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水压试验方案修改新
锅炉专业施工方案水压试验方案

水压试验方案1. 水压试验目的锅炉水压试验是在锅炉承压部件安装完毕后,对承压部件的制造和安装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
2. 水压试验范围本次水压试验为锅炉本体范围的水压试验。
从省煤器进口联箱前截止门到高温过热器出口联箱。
包括省煤器、汽包、水冷壁、过热器(包括低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顶棚过热器)以及锅炉本体范围内的排污、疏放水、取样、放空气、锅炉加药、减温水管道等一次门以内的系统。
其中1) 锅炉水位计不参加超压试验,超压时水位计解列并打开疏水阀。
2) 安全门参加水压试验,水压时安全门压死。
3) 水压范围内的热工测点、水位、压力取样一次门前参加水压试验。
4) 汽包事故放水一次门前参加水压试验。
3. 水压试验压力及压力测点布置水压试验压力执行锅炉厂家要求,如制造厂没有规定则执行《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
试验压力为1.25倍锅炉最大许用工作压力(即汽包计算压力):PS=1.25P(P为汽包计算压力)选用章程为0~10MPa,精度为0.5级,D=200~250mm,经过国家标准计量部门校校合格的压力表2块。
布置位置:汽包3.1. 考虑升压过程中监视方便,在升压泵出口管道上,锅炉零米,升压泵附近设置一块量程为0~10MPa精度为0.5级,D=200~250mm,经国家标准计量部门校验合格的压力表。
4. 水压试验用水及药品水压试验用水采用化学制出的除盐水,为了脱去除盐水中氧,加入工业联氨N2H4•H20使其浓度达到200PPM,调PH值使其浓度达到500PPM,将PH值调至10~5。
5. 水压试验系统5.1. 正式系统由除盐水管道引一条Dg80支管与省煤器入口联箱连接,介质进入省煤器至整个一次汽系统。
上水利用正式补给水系统,应严格控制上水时间:夏季2-3小时,冬季4-6小时。
通过省煤器入口联箱上的疏水管升压。
放水系统则设置一条Ф108X4.5mm临时放水母管通至临时废液池,靠联氨自然氧化达到规定要求后排放。
5.2. 临时加药系统:设置1台计量泵作为加药泵,加药泵入口与碱箱相连,出口与临时上水管道相连。
水压试验方案

水压试验方案
根据《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管道、仪表、阀门、省煤器安装完毕后,检查和清理锅炉内部,关闭人孔、手孔,然后按《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前应告知当地锅检部门,在锅检部门的现场监督下进行,锅检部门、建设方、施工单位现场主持人,记录员,监表人,三方到场,施工单位方可进行水压试验。
1.水压试验压力按下列规定:
锅炉本体:但不小于(P< MPa)
P+ MPa MPa≤P≤ MPa)
P(P> MPa)
可分式省煤器: P+ MPa(在任何工作压力下)
P=锅炉工作压力
2.水压试验步骤:
(1)水压试验时,进水温度应保持20℃-70℃左右,温度过低易使锅炉外壁凝结露水,与发生渗水等不严密情况会混淆不清,增加检查困难,温度过高则易引起不均匀的胀缩而使胀口松驰且外表温度太高能使水滴蒸发使渗漏处不易发现。
(2)上水上满后,逐渐升高压力至 MPa时,即进行一次严密性检查,必要时可紧一次法兰,人孔门和手孔盖的螺母。
(3)水压试验时,水压应缓慢地升降,当水压上升到工作压力时,应暂停升压,检查有无漏水或异常现象,然后再升压到试验压力,保持20分钟,若压力没有下降,即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4)发现任何渗漏情况都应做好记录,以及降低到大气压力时进行修理。
3.水压试验符合下列情况,即认为合格。
(1)受压元件金属和焊缝上没有任何水珠和水雾。
(2)水压试验后用肉眼观察没有残余变形。
6.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严格禁止压力超过时紧法兰螺母。
(2)在水压试验时应有特别标志,避免人多嘈杂的情况下发生危险。
(3)有压力时不得站在焊口、法兰及阀门的正前面。
热水锅炉水压试验方案

水压试验方案1.锅炉水压试验应在锅炉本体及管道组装完成, 一切受压元件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及相关检验项目合格, 而且受压元件上应点焊部件完成后进行。
