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6
5.评价呼吸、心率、肤色,要求讲述根据评价需采取的措施。
6
4
2
0
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20分
4
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4
3
2
1
2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2
1
0
0
2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2100来自6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胸廓扩张情况)。
级表示动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与病人没有沟通。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
标准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A
B
C
D
操作准备10分
4
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帽子、戴口罩。
4
3
2
1
6
2.用物准备:新生儿复苏模型、辐射暖台、手套、听诊器、肩垫、擦干新生儿用的毛巾和毯子、新生儿复苏气囊装置一套、喉镜、电池、小灯泡、低负压吸引器、流量表、秒表、胶布、各种不同型号的气管内导管、胎粪吸引管。
6
5
4
3
评估
8分
4
1.新生儿:Apgar评分。
4
3
2
1
4
2.环境:温度、光线适宜。
4
3
2
1
复苏初步步骤20分
2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
1
0
0
2
2.摆正体位(鼻吸气位)。
2
1
0
0
6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新生儿疼痛评估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疼痛评估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背景新生儿疼痛评估是为了确定新生儿是否正在经历疼痛,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镇痛治疗。
而复苏技术操作是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对新生儿进行急救和复苏的关键步骤。
本标准旨在提供一套可操作的评分标准,以评估新生儿在疼痛管理和复苏过程中的技术操作。
2. 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将分为两个部分:新生儿疼痛评估和复苏技术操作评估。
2.1 新生儿疼痛评估指标- 视觉表情:观察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如紧锁眉头、眼泪等。
- 听觉响应:观察新生儿对声音的反应,如惊吓、哭声等。
- 生理指标:测量新生儿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 行为表现:观察新生儿的行为表现,如挣扎、踢动等。
2.2 复苏技术操作评估指标- 心肺复苏:评估是否正确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血管通路建立:评估是否快速准确地建立静脉通路。
- 气道管理:评估是否正确清除气道并维持通畅。
- 药物应用:评估是否正确使用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 监测与记录:评估是否准确监测并记录重要生命指标。
3.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将根据以上评估指标的结果进行判定,分为三个等级:优秀、良好和需要改进。
- 优秀:新生儿疼痛评估和复苏技术操作均符合最佳实践,无错误或疏漏。
- 良好:新生儿疼痛评估和复苏技术操作有少量错误或疏漏,但不影响整体效果。
- 需要改进:新生儿疼痛评估和复苏技术操作存在明显错误或疏漏,需进行改进。
4. 总结该文档提供了一份新生儿疼痛评估和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旨在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新生儿疼痛状态和技术操作的准确性。
通过正确的评估和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的疼痛管理和急救复苏效果,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
3
3
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动作轻重适宜,
7
终末
部位准确
质量
操作过程中患儿无损伤
3
标准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肤色、心率、呼吸
3
20分
复苏有效的指征:心率、反射恢复,皮肤颜色 逐渐转红润,有自主呼吸,肌张力逐渐恢复
7
合计
100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分值
扣分及
原因
实际
得分
评估:了解孕母及患JL B超情况
2
准备
质量
标准
20分
掌握各种复苏仪器设备的使用
4
了解家属心理状况
2
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3
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4
环境:整洁、安全、安静,温、湿度适宜
2
体位:鼻吸气位
3
立即置于预热辐射台上
2
评估患儿是否足月、羊水、自主呼吸、肌张力
4 .
