中,他盛赞屈原为国家利益而不屈于世俗权贵,表示自己也要“穷与达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义”,“唯道是就”的风骨凛然。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不因个人得失安危放弃理想而坚持斗争的意志。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中,柳宗元明确表示“万受摈弃,不更乎内……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
”在《上扬州李吉甫相公所著文启》中说:“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
”在《与杨京兆凭书》说:“夫知足与知止异,宗元知足矣,便止不受禄位,亦所未能,今复得好官,犹不辞让,何也?以人望人,尚足自进。
”通过柳宗元的这些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不懈追求,积极用世,坦率而执著的正直之士的形象。
他“所忧在道,不在乎祸”(《忧箴》),抛开个人的得失,一心只为“践道”,只为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
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柳子厚党叔文》条云:“柳子厚、刘梦得,皆坐王叔文党废黜。
《柳宗元》的文言文翻译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
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卒于宪宗元和十年。
宗元少好学,博闻强识,尤善为文。
弱冠之年,即以文才名动京师。
初,宗元举进士,登第后,授集贤殿正字。
时李吉甫为相,见宗元文章,叹曰:“此子他日必为国家之栋梁。
”及宪宗即位,擢宗元为监察御史。
宗元刚直敢言,屡次上疏言事,虽犯颜直谏,亦不顾身家性命。
元和中,宗元为礼部员外郎,以直言极谏,得罪权贵,被贬为柳州刺史。
宗元至柳州,政事修举,惠爱及民。
柳州旧俗,杀人者必偿死,宗元到任,乃改刑为赎,使得民免于刀锯之苦。
又兴学校,教民读书,使之知礼义,风俗为之一变。
宗元在柳州三年,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
然终因直言敢谏,不得志于朝,抑郁而终。
宪宗元和十年,宗元卒于柳州,享年四十七。
宗元平生,好作文章,其文多讽刺时事,言辞犀利,发人深省。
所著《柳州城记》、《捕蛇者说》等篇,皆传颂一时。
宗元之文,既有《史记》之雄浑,又有《左传》之严谨,故有“柳体”之称。
宗元一生,历尽坎坷,然其忠直不阿,刚正不阿,堪为后世楷模。
宋欧阳修尝曰:“柳子厚文章,千载之下,犹有生气。
”盖言其文章之高妙,足以传世。
宗元虽生于乱世,然其心胸坦荡,忠诚爱国,矢志不渝。
其在柳州之政绩,虽不及孔明之治蜀,亦堪称一代名臣。
后世论及柳宗元,无不赞叹其才德。
夫柳宗元者,一代文豪,千秋英杰也。
其文章高洁,志节坚贞,虽身受贬谪,仍矢志不渝,其精神可歌可泣。
今人读其文章,不禁感慨万千,叹其一生之坎坷,赞其文章之妙笔。
盖柳宗元之文,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秋月寒泉,澄澈见底。
其文章之中,蕴含着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深深思考。
宗元之文,虽千载之下,仍能引起读者共鸣,实为文学史上之瑰宝。
宗元之才,非同凡响,其志,亦非同凡响。
然天妒英才,竟使其英年早逝。
然而,宗元之精神,宗元之文章,将永存于世,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
故吾人今日,当以柳宗元为楷模,学习其忠直不阿、刚正不阿之精神,发扬其文学才华,为我国之繁荣昌盛,为民族之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柳宗元一生经历的挫折感悟作文

柳宗元一生经历的挫折感悟作文说起柳宗元,那可真是个命运多舛的人物啊!他这一生,经历的挫折那叫一个多,不过也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年少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他满怀壮志,一心想着要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一番大事业。
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顺利地踏上了仕途,本以为从此就能一展抱负,可谁能想到,命运的齿轮开始悄悄地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永贞革新,这是柳宗元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他积极参与这场革新运动,想要改变唐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弊端。
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要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
柳宗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可这场革新触犯了太多权贵的利益,最终只持续了一百多天就以失败告终。
这一失败,给柳宗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他被贬到了偏远的永州,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了谷底。
永州那地方,在当时可真是荒凉啊!山林茂密,蚊虫肆虐,瘴气弥漫。
他住的地方也是简陋不堪,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而且,因为是被贬谪的官员,当地的官员对他也是百般刁难,这让他的生活更加艰难。
在永州的日子里,柳宗元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他患上了疾病,常常被病痛折磨得夜不能寐。
但即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把自己的悲愤和无奈都化作了文字,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还记得他写的吗?那里面描述的捕蛇者的悲惨生活,让人看了真是痛心疾首。
他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疾苦。
他说:“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真的是喊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啊!他看到那些贫苦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而那些当官的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心里别提有多气愤了。
