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概述

【不良反应】 丙谷胺不良反应比较轻,偶有腹 胀、口干、腹泻、便秘、失眠及白细胞减少等。
三、胃黏膜保护药
硫糖铝(Sucralfate,胃溃宁)
【药理作用及应用】 硫糖铝为蔗糖硫酸酯的碱式铝盐,能够在胃酸的酸 性环境下,聚合成胶状体,覆盖于胃黏膜与溃疡部位的表面,形成保 护层,抵御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的侵蚀,同时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 其活性,与胃黏膜的蛋白质络合形成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有利于黏 膜的再生和溃疡的愈合。治疗剂量时,胃蛋白酶活性可下降30%。常 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
【不良反应】 奥美拉唑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
呕吐、口干、腹痛、胃肠胀气及便秘等消 化系统反应。头痛、眩晕、嗜睡、失眠等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 (ALT,AST)增高、皮疹、外周神经炎、白 细胞减少等。不宜久服。
(四)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丙谷胺(Proglumide,二丙谷酰胺) 【药理作用及用途】 丙谷胺系氨基酸的衍生物,
助消化药
稀盐酸(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稀盐酸为10%的盐酸溶液,口服给药时,能够 增加胃内酸度,进而增强胃蛋白酶的活性,为 胃蛋白酶提供发挥消化作用的酸性环境。进入 十二指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有 助于钙、铁的吸收。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 胃酸缺乏症如胃炎、恶性贫血以及消化不良等。 常用量一次0.5~2ml,于饭前或饭中用水稀释后 服用,常与胃蛋白酶同服,使胃黏膜免受刺激。
多潘立酮(Domperidone) 【药理作用】 多潘立酮系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主要在外周发挥作用。多潘立酮能阻断胃肠壁的多巴胺受体, 加速胃肠蠕动、促进胃的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其作 为一种促动力药,能增加消化道的动力,防止食物反流。 【临床用途】 多潘立酮可用于进食后胃排空延缓、胃食道返流、 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诸如嗳气、胃肠胀气、恶心、呕吐 等功能性、器质性、感染性、饮食性、放射性治疗或者化疗所 引起的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多潘立酮可见口干、皮疹、头痛、腹泻、神经过敏、 倦怠、嗜睡、头晕等,偶见暂时性、轻度腹部痉挛。有时血清 泌乳素水平会升高,但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中枢不良反应较 少。婴幼儿及孕妇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消化科常用药物合理使用

抑制胰液分泌
生长抑素:250ug/h,半衰期短1-3分钟,需 连续给药。 奥曲肽:100ug 一日3次 皮下注射半衰期 100分钟。
抑制胰酶活性
加贝酯:治疗前前3天 一日300mg 症状 改善一日100mg 疗程6-10天 乌司他丁: 10万单位 溶于500ml 5%葡萄 糖或生理盐水,3次/日,或溶于2ml生理盐 水2ml 日3次静脉注射。
果胶铋
大分子果胶酸代替小分子枸橼酸根,增强 胶体特性,增强胃粘膜屏障作用,特性粘 数为枸橼酸铋钾的7.4倍,对受损粘膜有高 度选择性;文献报导果胶有止血作用;抗 HP。 0.2 tid 三餐前30分口服
硫糖铝
药效:酸性环境下,本品可解离为带负电荷的 八硫酸蔗糖,并聚合成不溶性胶体,保护胃粘 膜;能与溃疡或炎症处带下电荷的渗出蛋白质 结合,可溃疡面形成保护膜;能吸附胃蛋白酶 和胆盐,抑制其活性;促进胃粘液分泌,刺激 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用法:1g qid 饭前1小时及睡前,嚼碎或糊状 温开水送服。 与抗酸剂合用,间隔半小时以上。
抗酸药
碳酸氢钠 氢氧化铝 磷酸铝 铝碳酸镁
氢氧化铝