2.锅炉水压试验前应进行检验, 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冷壁、锅筒、集箱等受压元件内部和表面应清理洁净;(2).对流管束及其它管子必需通畅;(3).受热面上附件应焊接完成;(4).试压系统压力表不应少于2块。
压力表精度等级不应低于2.5级。
压力表经过校验并合格, 其表盘量程应为试验压力2倍。
3.水压试验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 应有防冻方法。
4.水压试验用水应洁净, 水温高于周围露点温度且不应高于70℃。
5.本体试验范围: 从给水进口到介质出口全部承压部件, 包含锅筒、集箱、水冷壁、和锅炉范围内管道及附件(安全阀不参与水压试验, 法兰盖应加盲板)水压试验压力为: 1.65Mpa, 关闭全部排污阀及供水中阀门, 打开炉顶集箱上排空阀, 锅炉上水由下部排污管上水, 当锅炉上满水后则将炉顶集箱上排空阀关闭。
6.水压试验压力升压速度不宜过快, 以每分钟小于0.3Mpa为宜, 当升至0.3~0.4Mpa时停止升压, 合适紧固各结合部位及人孔、手孔螺栓, 作初步检验, 如有泄漏, 则放水处理后再作水压试验, 无泄漏可继续升压。
7.压力升到工作压力时停止升压, 进行全方面检验, 如无泄漏或变形则可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 并保压20分钟, 此间不得向锅炉排水, 不作检验, 严禁击打受压部件, 20分钟后统计压降值, 降压至锅炉工作压力, 进行全方面检验, 发觉泄漏作出标识, 放水处理。
8.水压试验后, 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无水珠和水雾, 无残余变形。
锅炉水压试验后, 应立刻将锅炉内水全部放尽。
水压试验曲线锅炉本体水压试验统计。
300MW机组锅炉工作压力水压试验方案

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300MW机组锅炉工作压力水压试验方案编写:审核:审定:批准:300MW机组锅炉工作压力水压试验方案1、试验目的• 根据《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规定;结合锅炉大、小修的实际情况,检验汽包、联箱及孔门、汽水管道及其阀门附件等承压部件的严密性,查找可能存在的泄漏点,特进行一次工作压力水压试验。
2、试验时间锅炉大修,小修或承压部件临修后。
3、试验组织措施3.1试验方案须经总工程师批准。
3.2试验由生产技术部组织,检修部、安环部、发电部等相关人员参加。
3.3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和技术监督指导及数据记录。
3.4安环部负责现场安全管控和安全检查。
3.5试验由当值值长指挥,当班运行人员负责试验的全部操作;化学负责供给水压所需合格除盐水;检修人员负责全面检查和缺陷处理。
4、技术措施4.1试验遵循DL647-1998《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和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4.2 工作压力水压试验压力为 20.6MPa(以汽包就地压力表指示为准)。
4.3试验范围自给水泵出口至锅炉末过出口水压试验堵板阀前的全部管道、阀门、受热面、联箱及汽包等一次系统。
4.4参加水压试验范围的设备及管道检修工作全部结束,并已终结工作票。
4.5受水压试验影响的炉内外其它检修项目,水压试验期间应将其工作票暂时收压到运行机长处,暂停工作。
4.6监视水压试验的压力表及温度表经校验合格,压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5级,确保其指示准确。
4.7加热蒸汽系统应能投运,能可靠向本炉供给加热汽源。
4.8给水泵能可靠向锅炉供水及升压。
4.9化学备足合格的除盐水(用氨水调节PH值为10—10.5),氯离子含量小于0.2mg/L。
4.10事故放水一、二次门远方操作均应可靠投入,且在水压试验升压前远方操作开关试验一次。
4.11锅炉过热器出口堵板已安装好,汽包左右3只安全门顶部已采取加压措施。