还有那篇,他把永州的山水描写得如诗如画。
其实啊,这又何尝不是他在借景抒情呢?他把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都寄托在了这山水之间。
他看着那潺潺的溪流,耸立的山峰,心中或许在想:这世间的美好为何总是如此短暂,而苦难却总是接踵而至?在永州待了十年之后,柳宗元本以为自己的命运会有所转机,可没想到,他又被贬到了更加偏远的柳州。
柳宗元的小故事

柳宗元的小故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柳宗元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一、《江雪》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整天郁郁寡欢,终日闭门谢客,以饮酒吟诗打发时光。
闲时,就教小书童柳植写字作诗。
这孩子聪明伶俐,一学就会,经柳宗元悉心教导,不但能吟诗作对,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能把主人的笔迹模仿的惟妙惟肖,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
那年冬天,柳州居然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柳州成了一个银妆玉砌的世界。
知府邀请柳州的文人墨客在鱼峰山上的“望江亭”喝酒赏雪。
席间,知府大人要来客每人做一首赏雪诗助兴,并规定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个“雪”字。
那帮文人写的尽是些俗不可耐的吹捧之诗。
柳宗元内心感到非常腻烦。
他独自不动声色地大喝,轮到他写时,已酩酊大醉,内心极其厌烦,告诫自己绝不能随波逐流,他迷迷糊糊地走到桌前,信手写了“千山孤独”四个大字。
写完后,就摇摇晃晃爬在桌上。
知府大人见只写了这么四个字,心里十分不满,卷起宣纸,便打道回府。
小书童柳植见状,知道不妙,主人得罪了知府大人了,这四个字也许会成为整治主人的罪证。
他急忙追去,在半山腰拦住轿子道:“启禀老爷,我家主人酒醒了,深怀歉意,命小的来取那没写完的诗稿,让他继续写完。
”知府没好气地说:“叫他快点,我在这儿等他。
”柳植拿了只有“千万孤独”四个字的诗稿,回到望江亭,但主人还躺在石凳上,任凭柳植千呼万唤,又拖又拽,都没法把柳宗元弄醒。
柳植见知府还在半山腰等着,急得他望着茫茫白雪大哭起来。
这时,在柳江江边,恰有一叶小鱼船,停泊在浩渺的江天之中,一位老渔翁,披着蓑衣独自一人在那里垂钓。
柳植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忘我的拿起笔,勇敢地在“千万孤独”四个字下面,挥毫添上诗句,就成了一首咏雪诗,最后一个字正是个“雪”字,符合知府大人的要求。
历史上柳宗元的简介

历史上柳宗元的简介柳宗元是唐代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柳宗元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柳宗元的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的生平事迹释放奴婢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
”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
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
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
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兴办学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
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
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
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
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开凿水井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柳宗元:贬放到死不低头

柳宗元:贬放到死不低头十四年贬放至死,是柳宗元人生最痛苦难耐的经历,可它却奇迹般地铸就了柳宗元的人生辉煌,使他成了那个时代以至以后的历史都没有人能摸其项背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作者:郭新庆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顺宗禅位。
八月五日,改元永贞。
宪宗李纯等不及登基,六日就下诏,贬王伾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王叔文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司马。
转月十三日,革新派其他成员也都被贬出了京城。
先是被贬为远州刺史。
走在半路,这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因朝廷守旧派大臣议论王叔文党贬罚太轻,又加贬为远洲司马。
柳宗元由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改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 司马。
韦执谊因是宰相杜黄裳的女婿,杜黄裳反对永贞革新,韦执谊借丈人的光,数月后才去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县)做司马。
他和王伾一样,到任不久就忧郁地病死了。
贬官是罪臣,带罪之身形同囚徒。
唐朝对贬官的处置是极其严酷的。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十三日,柳宗元遭贬。
接到贬诏,他带着年近七旬的老母卢氏,母亲的侄子,表弟卢遵和堂弟柳宗直等人踏上了贬谪的路程。
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些人,是宪宗皇帝和权宦们刻骨仇恨的罪人,其贬放路上遭遇的惨烈,必然远甚过一般人。
可对此,柳宗元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述,这可能与他的为人气节有关,他不愿低声下气地去哀怨自己的苦痛。
大概连柳宗元自己也没有想到,从他踏上了这条贬途起,他一生再也没能从这里走出来。
古时永州地处今天湖南、广东和广西三省交界的地方,远离京城长安三千五百多里,辖零陵、祁阳、湘原、灌(guàn)阳四县,郡治在零陵。
境内有南岭的支脉九嶷山,湘江和潇水在这里汇合,绿水青山,景色秀丽。
