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寻隐者不遇》

合集下载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寻隐者不遇》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寻隐者不遇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

完成目标1、21.师: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

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

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

(学生小组合作学*,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3、完成《补充*题》三三、质疑问难,讨论释疑完成目标5、6、71.学生就刚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1)“云深不知处”中的“深”是什么意思。

(2)诗中的隐者到底是何许人也?3.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互动,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2. 材料准备:古诗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背景,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生动讲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义和内涵,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义。

3. 互动:通过教学卡片或问答形式,让幼儿参与到学习中来,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4. 朗读与背诵:指导幼儿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和意义。

2. 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朗读和背诵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2.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古诗创作活动,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古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举办古诗朗诵会,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朗读和背诵方面的才能。

九、家长沟通:2. 鼓励家长在家辅导幼儿朗读和背诵古诗,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

十、课程总结:1. 总结幼儿在本次古诗教学中的学习成果,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3. 激发幼儿对古诗的持续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寻隐者不遇》描写诗人松下问童子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朗读,背诵诗文,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听教师讲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板书:贾岛):贾岛是唐代诗人,屡次应试没有考中,一度出家当和尚,后来听从韩愈劝告还了俗,当过小官。

他作诗时,非常讲究铸字炼句,反复苦吟思索,为此传下来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他骑驴访问隐居的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归,他便在门墙上题诗一首(即《题李凝幽居》),共八句,描绘李凝隐居地的幽静景色,叙述自己来访不遇,以后再来,一同隐居。

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这样:岛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

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着手势不断苦吟。

这时,当时任长安地方长官的韩愈出门办事,贾岛由于太专心了,一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还不觉得。

仪仗队的士兵见贾岛这么放肆,已经冲进了第三节还要向前闯,便不客气地把他揪下驴来,推到韩愈跟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无缘无故冲撞他的车骑贾岛这时已回过神来,连忙说明是由于在驴背上做诗,神情恍惚的缘故,并非有意冲撞。

韩愈是有名的文字家,对贾岛的问题也发生了兴趣,不但没责备他,反而立马想了很久,然后说:用'敲'字好!于是,这两句就最后定下来,成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改为敲字,是用来反衬李凝隐居地在万籁俱寂中更见幽静,也就是响中寓静,这比在万籁俱寂中无声无息的推门要好。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1. 让幼儿通过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培养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学会尊敬和欣赏他人。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分析古诗中的意境美,让幼儿能够体会到诗人对隐者的尊敬和欣赏。

3. 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采用欣赏法,让幼儿通过听、看、感受古诗的美。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寻隐者不遇》的课件或挂图,方便幼儿观看和理解。

2. 准备古诗的朗读录音,让幼儿聆听和欣赏。

3. 准备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向幼儿介绍古诗《寻隐者不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3. 问答: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欣赏:播放古诗的朗读录音,让幼儿聆听和欣赏。

5. 总结: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意境,让幼儿学会尊敬和欣赏他人。

1. 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

2. 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七、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古诗的朗诵练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问答环节的思维活跃性和表达准确性。

3. 评估幼儿在教学拓展和作业完成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十、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幼儿感受到古诗的美。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让幼儿懂得礼貌待人,尊敬长辈。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引导幼儿学会古诗中的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 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的美。

二、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动作演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古诗中的意境。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增强学习效果。

4. 欣赏教学法:让幼儿反复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动作演示道具等。

2. 材料:古诗文本、注释、翻译等。

3.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动作演示,引出古诗《寻隐者不遇》的主题。

2. 新课学习:a.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c.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巩固环节:进行古诗接龙游戏,帮助幼儿记忆古诗。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家长帮助幼儿复习古诗《寻隐者不遇》。

2. 家长引导幼儿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造句。

3. 家长协助幼儿绘制一幅表现古诗意境的画。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学习古诗的成果。