4.12汽包壁温测点,安装可靠、显示正确。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编制:审核:批准:锅炉水压试验方案1、水压试验目的:1.1 检查锅炉受压部件的严密性,即检查焊口及金属表面有无渗漏;1.2 检查受压部件在试验压力下是否产生肉眼可见的塑性变形。
2、水压试验范围:2.1 主蒸汽系统水压试验范围:给水操作平台至过热器出口主汽管道水压试验堵阀以及锅炉本体部分的管道附件。
2.2 再热蒸汽系统水压试验范围:再热器冷段入口蒸汽管试验用堵阀到热段出口再热器蒸汽管道水压试验用堵阀。
3、水压试验压力:根据锅炉厂提供的《锅炉运行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水压试验压力如下:锅炉水容积(m3)4、水压试验的有关规定:水压试验有关规定依据:《东方锅炉330MW亚临界四角切圆燃烧锅炉运行说明书》《XX热电厂集控运行规程》《DLT_889-2015_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
4.1 承压部件的检修工作已全部完成。
4.2 水压试验的顺序:先再热汽系统后主蒸汽系统。
4.3 水位计参加工作压力下的水压试验,安全阀不参加水压试验,并采取闭锁措施。
4.4 水压试验升压过程中,应停止炉本体内外检修工作,非试验人员一律离开现场。
4.5 水压试验时,汽包上应安装不少于两只校检合格的压力表(要求压力表精度0.01,量程40MPa),试验压力以就地汽包压力表读数为准,集控室DCS显示汽包压力及过热器出口压力由热工人员校验,并保持与就地表读数一致。
4.6 锅炉各部位膨胀指示器正常,无卡涩。
4.7 试验操作时应指定两人负责控制压力和监视压力表,专工现场监护指导。
4.8 上水温度应高于周围环境露点温度,此次上水为常温水。
4.9 根据《DLT_889-2015_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的第6.4条,锅炉水压试验:4.9.1 化学应准备好合格足够的水压试验用除盐水。
4.9.2 开始上水时,通知化学人员进行给水加氨调节,PH值控制在10.5-11.5。
4.9.3 上水时,值长及时通知化学人员在过热器、再热器排空管溢水处取水样,要求出口水质浊度<20NTU;氯离子<0.2mg/L;不合格时进行置换。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

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用于供应热能或驱动机械设备。
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和性能稳定,锅炉水压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锅炉水压试验的方案。
一、试验目的锅炉水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锅炉的承压性能和密封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锅炉在正常工作压力和温度下能够安全运行。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和排除锅炉中潜在的问题,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二、试验时间和地点1. 试验时间:试验时间应根据锅炉的使用频率和维修情况来确定,一般建议在每年的停产检修期间进行。
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应选择在具备相应试验条件的锅炉试验区域进行,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和便捷性。
三、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试验区域的通风良好,并确保试验区域内的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b. 清理锅炉空腔和管道,清除污垢和杂物,确保试验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c. 检查锅炉的全部阀门、仪表、安全装置等设备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 注水试验a. 充分检查试验区域内的供水系统,确保供水源的可靠性和水质符合要求。
