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教师版
小学奥数-行程相遇问题(教师版)

小学奥数-行程相遇问题(教师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行程相遇问题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解决行程问题,常常要借助于线段图。
【例1】★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
3.5小时两车相遇。
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是多少千米?【解析】本题是简单的相遇问题,根据相遇路程等于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得到甲乙两地路程为:(46+48)×3.5=94×3.5=329(千米).【小试牛刀】两地间的路程有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甲、乙两车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解析】根据相遇公式知道相遇时间是:255÷(45+40)=255÷85=3(小时),所以甲走的路程为:45×3=135(千米),乙走的路程为:40×3=120(千米).【例2】★大头儿子的家距离学校3000米,小头爸爸从家去学校接大头儿子放学,大头儿子从学校回家,他们同时出发,小头爸爸每分钟比大头儿子多走24米,50分钟后两人相遇,那么大头儿子的速度是每分钟走多少米?【解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速度和:30005060÷=(米/分钟),小头爸爸的速度:6024242+÷=()(米/分钟),大头儿子的速度:604218-=(米/分钟).【小试牛刀】聪聪和明明同时从各自的家相对出发,明明每分钟走20米,聪聪骑着脚踏车每分钟比明明快42米,经过20分钟后两人相遇,你知道聪聪家和明明家的距离吗?【解析】方法一:由题意知聪聪的速度是:204262+=(米/分),两家的距离=明明走过的路程+聪聪走过的路程2020622040012401640=⨯+⨯=+=(米),请教师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注意利用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就可以得到公式:S v t =和和.对于刚刚学习奥数的孩子,注意引导他们认识、理解及应用公式.方法二:直接利用公式:2062201640=+⨯=()(米).【例3】★★A 、B 两地相距90米,包子从A 地到B 地需要30秒,菠萝从B 地到A 地需要15秒,现在包子和菠萝从A 、B 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相遇时包子与B 地的距离是多少米?【解析】包子的速度:90303÷=(米/秒),菠萝的速度:90156÷=(米/秒),相遇的时间:90(36)10÷+=(秒),包子距B 地的距离:9031060-⨯=(米).【例4】★★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的A 、B 两城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 城需4小时,乙车到达A 城需12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解析】要求两车的相遇时间,则必须知道它们各自的速度,甲车的速度是36049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3601230÷=(千米/时),则相遇时间是360(9030)3÷+=(小时).【例5】★★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甲车先行1小时,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5小时相遇,求A 、B 两地间的距离.聪聪S v t =和和【解析】这题不同的是两车不“同时”.求A、B两地间的路程就是求甲、乙两车所行的路程和.这样可以充分别求出甲车、乙车所行的路程,再把两部分合起来.48(15)288⨯+=(千米),505250+=(千米).⨯=(千米),288250538【小试牛刀】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77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1千米,乙车先出发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甲车行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解析】甲、乙两车出发时间有先有后,乙车先出发2小时,这段时间甲车没有行驶,那么乙车这2小时所行的路程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所以要先求出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和,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时间.乙车先行驶路程:41282⨯=(千米),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路程:+=(千米/时),甲车行的时间:77082688-=(千米),甲、乙两车速度和:454186÷=(小时).688868【例6】★★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3小时后乙车从B地出发,乙车出发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5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求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解析】题目中写的“还”相距15千米指的就是最简单的情况。
六年级奥数-第七讲.行程问题(一).教师版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X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X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X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一一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一一结合s全程=vX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一一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 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 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教师版)

行程之相遇问题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2、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解决行程问题,常常要借助于线段图。
1: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
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解:此题的答案不能直接求出,先求出两车5小时共行多远后,从两地的距离480千米中,减去两车5小时共行的路程,所得就是两车的距离。
480-(40+42)×5=480-82×5=480-410=70(千米)答: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70千米。
