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水镜八奇之一 诸葛亮的历史评价及轶事典故
历史趣谈:水镜先生对蜀汉的影响:诸弟子都历任要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水镜先生对蜀汉的影响:诸弟子都历任要职
导语:司马徽在蜀汉影响:司马徽为刘备举荐伏龙、凤雏是刘备成就基业的基础,诸葛亮和庞统为刘备建国都有重要贡献。
司马徽在蜀汉的弟子还有向朗、
司马徽在蜀汉影响:司马徽为刘备举荐伏龙、凤雏是刘备成就基业的基础,诸葛亮和庞统为刘备建国都有重要贡献。
司马徽在蜀汉的弟子还有向朗、李仁、尹默等,向朗没有伏龙凤雏有名气,但是他从小师从在司马徽求学,与徐庶、韩嵩、庞统都关系密切,尤其是和马良、马谡兄弟友好,他称赞马良是圣人,在蜀汉担任重要职务。
诸葛亮南征时,向朗就以丞相长史的身份在成都留守,能防止曹魏和东吴乘诸葛南征攻打蜀汉。
诸葛亮北伐曹魏时,向朗又随军担任诸葛亮长史,因马谡战败被牵连罢职。
向朗是冤枉,习凿齿都评价诸葛杀马谡错了,向朗若告发马谡就是小人了,十万将士为马谡被杀流泪,足见马谡也是圣贤,受官兵爱戴,被杀是很冤。
诸葛杀马谡罢向朗是一生最大错误,也造成蜀汉司马徽弟子间的疏远。
向朗随后被诸葛亮任命为光禄勋,成为闲职,以后就不问政事一心修书治学。
向朗的弟弟向宠就是诸葛亮出师表中被托付军事的将领,后来在同叛乱夷人作战中阵亡。
另一弟弟向充是为诸葛亮立庙祭祀的倡导人,可见诸葛亮和向朗兄弟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向朗后来担任了左将军。
接替向朗的是杨仪,与魏延等不和,若任用向朗,不会发生后来魏延被杀等内乱,向朗在蜀国是上至执政,下至孩童都敬重的君子,主张“和为贵”的理念,代表了蜀国团结的思想。
李仁的儿子李譔曾担任过太子刘璿的老师,最高任太子仆射,被蒋琬儿子蒋显取代。
李譔是开朗诙谐的性格,不被重视,最多仅担任中散大夫、右中郎将,不再让
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历史上的诸葛亮

浅析历史上的诸葛亮内容提要: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
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赤壁之战居功至伟。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
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威镇八方,可谓“真乃神人也。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如神人般完美无缺。
本文从思想品德,成就,不足之处等方面浅析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旨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让大家重新认识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关键词:诸葛亮、历史、功绩、过失不足一、性格特点与思想品质(一)、谨慎稳重。
历史上,诸葛亮是个生性谨慎,做事小心的人。
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罗贯中写三国的时候美化了西蜀美化了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平定南方,对孟获七擒七纵。
试想想:对敌人七擒七纵,以诸葛亮事事小心谨慎的性格,他决计不会有这么大的军事冒险行为。
一切史料记载上也没有出现过“孟获”这个名字。
在《三国志》里,对于诸葛亮南下只有十二字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1】连对三国史最有说服力度的《三国志》都如此简略,可见历史上谨慎的诸葛亮会做这等事吗?(二)、目光长远,远见卓识。
诸葛亮凡事看得很长远,这才铸就了他那独具特色的治国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诸葛亮的治国思想,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其谋略思想:1、诸葛亮以其超人的预测能力,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各割据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后,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科学论断,并为刘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战略,策略。
3、消灭较为弱小的刘璋,刘表势力,占据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
4、此后,对内革新政治,积蓄力量,改善同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后方。
5、联合孙权,孤立曹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的历史故事-诸葛亮从师

诸葛亮的历史故事-诸葛亮从师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是历史上出了名的。
但是诸葛亮从师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的历史故事-诸葛亮从师吧!诸葛亮从师传说诸葛亮小时候是水镜先生的弟子。
水镜先生隐居在襄阳城南水镜庄,院子里喂了一只花颈公鸡。