操
作
流
程
质
量
标
准
60
分
置患儿于鼻吸气位,肩下垫一毛巾,使肩部抬
4
高1.5—2cm
吸净粘液:先吸口腔后吸鼻腔
5
用预热的毛巾擦干全身
2
触觉刺激方法正确
5
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
3
复苏囊加正给氧方胸外按压方法正确
12
评估心率
3
遵医嘱给1:10000肾上腺素 评估心率
新生儿体温调节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体温调节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概述
本评分标准旨在评估医务人员在新生儿体温调节复苏过程中的技术操作水平。
准确的评估和高质量的技术操作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体温调节,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按照一定的指标进行评分。
1. 新生儿体温监测
- 使用准确的体温监测仪器
- 保持监测仪器的正确操作和位置
- 定期记录体温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新生儿暖化措施选择
- 根据新生儿体温情况,选择适当的暖化措施
- 考虑温度控制设备的使用及合理设置
- 确保暖化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新生儿体温调节药物应用
- 根据医嘱和新生儿体温情况,准确使用体温调节药物
-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 监测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4. 新生儿体温调节技术操作
- 掌握合适的技术操作方法
- 注意新生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 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5. 团队合作和沟通
- 与团队成员及时沟通,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 分工合作,确保各项操作有序进行
- 注意信息传递和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结论
通过评估医务人员在新生儿体温调节复苏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可以及时发现不足之处,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本评分标准为医
务人员提供了参考,以帮助他们实施高效且安全的新生儿体温调节复苏技术操作。
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2)

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2)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该评分标准用于评
估新生儿在呼吸复苏过程中的状况,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和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
评分标准
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1. 心率:根据新生儿的心跳情况评估心率得分,心率高于100
次/分钟得分为2分,介于60-100次/分钟得分为1分,低于60次/
分钟得分为0分。
2. 呼吸努力: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努力情况评估呼吸得分,存在
明显呼吸努力得分为2分,有些呼吸努力得分为1分,无呼吸努力
得分为0分。
3. 色泽:根据新生儿的肤色评估色泽得分,粉红色得分为2分,灰色得分为1分,蓝紫色得分为0分。
4. 肌张力:评估新生儿的肌张力情况得分,四肢有活动得分为2分,有些活动得分为1分,无活动得分为0分。
5. 反应性:根据新生儿对刺激的反应情况评估反应性得分,有好的反应得分为2分,有些反应得分为1分,无反应得分为0分。
结论
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估工具,帮助他们在呼吸复苏过程中更准确地判断新生儿的状况。
该评分标准的应用可以提高抢救效果,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新生儿复苏术评分标准

节律为 1∶2(按压:放松=1∶2)
完成时间(30 秒)
评价心率
矫正通气 (5)
引导语或提示:心率小于 100 次 / 分,喘息样呼吸 矫正通气(调整面罩、摆正体位、吸引、张口、增加压力、气管插管)
引导语或提示
报告胸外按压的指征
胸外按压 + 正压通气 (15)
按压位置:胸骨的下 1/3 处, 按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 1/3 频率(配合通气)为 120 次 / 分(90 次按压 +30 次正压通气,每个动作 0.5 秒 节律是 3∶1
完成时间:至少 45 秒
评价心率
满分 得分 (分) (分)
2 2 2
4
2 2 3 3 3 3 2 2
4 2 2 2 4 4 2
5
4 2 2 2 2 1 2
项目 (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引导语或提示:心率小于 60 次 / 分
报告使用肾上腺素的指征
剂量:0.1~0.3 ml/kg 或 0.3~1.0 ml/kg
停止正压通气,改常压吸氧
熟练程度(5)
人文关怀(5)
总分
裁判签名
续表 满分 得分 (分) (分)
2 2 2
2 2 2 1 1 2
2
2 5 5 100
摆好体位(肩下垫高 2~3 cm) 清理气道(先口后鼻) 擦干并移开湿毛巾
弹足底或摩擦躯干部 2~3 次给予刺激
完成时间(30 秒)
评价呼吸、心率、皮肤颜色
引导语或提示:心率小于 100 次 / 分,喘息样呼吸
报告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
安防合适的面罩
正压通气 (20)
按压频率 40~60 次 / 分 挤压和放松的每个动作时间为 0.5 秒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生儿复苏的护理(附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六十六新生儿复苏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产妇妊娠史、羊水性状。
2.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
(二)操作要点
1.判断新生儿无自主呼吸,将新生儿置于远红外复苏台上保暖,头轻度向后仰,头部处于“鼻
吸气位”。