2: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是50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货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
两车开了几小时以后相遇?(适于五年级程度)解:已知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是500千米,又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可求出两车的速度之和。
用两城之间的路程除以两车的速度之和可以求出两车相遇的时间。
500÷(55+45)=500÷100=5(小时)答略。
3: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 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 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解: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 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
六年级奥数第20讲:行程问题(一)

行程问题(一)行程问题是根据速度、时间、路之间的关系,研究物体相向、相背和同向运动的问题。
按其类型可分为简单行程问题,相向、相背行程问题和追及问题。
常用方法:(1)分解。
将综合性的题先分成若干个基本题,再按其所属类型,直接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题。
(2)图示。
把题中复杂的情节通过线段图清楚地表示出来,帮助分析思考。
(3)简化。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解答时可以先退一步,考虑最基本的情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4)找规律。
有些行程问题,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解题时,如果能先找出运动规律,问题就能顺利获解。
(5)沟通。
将行程问题和分数问题相互沟通,在两类知道间建立联系,灵活、巧妙地设单位“1”,使难题变易。
例1、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61,货车距甲地还有142千米。
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12千米,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做一做: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后相遇。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87。
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2小时,小轿车出发后4小时追上大货车。
如果小轿车每小时多行8千米,那么出发后3小时就可以追上大货车。
问:大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做一做: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3小时,小轿车出发后4小时追上大货车。
如小轿车每小时行6千米,则出发后5小时才能追上大货车。
问:大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3、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5:4。
乙车先出发,从B 站开往A 站,当行驶到离B 站72千米的地方时,甲车从A 站发车开往B 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A 、B 两站距离的比是3:4。
求A 、B 两站之间的距离。
做一做:甲段路是乙段路的65,两个旅游团分别在甲、乙段上行驶。
两个旅游团分别行驶了各段路的520千米时,甲段路剩下的是乙段路的1712。
小学数学6年级培优奥数讲义 第22讲 行程问题(教师版)

第22讲 行程问题①环形路线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②速度行程问题与比例关系;③钟面上的行程问题。
问题回顾例1、一条船顺水航行48千米,再逆水航行16千米,共用了5小时;这知船顺水航行32千米,再逆水航行24千米,也用5小时。
求这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我们条件摘录整理如下:顺水 逆水 时间48千米 16千米 5小时 32千米24千米5小时比较条件可知,船顺水航行48千米,改为32千米,即少行了48-32=16(千米),那么逆水行程就由16千米增加到24千米,这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船顺水行程是逆水行程的16÷8=2倍。
所以“逆水航行16千米”,可转换为“顺水航行16×2=32(千米),这样船5小时一共顺水航行48+32=80(千米),船顺水速为80÷5=16千米,船逆水速为16÷2=8(千米)。
船静水速为(16+8)÷2=12(千米)。
例2、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往返跑步。
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
如果他们的第四次相遇点与第五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50米,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BD E C A【解析】(法一)画图分析知甲、乙速度比为:::3:7S S V V ==乙乙甲甲,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1=7(个全程),教学目标知识梳理甲走了:3×7=21(份)在C 点,第五次相遇甲乙共走:5×2-1=9(个全程),甲走了:3×9=27(份)在D 点,已知CD 是150米,所以AB 的长度是150÷6×(3+7)=250(米)。
(法二)也有不画图又比较快的方法:第四次相遇:(2×4-1)×3÷20余数为1 则在x 的位置,第五次相遇:(2×5-1)×3÷20余数为7 则在7x 的位置,x 表示速度基数716x x x -=, 6150x =,10101506250x =⨯÷=(米),即全程AB 为250米。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1.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_千米.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_________公里.3.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_________倍.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_________秒.5.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_________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6.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_________步.7.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_________米才能回到出发点.8.