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汇编历史典故故事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历史典故大全五则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历史典故大全五则历史典故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历史典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历史典故大全五则,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一年级历史典故【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释义】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历史典故】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病死。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
智伯独揽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
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
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
智伯立即派人传令,让魏桓子和韩康子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一一。
晋一一被智伯围困了整整三年,形势越来越危急。
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
后来,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伯军队四散逃窜,智伯被擒。
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
赵襄子急忙挽留。
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
历史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请你让我走吧!”一年级历史典故【2】暗度陈仓【出处】(元代)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
【释义】度:通“渡”;陈仓:古代的地名,今陕西宝鸡东,为通向汉中的一交一通孔道。
比喻正面迷惑敌人,而暗中从侧翼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历史典故】秦朝被推翻的时候,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不放心。
早些时候,他曾与刘邦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一一,谁就在关中为王。
结果,首先进入咸一一的是刘邦。
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让他回到家乡,便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分给他,封他为汉王,想把他关进偏僻的山里去。
一年级学的历史故事短的_中国历史小故事

⼀年级学的历史故事短的_中国历史⼩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不仅能帮助孩⼦提升作⽂的内涵,还能让他们寻根⽂化,了解中国⽂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年级学的历史故事短的,供⼤家参考。
⼀年级历史故事1第⼀个皇帝——秦始皇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统⼀了中国。
他觉得⾃⼰的功绩⽐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不能再⽤“王”的称号,应该⽤⼀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了“皇帝”的称号。
他是中国第⼀个皇帝,就⾃称是始皇帝。
他还规定:⼦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代叫⼆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代⼀代传下去,⼀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的国家呢?在⼀次朝会上,丞相王绾(⾳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封⼏个王不⾏,请皇上把⼏位皇⼦封到那⾥去。
”秦始皇要⼤⾂议论⼀下,许多⼤⾂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
他说:“周武王建⽴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
到后来,像冤家⼀样互相残杀,周天⼦也没法禁⽌。
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意。
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六个郡,郡下⾯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
国家的政事,不论⼤⼩,都由皇帝决定。
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送来的奏章,要看⼀百⼆⼗⼀⽄(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见他的权⼒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就不⼀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
国家统⼀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多不⽅便。
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的距离⼀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
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便了。
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中原之前,列国的⽂字也很不统⼀。
就是⼀样的⽂字,也有好⼏种写法。
从那时候起,采⽤了⽐较⽅便的书法,规定了统⼀的⽂字。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三篇历史典故故事

【导语】了解⼀个国家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历史故事是让我们最容易了解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世界历史、清朝历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最快捷⽅法。
经典历史故事等你来品味。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 三顾茅庐 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县,访襄阳⽔镜先⽣司马徽(hui)知:卧龙、凤雏两⼈,得⼀可安天下。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业。
孔明巧取荆襄 周瑜在⾚壁⼤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计,兵不⾎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
刘备丧偶,周瑜⽣计,⽤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州。
刘备协同赵云如约⽽⾄,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折兵”。
昭君出塞 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贿画师⽑延寿⽽被丑化,不得宠幸。
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艳,南飞⼤雁为之驻⾜,故有“落雁”之称。
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篇⼆】 ⾚壁之战 曹操消灭袁绍统⼀北⽅,欲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刘琮(cong)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拼杀得以脱险,退⾄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壁下寨抗曹。
因北⽅⼠兵不习⽔战,曹操采⽤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中计)、苦⾁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烧连营,曹操败⾛华容道,被关⽻所放(曹操对关⽻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
⾚壁⼀战,奠定了三国⿍⽴的基础。
(注:来⾃《三国演义》,⾮正史) 官渡之战 曹操“挟天⼦以令诸侯”与北⽅的袁绍产⽣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将颜良、⽂丑被暂降曹操的关⽻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短文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短文读儿童历史小故事,有益于帮助小朋友了解中国的一点历史,增强自身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历史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历史故事1飞将军李广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
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
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
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
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
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
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
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
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
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
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
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大营。
这一回,汉武帝派了四路人马去抵抗匈奴。
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
一年级历史故事三分钟

一年级历史故事三分钟1.历史上最早的“爸爸去哪儿”——大禹治水禹的父亲鲧用9年的时间治理水患,最后以失败告终。
禹总结父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疏通的办法,让洪水顺着河流奔向大海。
禹出门治水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
在治水的过程中,他多次路过家门口,却一次也没有进去。
他第一次路过家门时,妻子正在生孩子,孩子嘹亮的哭声传到禹的耳朵里雨,他很想进去看望一下妻子和孩子,可是为了尽快解决水患,他狠狠心没有进去。
他第二次经过自己家门口时,看见儿子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禹向妻子和儿子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又去治理洪水了。
他第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口的时候,儿子已经10岁了,禹在门口摸了摸儿子的头,和蔼的说:孩子等我把洪水全都治理好,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咱们一家人再团聚。
又带着队伍离开了。
这就是历史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孩子们记住了故事情节,了解了历史,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2.一鼓作气势如虎——曹刿论战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和齐桓公准备打仗。
有个叫曹刿的庶民,请求随同鲁庄公一同去战场。
曾经打败鲁国的齐军,根本没有把鲁军放在眼里。
见到鲁军摆好阵型,便击鼓挑战。
曹刿告诉鲁庄公,命令军士们不准擂鼓,不准呐喊,不准进攻。
此时齐兵再次击鼓,呐喊声震天动地。
曹刿让鲁军不要迎战继续等。
当齐军第三次击鼓时,将士们的喊杀声和前两次相比已经弱很多。
于是曹刿请鲁庄公擂鼓迎战,经过齐军前两次挑衅鲁国的士兵,早就按捺不住了,他们精神抖擞,听到鼓声立马冲向前去,战场上厮杀声冲天而起,只是原本信心满满的齐军战斗力好像被消耗尽了,他们渐渐不敌鲁军,被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奔逃。
双方交战是靠战鼓振作士气,第一次击鼓士气正盛,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消耗完了,齐军击鼓三次,鲁军这个成语的来历。
气丧失,鲁军士气旺盛,所以能够取得胜利,这便是一鼓作气的来历。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来历,同时了解了曹刿论战,初中课本中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
给小孩讲的历史典故

