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29张

返朴归真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
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品诗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表达了志士 和隐士的不同人生态度。曹操锐意进取, 陶渊明隐逸山林,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 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 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 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 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 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 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 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 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读山海经(其十)》表达了他对精卫、刑天百折不挠 的坚强意志的赞美,说明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 策自励,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
两种性格并不矛盾,恰恰说明陶渊明是个立体人物, 他的归隐不仅仅是对田园的热爱,更是对无法实现抱负 的绝望,其内心仍然不忘世事,想有所作为。
白描 工笔 写意
• 白描: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白居易《卖炭翁》
• 细描: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
归
园
田
居
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品诗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表达了志士 和隐士的不同人生态度。曹操锐意进取, 陶渊明隐逸山林,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 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 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 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 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 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 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 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 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读山海经(其十)》表达了他对精卫、刑天百折不挠 的坚强意志的赞美,说明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 策自励,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
两种性格并不矛盾,恰恰说明陶渊明是个立体人物, 他的归隐不仅仅是对田园的热爱,更是对无法实现抱负 的绝望,其内心仍然不忘世事,想有所作为。
白描 工笔 写意
• 白描: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白居易《卖炭翁》
• 细描: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
归
园
田
居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19张

知识链接:
田园诗派
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 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 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 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
晋——陶渊明——田园诗派
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
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写作背景:
陶渊明少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因时局动荡、仕 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 端不满。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 唱的效果。
总结:艺术特色
1.白描手法的运用。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 4.生动形象的比喻 5.平浅自然的语言
“池鱼”、“羁鸟”
本体:
世俗、官场
诗人自己
喻词: 效果: 情感:
借喻 官场的污秽、束缚 对官场的极大厌弃
生动 形象
误入官场,深受束缚
逃离官场,回归田园的迫切
展+评:
动静结合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的写景手法,使文章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王国维:
方宅、草屋 近
榆柳、桃李
(静) 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导(3min):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 想到他的名句名诗。你能想起几个?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 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 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28张

结
合
静
动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远 近 结 合
有声衬无声
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拓
展
单击此处 添加标题
探
究
1.乐天安命、厌恶官场的陶渊明,是受 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思想的影响而辞官归隐的,那么回归田 园的陶渊明是否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呢?
思路提示一:我认为不能。辞官归隐,陶渊明就永远 无法实现其“大济苍生”的宏愿了,如果他能够坚持 为官,并且与贪官污吏做斗争,仍然有实现人生理想 的机会。 思路提示二:我认为能。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陶 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陶渊明的 高洁品格,实现了其人生价值。
“ 。
适俗 爱丘山 “
守拙
写 作 背 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四周围绕。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 颠:顶端。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余闲:余暇,空闲。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2.归去自然:世界那么大,选择归去的 陶渊明除了自然田园,是否还有其它更 好的选择?
钱钟书《说“回家”》:“归去是历程,自然只是对象。历 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 地方从容安息。”
《道德经》:人法(效法,学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 万物有 成理而不说。
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哪个字是诗眼呢?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29张

《归园田居》一组五首,描绘田园 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抒 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早年 28岁前 “大济苍生”
中年 29 — 41岁 “误入歧途”
晚年 41岁后 “归隐田园”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
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 主簿,不就。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 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 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 天县令。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 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田园共20多 年,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 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
朗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 ) 》/陶渊明
虽然受到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影响,但陶渊明却试图以身体力 行的躬耕和固守节操,从社会底层影响当时污浊的社会。他用行动 教育了后代文人要不屈服于权贵,不附庸俗之流。同时,也让自己 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仕和归隐的 选择自由。
课堂小结
是仕,还是隐?是直面现实,心怀天下,还是坚守本性,退隐山 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选择。陶渊 明是不幸的,他生逢乱世。而我们何其有幸,生逢盛世中国,愿每 一个平凡如的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爱自然爱生活也爱自己。
陶渊明,一介文人,不擅农事,辞官后的生 活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般闲适潇洒,也由此可 知,弃官归隐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浪漫之事。 即便如此,在以“学而优则仕”为读书人的必 然追求、以士人劳动为耻的古代,陶渊明毅然 决然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开荒南野、箪食瓢 饮,还能自得其乐,这是难得而又可贵的。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42张