b. 开启供水阀门,逐步注入水至锅炉中,同时观察是否有泄漏现象发生。
c. 注水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排放空气以确保锅炉内的空气排净。
d. 注水至设计水位后,关闭供水阀门,等待一段时间,观察锅炉的压力和水位的变化情况。
如果试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中止试验,并排除问题后进行修复。
3. 保压试验a. 在注水试验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压力,同时观察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特别要注意锅炉压力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b. 保持一定压力下的时间,通常建议为30分钟,期间应密切关注锅炉本体和管道的压力变化情况。
c. 试验结束后,逐渐减少压力直至归零,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和可控性。
d. 观察试验结束后的锅炉是否有泄漏现象,并检查锅炉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四、试验记录和分析1. 试验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锅炉的型号、试验时间、试验地点、试验人员、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等。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1、水压试验的目的:全面检查锅炉受压部件,制造及安装质量,进行一次强度试验。
2、水压试验条件:(1)受热面及受压部件安装结束。
(2)汽包内部装置安装结束,并确认。
(3)本体管路安装结束,定期排污集箱安装完毕。
(4)直接焊在受压部件上的支架已焊结束。
(5)无损探伤检验合格,并经质保部门认可。
(6)根据要求,安装资料已办理签证。
(7)试压水源:应用合格的软化水,在无此水的情况下,可用自来水加防腐剂,选用联氨,数量另订。
(8)试验压力:汽包工作压力×1.25。
试压临时管道,临时管阀门必须与试压相应的等级。
3、进水:(1)打开汽包及过热器集箱空气阀、安全阀全部封死,向炉内进水,进水温度不得高于70℃,不低于5℃,若进水温度和室外温差较大时,管外壁会出现结露,这时进水要较慢,防止结露,进水需有专人值班。
(3)为了节约用水,有条件的可用0.5Mpa压缩空气试压。
4、升压:(1)水进满后,关闭排汽阀,启动试压泵,缓慢升压,升压速度每分钟不超过0.3MPa,当压力升至0.5MPa时,暂停升压,全面检查一遍,无异常情况升至工作压力,再全面检查—遍,无异常情况,方能作超压试验。
(2)试验压力以汽包压力表为准,汽包平台上留1-2人观察压力表,升至试验压力时,立即停泵,保持20分钟,检查期间无渗漏、无压降,并无异常情况,开始降压至工作压力,全面检查。
(3)在工作压力时,全面检查,若无渗漏及残余变形等现象即认为合格。
5、卸压:(1)在监察部门、建设单位等确认后方可卸压,卸压先打开放空气阀,再开启排污放水,卸压速度不宜太快,一般控制在每分钟0.3MPa。
(2)注意事项:①试压用的压力表不少于两块,上下各一块,表面为φ150以上,等级不低于1.5级,且验收合格。
②超压试验时,锅炉禁止人上下走动,更不得敲击系统,并拉警报器,非试压人员不得进入。
③试压结束后,冬天要有防冻措施,具体按有关规范执行。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锅炉水压试验方案1试验准备工作1.1锅炉承压系统及有关焊接件安装完毕后,经锅炉检验所确认后方可进行水压试验。
1.2组织施工相关人员对试验范围的各部位进行全面复查。
1.3拆除所有施工中临时搭设的固定支撑及设施。
1.4清扫汽包和集箱内的杂物。
1.5安装供水、排水临时管道。
1.6配备试验用机器具材料及参加试验相关人员。
2、技术要求2.1试验压力为锅筒(汽包)工作压力的1.25倍,即4.22×1.25=5.28Mpa。
2..2试验用水温度≥15℃或露点温度。
2.3锅炉上安装两块经检验合格精度不低于1.5级的压力表,表盘直径为150毫米,量程:0-10Mpa。
