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MRI表现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MRI表现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cerebral white matter damage,CWMD)的早期MRI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0月临床及MRI诊断CWMD 37例。
结果37例早期CWMD 1 w内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局灶性损伤32例,T1等或稍高信号,T2等或稍低信号,弥漫性损伤5例,T1等或稍高信号,T2稍高信号。
病灶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枕角周围脑白质23例,侧脑室前角周围脑白质16例,侧脑室体部周围脑白质19例。
结论早期CWM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WI能发现常规MRI难以显示的早期病变,对早期脑白质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term infants with early cerebral white matter damage (CWMD). Methods:The research was prospectively performed on 37preterm infants were diagnosed CWMD according to MRI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July 2011 to October 2012 of our Hospital. All were performed MRI examination in 7 days. Results:The lesions in early stage of CWMD,high signal appeared on 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32 cases of focal,T1 equisignal or slightly high signal and T2 equisignal or slightly low signal,5 cases of diffuse lesions ,T1 equisignal or slightly high signal and T2 slightly high signal. 23 cases Lesions located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 triangle and occipital horn ,16 cases around the 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19 cases around the 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 Conclusion:CWMD earl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lack of specificity,DWI can find conventional MRI can display the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early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are very high.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s;Cerebral white matter damage;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据文献报道,早产儿脑损伤中,胚胎生发层-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cular hemorrhage,IVH)发生率渐呈下降趋势,而脑白质病变则愈显严重,尤其是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eiculer leukomacia,PVL)可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囊变,是早产儿更具特征性的损伤类型,并被认为与脑性瘫痪尤其是痉挛性瘫痪密切相关[1]。
22例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

22例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发表时间:2012-12-27T15:18:58.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耿立建[导读] 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能存活的早产儿随之增多,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在早产儿的比率增多。
耿立建(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221000)【中图分类号】R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006-02【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MRI信号表现为等、短T1,等、短T2信号,DWI序列均为高信号。
局灶性病灶和弥漫性病灶多位于脑室旁白质区。
结论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MRI中DWI序列对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具有特异的敏感性,适合早期检查及后期随访及评估。
【关键词】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脑白质损伤 MRI特征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能存活的早产儿随之增多,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在早产儿的比率增多。
脑白质损伤主要为缺血性损伤和出血性损伤,即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最终结局为PVL)和脑内、脑室内出血(PVH、IVH)。
本文主要探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临床及MRI特点,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早产儿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告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0月临床及MRI确诊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患儿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胎龄28W~36+6W,平均胎龄(30±2)W。
早产儿出生时体重<1000g者3例,1000g~1500g者11例,1501g~2000g者5例,2001g~2500g者3例,平均体重(1212±142)g。
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超声诊断

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超声诊断发表时间:2013-06-09T09:28:10.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胡雪琦[导读] 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最具特征性的脑损伤形式之一,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是最严重的白质损伤的最后结局。
胡雪琦(黑龙江省塔河县人民医院彩超室 165200)【摘要】目的讨论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超声诊断。
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