但当时永州却很荒僻,人烟稀少,疾病流行,虫蛇出没,令人生畏。
柳宗元住处的四周,毒蛇、毒蜂遍地,仰空视地,让人寸步劳倦。
水边还有一种叫射工的毒物,也称射影,传说从水中射人,中者生疮,连中人影子也会得病,由此得名。
安史之乱后,永州人口锐减至六千三百四十八户,人口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人。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与家的才情与悲剧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与家的才情与悲剧柳宗元,一个赫赫有名的唐代文学家,他的才情与家庭悲剧成为了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柳宗元虽然是一位文学巨擘,但他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历了一系列的悲剧,这些悲剧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与人生观。
首先,柳宗元的父亲早逝,这给他的一家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在父亲去世后,柳宗元成了家中的长子,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然而,柳宗元并没有因此失去对学问的追求,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并获得了一些成就。
然而,事态并没有像柳宗元希望的那样顺利发展。
在一次意外中,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这对于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失去了母亲的柳宗元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他的家庭生活因此变得一片凄凉。
柳宗元的悲剧并没有在这里结束。
他的妻子在生下第三个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这让他再次深陷悲伤之中。
失去了母亲、妻子,柳宗元的家庭被悲剧所笼罩,他也变得愈发孤独。
尽管柳宗元经历了家庭的悲剧,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
相反,他在悲痛中寻找着写作的灵感和慰藉。
他的诗歌和散文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悲剧的述说,展现出了他深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柳宗元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以悲凉寂寥的词语描绘了离散之别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通过文字将自己内心的悲痛与对生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令人动容的作品。
除了诗歌之外,柳宗元的散文也透露出他对悲剧的思考。
在《牡丹亭序》中,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写下了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感悟。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可预料的变数,我们无法抵挡命运的安排,只能勇敢面对和把握当下。
柳宗元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他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但他依然能够从中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并将这种意义融入他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也成为他自己在悲痛中寻找力量和希望的依靠。
总结起来,柳宗元作为一位唐代文学家,他的才情与家庭悲剧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他的创作与人生观。
尽管他经历了父亲早逝、母亲去世和妻子丧生等多次悲剧,但柳宗元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并通过写作来寻找内心的慰藉与力量。
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柳宗元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字子厚,出生于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
因其祖籍在山西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市),故人称"柳河东";他晚年担任柳州刺使,并死于柳州任上,因此又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一生虽然只活了四十七岁,但他在思想、文学和政治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思想领域,柳宗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哲学世界观方面,他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为后来宋明理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在文学领域,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寓言和辞赋作品,特别是在散文方面,他不仅有创作实践,同时,他还提出了先进的散文创作理论,这使他成为了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此外,他还因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而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领域,他是著名的"永贞革新"的领导人之一,在短暂的从政生涯中,他不仅做了大量的实际领导工作,更以革新派的思想和理论代表者的身份进行了理论斗争和舆论宣传。
柳宗元的一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他三十三岁之前,这是他求学和在朝廷为官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的健康受到很 大影响,元和十四年(819),病魔终于 夺去了他的生命,卒年四十七岁。因为 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由于他做过柳 州刺史,又称柳柳州。著作有《柳河东 集》。