2.4试验压力读数以锅筒压力表为准。
2.5锅筒水位表只作工作压力试验,不得超压试验。
2.6安全阀不参与锅炉水压试验,用盲板封口。
2.7试验用试压泵采用型号为SY350电动试压泵。
3、试验程序3.1锅炉进水,水由给水操纵台进入,经混合集箱、省煤器再进入锅筒。
3.2开启高点放气阀及各管路联络阀,关闭各低点排污阀。
3.3检查各低点排污阀及高点放气阀出水情况。
3.4检查人孔、平孔、法兰、阀门及焊口。
3.5各部位检查合格后,可以启动试压泵。
3.6升压应缓慢进行,升压速度不大于0.3Mpa/分钟,当达到试验压力的10%(0.528Mpa)时,作初步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再以试验压力的20%(1.056Mpa)逐级升压至工作压力(3.82Mpa),其间隔时间为5分钟。
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升至试验压力,稳压5分钟,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全面检查。
3.7检查中无压降、破裂、变形、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
3.8试验合格后,排水降压,降压应缓慢进行,降速与升速相同。
3.9锅炉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尽可能将水放尽。
4、安全措施4.1水压试验时,锅炉范围内应清理干净。
4.2停止锅炉范围内其它一切施工工作。
4.3周围要有看护人员和挂出警示牌,非相关人员不得入内。
4.4一切操作听从试压总负责的指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工程概况 (3)2.编制依据 (9)3.水压试验人员职能 (9)4. 水压试验所需的机械、工器具及要求 (10)5.水压试验的范围 (11)6.风压试验压力 (11)7.水压试验数据 (12)8.水压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13)9.水压试验设备 (15)10.压力试验步骤 (16)11.水压试验的有关计算 (17)1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8)13.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20)14.文明施工: (20)15.水压试验用表格 (20)1.工程概况西乌金山热电厂一期工程2×150MW是由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炉室为膜式水冷壁悬吊结构,炉膛内有水冷屏、过热屏与再热屏,炉膛出口有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依次布置高、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和卧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型号UG-520/13.7-M西乌金山热电厂一期工程1#锅炉钢结构安装自2010年10月20日开始吊装,至2011年7月20日基本结束。
受热面自2011年4月10日组合开始,至2011年7月20结束,共计完成水压承压焊口约16411道。
1.1锅炉容量及参数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距离) 1821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距离) 7410mm尾部对流烟道宽度(两侧包墙中心线距离) 12200mm尾部对流烟道深度(前后包墙中心线距离) 6400mm尾部对流烟道宽度(空气预热器烟道宽度) 12200mm尾部对流烟道深度(空气预热器烟道深度) 6440mm锅筒中心线标高 51600mm省煤器进口集箱标高 24040mm过热器出口集箱标高 47020mm再热器进口集箱标高 32300mm再热器出口集箱标高 52300mm锅炉运转层标高 10000mm锅炉最高点标高(顶板上标高) 59000mm 锅炉宽度(两侧外支柱中心线距离) 34000mm 锅炉深度(BE柱至BH柱中心线距离) 36800mm1.3受热面系统1.3.1水冷系统1.3.1.1水冷壁。