结论弥漫性白质损害的小儿,在多数病例超声显示的异常回声是可复的。
【关键词】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超声诊断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最具特征性的脑损伤形式之一,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是最严重的白质损伤的最后结局。
病理学及血管造影技术最早揭示了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的病因,是脑室周围动脉边缘区域缺血所致的病变,此部位白质位于脑的供血最末端,白质软化实质上是数量不等的小梗死灶,最终液化形成的软化灶。
所以目前公认,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的病因是脑内供血障碍而出现的缺血性损伤。
近年研究认为,多种机制参与了脑白质损伤,如兴奋性氨基酸的介入,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损伤等。
白质是许多神经元轴突聚合形成的神经纤维。
不断分化的少突胶质细胞是轴突髓鞘组成的重要成分,在神经纤维髓鞘化前期及形成过程中,分化中的胶质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很高,对谷氨酸、自由基毒性的敏感性很高,当这些有害物浓度增加,会导致神经元轴突的断裂,病理上表现出脑室旁白质损害。
另外,也有出血性白质损伤的提法,主要是指脑室周围一脑室内较大的出血团块所致的髓静脉引流不畅而发生的静脉梗死,使局部白质损伤。
一、脑室旁白质损伤的好发部位与分类白质损伤发生的部位与血管的发育、分布、走行有直接的关系,脑微血管造影术清晰地显示了脑内小血管的成熟过程。
从大脑前、中、后动脉发出的长穿支在孕24~28周即已出现,延伸到脑室的边缘,特别是在侧脑室角极的外侧,孕32~40周,是短穿支发育活跃的时期,满足皮层下白质的血液供应。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基础与评价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n t h e MR I i f n d i n g s i n t h e p r e ma t u r e i n f a n t s w i t h wh i t e ma  ̄ e r i n j u r y MA O J i a n( De —
伤 的构成 中占据 主导地 位 。早 产儿 脑 白质损 伤 的靶 细胞 和组 织不 仅局 限于 前体 少突 胶质 细胞 和 白质 ,也 可以有 神经 元和 灰质 受 累 。实 际上 ,脑 白质损 伤 早 产儿 脑 发育 轨 迹 是破 坏性 损 伤 和异 常 发育 过程 的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目前 临床 应 用 的
w h i t e ma t t e r , b u t a l s o i n v o l v e n e u r o n s nd a g r e y ma t t e r . I n f a c t , b r a n i d e v e l o p me ta n l t r a j e c t o r y i n he t p r e ma t u r e nf i nt a w i t h WMI
n a a t l n e u r o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mo r b i d i y t p e r s i s t s a t h i g h r a t e s . T h e r e i s i n c ea r s i n g r e c o g n i t i o n h t t a f o l l o wi n g p e r i n a t a l b r a i n i n j u r y ,
3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 白 损伤( 质 特别是脑室周 围白 软化 ,?L的临床特 点-核磁共振 ( 质 V) q M )表现。方法 对2 0 年1 月~2 0 年1 月 03 o 的3例早产儿脑 白 损伤患儿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 析。结果 N ) I C 3 质
p e tr n a t a a s ei u i fe t. riulrypo rp o osso e e ePV _ tn in t h e e to ndtmey t e lwi l d r mau ei f sc n c u e sro ssdee cs patc al o r g n n i fs v r L Ate to o teprv n in a i l o d a t boo h
h dmoerlv n ewi d a c dp roma c 1 IAc odn eMRI ig ot rtr f ld r 0cs s r VL(f i c ss a l ee ac t a v n e efr n ei h 1MR . c rigt t oh a n si ci i o o mak2 ae eP d c ea F we o c 1 ae wh h 5 o l, drt,he ae,woc sso e ee, ae r eie tc lrwht t r o t u u fet n 8c ss a a seta et n fmi mo eae trec ss t ae f v r) 5c ssweep r nr ua i ma e ni o sa ci , ae dt i f ci . d s v i e t c n o h r n n o
后遗症 ,尤重度PL V 预后不 良。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 起危重早产儿供 氧供血障碍的因素,有望可减少P L 】 V 的发生。M l V 晚期具有特征性表现,较 g 对P L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病理及磁共振成像表现

例。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在 脑 内的表现形式有脑 室周 围 一 脑出血 ( H 8 蛛网膜下 隙出血(A )1 , H+ I ) 例, V SH 1 例 S A
I H 3例 , < 2周居 多; V 以 3 有侧脑室周 围脑 白质损伤和软化囊变等形式 占5 例 ( 16 ) 1 5/ 6 。结论 早产儿脑 白质损伤的 是 一个动 态病理过程 , 病理基础决定 M I R 表现 , I MR 表现可作为损伤程度及临床 , 病理 转归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5 s , 度磁场从 X、 z轴三 个方 向上 施加 , 6m )梯 Y、 b值分别 为 0
和 10 / m 。层 厚 3 m 层 间距 1m 矩 阵 1 8×26 00 sm m, m, 2 5 。使
用G E公 司 S n o t r0 5 i acno . T超 导 磁共 振成 像 仪 , 件 版本 g u 软 7 4 扫描 方式 : 位 TWIT WI F A R : R 5 0 m , .6, 轴 l 、 2 、 L I 。T WIT 0 s T 5~2 l ; 2 : R 4 0 s T 81 ; L I E1 0/ T WIT 0 0 m , E 8 I F A R序 列 : R S T S T
【 关键词 】 早 产儿 ; 白质损伤 ; 共振成像 脑 磁
随着 高场磁共振成像 ( I 的广泛应用 , MR ) 其对 中枢神经 系 统疾病 的诊断价值愈 显重要 , 尤其是对早 产儿脑 白质损伤 的检 出率大幅提高 , 为临床早 期识 别及 干预提 供可 靠的依 据 , 同时
也可对脑 白质损伤治疗效果进行评 价及 其预后进行推断… 。
l 资 料 与 方 法