曹操和陶渊明,一位是统治者,一位是弃官归隐、亲身劳作的诗人,他们的人生 境界和追求都不同,也决定了他们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而他们的人生也是他们各自追 求的极端化发展,也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的美丽和不足。如何将这两种人生追求结合起 来,取长补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人生,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 四 部 分
第 五 部 分
布置作业
作业
1.总结常见的表达技巧,积累下来,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人生的选择”这一角 度出发写一段话。
谢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
第 二 部 分
诵读诗歌,感知文本
齐声朗读,感悟诗歌节奏,体悟情感基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示
曹操与陶渊明同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只是一个柔弱的文人,不具备曹操 的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更不具备曹操的军事才能,所以在乱世中,他只能选择归隐 田园、独善其身,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然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努力做好自己! 统治者与农民,政治家与诗人,或许身份有不同,但人生价值并无高下之分。
第 三 部 分
走进诗歌,品味鉴赏
分组讨论
1.归因:在古代,官场可以说是一片热土,太多人心向往 之,那陶渊明为何而归呢? (从诗中语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诗 人的经历来回答)
第 四 部 分
第 五 部 分
布置作业
作业
1.总结常见的表达技巧,积累下来,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人生的选择”这一角 度出发写一段话。
谢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
第 二 部 分
诵读诗歌,感知文本
齐声朗读,感悟诗歌节奏,体悟情感基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示
曹操与陶渊明同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只是一个柔弱的文人,不具备曹操 的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更不具备曹操的军事才能,所以在乱世中,他只能选择归隐 田园、独善其身,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然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努力做好自己! 统治者与农民,政治家与诗人,或许身份有不同,但人生价值并无高下之分。
第 三 部 分
走进诗歌,品味鉴赏
分组讨论
1.归因:在古代,官场可以说是一片热土,太多人心向往 之,那陶渊明为何而归呢? (从诗中语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诗 人的经历来回答)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复得返自然。
古汉语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依依 自然
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拙(形容词做名词,原始的、本真的品性)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开荒(于)南野际 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于)桑树颠
全文感知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诗眼是 什么?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 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 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 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何而归? 2. 为何而归? 3. 归向何处? 4. 归去何感?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远近结合
景物优美 动静结合 心旷神怡 视听结合
狗吠 鸡鸣
白描 情景交融
无尘杂 有余闲
呼应开头
复返自然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拓展延伸
【讨论】: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 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归依,他在 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
手法 ➢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远近
结合的手法 ➢ 生动形象的比喻 ➢ 首尾相应,结构巧妙
思想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又包含对生活深刻的感悟
内容图示
回归自然
归园 田居 田园风光
古汉语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依依 自然
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拙(形容词做名词,原始的、本真的品性)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开荒(于)南野际 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于)桑树颠
全文感知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诗眼是 什么?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 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 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 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何而归? 2. 为何而归? 3. 归向何处? 4. 归去何感?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远近结合
景物优美 动静结合 心旷神怡 视听结合
狗吠 鸡鸣
白描 情景交融
无尘杂 有余闲
呼应开头
复返自然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拓展延伸
【讨论】: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 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归依,他在 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
手法 ➢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远近
结合的手法 ➢ 生动形象的比喻 ➢ 首尾相应,结构巧妙
思想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又包含对生活深刻的感悟
内容图示
回归自然
归园 田居 田园风光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44张

观点二,我赞成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人在涌入社会洪流的过程中 不慎迷失了方向,改变了初衷,一味追名逐利。
或许,我们应该慢下来,停下来,探求自我人性的纯洁 ,学习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纯正。况且获得 这返璞归真的喜悦并不一定要离群隐居,也可以在实现人生 价值的同时,保有一片心灵净土。
陶渊明
1.陶渊明,又名 陶潜 ,字 元亮 ,
东晋(朝代)诗人,浔阳柴桑人,我国第一
位 田园诗人。自号 五柳先生,
私谥
,世称靖靖节节先生。
2.主要作品收录在《陶渊明集》 中,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等。
• 开创了田园诗体,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
观点三,我觉得应辩证统一地看
面对各自的人生,陶渊明选择归隐出世,曹操却选择积 极入世,二者行为看似相悖,实则都是处世成事的大智慧。 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当以一颗出世之心,达入世之境。淡泊 于名利,积极于进取。习主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应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积极奋斗之上,在为国奋斗的同 时成就自我。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 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 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 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 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 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
特点:
恬静 幽雅 朦胧 和谐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宁静
方宅
视听结合、
白描 手法
视
草屋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4张PPT)

