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国际关系史》五十年代国际关系笔记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谨供参考根据《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一书整理第一部分前言第一讱:什么是国际兰系理讳秦亚青 1国际兰系概念国际兰系是一丧宽泛的概念指国际社会丨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劢兰系.它包括三丧丌同范围的领域:第一丧是国际兰系指仸何成员的仸何跨国界兰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丧人乊间的跨国界互劢兰系第事丧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间的兰系核心是国家乊间的兰系第三丧是对外政策指一丧国家对二其他国家戒组织指定呾斲行的政策.这三丧概念好象是三丧大小丌一的同心囿国际兰系的外延最大包括国际政治呾对外政策国际政治次乊只包括国际兰系丨官斱呾正式兰系部分其丨最主要的是国家乊间的兰系对外政策再次涉及一丧国家对他国采叏的政策. 2国际兰系孥国际兰系孥是兰二国际兰系体系运行呾演发觃徂的科孥.这门科孥仍国际兰系体系着眼主要研究国际兰系丨各成员各丧部门乊间的各种兰系而以国家乊间的政治兰系为主研究该体系丨各丧成员各丧部门同整丧体系的相互兰系研究推劢呾制约国际兰系体系演发的各种因素包括各丧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兰情冴呾国际兰系的外部环境.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迚行综合考察揭示国际兰系体系运行呾演发的觃徂.3国际兰系孥理讳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际系统丨的成员卲国际行为体.国际行为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行为体指民族国家事是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 多国公司 MNCs呾跨国公司TNCs. 4国际兰系孥研究重点内容包括:国际系统的収展呾演发国际系统呾国际系统单位乊间的兰系国际兰系行为体乊间的互劢行为等. 5国际兰系理讳简单说作为一种孥术总称国际兰系理讳意指研究国不国乊间兰系的科孥分枂框架呾理讳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兰系理讳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呾预测这些兰系的现状不収展的理讳. 6国际政治不国际兰系的区别国际兰系研究丐界上基本单位的跨国的各种相互兰系而国际政治重点研究国家的行为呾国家乊间的政治兰系.两者幵无本质区别但国际兰系涵盖面明显要宽泛的多.第事讱:现代国际兰系理讳的沿革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孥讴立第一丧国际兰系教席是国际兰系孥科成立的标志.孥科的廸立反映了人们对一戓的反怃呾对消陋戓争的希冀.仍1919年起国际兰系理讳的沿革绊历了四丧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国际兰系理讳初创阶段不理想主义的共起1919-19481918年威尔逊提出quot十四点计划quot集丨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怃想.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核心是廸立一丧可以维护丐界呾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体现在国际联盟上面.威尔逊主义影响深进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至多是一些兰二国际兰系的怃想呾政策廸议.仍理讳角度讱理想主义是第一阶段国际兰系的主导理念考虑的是quot应然quot的问题就秦そ缬Ω檬鞘裁囱釉跀诜ɑ鋽诿国际兰系进未形成自己的斱法讳体系主要是借鉴历叱孥呾国际法的研究斱法.国际兰系理讳在第一丧収展阶段丨収生了一丧重大的quot断裂quot这就是1939年卡尔ltlt事十年危机gtgt一书的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系统地用现实主义观点阐述国际兰系理讳的与著在西斱国际兰系孥収展叱上占有丌可忽规的地位.卡尔讣为在国际兰系怃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怃想一种是之托邦主义卲威尔逊理想主义一种是现实主义.卡尔指出现实主义是一种呾之托邦主义对立的理念它所重规的第一要素就是权力最核心的一点是怂样看往权力呾道德.《事十年危机》使得理想主义的収展出现了quot断裂quot为戓后现实主义的共起做出了重要的铺垫.第事阶段:国际兰系理讳的収展阶段不现实主义理讳体系的确立1948-1979第事阶段廹始的标志是1948年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书的问丐.此书被规为西斱国际兰系理讳的奠基乊作.摩根索的重大贡献是廸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讳体系系统表述了现实主义的整体怃想、基本原则呾运用斱式.因此摩根索被称为quot戓后现实主义乊父quot.在这丧阶段国际兰系研究的重心转向美国现实主义成为国际兰系理讳的主导范式国际兰系研究基本上是在现实主义的理讳框架丨展廹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是:权力特别是军亊实力是国际兰系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普丐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丨最枀端的表述是将国家的一切行为劢机弻二获得权力、增加权力呾俅持权力.权力丌仅是国家生存的手段而丏成为国际兰系的目的呾国家本身的目的.现实主义作为主导理讳持续30年.在这丧大框架下国际兰系孥迚入了辫速収展旪朏.标志有两丧:其一现实主义高度理讳化.其事形成了以社会科孥斱法为基本斱法的斱法讳体系.在现实主义主导阶段国兰理讳在斱法讳上的突破主要在二戓后美国出现的社会科孥繁荣人们强调社会科孥向自然科孥靠拢20丐纨60年代行为主义廹始主导国际兰系孥的研究.仍讣识讳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坚持自然科孥呾社会科孥的一元讳讣为事者本质上一样.不此相呼应国际兰系孥孥者劤力将自己的理讳体系化为一种枀其筒约的理讳能够用公式表示出来能够用定量斱法计算出来.国际兰系孥第事次大讳戓主要是斱法讳讳戓争讳焦点在二自然科孥的斱法到底能否运用到国际兰系研究乊丨.结果是科孥派占了上风.这种结果有利有弊.有利的斱面在二将国际兰系孥科的斱法讳逌渐统合起来形成了比较quot硬quot的国际兰系科孥斱法讳.丌辩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是廸立起科孥斱法讳的话语霸权其他斱法都戒多戒少地被辪缘化了。
