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升五语文第五讲段落训练(三)(把一段话写生动)
四升五语文第一讲-段落训练(把一段话写连贯)

四升五语文第一讲-段落训练(把一段话写连贯)-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讲写段训练(一)(四升五语文)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
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
二是要注意过渡。
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顺序写景色变化。
先写从到刮风的情况,后写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
作者用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
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
(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北风吹,雪花飘。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
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
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
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
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5 写作手法及写作顺序(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05 写作手法及写作顺序【方法技巧】★写作手法: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衬托: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抑扬:通俗地说,就是褒贬。
“抑”对应贬,即批判、贬损;“扬”对应褒,即赞美、褒扬。
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以小见大: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
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却可以“点石成金”,体现出“大道理”,起到“四两搏千斤”的作用。
托物言志: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爱憎的情感,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
“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直接抒发个人感情,表达个人感知。
(胸臆:胸腔,内心,引申为心意。
)它的好处就是给予读者真情实感,使读者感觉亲切自然,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引发读者的同感和共鸣。
借景抒情: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写作顺序:顺叙(作用:使叙事条理清晰、脉络清楚,令人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强艺术效果。
)插叙(作用:①补充交代xx情节,照应上文,解开悬念;②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③为下文xx情节作铺垫;④突出文章中心、主题。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峰观日出云峰山日出是云峰山的两大名景之一。
为了观日出,老师领着我们披着星斗,登上了云峰山顶。
虽然是夏季,但山顶仍然是凉风习习。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五讲:描写手法的作用(含例题精析+答案)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五讲:描写手法的作用(含例题精析+答案)描写手法的作用有很多,包括揭示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内心 世界、性格特点,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更加有灵魂,令读者身临其境等。
描写手法主要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2.语言描写: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1.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体现了所刻画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对塑造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心理)等起烘托作用。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思想/展现了人物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
前言常见题型 1.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2.为了刻画人物,作者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3.动作描写: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和品质,凸显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巧记公式:运用了xx描写,形象生动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谁xx 性格特点或XX品质。
(一)《想起母亲就想哭》韩石山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
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
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
再就是,嘴太笨。
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
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
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
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
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
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
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培训机构专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对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应用广泛,实用性强。
比如,我们买到一种药品,会配有药品说明书,不能读懂这份说明书,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我们出门旅游,要能读懂手中的地图才不会迷路;在商场刷卡后,要能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才能知道自己手里的消费金额。
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能能力之一。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此类文本呢?一、提取关键信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在于提取关键信息。
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处于图表中,或隐藏在某些数据里;而且,在诸多的信息中又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
首先要全面、仔细地阅读,再根据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进行筛选和整合,从中提取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一则售楼广告,可能有许多描述这个楼盘绿化如何美丽、设施如何先进之类的语句,但关键信息应是地段和价格。
二、理清信息关联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是信息碎片化,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联,才能准确理解文本。
比如某班学生1~8月份课外阅读量折线统计图,6月份读书最少,2、8月份读书最多,3、4、5月份比较稳定。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从这些关联中进一步思考,从而找到比较合理的课外阅读建议。