他的诗表面质朴而内在华丽,表面干瘦而内在丰满
“近有陶潜(渊明),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计其后之累也。”王维《与魏居士书》“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Ⅰ标题 登+地名、古人名+咏、地名Ⅱ 情感 ①评判历史 ②借古伤己 ③借古讽今Ⅲ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用典、衬托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台城[晚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1.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2.南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以供游玩,并自谱《玉树后庭花》,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3.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周记议论文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岁前) 生活状态:闲居在家、读书。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抱负和志向。
生平简介
第二个时期(29岁至41岁)29岁时,因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但不久因不堪吏事而辞职,归家躬耕。36岁时,再次出仕,陆续作过荆州刺史桓玄(篡位)、镇军将军刘裕(清余党)、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幕僚。义熙元年(405)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就以妹妹去世要奔丧为由辞官。
“近有陶潜(渊明),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计其后之累也。”王维《与魏居士书》“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Ⅰ标题 登+地名、古人名+咏、地名Ⅱ 情感 ①评判历史 ②借古伤己 ③借古讽今Ⅲ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用典、衬托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台城[晚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1.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2.南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以供游玩,并自谱《玉树后庭花》,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3.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周记议论文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岁前) 生活状态:闲居在家、读书。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抱负和志向。
生平简介
第二个时期(29岁至41岁)29岁时,因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但不久因不堪吏事而辞职,归家躬耕。36岁时,再次出仕,陆续作过荆州刺史桓玄(篡位)、镇军将军刘裕(清余党)、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幕僚。义熙元年(405)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就以妹妹去世要奔丧为由辞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淡平和的内心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 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 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 和彻底决裂; 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 追求和向往. 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 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 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但使愿无违. 起来. 兴:起来.长:丛生 扛着. 只要. 荷:扛着.但:只要. 狭窄. 意愿. 狭:狭窄.愿:意愿.
归园田居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 爱好山野. 爱好山野.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 是十三年. 是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 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 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 九间. 九间.
适应,迎合. 适应,迎合.
少无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气质,本性. 气质,本性. 愚拙 笼中鸟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恋旧林, 归园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遮盖 昏暗模糊 轻柔缓慢的上升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远人村, 墟里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自然界, 自然界,田园生活 空寂的屋子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有余闲. 自然.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前六句) (前六句) 中十二句) (中十二句) 后两句) (后两句)
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以喻过渡
描图绘景, 呼应开头, 描图绘景,借景抒情 呼应开头,一气呵成误落尘网景物优美
村居闲适
渴归自然 心旷神怡 复返自然 主旨: 主旨: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手法: 手法: 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
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 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 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 官场比作"尘网" 樊笼" 比作 官场的厌恶, 自己比作 羁鸟" 比作" 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 田园生活比作 旧林" 比作" 故渊" 鱼",把田园生活比作"旧林","故渊", 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 ),字元亮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 ),字元亮, 一说名潜,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 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 曾祖曾官至大司马, 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 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 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 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 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 溪狗" 到了陶渊明时, 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 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 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 岁时才出仕, 岁时才出仕 不久又归隐. 时仕. 岁时, 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 岁时 为彭泽县令, 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 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 应束带接见,他叹道: 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 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 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 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 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 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 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 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五柳 先生) 先生)
陶 渊 明 纪 念 馆
位于庐山西麓,风光秀丽的九江县县城内.纪念馆现有馆, 位于庐山西麓,风光秀丽的九江县县城内.纪念馆现有馆,祠,墓三大主体工程,三 九江县县城内 墓三大主体工程, 面环山,一面临池,四组厅室,以朱桂迥廊串接,假山鱼池装点.馆内辟有" 面环山,一面临池,四组厅室,以朱桂迥廊串接,假山鱼池装点.馆内辟有"陶渊明 生平事略" 以及陶学研究成果和历展代名流咏陶书画等称列览. 生平事略".以及陶学研究成果和历展代名流咏陶书画等称列览.
文笔淡雅 意境深远
风格如人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饮酒》 【晋】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③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 注释】 【注释】 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 不是一时所作. 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末二句用《庄子》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 齐物论》 辨也者,有不辨也, 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 辨不言."《庄子》 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辨不言. 庄子》 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 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 也无待言说. 说,也无待言说. 向上
发 展 脉 络
山 水 田 园 诗 派
晋 南朝宋 南朝宋
陶渊明 谢灵运
田园诗派 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
陶渊明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 罗列在堂前. 罗列在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 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 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 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也有一种意见1-6句,写 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也有一种意见1 ,(也有一种意见 个性与思想) 个性与思想); 方宅" ."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 方宅 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 动的村居图; 动的村居图; .最后两句与起首一段呼应,写出归隐后的心旷神 最后两句与起首一段呼应, 怡. 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 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 ----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性复苏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