2.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再次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3.快速擦干全身,必要时给予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指轻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背部)诱发
自主呼吸,如新生儿仍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给予正压通气。
4.选择适宜面罩扣住口鼻,给予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按压频率40~60次/min,氧流量5~
10L/min,按压与放松气囊的持续时间比为1:2。
5.经30s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后,如心率<60次/min,开始胸外按压,操作者将一手拇指或
食指、中指置于新生儿胸骨体下1/3(两乳头连线下方),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同时进行正压通气,胸外按压与正压呼吸的比例为3∶1(胸外按压90次/min;正压呼吸30次/min)。
6.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30s后应重新评估心率,如心率仍<60次/min,除继续胸外按压外
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
(三)注意事项
1.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时间较长时可产生胃充气,可cha入新生儿胃管,用20ml注射器
抽吸胃内容物及气体。
2.早产儿吸入氧浓度应<40%。
3.注意保暖,动作轻柔,复苏后密切监护。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肾上腺素:A、浓度:1:10000;B、用法:气管内给药或脐静脉给药;C、用量:脐静脉0.1—0.3ml/kg/次,气管内用药:0.3—1ml/.kg/次;D、必要时3—5分钟重复用。
5
备注12分钟
复苏有效的体征:A、肤色转红;B、自主呼吸好或哭声好;
C、心率大于100次/分。
6
羊水胎粪样评价有无活力:肌张力、呼吸、心率、无活力者,先气管内插管吸引胎粪。
2、气管内加压给氧;(4分)
8
正压人工呼吸30秒钟后评价呼吸、心率、肤色(5分)。如心率小于60次/分;正压人工呼吸的同时,配合胸外按压;(6分)
11
胸外按压:A、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或两侧乳头连线中点下方。B、频率:90/分。C,下压的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
6
正压人工呼吸配合胸外按压30秒钟后评价呼吸、心率、肤色。评价心率大于60次/分时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大于100次/分后停止人工呼吸;评价心率小于60次/分在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同时使用药物。
9分,
缺一样扣1分
药物准备
肾上腺素:1:10000、纳络酮、生理盐水、5%碳酸氢纳、5%或10%
葡萄糖溶液等。
5分,
少一样扣1分
操
作
74
分
判断是否需要复苏
1、是否足月(1分)2、羊水清或胎粪样(1分)
3、呼吸是否好(1分)4、肌张力是否好(1分)
4
操
作
保暖(辐射台)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摆正体位:头轻度仰伸位;清理气道)
新生儿室息复苏评分标准
科室:被考核人姓名:考核日期:
步骤
具体操作
评分
得分
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分值
扣分
操作目的
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自主呼吸停止、心率消失的患儿,使其恢复
自主呼吸和循环。
评估要点
1、评估患儿病情及呼吸、心率状况,呼吸道是否畅通。
2、向患儿家属解释新生儿复苏的的目的及必要性。
操作准备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面罩,用力适度。
5
7)按压时保持复苏球深度适宜、频率准确。一般新生儿潮气量
为6~8ml/kg,频率为40~60次/分。
10
8)观察病情,查看患儿的胸部有起伏,面色转红、呼吸恢复、
心率增快提示复苏有效。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须继续用气囊或气管导管施行人工呼吸。如心率<60次/分,继续人工呼吸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吸呼比为1:2。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
30
9)复苏成功,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根据医嘱给氧或行CPAP
正压通气。
5
10)整理用物。
3
11)洗手、记录。
2
综合评价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0分
5
注意事项
1、复苏时面罩必须与患儿的口鼻紧密衔接,以免影响复苏效果。
2、持续气囊面罩人工呼吸>2分钟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胃管,用注射器抽气或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5
操作用物:呼吸气囊一套、氧气装置、吸痰装置。
5
操作步骤
1)评估患儿,观察患儿面色及心率,判断有无呼吸。
10
2)置患儿于辐射保暖台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知医生。
5
3)置患儿头轻度仰伸拉,使后咽部、喉、气管位于一条直线上,
防止头部过低。
5
4)为患儿清理呼吸道。
5
5)连接氧气装置,调节氧流量为5~6L/分钟。
5
6)迅速放置面罩,面罩应罩住患儿的口鼻及下颌尖部,固定好
3、复苏气囊使用后应拆开清洗、消毒,然后安装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备用。
4、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评分标准
(1)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2)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2分。
(3)关爱患儿不够扣2分。
(4)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