2016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辅导班考研真题参考书目辅导笔记解析

考研真题就业学费,参考书目考试科目,考研经验考研笔记,考试大纲招生简章,考研辅导复试真题,考研答题技巧考研模拟考试,考研调剂录取分数线,考研答题考研真题答案,考研资料考研专业课,考研参考书金融硕士,考研免费资料下载,考研公开课考研报名,考研预测考研押题,2016年2015年2014年,金融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汇丰商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夏令营,801经济学综合,802经济学综合,815经济学综合--育明教育姜老师整理该文档包括第一部分:招生目录,第二部分:参考书目,第三部分:录取名单,第四部分:育明教育独家资料,第五部分: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招生目录招生专业:国际关系(030207)计划招生数:14人拟接收推免人数:备注:本专业招生名额中,含与伦敦经济学院、巴黎政治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定向推免生5人。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01.当代国际关系02.美欧日发达国家关系研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53法语或254德语③639政治学概论④846国际关系史03.大国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9政治学概论④846国际关系史第二部分:参考书目639政治学概论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3.海伍德《政治学》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10.宋伟《国际关系理论》11.孙学峰国际关系理论讲义12.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13.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育明教育姜老师解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有四个专业都会考到政治学概论,国关、国政、外交学、政治学,大家看到给大家列出的书很多,北大不公布参考书和大纲,而且考题很灵活,但是对于政治学来说,关键的就4本书,希望大家一定要抓住重点。
国际关系史 笔记整理

第一节 古希腊(公元前一千年——公元元年)绪论:古风时代,古希腊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废除王权的运动。
之后由贵族组成的长老会议掌握国家大权。
并选任执政官(国家最高领导人)。
之后的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里克利的改革逐渐减小贵族执政的权利,真正使得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推行直接民主。
一、 雅典民主政治的三次改革 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解负令”与取消债务奴隶制。
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
设立公民大会和四百人议事会。
首创陪审法庭。
2、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十个区域性部落,取代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
设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
吸收全体公民参政议政。
“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
雅典民主政治由此进入成熟阶段。
3、伯里克利改革: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一年召开十次。
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通过抽签方法产生。
颁发观剧津贴二、雅典民主政治本质 1、主权在民2、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抽签决定官职)3、法律至上(坚决否定人治,崇尚法治)三、3次重要战争希波战争(公元前492-449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324年)Figure 1伯里克利时期第二节古罗马(公元前753年到公元476年)一、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实施王政二、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开始贵族共和(执政官、军事紧急独裁官、元老院共同统治)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产物:保民官(否决权,否定执政官和元老院的决议)《十二铜表法》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原因:1、平民被排斥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不能与贵族分享国家权力,尤其是不能担任高级官职和进入元老院。
2、无权参与公地的分配和使用。
3、债务奴役的威胁。
三、从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的历史进程,包括以下环节:苏拉的个人独裁→前三头同盟即庞培、恺撒、克拉苏的权力分割→恺撒的个人独裁→后三头同盟即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的权力分割→屋大维的个人独裁和元首政治的建立。
国际关系分析笔记

《国际关系分析》笔记阎学通阎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管子·霸言》:“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
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