炉膛水冷壁断面呈长方形,深度×宽度=18210×7410mm。
炉膛各面墙全部采用膜式水冷壁,由光管和扁钢焊制而成;底部为水冷布风板和水冷风室。
燃烧室四周及顶部的管子节距均为80mm。
水冷壁采用60×6.5管子,管子材料为20G。
下部前后水冷壁向炉内倾斜与垂直方向成14°角。
布风板的截面积小于上部燃烧室的截面积,使布风板上部具有合理的流化速度。
1.3.1.2下水管。
下降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由锅筒下部引出四根下降管,通过4根φ457×40mm集中下水管,向下引至分配箱,再通过46根φ159×16mm分散下水管向前墙、后墙以及两侧墙水冷壁下集箱供水,其余2根φ219×20mm下水管与水冷屏下集箱相连接,单独向水冷屏供水。
1.3.2过热系统过热器系统由包墙过热器、Ⅰ、Ⅱ、Ⅲ级过热器组成,在Ⅰ级过热器与Ⅱ级过热器之间、Ⅱ级过热器与Ⅲ级过热器之间管道上,分别布置有一、二级喷水减温器。
1.3.2.1过热蒸汽流程饱和蒸汽自锅筒顶部由12根φ133×13mm的连接管分别引入两侧包墙上集箱(φ273×42mm),每侧6根,然后经128根(每侧64根)侧包墙管下行至侧包墙下集箱(φ273×42mm),再分别引入前后包墙下集箱(φ273×42mm),蒸汽由前后包墙下集箱沿122根包墙管引入前包墙管上集箱(φ273×42mm),再通过15根立管(6根为φ159×14mm,9根φ42×5mm),将蒸汽送入尾部烟道的顶棚后包墙上集箱(φ273×42mm),同时蒸汽由后包墙下集箱沿122根包墙管送入后包墙上集箱,蒸汽由此集箱两端引出经两根φ273×28mm 连接管向下流入位于后包墙下部的Ⅰ级过热器入口集箱(φ325×40mm)。
蒸汽流经Ⅰ级过热器逆流而上,进入Ⅰ级过热器出口集箱(φ325×35mm),再自集箱两端引出,经2根φ325×26mm连接管引向炉前,途经Ⅰ级喷水减温器(φ325×35mm),经减温后的蒸汽由分配集箱(φ325×35mm)进入5根(φ219×25mm)的Ⅱ级过热器管屏入口集箱,流入5片屏式Ⅱ级过热器向上进入此5片屏的中间集箱(φ219×25mm),然后,每根集箱上引出两根连接管(φ159×16mm)分别交叉引入其余5个中间集箱(φ219×25mm),过热蒸汽下行至Ⅱ级过热器出口集箱(φ219×25mm),进入Ⅱ级过热器汇集集箱(φ325×35mm),蒸汽从集箱两侧引出,经φ325×31mm连接管向后流经串联其上的Ⅱ级喷水减温器(φ325×35mm),进入位于尾部烟道后部的Ⅲ级过热器入口集箱(φ325×40mm),沿Ⅲ级过热器受热面逆流而上,流至Ⅲ级过热器出口集箱(φ325×50mm),达到540℃的过热蒸汽最后经混合集箱(φ325×40mm)从两端引出。
1.3.2.2顶棚及包墙过热器为了简化炉墙结构和形式尾部对流烟道,本锅炉布置了顶棚及包墙过热器,它是由φ42×5mm管子与δ=6mm 扁钢焊制成膜式壁,管子节距为100mm,管子材料20G,膜式壁间扁钢材料为Q235-A。
1.3.2.3 I级过热器(低温过热器)Ⅰ级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中,水平布置,共有1个管组,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121排,横向节距为100mm,每排管子由3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φ38×5mm,根据管子壁温,冷段采用20G材料,热段采用15CrMoG 材料。
1.3.2.4Ⅱ级过热器(屏式过热器)Ⅱ级过热器位于燃烧室中上部,由10片屏式过热器组成,与前水冷壁垂直布置,下部穿前墙处为屏的蒸汽入口和出口端,有密封盒将管屏与水冷壁焊在一起。
由于Ⅱ级过热器与前水冷壁壁温不同,导致二者膨胀量不同,为此,在屏的上部穿墙密封盒处,装有膨胀节,以补偿膨胀差。
每片屏有管子31根,管子直径φ51×7mm,材料12Cr1MoVG,节距为70mm,管屏为膜式壁,鳍片厚度为6mm,材料为12Cr1MoV。
管屏下部敷有耐火防磨材料及喷涂,以防磨损。
1.3.2.5Ⅲ级过热器(高温过热器)Ⅲ级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上部,水平布置,由1个管组组成,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121排,节距100mm,每排管子由3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φ38×6mm,根据管子壁温,冷段采用12Cr1MoVG材料,热段采用SA213-T91材料。