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_________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9.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_________公里.10.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出发,乙同时从B出发,甲每分钟行进65米,乙每分钟行进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_________边上.11.动物园里有8米的大树.两只猴子进行爬树比赛,一只稍大的猴子爬上2米时,另一只猴子才爬了1.5米.稍大的猴子先爬到树顶,下来的速度比原来快了2倍.两只猴子距地面多高的地方相遇?12.三个人自A地到B地,两地相距36千米,三个人只有一辆自行车,这辆车只能坐两人,自行车的速度比步行速度快两倍.他们三人决定: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同乘自行车,第三个人步行.这三个人同时出发,当骑车的二人到达某点C时,骑车人放下第二个人,立即沿原路返回去接第三个人,到某处D与第三个人相遇,然后两人同乘自行车前往B;第二个人在C处下车后继续步行前往B地.结果三个人同时到达B地.那么,C距A处多少千米D距A处多少千米13.铁路旁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每小时3.6公里,骑车人速度为每小时10.8公里.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钟,通过骑车人用26秒钟.这列火车的车身长多少米?14.一条小河流过A、B、C三镇.A、B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B、C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已知A、C两镇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某人从A镇上乘汽船顺流而下到B镇,吃午饭用去1小时,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C镇,共用8小时,那么A、B两镇的水路路程是多少米.15.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于C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2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6千米.求A,B两地距离.16. 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离A点80米;在D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6O米.求这个圆的周长.17. 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18. 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19. 绕湖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4千米/小时速度每走1小时后休息5分钟;小张以6千米/小时速度每走50分钟后休息10分钟.问:两人出发多少时间第一次相遇?20. 一个圆周长90厘米,3个点把这个圆周分成三等分,3只爬虫A,B,C分别在这3个点上.它们同时出发,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圆周爬行.A的速度是10厘米/秒,B的速度是5厘米/秒,C的速度是3厘米/秒,3只爬虫出发后多少时间第一次到达同一位置3只爬虫第二次到达同一位置是出发后多少秒21. 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 上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在BC上的速度是120千米/小时,在CD上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在DA上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从CD上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中点相遇.如果从PC中点M,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上一点N处相遇.求22. 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A BCD P N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23. 快车和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慢车从B到A 用了12.5小时,慢车到A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快车到B停留1小时后返回.问: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相遇共需多少时间?24. 小玲和小华姐弟俩正要从公园门口沿马路向东去某地,而他们的家要从公园门口沿马路往西.小华问姐姐:“是先向西回家取了自行车,再骑车向东去,还是直接从公园门口步行向东去快”姐姐算了一下说:“如果骑车与步行的速度比是4∶1,那么从公园门口到目的地的距离超过2千米时,回家取车才合算.”请推算一下,从公园到他们家的距离是多少米?25. 一只小船从A地到B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求A至B 两地距离.26. 从甲市到乙市有一条公路,它分成三段.在第一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在第二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在第三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已知第一段公路的长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现有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20分后,在第二段的1/3处(从甲到乙方向的1/3处)相遇,那么甲乙两市相距多少千米?27.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8. 甲乙两个人同时从AB 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要6小时,两人相遇时所行的时间之比是3:2,这时甲比乙多行了 18千米,求乙的速度?29. 一段路分成了上坡、平路、下坡,上坡路驶平路长的一半,下坡路是上坡路长的3倍。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师版)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师版)本讲旨在综合训练行程问题,学生需要掌握速度的概念和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本讲,学生将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1.公式法: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需要熟悉公式的原形和各种变形形式,并能够推知需要的条件;2.图示法:在复杂的行程问题中,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3.比例法: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4.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5.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例题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5.8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4千米,但每行30分钟就休息5分钟;乙每小时行12千米,则经过2小时19分的时候两人相遇。