”这是讲国家国际地位变化的相对性,即一国的崛起必然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衰败。
没有他国的衰败,一国是不可能崛起为世界霸权的。
《荀子·王制》提出:“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
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
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这是讲争取人心、争取盟友和兼并土地三种不同战略所能产生的三种不同战略结果,以及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记载了烛之武劝秦穆公不要帮助晋国攻打郑国,他以国际政治中的实力相对性原理说服了秦穆公放弃助晋攻郑的政策。
P11。
阎学通: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P15。
有独立的结论不是指追求与众不同的看法,而是指掌握了可以支撑自己看法的事实依据和完整逻辑。
只要有事实和逻辑支撑,哪怕与他人观点一致也证明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
P20。
国际体系的性质:国际体系自然属性是无政府性质:国际体系是一个“中心-边缘”体系,支配国际体系运转的最主要规律是实力向心规律,国家靠实力聚向体系中心,各国都想占据这个体系的中心位置,结果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离体系中心最近而实力弱小的国家被边缘化。
P24。
国际体系社会属性是等级性:有政府社会与无政府社会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社会等级,而在于决定社会等级的标准不同。
在无政府社会体系内,决定社会等级的主要准则是实力;而在有政府社会体系内,决定社会等级的准则是权力。
P26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主要区别P27国际体系变化的动力: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变化源于行为体变化(这里的行为体是指行为体实力变化,而不是行为体性质变化),而行为体变化则源于生产力(科学技术)变化。
自由主义者利用国际规范的变化来解释国际体系的改变,认为核禁忌规范巩固了冷战期间的两极国际格局,而且认为冷战后的国际体系变化源于人道主义干涉规范对国家主权的侵蚀。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国际关系史》凡尔赛和约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国际关系史》凡尔赛和约笔记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日,以二十六个战胜国为一方,和以战败国德国为另一方,在和会上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国和约”,因在凡尔赛宫举行签字仪式,故又称《凡尔赛和约》。
和约条款是在没有德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拟订的,大致分以下几个部分:(1)关于德国领土的处置。
重新确定德国的疆界。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联管理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划归丹麦、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德国领土及国联直接管理区。
(2)瓜分殖民地。
条约规定:战前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均为英、法、日、比和南非联邦割取(3)关于战后德国军备的处置。
限制军备。
条约规定:禁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限定陆军不超过10万人,用于维持国内秩序(即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运动),不能拥有空军,不能使用坦克和重炮;海军只能拥有36艘军舰,禁止使用潜水舰;莱茵河以东50公里宽的地带为非军事地区,以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由国联占领5年、10年和15年。
(4)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
条约规定由协约国成立“赔款委员会”来确定赔款的数目,限定30年内偿清。
但在1921年5月1日前,德国应预先偿付200亿金马克。
后来,“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的赔款的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
(4)关于处理中国山东的问题。
巴黎和会不顾中国的基本权益和合理要求,竟然做出了这样的规定:根据1898年的中德条约及关于山东省的其他一切协定,德国所获得的胶州地区、铁路、矿山、工厂、海底电缆和“一切附属之权利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
”同时规定,将德国在胶州地区之“民政、军政、财政、司法”档案,以及涉及山东主权的“各种文件”“移交日本”。
在中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无疑是严厉的制裁和骇人听闻的掠夺,尤其是巨额赔款的负担完全落在德国劳动人民的肩上。
列宁谴责这个和约“把亿万人,其中包括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隶地位。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国际关系史》德国联盟体系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国际关系史》德国联盟体系笔记第四节德国联盟体系的完成和法俄同盟的订立1、保加利亚危机:A、德国联盟体系的建立:俾斯麦时代德国外交的目的在于孤立法国,而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建立一个以柏林为中心的联盟体系。
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个三国同盟:俄德奥三皇同盟,德奥意三国同盟和德奥罗三国同盟。
体系德特点是德国支持奥国对付俄国。
俄奥对于巴尔干问题争论不休,一旦感情破裂势必引起德俄关系疏远而法俄邦交就将日益亲密。
B、巴尔干是火药库的一个原因是斯拉夫民族的自由独立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
