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发展 (1)新事物新现象出现→新词语满足交际的需要:
电脑、网吧、股市、下岗、短信、按揭 (2)社会制度变更、时代变迁:
奴隶、仆、妾、臣/皇帝、宰相、状元、秀才 (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成为词汇发展的另一个原因
不同民族、国家交往→互相吸收 两汉→匈奴、西域借词;魏晋南北朝→佛教词
2、人们认识发展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
• 条件性 • 时间性 • 地区性
条件性 汉语“浊音清化”、“知组、照组合流”、“重唇
分化出轻唇”等都是重要的语音规律。 浊音清化:中古时期10个全浊声母到元代都清化了。
并/b/ 奉/bv/ 定/d/ 群/ / 澄/ / 从/dz/ 邪/z/ 床/d / 禅/ / 匣/γ/
三、词义的演变
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个方 面。要求理解并能任举一例说明。
(2)音位对立关系的改变 中古汉语塞音有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对立→近、现代汉
语只剩下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
(3)音位组合规则的变化(组合关系的改变) 中古汉语可以出现塞音音尾/p/ /t/ /k/,现代汉语入
声消失→以塞音收尾的闭音节消失 古汉语舌尖音/ts/ /ts’/ /s/和舌根音/k/ /k’/ /x/
船→舟;我→吾、余;火柴→洋火;布→洋布 (3)社会发展,生活变化→旧词亡
古代畜牧业发达→《说文》;现代工业发达→科技词
(4)词汇系统的规范调整:淘汰等义词 自行车/脚踏车;话筒/德律风/麦克风
3、词语的替换:
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 所指称现实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产生词语 替换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是社会的因素, “俸禄”变成“工资”;第二是语言系统内 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变成 了双音节词,如“蝇-苍蝇”、“目-眼 睛”。
• 一、语法发展的原因 • 1、社会发展:交际需要,思维发展→调整
某些语法规则:“非常可乐” • 2、语言内部系统的语法变异→方言共同语、
书面语口语、阶级阶层 • 3、外来语影响→定语中心语后置
二、语法发展的表现
1、组合规则的发展
①词序的改变
古汉:“O+V”何罪之有;寡人是问→现汉:‘“V+O”
②偏正结构“大名”、“小名”位置的变化
浊音清化有送气、不送气清音之分→受演变音自身声调的影响 浊音清化只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边音
音位体系(系统)的演变
(1)音位的分化与合并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合并和分化产生出新音位。 如:轻唇音的出现→“阿房宫”(唐以前无轻唇音) 帮/p/ 滂/p’/ 并/b/ 明/m/→(合口三等) 非/pf/ 敷/p’f/ 奉/bv/ 微/ / →唇齿音/f/ 再如:见组和精组分化(先清化)→[i][y] 超音质音位的演变→汉语声调的变化 现代汉语4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汉语4声:平、上、去、入 演变过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
• (3)近义词调整→词汇分化: • 勾当(好事/坏事)→勾当(坏事);宁静/幽静/
安静
• (4)单音词调整→存亡变化: • “江、河”为专名,“川”为通称→“江河”通
称,“川”消失
二、词汇发展变化的情况→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1、新要素的增加(新词的产生)
(1)适应新事物创造新词→新词新义:下海、多媒体、上网 (2)改换旧事物名称→新词旧义:冠→帽子;戏子→演员 (3)改换旧名称的内容(概念)→旧词新义:小姐、丈人
都出现在音位/i/ /y/之前,如酒[tsjәu] 心[sjәm] 饥 [ki] 欺[k’i],而现代汉语则不行→分化出[t t ’
]
• 语音的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 有的方言随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 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的对应关系,人 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 系。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汉语动词和形容词重叠(古汉语无→现代汉语多)
(3)语法范畴变化
汉语表“体”的范畴(着、了、过)唐宋以后产生的。 英语人称代词本有单数、双数、多数之分,双数消亡。
(4)语言类型变化
英语:古→形态丰富,综合性手段重要→属于屈折语 今→形态减少,分析性手段增多→向孤立语靠拢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词汇发展演变的原因
(1)发现新的事物:镭、电子、核子、中子、原子 (2)认识由浅到深→词义深化:云、水、光 (3)认识由粗到细致→同义词发展:废除、解除、消除、铲除
3、语言系统内部矛盾运动→自我调整
• 语音简化,语义增多→同音词、多义词出现→解 决方法?
• (1)同音词调整→复音词 欺:欺骗/妻:妻子/ 栖:栖息
• (2)多音词调整→复音词 习:习惯、学习、练 习
语音演变的制约条件(有规律也有条件)
A、时间条件:语音规律只在某段历史时期起作用。
卷舌音t t ’ 只能出现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而不见
于中古和上古音;浊擦音“日母”出现在浊音清化之后,所以没 有清化。
B、地域条件:语音规律只在特定地域内进行,如广州话保留 了入声;吴方言、湘方言中仍保留浊声母。
C、语音条件:语音演变要受到演变音本身或其他相邻音的音 质与非音质的限制。
清化过程:
全浊塞音→同部位的清声母: 平声→送气清塞音;仄声→不送气清塞音
/b/→平/p’/ 滂 仄 /p/帮 /d/→平/t’/ 透 仄/t/端 全浊塞擦音(从、床)→同部位的清声母: 平声→送气清塞擦音;仄声→不送气清塞擦音 /dz/→平/ts’/(清) 仄/ts/(精) 全浊擦音(邪、禅、匣)→同部位的清擦音 /z/(邪)→/s/(心)→/s/ ;/ /
古汉:大名+小名 城颍、虫蝗 →现汉:小名+大名
③“五四”后句法结构的新特点 (状语后置)
他走了,悄悄的/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
2、聚合规则的发展
(1)词类的发展→新的产生,旧的消亡
助词、连词、介词等大多数虚词都是由古代实词发展而 来的。量词→古汉语没有;上古前缀“有”后来消亡。
(2)语法手段变化
新词产生的途径:
• A、吸收外来成分→国家交流借用:借音 义;音兼义;
• 半音半义;意译;借形;全借 • 民族交往借用:蒙古借词、西域借词 • 地域交往,方言借用:搞、垃圾、草包 • B、利用旧材料创造新词→火车;眼睛→
目;妻子→妻
2、旧要素的消亡
(1)旧事物消失→旧词亡:太监、皇帝、乡试 (2)事物名称改变→旧词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