解题思路:经过2小时15分钟的时候,甲实际行了2小时,行了8千米,乙则行了27千米,两人还相距0.8千米,此时甲开始休息,乙再行4分钟就能与甲相遇。
所以经过2小时19分的时候两人相遇。
例题2:龟兔赛跑,全程6千米,兔子每小时跑15千米,乌龟每小时跑3千米,乌龟不停的跑,但兔子边跑边玩。
问它们谁胜利了?胜利者到终点时,另一个距离终点还有多远?解题思路:兔子跑1分钟后玩20分钟,跑2分钟后玩20分钟,跑3分钟后玩20分钟……可以发现,兔子每跑1分钟,乌龟就会跑3分钟,因此兔子跑完全程需要2小时,而乌龟需要6小时。
所以兔子胜利了,当兔子到达终点时,乌龟还有4千米的路程未到达终点。
1.乌龟和兔子比赛,乌龟跑完全程需要2小时,兔子边跑边玩,一共跑了20分钟,跑了5千米。
乌龟胜利了,领先兔子1千米。
2.邮递员走了20千米的上坡路和下坡路,共用时9小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行程问题(1)变速问题(含答案)全国通用

行程问题专题(1)变速问题【例题1】小红上学,每分钟行60 米,需要30 分钟,如果速度提高1/5,可以提前几分钟?【思路一】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来分析:1.先算出路程。
60×30=1800 米。
2.再算后来的速度。
60×1/5+60=72 米/分。
3.接着算后来需要的时间。
1800÷72=25 分。
4.最后算提前的时间。
30-25=5 分钟。
【思路二】利用工程问题思想分析:设原来每分钟行1 份的路程,后来每分钟行1+1/5=1.2 份的路程,原来30 分钟就行30 份,提高速度后只需要30÷(1+1/5)=25 分。
则提前30-25=5 分钟。
【练习1】小明乘车去公园,每小时行45 千米,需要3.6 小时,如果速度提高1/3,可以提前多少小时到达?【解答】3.6-3.6÷(1+1/3)=0.9 小时【例题2】甲从A 地去B 地,每小时行15 千米。
返回时速度提高1/5,结果少用3 小时。
请问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思路一】盈亏问题思想返回每小时多行15×1/5=3 千米,返回每小时行15+3=18 千米,如果继续行3 小时,可以多行3×18=54 千米,说明去的时间是54÷3=18 小时。
因此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5×18=270 千米。
【思路二】工程问题思想去的时间看作单位1,返回的时间是1÷(1+1/5)=5/6,3 小时就相当于1-5/6=1/6,则去用的时间是3÷1/6=18 小时。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5×18=270 千米。
【思路三】设数的思想返回每小时行15×(1+1/5)=18 千米,往返1 千米少用1/15-1/18=1/90 小时,现在少用3 小时,需要往返3÷1/90=270 千米。
【练习2】小芳放学回家,每分钟行75 米。
原路去上学,每分钟比原来慢1/5,结果多用2 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程问题(一)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①两只船在河流中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江河里相向开出: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船速+乙船船速②同样道理,如果两只船,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所用的时间,与水速无关.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顺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也有:甲船逆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说明:两船在水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同静水中的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例题精讲:模块一发车问题【例 1】某停车场有10辆出租汽车,第一辆出租汽车出发后,每隔4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在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出租汽车进场.以后每隔6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回场.回场的出租汽车,在原有的10辆出租汽车之后又依次每隔4分钟开出一辆,问:从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经过多少时间,停车场就没有出租汽车了?【解析】这个题可以简单的找规律求解时间车辆4分钟9辆6分钟10辆8分钟9辆12分钟9辆16分钟8辆18分钟9辆20分钟8辆24分钟8辆由此可以看出:每12分钟就减少一辆车,但该题需要注意的是:到了剩下一辆的时候是不符合这种规律的到了12*9=108分钟的时候,剩下一辆车,这时再经过4分钟车厂恰好没有车了,所以第112分钟时就没有车辆了,但题目中问从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所以应该为108分钟。
【例 2】某人沿着电车道旁的便道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步行,每7.2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过,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过,如果电车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以同一速度不停地往返运行.问:电车的速度是多少?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解析】设电车的速度为每分钟x米.人的速度为每小时4.5千米,相当于每分钟75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如下:()()+⨯=-⨯,解得300757.27512x xx=,即电车的速度为每分钟300米,相当于每小时18千米.相同方向的两辆电车之间的距离为:()-⨯=(米),所以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30075122700为:27003009÷=(分钟).模块二火车过桥【例 3】小李在铁路旁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他散步的速度是1.5米/秒,这时迎面开来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他身旁共用了20秒.已知火车全长390米,求火车的速度.【答案】18米/秒【例 4】小英和小敏为了测量飞驶而过的火车速度和车身长,他们拿了两块跑表.小英用一块表记下了火车从她面前通过所花的时间是15秒;小敏用另一块表记下了从车头过第一根电线杆到车尾过第二根电线杆所花的时间是20秒.已知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100米.你能帮助小英和小敏算出火车的全长和时速吗?