1885年东鲁美利亚省发生革命。
人民赶走了土耳其行政长官,宣布东鲁美利亚合并于保加利亚公国。
大公亚历三大接受人民请求,比准了保加利亚的统一。
C、1886年,亚历山大出走,奥国及时向俄警告,不许进军保加利亚否则以兵戎相见。
此后俄奥关系恶化,三皇同盟难以继续了。
2、三国同盟续约:1887年续订的三国同盟条约中答应了意大利的两点要求:意大利向北非扩张和在巴尔干问题上享有发言权。
3、两次地中海协定:A、1887年英意奥协定,主要内容是关于地中海问题,因而称为《第一次地中海协定》。
英意承允共同维持地中海以及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得现状。
意大利支持英国在埃及的侵略而英国支持意大利在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得阴谋活动。
英国表示和意大利在共同问题上实行全面合作。
这是针对法国的。
B、1887年10月,英奥意签订《第二次地中海协定》。
三国共同维护近东现状,保护海峡和确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的宗主权。
如果土耳其抵抗俄国的“非法举动”,三国将立即就应采取的措施取得协议。
如果与俄国窜通,纵容这种非法举动,它们就有理由占领土耳其的一些地点。
这是针对俄国的。
次条约虽被称为《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实质上是关于近东的协定。
4、再保险条约:按照在1887年6月18日德俄签订德协定,俄国所得到的利益是免于在国际上处于孤立状态,保持它在保加利亚和东鲁美里亚的优越地位,海峡仍然对英国舰队封闭。
国际关系史课堂重要笔记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天主教同盟诸侯和法国在X斯特谈判的会议与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新教诸侯和瑞典在奥斯那布鲁克谈判的会议统称为“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1648年10月24日正式签订。
其主要内容为:各德意志诸侯国都享有主权;阿尔萨斯割让给法国;瑞典得到波米瑞尼亚等地;各德意志邦能确定自己的教会;荷兰与瑞士获得完整主权,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真正独立。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意义:开创以会议解决争端的先河;确立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确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被打破,世俗专制的封建王权体制得到了加强;确立外交常驻代表机构的制度;是国际法产生的标志;在欧洲大陆形成“均势”格局;结束了三十年战争;建立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一个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乌德勒支和约1713年4月7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双方:法国、西班牙和英国、荷兰、普鲁士、葡萄牙于荷兰的乌德勒支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
《乌德勒支和约》的主要内容:瓜分了西班牙;承认波旁王朝的腓力浦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使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荷兰取得南尼德兰堡垒;英国占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海峡并获得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专卖黑奴的权利,从法国取得纽芬兰、阿卡第亚、哈德逊湾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手中取得西属尼德兰、意大利部分地区和萨丁堡;葡萄牙得到亚洲的贸易权。
《乌德勒支和约》的意义:欧洲大陆的均势得到维护,大国势力不断被削弱(例如法国),小国势力不断增强(例如普鲁士和英国);普鲁士也加入了强国之列;英国从一个岛国发展为欧洲的一个强国,且获得海上主宰权。
法国资产阶级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原则的基本看法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各个最高权力机构发布了大量文件,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原则的基本看法,并商谈了一些新规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主权在民”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不干涉原则等。
北大、人大国关院考研-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近五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2014年北大国关院考研攻略北大国关院考研-《国际关系史》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刘德斌目录国际关系史导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讲学科·理论·叙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国际关系史的学科定位:新兴的、跨学科的一门学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理论的开放意识: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家间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叙事的整体观念:对宏大叙事的批判与多元论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讲大国外交思想·欧洲经验·全球视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英国与均势外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法国与欧陆霸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德国与东西方政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国际关系史》五十年代国际关系笔记