儿, 本组 4例早产儿持续使用辅助通气 出现 为重反应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李扬【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出生的38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等相关资料,判断脑白质损伤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早产儿中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会出现肌张力低下、自发动作减少、心跳减慢、神志淡漠、喂养困难等症状;38例患儿中局灶性脑白质损伤29例,病灶主要分布半卵圆中心、脑室前后角及脑室旁,表现为点状、条状或簇状病灶,弥漫性脑白质损伤9例,弥漫性病灶主要分布于脑室旁.患儿早期(1周内)MRI表现为DWI增强、T1WI正常或稍有增强、T2WI正常或减弱;1~2周时MRI信号较早期略有减弱,T1WI信号较早期增强;3~5周时脑白质软化病灶DWI和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常规MRI不易诊出早期脑白质损伤,但可作为后期脑白质软化的预测指标,DWI对早期损伤较为敏感.【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04【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磁共振成像;弥漫加权成像;病理特征【作者】李扬【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磁共振室,河北秦皇岛0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早生儿脑白质损伤是指在24~35周不足孕周出生的早产儿因体内炎性反应造成的脑旁白质损伤,主要有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两种,是早产儿的主要脑损伤形式[1]。
尽管随着妇产科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生存几率明显提高,但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率亦随之升高,是导致早产儿神经损伤及智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对患儿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目前,该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目标主要集中于早期的诊断及干预治疗,且影像学是脑白质损伤的唯一诊断手段[3]。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本文关键词:白质,颅脑,早产儿,超声,损伤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本文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脑白质损伤(Whitematterinjury,WMI)早产儿颅脑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的242例疑似WMI早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检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本文内容: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 WMI)早产儿颅脑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的242例疑似WMI早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及诊断价值。
结果MRI诊断正确226例(93.39%), 漏诊12例(5.56%), 误诊4例(1.85%);颅脑超声诊断正确189例(78.10%), 漏诊43例(19.91%), 误诊10例(4.63%).MRI与颅脑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的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明显高于颅脑超声(P0.05).结论MRI及颅脑超声检查均对诊断早期WMI有一定意义,但MRI 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临床尽早干预及患儿预后均有利。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磁共振成像;颅脑超声;诊断;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 WMI)为一种常见早产儿脑损伤疾病,多发生于胎龄为24~35周的早产儿,部分患儿在发生严重WMI病变时也仅表现为反应差或视觉异常,故及时对早产儿进行相关检查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的242例疑似WMI早产患儿临床资料,以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脑白,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mRI,影像,表现,分析,脑,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规章制度中查看更多范文。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本文关键词:白质,颅脑,早产儿,超声,损伤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本文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脑白质损伤(whitematterinjury,wmI)早产儿颅脑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XX年1月-20XX年3月我院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的242例疑似wmI早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检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和mRI影像表现分析本文内容: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脑白质损伤(whitematterinjury,wmI)早产儿颅脑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XX年1月-20XX年3月我院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的242例疑似wmI早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及诊断价值。
结果mRI诊断正确226例(93.39%),漏诊12例(5.56%),误诊4例(1.85%);颅脑超声诊断正确189例(78.10%),漏诊43例(19.91%),误诊10例(4.63%).mRI与颅脑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的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明显高于颅脑超声(p关键词: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磁共振成像;颅脑超声;诊断;脑白质损伤(whitematterinjury,wmI)为一种常见早产儿脑损伤疾病,多发生于胎龄为24~35周的早产儿,部分患儿在发生严重wmI 病变时也仅表现为反应差或视觉异常,故及时对早产儿进行相关检查非常重要[1].目前,临床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状况,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为首选检查方法,且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为近年来mRI 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2].另外,颅脑超声也为一种有效的脑损伤诊断方法,可通过脑组织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回声情况评估患儿脑组织病变状态[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XX年1月~20XX年3月我院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的242例疑似wmI早产患儿临床资料,以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XX年1月~20XX年3月我院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的242例疑似wmI早产患儿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于产后1周内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胎龄1.2方法242例患儿均在产后1周内行mRI及颅脑超声检查。