这公鸡每到晌午总要叫三声,水镜先生一听到鸡叫就下课散学了。
诸葛亮听先生讲天文地理和兵书阵法入了迷,每次听到鸡叫就厌烦。
后来他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装上几把米来上学,瞅着那只公鸡要叫时,就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米,快吃完时再撒一把,等公鸡把一口袋米吃完再叫唤时,也就听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
这样过了一些时候,师娘天天饿着肚皮等水镜先生过晌,免不了要抱怨几句:“你这位老先生真的成仙了,每天过了晌午还不知道肚子饿!”水镜先生说:“你没听到公鸡才叫唤吗?”师娘是个精细人,第二天快到晌午时,她悄悄地走到院子里,见那只花颈公鸡伸长脖子刚要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米来。
她走过去看了个仔细,便不声不响地转回去了。
这天,水镜先生觉得肚子特别饿,一进门就招呼师娘快盛饭。
师娘等他吃完饭,才笑着把饿肚子的情由告诉他,并且说:“没想到你这位先生还不如小诸葛!”水镜先生一听,好不生气:“这个顽童,竟敢捉弄师长,明日让他回去!”诸葛亮走了几天,师娘给他讲情:“小诸葛喂鸡也是为了求学,我看就饶他一回吧。
”水镜先生知道诸葛亮聪明过人,十分好学,几年寒窗过后,必成盖世奇才,怎舍得荒废他的学业。
但又想到看树看直,看人看品,奇才既能成为治国安邦的俊杰,也能成为祸国殃民的奸雄,是收是退,还要看看他的品行德操,于是就派了书童爱玲去隆中察访诸葛亮。
爱玲到隆中暗暗访了几天,回来向水镜先生谈了三件事:一是诸葛亮的母亲冬天怕冷,他上山割来水晶草铺在床上,自己先睡上去焐一会儿,再让母亲安睡。
二是诸葛亮家离井台只隔两畦菜地,他人小个头矮,生怕水桶碰着人家的麻秆篱笆,每次挑水都多走许多路,绕过山脚边再往回拐。
三是诸葛亮以前向附近一个后生求教时,开口就称“先生”,每天大清早都去那家打扫庭院;如今,诸葛亮的才学超过了那后生,那后生有空就来向诸葛亮讨教,但诸葛亮还称他为“先生”,每天照旧跑去打扫庭院。
千古奇谋诸葛亮与周瑜

千古奇谋诸葛亮与周瑜千古奇谋诸葛亮与周瑜,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备受赞誉的智勇军师。
他们在三国时期,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在乱世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谋略。
本文将通过探讨两位英雄的背景、才能以及其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展示他们所具备的千古奇谋。
一、诸葛亮:智勇双全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时期蜀国的重要谋臣与军事统帅。
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精通天文、地理、法律以及医学等学科。
诸葛亮自刘备投靠刘表之后,便成为了刘备的重要谋士,并且成为了他的拜把兄弟。
他以其深思熟虑和卓越的军事计划,为刘备带来了许多优势。
著名的“诸葛亮藏锦囊”的故事就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机智。
在对抗曹魏的战役中,诸葛亮提出了多种奇谋妙计,如“火烧连营”、“借箭攻城”等,灵活运用火攻战术,巧妙地击败了强敌。
此外,他还老练地掌握了情报战,善于伪装和假象,充分利用了曹魏高级将领的虚荣心和骄傲心理,使其误入陷阱。
二、周瑜:智勇双全之“美髯公”周瑜,字公瑾,是孙权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与谋士。
他出生于武昌,早年以其英俊的相貌和出色的才华而闻名。
周瑜从小习武,精通剑术和马术。
然而,与诸葛亮不同的是,周瑜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实战经验,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战场上。
他以其出色的指挥和统帅能力,帮助孙权在三国乱世中建立了庞大的江东势力。
在与刘备合作对抗曹魏的过程中,周瑜展现出了卓越的智谋。
他利用曹魏将领吕蒙的间谍身份,成功地捕获并诱杀了曹魏的水军统帅蔡瑁。
此外,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先与刘备联合,然后以火攻为主的战略,最终击败了曹军,为东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卓越表现与永垂不朽的奇谋诸葛亮和周瑜以其杰出的才华和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谋士。
他们合作时的一系列计划和策略,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为各自所在的势力稳固地打下了基础。
诸葛亮以其让人瞠目结舌的智慧和深谋远虑被后世人称为“卧龙”,他在刘备临终前托孤时所说的“保境安民”成为了后来政治家和军事人士的激励之词。
诸葛亮的传说故事

诸葛亮的传说故事诸葛亮,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
那你知道诸葛亮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诸葛亮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诸葛亮的传说故事篇【1】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