五十年代国际关系
一、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方式:首先,在“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方针影响下,新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无需谈判直接建立外交关系。
此举对于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及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是强有力的保证。
其次,先谈判后建交,积极建立同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前提要求对方明确“三个是否”。
到1955年底,先后同23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表明新中国真诚愿意在独立自主和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发展平等、和平与友好的关系,也表明上述国家对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同时废除1945年8月14日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作废。
中国承认外蒙独立,苏联将其从日本人在东北获得的财产无偿移交给中国政府。
意义:《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巩对固新生政权,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加速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密切两国人民的友谊,保障两国安全,以及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意义重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施
1953年12月31日印度派代表团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既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
1954年6月29日,中、印、缅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这对于制止侵略,反对干涉他国内政,缓和紧张局势,保障亚洲和世界和平意义重大。
此后中国继续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与周边国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有利于中国与上述国家建立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打破帝国主义对华孤立和封锁政策。
中美大使级会谈
从1955年8月到1970年2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共举行136次会议,使得两国在互不承认的对立情况下有了一个保持某种接触的联系渠道。
2.美国对朝武装干涉
二战期间,美国就企图把整个朝鲜半岛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使其成为控制亚洲和阻止苏联在亚洲扩张的前哨阵地。
1945年9月8日美国登陆朝鲜,在其操纵下,朝鲜分裂,韩朝分别建立政权。
南北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1950年6月25日内战爆发。
美国对朝鲜的武装侵略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中国人民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
经过五次大型战役,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为胜利奠定基础。
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协定》。
中朝人民的伟大胜利粉碎了美国企图以武力吞并朝鲜半岛和扼杀新中国的阴谋,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维护了远东及世界和平,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革命斗争。
3.美国单独对日媾和与日美安全体系的确立
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打乱了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
美国决心把对亚洲政策的重点转向日本,以挽回其对华政策失败的影响。
力求在远东继续维持有利于美国的战略格局。
为了把日美关系由原来的敌对国转变为同盟国,美国决定结束对日占领,通过缔结和约使日本恢复所谓的合法地位。
1951年9月4日,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
1952年4月28日《日美安全条约》《日美行政协定》《对日和约》同时生效。
和约的生效给日本的独立披上一层合法外衣,但由于《日美安全条约》是个不平等的军事同盟条约,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极大损害和限制。
对日和约生效后,美国改变对外战略,提出通过和平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政策”,1954《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两国军事同盟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东京设立军事顾问团,向日本提供军事装备和技术,加速扶植日本的
军事工业,把日本完全纳入以美国为中心的远东安保体系。
1952年日台谈判,缔结《日台和约》,此举激起中国人民无比愤怒和强烈反对,给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严重障碍,致使战后20多年中,两国不能结束战争状态。
4.印度支那战争和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以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为主战场。
美国为推行遏制战略,维护全球战略利益,力图维持并扩大这场战争。
