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用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课本长,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五、反思与拓展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 ,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记录:六、反思与拓展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所有分组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所有分组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所有分组实验报告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时间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mm,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mm,宽 mm。

五角硬币的直径 mm。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秒表、铅笔等。

方法点拨:1.用烧杯量取200mL45~50℃的温水进行实验。

当水温接近90℃时,开始记录温度计的示数,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直至水沸腾后5min。

2.实验时,应在玻璃杯上加盖(用硬纸板做,中间钻一个小孔以便插入温度计),防止水蒸气液化使温度计刻度模糊不清,便于读数。

3.记录数据时,可两个同学合作进行,一个以观察为主,一个以记录数据为主。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4. 试以加热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中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把它叫做水的沸腾图像。

实验结论5.分析水的沸腾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笔白纸平面镜直尺量角器铅笔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下面压一张白纸,在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直尺、量角器
设计并进行试验:
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观察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同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法线还是靠近法线;记录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并填入表格
3、增大入射角的度数,多次重复步骤2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入表格
数据记录:

验结论: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①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②同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靠近法线;
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1、制订,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

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长度的测量
作业与测试
1、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小圆盘
的直径,如图所示,长度为________mm.
2.用十分度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如图所示。

这根金属管内径读数是cm,外径读数是cm,管壁的厚度是cm。

3.用二十分度游标卡尺测一根塑胶管的外径,如左图,读数是cm,用五十分度游标卡尺测一根塑胶管的内径,如右图读数是cm,
4.请读出下列各游标卡尺图的读数:
读数为读数为读数为
5.请读出下列各螺旋测微器图的读数:
读数为读数为读数为读数为。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一、观察刻度尺
零刻线(选填“已”“未被”)磨损;量程:;分度值:。
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单位cm)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物理书长L1(cm)
物理书宽L2(cm)
三、用停表测量时间
1、观察停表:小盘的量程是min,分度值是min
大盘的量程是s,分度值是s
2、测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Nhomakorabea第1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单
班级:实验日期:学生姓名:合作者
实验名称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2、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知道测量有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实验器材
刻度尺、物理书、停表、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成员1(s)
成员2(s)
实验结果
自备:两个三角板、硬币、细铜丝,体验测量硬币直径、细铜丝直径。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是一项非常常见的任务。

无论是建筑工人、工程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准确地测量长度。

而刻度尺是我们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刻度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探究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刻度尺来测量长度。

2. 掌握刻度尺的读数方法。

3. 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材料:1. 刻度尺2.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书本、笔、橡皮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并将它们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

2. 选择一根刻度尺,并确保它的刻度清晰可见。

3. 将刻度尺的起点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用眼睛准确地读取刻度尺上与物体另一端对齐的刻度数。

4. 记录每个物体的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测量结果:1. 书本的长度为20厘米。

2. 笔的长度为15厘米。

3. 橡皮的长度为5厘米。

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刻度尺测量了不同物体的长度。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刻度尺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量工具。

它的刻度清晰可见,使用方便。

2.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需要注意准确对齐刻度尺的起点和终点,并仔细读取刻度数。

3. 在本实验中,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对准确。

然而,由于测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刻度尺来测量长度,并探究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刻度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齐和读取刻度的准确性,并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测量长度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实践和提高,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使用刻度尺,并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
如何使用刻度尺
实验目的
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实验器材
刻度尺




一、观察刻度尺零刻线:零刻线(选填“已”“未被”)磨损;量程:;分度值:。
二、错误和误差错误是不该发生,可以避免的。误差是(选填“可以”“不可以”)避免的,减少误差的基本方法是。
三、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单位cm)
次数
作业本长L1
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宽L2
物理课本长L3
物理课本长L4
1(单位cm)
2(单位cm)
3(单位cm)
4(单位cm)
作业本长(3次数据求平均值):L1=
作业本宽(3次数据求平均值):L2=
物理课本长(3次数据求平均值):L3=
物理课本宽(3次数据求平均值):L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