政治思想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主要属于儒家范围, 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他强调实际应用,所谓“意欲施 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 陵论〈非国语〉书》),就是一种要求 密切结合现实、适合社会需要的政治主 张和思想学说,具有要求革除积弊,实 现清明政治的色彩。
特点一
能够生动传神地描写出自然界千幻万状的景 物,用它自己的话来说是“漱涤万物,牢笼 百态”(《愚溪诗序》),“模状物态,搜 伺隐隙”(《送文郁师序》)。他丰富的想 象力,又赋予山水以活的生命,并以清新简 洁的语言,幽深秀美的境界,把自然景色细 致入微、形神毕肖地再现出来,达到了“文 中有画”的境地。“摹写情景入化,画家所 不到”,这是清代汪基对柳宗元游记的评论 (《古文喈凤新编》评语)。
文章結構
首段敘周公賀成王一事; 二段論周公賀成王的不當及理由; 三段言人臣輔佐君王之理; 四段言賀成王者不一定是周公。
立案 翻案 結案
寫作特色
1、就虛論駁,以實證虛
2、前後呼應,結構嚴謹
3、層層轉換、層層翻駁
茅坤:“此等文并严谨,移易一字不得。”(《唐 宋八大家文钞· 柳柳州文钞》)。 林云铭:“篇中计五驳,文凡七转,笔笔锋刃,无 坚不破。是辩体中第一篇文字”(《古文析义》)。
三、警策隽永的寓言
共同特点是短小精悍,含意深广,具有 丰富的现实内容和尖锐的批判锋芒。语 言精练鲜明,笔锋冷峭犀利,字里行间 渗透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感情,闪耀着作 者文学的才华和智慧的光芒。
《三戒》 《罴说》 《鞭贾》 《蝜蝂传》 《哀溺文》 《谪龙说》
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 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其去负。苟能行,又持取 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 死。
四、情景交融的游记
明代的张岱说“古人记山水手,太
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 中郎”(《琅嬛文集· 跋寓山注》)。 柳宗元创作出数量可观的具有独立 意义的山水游记,使我国游记发展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永州八记
按时间先后排列,前四篇是《始得西山宴游 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作于元和四年 (809)秋天;后四篇是《袁家渴记》、 《石渠记》、《石涧记》、《小城山记》, 作于元和七年(812)。 另有一篇作于元和八年(813)的《游黄溪 记》也写得十分出色,值得一提。
语言的畅达与语法的完整
特别指出“用助字”必须“当律令” (即合于语言规律),并指出:“所谓 ‘乎’、‘欤’、‘耶’、‘哉’、 ‘夫’者,疑辞也;‘矣’、‘耳’、 ‘焉’、‘也’者,决辞也。”(《复 杜温夫书》)对虚词词性进行辨析,这 在我国语法史上也上一条重要资料,这 对散文语言的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三、警策隽永的寓言
四、情景交融的游记
一、深刻雄辩的议论文
柳宗元一些专门的哲学、政治论文和带 有议论性质的杂文、书信、序、赞、志 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围,它们或者阐发 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观点、进步的政治 改革思想,或者就历史事件、现实情况 发表看法,议论风发,见识超卓,具有 很强的战斗性和现实性。
哲学观点
柳宗元在哲学观点上,表现出鲜明的朴素唯 物主义倾向,这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尤为明显。 他指出:天是由物质性的“元气”形成的, 没有意志,和社会的兴衰变化与人的吉凶祸 福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对人进行赏罚。否 定“君权神授”的“天人感应”说,专门写 《贞符》批判这种谬论,明确指出“受命不 于天于其人”。信佛,认为佛与儒家有相通 之处,主张兼收并蓄。
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 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 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 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 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 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 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 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 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 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 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 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 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 缺缺之事,非周公所宜用, 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 之。
“转益多师”, “旁推交通”
“参之《谷梁》以厉其气,参之《孟》、 《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 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 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 之文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 采取之;谷梁子、太史公甚峻洁,可以出入”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退之之才,过仆数等”,(《答韦珩示韩愈 相推以文墨事书》)。
二、精严生动的传记文
柳宗元的传记文除了集子中题为“传”的文章 外,还包括碑志、行状以及一些带有传记性质 的文字。 主人公多为下层人民,也有清正官吏,或者描 写他们的悲惨遭遇,或者歌颂他们的杰出智慧, 或者赞扬他们的斗争精神,大都具有较深刻的 社会历史内容,既反映出中唐时期政治的腐败, 社会的动乱,又表达了作者自己的革新主张和 政治理想。