火车的时速是:100÷(20-15)×60×60=72000(米/小时),车身长是:20×15=300(米)【例 5】列车通过250米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又知列车的前方有一辆与它同向行驶的货车,货车车身长320米,速度为每秒17米.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相离需要多少秒?列车的速度是 (250-210) ÷(25-23) =20 (米/秒),列车的车身长:20×25-250 =250 (米).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相离的路程差为两车车长,根据路程差=速度差⨯追击时间,可得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相离所用时间为: (250+320)÷ (20-17)= 190 (秒).【例 6】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2000÷3600=20(米/秒),某列车的速度为:(25O-210)÷(25-23)=40÷2=20(米/秒)某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500-250=250(米),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
【例 7】李云靠窗坐在一列时速60千米的火车里,看到一辆有30节车厢的货车迎面驶来,当货车车头经过窗口时,他开始计时,直到最后一节车厢驶过窗口时,所计的时间是18秒.已知货车车厢长15.8米,车厢间距1.2米,货车车头长10米.问货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本题中从货车车头经过窗口开始计算到货车最后一节车厢驶过窗口,相当于一个相遇问题,总路程为货车的车长.货车总长为:(15.8×30+1.2×30+10) ÷1000=0.52(千米),火车行进的距离为:60×18/3600=0.3(千米),货车行进的距离为:0.52-0.3=0.22(千米),货车的速度为:0.22÷18/3600=44 (千米/时).【例 8】铁路旁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解析】行人的速度为3.6千米/时=1米/秒,骑车人的速度为10.8千米/时=3米/秒。
火车的车身长度既等于火车车尾与行人的路程差,也等于火车车尾与骑车人的路程差。
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米/秒,那么火车的车身长度可表示为(x-1)×22或(x-3)×26,由此不难列出方程。
法一:设这列火车的速度是x米/秒,依题意列方程,得(x-1)×22=(x-3)×26。
解得x=14。
所以火车的车身长为:(14-1)×22=286(米)。
法二:直接设火车的车长是x, 那么等量关系就在于火车的速度上。
可得:x/26+3=x/22+1这样直接也可以x=286米法三:既然是路程相同我们同样可以利用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来解决。
两次的追及时间比是:22:26=11:13,所以可得:(V车-1):(V车-3)=13:11,可得V车=14米/秒,所以火车的车长是(14-1)×22=286(米)模块三流水行船【例 9】乙船顺水航行2小时,行了12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4小时.甲船顺水航行同一段水路,用了3小时.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时多用了几小时?【解析】乙船顺水速度:120÷2=60(千米/小时).乙船逆水速度:120÷4=30(千米/小时)。
水流速度:(60-30)÷2=15(千米/小时).甲船顺水速度:12O÷3=4O(千米/小时)。
甲船逆水速度:40-2×15=10(千米/小时).甲船逆水航行时间:120÷10=12(小时)。
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时多用时间:12-3=9(小时).【例 10】船往返于相距180千米的两港之间,顺水而下需用10小时,逆水而上需用15小时。
由于暴雨后水速增加,该船顺水而行只需9小时,那么逆水而行需要几小时?【解析】本题中船在顺水、逆水、静水中的速度以及水流的速度都可以求出.但是由于暴雨的影响,水速发生变化,要求船逆水而行要几小时,必须要先求出水速增加后的逆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80÷10+180÷15)÷2=15(千米/小时).暴雨前水流的速度是:(180÷10-180÷15)÷2=3(千米/小时).暴雨后水流的速度是:180÷9-15=5(千米/小时).暴雨后船逆水而上需用的时间为:180÷(15-5)=18(小时).【例 11】一艘轮船顺流航行120千米,逆流航行80千米共用16时;顺流航行60千米,逆流航行120千米也用16时。
求水流的速度。
两次航行都用 16 时,而第一次比第二次顺流多行 60 千米,逆流少行 40 千米,这表明顺流行60 千米与逆流行 40 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即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 1.5 倍。
将第一次航行看成是 16 时顺流航行了120+80×1.5=240(千米),由此得到顺流速度为240÷16=15(千米/时),逆流速度为15÷1.5=10(千米/时),最后求出水流速度为(15-10)÷2=2.5(千米/时)。
课后练习:练习1.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与一个步行人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行人,每隔2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多少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解析】紧邻两辆车间的距离不变,当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时,紧接着下一辆公汽与步行人间的距离,就是汽车间隔距离.当一辆汽车超过行人时,下一辆汽车要用10分才能追上步行人.即追及距离=(汽车速度-步行速度)×10.对汽车超过骑车人的情形作同样分析,再由倍速关系可得汽车间隔时间等于汽车间隔距离除以5倍的步行速度.即:10×4×步行速度÷(5×步行速度)=8(分)练习2.甲、乙两地是电车始发站,每隔一定时间两地同时各发出一辆电车,小张和小王分别骑车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每辆电车都隔6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小张每隔8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小王每隔9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已知电车行驶全程是45分钟,那么小张与小王在途中相遇时他们已行走了分钟.【解析】由题意可知,两辆电车之间的距离10电车行12分钟的路程48电车行8分钟的路程56小张行8分钟的路程54电车行9分钟的路程15=小王行9分钟的路程由此可得,小张速度是电车速度的72,小王速度是电车速度的20=,小张与小王的速度和是电车速度的1,所以他们合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电车行驶全程所用时间的24,即84=分钟,所以小张与小王在途中相遇时他们已行走了54分钟.练习3.慢车的车身长是142米,车速是每秒17米,快车车身长是173米,车速是每秒22,慢车在前面行驶,快车从后面追上到完全超过慢车需要多少时间?根据题目的条件可知,本题属于两列火车的追及情况,(142+173)÷(22-17)=63(秒)练习4.高山气象站上白天和夜间的气温相差很大,挂钟受气温的影响走的不正常,每个白天快30秒,每个夜晚慢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