给小孩讲的历史典故1. 曹冲称象:孙权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没有那么大的秤可以称。
曹冲想出一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在船舷上刻下水面到达的位置,然后再把大象牵下来,往船上装石头,直到水面到达刚才的刻度。
这样就可以通过称石头的重量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
2. 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两件事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认为自己的功劳更大,扬言要给蔺相如好看。
蔺相如却处处避让廉颇,手下的人都很不解。
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他和廉颇,如果他们两人闹矛盾,秦国就会趁机侵略。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就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
从此,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共同保卫赵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3.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4. 司马光砸缸: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
5. 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一次,刘备在中原吃了败仗,只得逃往荆州,依附刘表。
为了能够复兴汉室,夺取天下,刘备到处招纳人才。
徐庶和司马徽见他一心爱才,就向他举荐一个人,此人就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人才,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6.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他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前都要尝一尝苦胆,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国耻。
一年级历史人物故事大全简短

一年级历史人物故事大全简短1、商鞅立木为信商鞅变法,为了取信于民,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说谁能将此木搬到城门,赏赐十金。
搬一根木头就可以拿到十金,民众无人相信,后来把赏赐加到五十金,有人试着把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
这就是说要言而有信。
2、朱元璋的神奇传说相传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年轻时给地主放牛,后来出家做了和尚,他本人对农民和释迦牟尼都有深厚感情。
朱元璋参加起义队伍之后一直很顺利,奇迹般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大明皇帝。
3、岳飞精忠报国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在攻击金兵时,收复了许多失地。
可高宗和秦桧一心求和,又与秦桧在一天内连下12道金牌,召回岳飞。
在秦桧的诬陷下,岳飞惨遭杀害。
4、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邻居有梨树,结了很多梨。
孔融和哥哥们让孔融去拿梨,孔融拿了个最小的梨。
父亲问孔融为什么不拿大的梨呢?孔融说:“哥哥们年岁大,应该吃大的。
”5、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住靠近墓地的地方,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附近。
孟子学的是屠杀买卖之事,于是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孟子开始学礼节和知识。
最后迁到一块书香之地,孟子才开始学习诗歌和经典。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6、画龙点睛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画眼睛。
大家认为他画的龙像没眼睛的怪物,就请他加上眼睛。
当他画完两只龙时月亮就出来了,振笔作之,画龙头上的眼睛远近观看十分逼真而龙像全失去了精气神,跟着月亮一隐一现。
如今“画龙点睛”常用来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便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7、铁杵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所以逃学回来遇到大娘拿铁杵磨针。
李白好奇的问这要干什么?大娘说我要把它磨成针呀!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怎么可能磨成针?大娘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他发奋学习成了唐代的大诗人。
如今“铁杵磨成针”常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一年级必背历史故事30篇

一年级必背历史故事30篇
1. 夸父逐日
夸父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英雄,他追逐太阳的故事被人们
传颂至今。
夸父追逐太阳的形象象征着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不断奋进,实现自
己的目标。
2.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农业英雄。
他耐心尝试各种草药,发现了很多可以治病救人的植物,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新知识,
促进社会进步。
3. 姜子牙治水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
他用智慧和
勇气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为人民创造了安宁和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
事教导我们,只要我们勇敢面对问题,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
能够化解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
4. 盘古开天地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他用巨斧劈开了天地,创造
了宇宙的秩序。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
和创造力,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5. 嫦娥奔月
嫦娥是中国传说中的仙女,她嫁给了后羿,并帮助后羿射下了
九个太阳。
后羿误服了仙药后飞升了天上,而嫦娥则被困在了月宫。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有时候为了保护我们所爱的人,我们需要做
出牺牲,但是这样的牺牲也会获得一份幸福和美好。
......(续下文)
以上是一年级必背历史故事的30篇简介,每个故事都带给孩
子们不同的启示和教益,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
三顾茅庐
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i)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孔明巧取荆襄
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
刘备丧偶,周瑜生计,用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州。
刘备协同赵云如约而至,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昭君出塞
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
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
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篇二】
赤壁之战
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欲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cong)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
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注:来自《三国演义》,非正史)
官渡之战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文丑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
袁绍谋士许攸(you)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
官渡之战是历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司马迁写《史记》
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篇三】
飞将军李广
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
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吕氏之乱
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
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
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值得肯定的一面。
霸王别姬
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