投身政治革新
德宗贞元九年( 793 ),考中进士,过了五年, 又考取了博学宏词科,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县尉、监察御史里行等 职。参加王叔文、王伾的政治革新集团,积极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永贞革新失败,柳宗 元先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后又 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同时被贬 为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韩泰等七人,历史 上成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十年
永州在当时来说,是个荒远偏僻的地方,司马 又是一个无事可做的闲官,柳宗元在这里整整 呆了十年。政治改革不能搞了,他就钻研古代 典籍,观察社会现实,从事创作,写出了《封 建论》、《贞符》、《非国语》、《天对》等 政治哲学论文和许多优秀诗文作品,在思想文 化战线上继续同腐朽保守势力进行斗争。在永 州的十年是他肉体到精神倍受折磨的时期,但 也是他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
其三,柳宗元思想中也有非儒家思想 成分,甚至有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突破, 这方面比韩愈更为明显。他兼取百家, “读百家书,上下驰骋”,甚至说“圣 人之道不益于世用”(《与杨京兆凭 书》)。认为“杨、墨、申、商、刑名、 纵横之说”,“皆有以佐世”,主张诸 子学说、佛家思想与儒学“通而同之, 搜择融液”,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补 偏救弊。(《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第一节 抑郁而坚贞的一生
柳宗元,生于 唐代宗大历八年 (773),卒于宪 宗 元 和 十 四 年 (819),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 永济县),后曾迁 居吴县(今江苏苏 州),本人诞生于 长安,并在长安长 大。他出身于中小 官僚地主家庭。
少有文名
十三岁时他就已经很有文名了,那年他 写的《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表达 了反对军阀割据,渴望国家统一的思想, 曾受到很多人的赏识。
《捕蛇者说》 《宋清传》 《梓人传》 《童区寄传》 《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逸事状
文章从歌颂正直官吏的主题出发,环绕与跋扈 军阀、不法豪强作斗争的中心线索,选择了三 个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展示其性格: 第一件严惩郭晞士兵的事写他的刚正, 第二件卖马代民还谷的事写他的仁爱, 第三件拒绝朱泚赠绫的事表现他的廉洁。 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物的精神境 界。
其二,继承儒家民本思想的传统, 重视人民的地位,同情人民的疾苦。他 说“夫仕之为美,利乎人之谓也”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夫为吏 者人役也”(同上),认为官做得好, 在于对百姓有利,官吏的职责是充当百 姓的仆役。柳宗元的社会政治观点,和 韩愈对传统封建伦理观念、等级制度的 维护以及他的“诛民说”相比,其区别 是显而易见的。
特点二
柳宗元的游记并不把奇山异水写成世外 桃源,也不只是寄寓个人的感慨,而是 有着现实的投影,包含了很丰富的社会 历史内容,这也可以说是他游记的一个 特点。
第二节 “褒贬讽喻”之说
强调“文”、“道”合一,提 倡“文者以明道”
“圣人之言,期以明道……道之及,及乎物而 已”(《报崔黯秀才书》)。把“道”解释为 “及物之道”,是说写作要有利于人民,强调 了文学的社会效果,以“及物”为“道”,则 植根于现实,服务于政治,这样文章才会有充 实的内容。 既强调“旨趣之博大”,又注意“词采之蔚 然”。对“文” 十分重视, “言而不文则泥, 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答吴武陵论〈非 国语〉书》)“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 夸示后学”(《杨评事文集后序》)。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柳宗
元:“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 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 其座人。”
桐叶封弟辩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 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 封汝。”周公入贺。王曰: “戏也。”周公曰:“天子 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 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 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 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 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 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 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乎其中其中”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诚其中” 是指思想感情真诚纯洁,“行”除了指思想道 德表现外,还包括政治实践活动,认识更为全 面。 他又要求“志于道”的人“慎勿怪、勿杂、勿 务速显”(同上)。柳宗元的这种提法,可能 是针对韩愈之说,也可以说是纠偏与补弊。
为政柳州
元和十年(815)三月,柳宗元改贬柳州 (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在柳州这个局 部范围内兴利除弊,继续贯彻他的政治 改革主张。在柳州的四年内,他释放因 欠债沦为奴婢的平民,禁止江湖巫医和 算卦先生的迷信活动,组织人民开荒、 打井、种树,发展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取得了优异的政绩,受到当地人民的爱 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