1.3.3再热系统再热器系统由冷段再热器和热段再热器组成,在冷段再热器与热段再热器之间布置有喷水减温器,在冷段再热器入口布置有事故喷水减温器。
1.3.3.1再热蒸汽流程来自汽轮机高压缸的蒸汽由两端进入再热器入口集箱(φ426×20mm),引入位于尾部对流烟道的冷段再热器蛇形管,蒸汽逆流而上进入冷段再热器出口集箱(φ426×20mm),再自集箱两端引出,经两根φ457×24mm的连接管引向炉前,途经喷水减温器(φ457×24mm),经减温后的蒸汽由分配集箱(φ457×24mm)进入7根(φ245×10mm)的热段再热器管屏入口集箱,流入7片屏式再热器向上进入热段再热器出口集箱(φ508×26mm)达到540℃的再热蒸汽最后两端引出,进入汽轮机中压缸。
1.3.3.2冷段再热器冷段再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中,水平布置,共有3个管组,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121排,横向节距为100mm,每排管子由4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φ51×4mm,采用15CrMoG/20G材料。
1.3.3.3热段再热器热段再热器位于燃烧室中上部,由7片屏式再热器组成,与前水冷壁垂直布置,下部穿前墙处为屏的蒸汽入口端,有密封盒将管屏与水冷壁焊在一起。
由于热段再热器与前水冷壁壁温不同,导致二者膨胀量不同,为此,在屏的上部穿墙密封盒处,装有膨胀节,以补偿胀差。
每片屏有管子28根,管子直径φ57×5mm,位于炉内的材料为SA213-T91,位于炉外的材料为12Cr1MoVG,节距为75mm,管屏为膜式壁,鳍片厚度为5mm,位于炉内的材料为1Cr18Ni9Ti,位于炉外的材料为12Cr1MoV。
管屏下部敷有耐火防磨材料,以防磨损。
1.3.4省煤器系统省煤器布置在尾部对流烟道内,呈逆流、水平、错列布置,为检修方便,省煤器的蛇形管分成2个管组。
省煤器蛇形管由φ42×6mm,材料20G管子组成,蛇形管为双管圈,横向节距为93mm,共142排。
省煤器的给水由入口集箱(φ325×40mm)一端引入,经省煤器受热面逆流而上,进入二根φ273×32mm省煤器中间集箱,然后通过二排共122根吊挂管引至省煤器上集箱(φ273×32mm),再从省煤器出口集箱通过12根φ108×10mm连接管引至锅筒。
省煤器吊挂管直径在省煤器和冷段再热器处为φ42×8mm,在Ⅰ级过热器及以上部位为φ51×8mm,材料为20G。
省煤器蛇形管用撑架吊在省煤器中间集箱上,然后通过吊挂管和炉顶吊挂装置吊在顶板上。
1.4锅炉主要汽水流程1.4.1一次汽系统给水经锅炉给水管道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经省煤器蛇形管排,进入省煤器2个中间集箱后,经省煤器吊挂管汇入省煤器出口集箱,通过顶部连接管道汇入汽包。
进入汽包的饱和水经4根集中降水管及炉底分散降水管将水均匀的分散到4根水冷壁下集箱,水经水冷壁导入3根水冷壁上集箱,通过炉顶连接管道汇入汽包,进入汽包分两路循环,一路是水经集中降水、分散降水、水冷壁下集箱、水冷壁、水冷壁上集箱、连接管道、汽包作再一次的循环。
另一路是汽经顶部连接管导入左右包墙上集箱,经左右包墙逆行至左右包墙下集箱,通过环形集箱汇入前后包墙下集箱,经前后包墙顺行至前后包墙上集箱,通过前包墙上集箱两端的过热器连接管导入低温过热器入口集箱,经低温过热器汇入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经过热器连接导入屏式过热器入口集箱经屏式过热器汇入屏式过热器出口集箱,通过过热器连接管导入高温过热器入口集箱,经高温过热器汇入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导入过热器集汽集箱,通过主蒸汽管道去汽轮机高压缸作功。
1.4.2二次汽系统作功后的乏汽通过再热冷段汇入低温再热器入口集箱,经低温再热器导入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通过再热器连接管,汇入屏式再热器入口集箱,经屏式再热器汇入屏式再热器出口集箱,通过再热热段去汽轮机中低压缸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