三、尝试简单推论在提取关键信息、理清信息关联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整合信息,进行简单的推论。
比如由“家”和“冢”两个字组成的漫画。
从两个字形里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信息:“家”是港湾,象征着温暖幸福;“冢”是坟墓,象征着毁灭、死亡等。
“家”是怎样变成“家”的呢?从将“家”字头上的点设计成水滴这一关键信息找出关联:“家”头上的“一滴水”没了,就变成了“冢”,从而推论出漫画主题: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答题点拨一、解读图表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
它能综合考查学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做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第五讲 寻找文中的关键句子(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第五讲寻找文中的关键句子悠悠古韵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及赏析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
次北固山下虽是写羁旅乡愁,但只有淡淡一缕,更多的显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境。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第三联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暑期作文四升五第五讲赏童谣,训语感(阅读)

第五讲 童谣赏析通过欣赏优秀童谣、儿童诗,感受童谣、儿童诗歌的独有魅力。
重点学习童谣语言的有节奏及押韵的特色。
·例文1·虫虫歌什么虫虫能织网?小蜘蛛呀能织网。
什么虫虫造蜜糖?小蜜蜂呀造蜜糖。
什么虫虫会耕地?小蚯蚓呀会耕地。
什么虫虫会发光?萤火虫呀会发光。
【思考练习】1、这是对答式的童谣。
你可以和朋友一问一答,体会这种童谣形式的特点。
2、昆虫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昆虫,你喜欢哪些?能简单介绍介绍吗?小昆 虫的本领还真不小呢!能干的你能不能也来编一编呢?·例文2·瓜和花长长藤,开花花,娃娃爱花不去掐,瓜藤开花花结瓜,要吃瓜,不掐花,娃娃爱瓜也爱花。
【思考练习】1、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快、读得准。
2、你觉得这类童谣有什么特点?你能模仿着编一首吗?·例文3·南京乡土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马刀,城门底下走一遭。
【思考练习】这是一首古老的南京童谣,你还知道什么南京古童谣,唱给大家听听。
·例文4·冬爷爷冬爷爷,走得忙,匆匆来到小鱼塘。
来到鱼塘变魔术,空手按上玻璃窗。
鱼儿住进水晶宫,不怕风吹不受凉。
【思考练习】1、在这首儿歌中冬爷爷来到了哪儿?它到了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2、你发现了冬爷爷让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你能画出来或者编进童谣里吗?·佳作欣赏·小板凳(民间童谣)小板凳,驮衣裳。
驮不动,喊张郎。
张郎在家盖瓦房。
瓦房底,一碗水,泼了大姐花裤腿。
大姐大姐你莫哭:婆婆车来了!什么车?金扮打,银扮车;什么牛?秃尾老水牛?什么鞭?金丝结疙瘩鞭,一炸一路烟。
(收集整理 曦)【赏析提示】这是地道的民间童谣。
它极富童话性:小板凳可以驮衣裳,驮不动还会找人帮忙;它有情节,姑娘裤脚被水泼湿了,在哭;有人劝她——实际是在骗她,让她分散思想,不再伤心哭泣。
于是就描述想象中的迎亲情景:迎亲牛车多么美好——用金银装饰的车,用金丝编成的鞭子;鞭炮齐鸣的热闹场面。
四升五语文第五讲-段落训练(三)(把一段话写生动)教学提纲

四升五语文第五讲-段落训练(三)(把一段话写生动)第五讲写段训练(四)(四升五语文)要把一段话写生动,光靠叙述是不够的,还要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1.学会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例1、小姑娘长一副瘦小的瓜子脸,黄黄的,没有红润色,这是标明着缺乏营养的迹象。
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的癣,围着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长了一圈小胡子。
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又长又浓的眉毛是精神的。
耳边垂着两根编得歪歪扭扭的小辫儿,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在脸上飘来飘去。
她穿着厚实的小皮袄,外面罩着一件紫红色灯蕊绒外衣,可能是不够长了,袖口和衣襟下边都接了一截相同颜色的新布。
【这个例段是人物的描写。
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的特征进行描绘。
】思考:1、把描绘小女孩特征的词语用“”画出来,说一说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小女孩怎样的形象?【读一读,练一练:】(1)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春天到了。
春风吹拂着大地。
这时,泡桐树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蕾。
阳春三月,花蕾便争先恐后地绽开了。
那花瓣是淡紫色的,里面还有许多小黑点,花心正中长出三、四根像蜗牛触角似的细丝,这是花蕊。
近看泡桐花,像一个酒杯,一股浓郁的香气朴鼻而来,像是使人陶醉的美酒。
远看泡桐树,好像一个巨人,长着比千手观音还多的手,拿着数不清的鸡毛掸子,仿佛要扫净空中的灰尘似的。
①这一段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按要求在段中找出有关句子分别写下来。
描写泡桐花形状的:描写泡桐花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泡桐树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
通过打比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
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鲜明。
小四升小五语文作文训练

小四升小五语文作文训练一、我的理想(如果我是? )1、要求:你的理想是什么如果实现了理想,该怎么做好本职工作展开想象,写一篇400到500字的作文。
2、讨论: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职业?你要做的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实现理想后,你会怎么做?3、提示:该题目属于想象类作文,但应结合现实来写,最好要有具体事例。
适合用名人名言、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入笔。
4、练习:(1)写比喻句:理想是,,。
(2)写排比句:假如我是,我会(要);假如我是,我会(要);假如我是,我会(要)。
(3)名言式开头:。
5、例文?(一)假如我是老师?我从小就梦想着自己能当上一名老师。
因为老师就像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无私地奉献,这是多么的伟大啊!假如我是老师,我一定不像有些老师那样,整天板着脸,冷若冰霜,我要像同学们的大姐姐,上课的时候对每个同学都关怀倍至。
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我一定认真解答,直到他们听懂了为止,一定不让他们怀着疑惑下课去玩耍。
下课的时候,我会认真地为他们批改作业,如果他们有谁需要我陪他们玩耍,我一定会热心地奉陪。
如果遇到有不开心的同学,我一定会去安慰他,我宁愿和他一起分享这段不快乐,当他的受气包,我还会努力地去逗笑他,直到他变得和其他同学一样快乐为止。
假如我是老师,我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
我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让哪一位同学在班上受到歧视。
自然,我也会努力地克制同学们之间的纷争,尽量地解决同学们之间的误会。
不过,有些事情还得靠他们自己解决。
但是,如果“舞刀弄枪”的话,我可是绝对不允许的!我要让同学们快乐地生活在这个集体里,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
假如我是老师,我一定不会给同学们布置太多作业,害的他们每天都被作业压得喘不过起来,我要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开辟“第二课堂”,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让他们恢复自由,恢复童年的乐趣。
假如我是老师,我在假日里一定带他们去到处玩耍,体验老师和学生间的亲密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写段训练(四)(四升五语文)
要把一段话写生动,光靠叙述是不够的,还要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1.学会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例1、