加强对法国军事援助。
1954年艾森豪威尔提出多米诺理论。
为了维护美国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国担心在印度支那革命形势日益发展,害怕中国革命影响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对美国极为不利的连锁反应。
1954年4月26日日内瓦会议,经长时期争论,于1954年7月21日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协议。
日内瓦协议包括最后宣言,三个停战协定,法国及印支三国政府分别发表的声明。
该协议肯定了印度支那三国的独立和主权,并给各交战方人民带来了和平,是亚洲和世界人民的胜利,特别是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
由于美国等侵朝国家发表了旨在破坏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共同宣言》,致使朝鲜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二、西欧联合趋势的发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1.从舒曼计划到“伦敦-巴黎”协定
为了保障欧洲地区和平,振兴西欧国家经济,加强在世界上的地位。
西欧各国趋向联合。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
该计划选择将德国鲁尔的煤钢资源置于法德两国共管之下,并向所有国家开放,使之成为通向欧洲联合的突破口。
该计划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为消除法德之间一切争端创造前提,为西欧联合开辟道路。
1951年4月18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有效促进成员国冶金工业的发展,最终导致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
韩战爆发后,美国坚定重新武装西以反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决心。
出于共同反苏的需要,英法两国向美国妥协。
后采取法国总理普利文变通建议,西德以参加欧洲防务集团的方式加入北约,集团对其武装做一定限制。
1952年5月27日,在巴黎签署《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又称《欧洲军条约》。
韩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缓和,法国民议会于1954年8月否决欧洲防务集团条约,英美两国积极斡旋。
1954年9月伦敦会议,与会九国外长签订一系列协议,连同巴黎会议签订之文件统称“伦敦-巴黎”协定。
1955年5月5日正式生效。
西德正式获得国家主权,
加入北约,完善了美国自四十年代末以来苦心构筑的遏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集团。
苏联联合东欧七国于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约组织。
欧洲东西方的对立便以这两大集团的对峙为主要标志而持续下去。
2.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1957年3月25日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机构成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之目标是通过逐步消除欧洲各国政治疆界对经济的影响,为在欧洲建立一个持久和紧密的联盟奠定基础。
其任务是在整个共同体内赢得和谐发展,促使经济提高,加强各国联系。
其目标为三级火箭:关税同盟,经济同盟,政治同盟。
关税同盟是实施西欧一体化的起点和基石。
其主要内容:成员国之间取消全部关税和贸易限额,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关税,以建立工业品和农产品两个排他性的商品市场。
1962年1月1日,成员国制定共同农业政策。
关税同盟计划和共同农业政策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共同市场得以实现。
1958年1月13日,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发生叛乱,戴高乐临危受命出任总理。
上台后,平叛、稳定国内政局、为谋求法国大国地位进行外交政策改革。
其要旨为: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统治,维护法国的独立自主;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组织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第三势力,发挥法国的大国作用。
其支柱为:建立法国的核大国地位;推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恢复法国完全主权;联合西德在六国共同体的基础上组建以法国为领导的西欧集团;对苏联实行“缓和、谅解和合作”的政策;支持非殖民化,奉行积极的第三世界政策,与美苏争夺第三世界。
戴高乐制定的方针在整个冷战期间成为法国对外政策的行为准则,对增强法国大国地位,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招收内地专业学位硕士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
专业学位教学地点报名总人数
录取人数
联考推免合计
金融北京547363470
苏州4427878应用统计北京8431839税务北京17926834国际商务(经济)北京116281442国际商务(商学)北京9624630保险(财金)北京228513保险精算(统计)北京16336资产评估北京9120121法律(非法学)北京116415722179法律(法学)苏州190293362社会工作苏州213791291汉语国际教育苏州28761667新闻与传播北京2553131文物与博物馆北京3015520工程(软件工程)北京48151025农业推广(农村区域)北京57231033工商管理北京1079376376
公共管理北京9267426100苏州944040
公共管理(教育)北京102525
会计北京62650656苏州21327835
图书情报北京9911920
艺术(音乐)北京20
艺术(美术)北京2810414
艺术(艺术设计)北京31437
合计694512812331514
注:1、报名数据以上报教育部的准考数据库为准,录取数据以上报教育部的录取数据库为准;
2、联考、推免数据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