mRI检查:使用1.5TmRI扫描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对患儿头部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横轴位mRI及DwI检查;常规mRI参数如下,T1wIse 序列TR128ms、Te2.5ms,T2wIse序列TR3200ms、Te56ms、矩阵128mm×100mm、视野17cm×17cm~21cm×21cm;DwI参数如下,TR2200ms、Te58ms、矩阵128mm×72mm、层厚4mm、层间距1mm、视野23cm×23cm;扫描前30min使用浓度为10%的水合氯醛灌肠。
颅脑超声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生产,型号:eub-7000hV)扫描患儿额叶至枕叶,前囟区则先扫描冠状面后扫描矢状面;提取5个特定面积的感兴趣区域(RoI),即基底节区(RoI1)、侧脑室前角周围脑白质区(RoI2)、侧脑室后角周围脑白质(RoI3)、脉络丛(RoI4)、小脑蚓部(RoI5).1.3图像分析2种检查方法均由2名医师共同判断,在2名医师结果一致时视为有效。
mRI检查出现(1)局灶性wmI:半卵圆中心、脑室前角或后角有点状、条状或簇状DwI高信号,伴或不伴T1、T2短信号;(2)弥漫性wmI:DwI呈弥漫性增强高信号,T1及T2信号无特异性变化;2条中出现1条评估为wmI.颅脑超声检查出现RoI1~RoI3区异常回声增强区(与RoI4及RoI5区比较),即评估为wmI.1.4确诊方法于产后4周时,对患儿行上述常规mRI检查,并根据侧脑室后角、三角区的T1囊性低信号,伴T2高信号判断患儿发生wmI.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2检验,p2结果2.1确诊结果本组242例患儿中出现216例确诊wmI患儿,26例为脑积水、胼胝体发育不良等其他病例。
2.2mRI检查结果mRI诊断正确226例(93.39%),漏诊12例(5.56%),误诊4例(1.85%),见表1;其中1例弥漫性wmI患儿产后4d时检查见DwI弥漫性增强高信号,T1及T2信号无明显变化,见图1-3.2.3颅脑超声检查结果颅脑超声诊断正确189例(78.10%),漏诊43例(19.91%),误诊10例(4.63%),见表2;其中1例患儿产后5d时检查见双侧枕叶白质回声明显增强,见图4.2.4对比分析mRI与颅脑超声结果mRI与颅脑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的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明显高于颅脑超声(p3讨论wmI为早产儿特异性脑损伤,不仅引起白质损伤,也能使灰质神经元、基底核等部位发生广泛性损伤,可导致患儿发生脑瘫、认知落后、癫痫等严重后遗症,于患儿生存质量不利[4].临床研究发现,wmI 的发生与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成熟,其脑血管自主调节能力较低有关,且早产儿少突胶质细胞活跃,可对脑室应激反应等损伤敏感而发生凝固性坏死,故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发生wmI的风险越高[5].wmI患儿在损伤发生1~2周内可伴脑室周围白质周围水肿;在损伤发生3~4周时则可出现明显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而在损伤发生1~2个月时由于灰白质丢失、萎缩及脑发育障碍等因素可使患儿脑容积减少,表现为脑裂、脑间隙增宽,丘脑变小,脑皮质变薄等;因此,wmI患儿脑组织影像学表现可随病情进展发生相应变化[6].但wmI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部分患儿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对此,有学者提出应将影像学检查作为高危早产儿产后常规检查中,以尽早发现wmI 并及时干预,提高wmI检出率[7].本研究也将产后7d的早产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旨在发现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颅脑超声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美国医学超声学会(AIum)也指出,颅脑超声可用于早产儿颅内出血或脑实质发育异常诊断,且对于高危因素或可疑颅内疾病的早产儿应给予针对性的详细检查,以提高检出率[8].本研究结果也发现,wmI患儿脑室周围出现水肿可在颅脑超声上表现为脑室周围回声增强,其诊断准确率可达78.10%,在诊断早期wmI中有一定意义。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颅脑超声诊断wmI的漏诊率达19.91%,漏诊率较高,与伍玉晗等学者[9]研究结果一致。
考虑其与少突胶质细胞减少而致髓鞘受损引起的弥漫性wmI在颅脑超声中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弥漫性回声增强,无特异性囊性回声,使超声影像表现不明显;且超声对直径另外,常规mRI检查在早期wmI诊断中虽不能显示特异性变化的T1、T2信号,但依据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反应组织结构差异的DwI 可在水肿区表现为明显增强信号,且在弥漫性wmI中也可表现为增强信号,在诊断早期wmI中具有重要作用[12].本研究结果也表明,mRI诊断的准确率达93.39%,明显高于颅脑超声,提示mRI检查对早期wmI诊断效果较好,于后续治疗有利,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3].不仅如此,mRI诊断早期wmI的阴性预测值也明显高于颅脑超声。
这也提示mRI的误诊率较低,可减少早产儿的误诊,避免严重的医疗事件发生。
且mRI检查无创、无辐射,应用于高危早产儿常规检查亦有可行性,故有学者提倡尽早对高危早产儿行mRI检查,并跟踪其影像学表现,以及时评估患儿损伤状况,为预测其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未对患儿远期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缺乏预后评估依据。
因此,对患儿的预后评价还需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以保证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综上所述,mRI及颅脑超声均可诊断早期wmI,但mRI诊断准确率更高,于患儿后续治疗更有利。
参考文献[1]蔡淑英。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诊治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XX,24(8):829-831.[2]周旭峰,张丽雅,高志祥,等。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 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XX,12(3):8-10.[3]贺雪华,关步云,朱莉玲。
靶snake模型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超声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XX,27(12):842-846.[4]周雄飞,万志婷,郑君。
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与母亲孕期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XX,30(17):2774-2775.[5]侯新琳,冯琪,汤泽中,等。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防治与综合管理的专家组意见[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XX,30(3):175-177.[6]李扬。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XX,14(4):86-89.[7]张洪涛。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影像学特征与神经发育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XX,14(13):113-116.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