小姑娘长一副瘦小的瓜子脸,黄黄的,没有红润色,这是标明着缺乏营养的迹象。
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的癣,围着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长了一圈小胡子。
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又长又浓的眉毛是精神的。
耳边垂着两根编得歪歪扭扭的小辫儿,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在脸上飘来飘去。
她穿着厚实的小皮袄,外面罩着一件紫红色灯蕊绒外衣,可能是不够长了,袖口和衣襟下边都接了一截相同颜色的新布。
【这个例段是人物的描写。
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的特征进行描绘。
】
思考:1、把描绘小女孩特征的词语用“”画出来,说一说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小女孩怎样的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春天到了。
春风吹拂着大地。
这时,泡桐树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蕾。
阳春三月,花蕾便争先恐后地绽开了。
那花瓣是淡紫色的,里面还有许多小黑点,花心正中长出三、四根像蜗牛触角似的细丝,这是花蕊。
近看泡桐花,像一个酒杯,一股浓郁的香气朴鼻而来,像是使人陶醉的美酒。
远看泡桐树,好像一个巨人,长着比千手观音还多的手,拿着数不清的鸡毛掸子,仿佛要扫净空中的灰尘似的。
①这一段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按要求在段中找出有关句子分别写下来。
描写泡桐花形状的:
描写泡桐花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泡桐树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
通过打比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
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鲜明。
例2、《第一次跳伞》中的一段
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空中。
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就像一座座盖着白雪的小山。
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汽车像甲虫,公路像一条线,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这段话写的是从往下看自然景物的情况。
一切都变小了,小得什么样子呢?作者在段中用了四个非常巧妙而贴切的比喻,通过这些比喻,把地面景物变小的样子写得生动有趣极了。
】
思考:用“”画出段落中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例段,做练习。
我站在梅关上,举目眺望,山峦重叠,漫山的树林郁郁葱葱。
雄伟的梅岭像一条银色的龙在飞舞,气势磅礴。
在这万绿丛中,一棵棵火红的枫树挺立着,像一把把火炬,像一片朝霞。
一阵金风拂过,满山红叶像千万只彩蝶在翩翩起舞。
①用“”标出段中的比喻句并标上序
号。
②第一个比喻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第二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第三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③想一想:这些比喻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学会拟人。
拟人,就是把要描写的“物”当作来写。
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例3、
夏天来了。
校园操场周围的小樟树更显得可爱了。
一片片叶子绿油油、光亮亮,好像竖起无数只机灵的小耳朵,倾听着教室里小朋友们的琅琅读书声和清脆甜美的歌儿。
小樟树陶醉啦,舒展着枝条翩翩地随风起舞。
【段中描写的樟树,虽然是有生命的植物,但是是不会思想的。
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赋于小樟树以丰富的思想感情。
】
思考:段落中哪些地方用了拟人句?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按要求做练习。
秋天,花果山的景色迷人。
青石铺的小路,由山脚盘旋回转,在树林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一条龙在波浪中玩耍。
黄、橙、红、绿各色树林尽收眼底。
那粗大的银杏树,
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穿着一身金袍,很神气地立在山岗上。
那高大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似的,这儿一片,那儿一丛,在翠绿松林的怀抱里,显得十分耀眼。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有关句子用“”画出。
4.运用排比。
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在一起。
运用排比,可以全面而充分地表达中心意思,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4、
画家喜爱鹰。
爱鹰的健美——它像欢腾的海水送着夕归的帆船那么美丽;爱鹰的声音——它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亮,清脆,好像在遥远的天边吹着哨音,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爱鹰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画家心里,使人产生美丽的幻想;爱鹰的雄姿——它那“一飞冲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这一段写画家爱。
全段句话,用了个排比句,写鹰的、鹰的、鹰的、鹰的。
句子整齐有力,感情波澜起伏,鹰的形象逼真。
表达了画家爱鹰的真情实感。
】
【读一读,练一练:】
1、用排比的方法把下面的段落补充完整。
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描绘出这壮丽的山河;
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 );
假如我是一个作曲家,我( );
假如我是一个建筑家,我( )。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夏天的特点是_____,冬天的特点是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____。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
”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四升五语文第五讲段落训练(四)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成绩:。
一、读一读,练一练
一会儿,只见黄公鸡双翅一展,像只老鹰凌空扑食似的,冲向白公鸡,它用脚抓,用嘴啄,迫使白公鸡后退几步。
但白公鸡也不示弱,它腾空一扑,嘴壳一啄,凶猛异常,把黄公鸡的毛啄掉了一撮。
1、这一段是描写两只公鸡的情景,是动态描写,描写这两只公鸡动作的词语有:
2、读下面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春回大地,到处是一片绿,绿的草,绿的树,绿的林,绿的世界……
这段话中哪个词突出了“春回大地”的特征?用
“”标出来。
二、阅读题
___________________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
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
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
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
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
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
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
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
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主要画的是
()。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
2.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把文章分成3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5.给短文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