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
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
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
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
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
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
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
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诸葛亮的传说故事篇【2】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
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
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
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
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
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
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
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
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
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历史趣谈:诸葛亮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 这才是真实的诸葛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诸葛亮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这才是真实的诸葛亮导语:人观点,欢迎批评哈!《三国演义》里边的诸葛亮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有啥不一样?由于时刻的久远和说书人的以讹传讹,诸葛亮的真实形象人观点,欢迎批评哈!《三国演义》里边的诸葛亮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有啥不一样?由于时刻的久远和说书人的以讹传讹,诸葛亮的真实形象现已被改得面目全非。
前次有人发个帖子,说诸葛亮也算军事家,不敢苟同,写一篇小文论论诸葛同志究竟是如何一个面貌:草庐三顾:听易中天教师的百家讲坛,里边说诸葛同志本来在刘备三顾之前就去拜访过他,其时刘备拿个马尾巴编制着玩——究竟他是编草鞋身世,喜爱手工艺织品,诸葛同志劝他要胸怀大志,刘备听了不以为然。
可见诸葛同志在草庐三顾前就知道刘备了,并且有过密切触摸。
隆中对:这个战略本来被很多人斥为目光短浅,放着物质丰饶的荆襄九郡(至今湖南北部都被称为鱼米之乡)不必,却偏偏挑选了自然条件恶劣的汉中区域作为北伐基地,以至于屡次军粮接济不上,常常无功而返,诸葛同志今后的失利从“隆中对”时就注定了。
火烧博望坡:据演义说,是诸葛同志的第一战,问题是这场战斗发作在建安七年,而咱们的诸葛同志是在建安十二年才出来协助刘备的,相差了五年。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
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可见火烧博望坡是大耳贼刘备,而不是咱们的诸葛同志。
舌战群儒:这是咱们诸葛同志出山后干的又一件大事,出尽了风头,但是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受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褪去“神话”光环 揭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褪去“神话”光环揭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导语:我们了解诸葛亮大多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治国有方,料事如神,但小说毕竟有太多虚构成分,鲁迅就曾有“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的评论我们了解诸葛亮大多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治国有方,料事如神,但小说毕竟有太多虚构成分,鲁迅就曾有“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的评论。
那么,让我们褪去他的“神话”光环,作为“凡人”的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真实的“三顾茅庐”有关诸葛亮最出名的典故就是三顾茅庐了,还原真实的诸葛亮,首先要从他的出山——“三顾茅庐”说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常被对手贬损地称作“诸葛村夫”,是说他出身村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诸葛亮出身官宦世家,是汉代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裔。