2. 开展古诗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 进行家庭古诗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的作业,了解他们对古诗内容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寻隐者不遇”这个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 培育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理解力;3. 提高幼儿的阅读喜好。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向同学们描述古代士人的生活和文化交流的紧要性,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文化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意义。

2. 学习(50分钟)2.1 阅读诗歌让同学们轮番读出这首古诗,老师和家长陪伴孩子们一起读。

2.2 听故事老师利用现代儿童所爱好的、栩栩如生的图画故事,让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感受诗歌带来的情感。

2.3 回答问题老师出一些问题,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寓意。

1)叙述这个寻隐者的故事,为什么他会灰心?2)老虎石像的特点有哪些?3)这首诗歌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2.4 教授相关汉字和词语教育孩子们认得和使用诗歌里的生字和词汇,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本领。

幸福寻隐者戈壁黄昏一马平川路人日落后鸟影分寸2.5 练习1)观看图片集,在甘肃戈壁荒漠中找寻隐士,找寻灵感。

2)与小伙伴们合作创作一篇小故事,内容围绕“寻隐者不遇”。

3. 总结(10分钟)老师向孩子们让他们对课程进行总结,激励孩子们共享本身的体会和认得。

4. 作业通过仿照诗歌进行创作,写一首本身的小诗,激励孩子们自由写作和发挥想象。

三、教学思路“寻隐者不遇”是一篇具有深刻意义和情感的古诗,老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表现意义来激发幼儿们的思考和制造力,培育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本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喜好和美学修养。

同时,老师可以结合图片故事和实践活动来加添课程的趣味性和参加性,让孩子们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诗歌理解。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篇一范立耘初读古诗交流资料还未开课,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

孩子们微微闭着眼睛,完全进入了意境,台下一千多名与会者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讲台,整个大厅静静的、静静的……只见执教的张笔春老师优雅地来到孩子们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肩,一会儿又亲亲这个的脸。

孩子们一脸幸福地笑着,老师和孩子之间是那么融洽、和谐,情谊融融……台下的听课老师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都赞许地直点头。

“铃……”上课铃声响了。

课,在诗意般的氛围中开始了——师: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

我们的土陶艺术,我们的国画,我们的书法,我们的民乐,我们的文学,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

你们听:[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经过一番碰挤后,排列成整齐的四行,还熠熠生辉。

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 孩子们惊喜的目光注视着屏幕,嘴巴微微蠕动。

师:能与老师一起轻声朗读吗?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坐在后排的一位孩子甚至站起来了,还边读边比画。

听课的老师们开心地笑了。

/PP/PP/PP/PP(续)[民乐还是那么悠扬,画面还是那么宁静、悠远。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境来学习这一首古诗呢?咦,怎么提这样的问题?台下的老师们吃惊地看着张老师。

孩子们侧着脑袋思考着,一秒、两秒、十秒,孩子们的眼睛一亮,一个个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生1:我认为应该用热爱的心境来学习!生2:我认为应该用欣赏的心境来学习!生3:我认为应该用赞美的心境来学习!生4:我认为应该用轻松的心境来学习!生5:我认为应该用深沉的心境来学习!生6:我认为应该用平静的心境来学习!生7:我认为应该用激动的心境来学习!生8:我认为应该用陶醉的心境来学习!生9:我认为应该用愉悦中又有忧愁的心境来学习!孩子们纷纷争抢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极了。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引导幼儿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寻找隐者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朗读教学:引导幼儿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创意表达: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寻隐者不遇》的作者和背景。

2. 讲述一个寻找隐者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3. 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4. 引导幼儿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6.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古诗韵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倾听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幼儿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欣赏幼儿的绘画和表演作品,评价幼儿对古诗意境的创造性表达。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2. 准备绘画和表演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3.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主题,引发幼儿对寻找隐者的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与古诗《寻隐者不遇》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3. 朗读古诗:带领幼儿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
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寻隐者不遇》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

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小百科:《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