他的父亲诸葛做过太山郡丞,叔父诸葛玄是东汉末年的豫章太守。
诸葛亮年幼时父母双亡,他和弟弟诸葛均只得投靠到叔父诸葛玄门下。
诸葛玄素来与荆州牧(荆州的最高官员)刘表交好,便前往依附,诸葛亮于是又随之来到了荆州。
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过着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
他志向不凡,常自比古时的名相管仲、乐毅,在荆州一带的文人中小有名气。
当时,刘备屯住在新野。
由于事业的坎坷不顺,刘备很想找一位能为自己谋划方略的贤士,谋士徐庶便向他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立即亲自前往请教,于是上演了古今君臣知遇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
根据《三国演义》,刘备先后三次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无功而返,却从多个侧面了解了诸葛亮的才能。
一心求贤的刘备不辞辛苦第三次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历史】诸葛亮与水镜先生师徒两人谁更智慧

【三国历史】诸葛亮与水镜先生师徒两人谁更智慧【三国历史】诸葛亮与水镜先生师徒两人谁更智慧?每当你提到《三国演义》,你一定会想到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
当你提到诸葛亮时,你会想到一个人,水景先生,诸葛亮的主人。
作者心血来潮:诸葛亮和水景先生之间谁更“聪明”?有些人可能认为伯乐和千里马是不可比的。
然而,作者认为,这两位智者在面对大是大非和伟大的智慧与勇气时具有可比性。
诸葛亮巧借东风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后的三气周瑜,上演空城计、暗度陈仓、减兵增灶与司马懿的斗智斗勇的故事恐怕是家喻户晓吧;而水镜先生呢,他能提前算出刘备哪一天登门,一出场就算准了刘备准备逃难的尴尬处境,而且一语点醒了“蒙圈”了的刘备――狼狈至此乃缺谋臣,他还未卜先知:诸葛还没出茅庐,他便断定了诸葛亮的结局,虽遇其人,然生不逢时也。
如此比较下来,此二位均料事如神,可谓百分神仙吧。
《华容路》之后,水景先生一言不发地再次出现,直奔主题:“我听说你要杀关羽,你怎么过几天就看不见了?世界上的事情都看不清。
”诸葛亮不满意:“关羽放了曹操,打破了我的八卦阵。
我们应该杀掉感情和理智。
”水净笑道:“你为什么杀了曹操?”诸葛亮回答说:“自然是为上帝和公众扫除障碍。
”水静不这么认为:“杀了不为人知的人!曹操是宰相。
杀了他。
你把汉朝的咸帝放在哪里?天上没有两天,全国也没有两个国王。
你想让刘备自己杀了皇帝吗?还是想让刘备做汉朝咸帝的宰相?困惑!真的困惑!关羽先生误伤了你的生命!“诸葛亮听了这番话,感到很震惊,背后很冷……这句话应该是“用一句话唤醒梦中人”。
水镜先生早在诸葛亮追随刘备之时就已经说“得其主而不得其时”。
那个时候,水镜先生就已经眼观天下了――曹操方面已经牢固占领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而且还是在各方面最有优势的地区,无论人力、物力、地域资源都远远高于刘备势力,水镜说的这个“时”,其实就是这个形势。
水镜先生明知道局势如此可为什么还举荐诸葛亮到刘备身边呢?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是匹千里马,而刘备就是伯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水镜八奇之一诸葛亮的历史评价及轶事典故
导语:人物生平滞留东吴诸葛靓原与父亲在魏国,性格方正且有才能和声望。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据守寿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并派长
人物生平
滞留东吴
诸葛靓原与父亲在魏国,性格方正且有才能和声望。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据守寿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并派长史吴纲带着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作人质并请求援军。
诸葛诞据守一年后终以兵败告终,自己亦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杀,诛夷三族。
诸葛靓于是留在东吴,任右将军。
大战晋军
吴甘露元年(265年),吴末帝孙晧移都武昌,诸葛靓与御史大夫丁固留镇建业。
次年,山贼施但聚众数千人,劫持永安侯孙谦叛乱并攻向建业,要改立孙谦。
将到建业前已有万多人,更择选吉日,以孙谦名义派使者召命留守的丁固和诸葛靓。
但诸葛靓立即处斩其使者。
施但随即再前进,诸葛靓及丁固出击,在牛屯击溃施但部众,俘获孙谦。
宝鼎三年(268年),诸葛靓又与右大司马丁奉进攻合肥,被晋安东将军司马骏击退。
无力回天
天纪三年(279年)冬,晋武帝出兵多路攻打东吴,发动晋灭吴之战。
次年,晋兵先后攻陷长江诸镇,王浑进逼牛渚,诸葛靓于是受命与丹阳太守沈莹和护军孙震,在丞相张悌率领下渡江迎战。
渡江后围攻城阳都尉张乔,张乔兵少被逼请降,诸葛靓建议屠杀张乔及其兵众,认为他仅是救兵未到而假意投降,一旦留其在后,必会成为后患。
但张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