药效:通过胃酸反应中和胃酸;与胃酸混 合形成凝胶覆盖于溃疡面而起到保护作用; 抗胃酸形成氯化铝有收敛止血作用。 用法:10-15ml,一日3次饭前1小时及睡前 服。
磷酸铝
药效:通过胃酸反应中和胃酸;与胃酸混 合形成凝胶覆盖于溃疡面而起到保护作用; 抗胃酸形成氯化铝有收敛止血作用。不被 肠道吸收,与氢氧化铝相比铝吸收更少。 用法:20g 一日3次 食道炎于饭后和晚上睡 觉前服用。 胃炎、胃溃疡于饭前半小时前 服用。 十二指肠溃疡于饭后3小时及疼痛时 服用。
2015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一)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包括抗酸剂与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助消化药、解痉药与促胃肠动力药、泻药与止泻药、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H2 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抑酸剂。
抗酸剂一般分为两类:(1)吸收性抗酸剂如碳酸氢钠,此类药物口服后,在胃内中和胃酸。
(2)非吸收性抗酸剂,此类药物含难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能直接中和胃酸而不被胃肠道吸收,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铝、镁制剂,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
第一亚类抗酸剂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抗酸剂服后在胃内可直接中和胃酸剂,并非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
抗酸剂的特点有:(1)直接中和胃酸,迅速缓解反酸、胃灼伤、胃痛等症状。
(2)作用时间短,每日服用次数多。
碳酸钙中和胃酸作用缓和,抗酸作用较碳酸氢钠强。
氢氧化镁抗酸作用较强,起效快,镁有导泻作用。
氢氧化铝与胃内已经存在的胃酸发生中和反应,导致胃内pH 升高,从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
氢氧化铝片剂效果不及凝胶剂好,故常使用凝胶剂。
(二)典型不良反应1.碳酸氢钠、碳酸钙因释放二氧化碳,可出现呃逆、腹胀和暖气,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2.氢氧化镁在肠道难于吸收,产生的氯化镁可引起腹泻,在肾功能不良者可引起血镁过高。
3.氢氧化铝可能引起便秘。
(三)禁忌证1.含镁剂如铝碳酸镁,禁用于高镁血症者。
2.含钙剂如复方碳酸钙,禁用于高钙血症、高钙尿症、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者。
3.正在服用强心苷药物时禁用复方碳酸钙。
4.阑尾炎患者、急腹症患者、早产儿和婴幼儿禁用氢氧化铝。
(四)药物相互作用1.铝、镁剂(铝碳酸镁)与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异烟肼、吩噻嗪类、地高辛、头孢泊肟匹酯、四环素类、H2 受体阻断剂、左甲状腺素的口服制剂合用,使后者的吸收减少,故一般不提倡合用。
如需合用,服用时间应间隔2h 以上。
2.含铝、钙或镁的抗酸剂在足量的情况下,可显著升高尿液的pH,导致水杨酸盐类(如阿司匹林、赖氨匹林)的肾清除率增加、疗效下降,合用时需要监测水杨酸盐类的治疗效果,酌情调整剂量。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 常用剂量为5mg,每日4次,餐前30min和晚上9 时服药。
抑制胃肠动力的药物-抗胆碱药
•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阻滞M胆碱受体,能解除 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和胃肠运动等。
• 常用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普 鲁本辛(丙胺太林)。
• 促胃肠动力较胃复安强10余倍,胃轻瘫患 者胃复安无效时,改用吗丁啉仍有效。
吗丁林(多潘立酮)
(domperidone):
• 用法:口服:每次10mg~20mg,每日3次, 饭前服。直肠给药:每次60mg,每日2~ 3次。
• 副作用:口干、头痛、头晕、皮疹、腹 泻等,也有报道可增加泌乳素释放。副 作用与剂量相关,减量或停药后消失。
御反流的胃内容物,对胃酸有温和的缓冲作用。 • 在酸性环境下,与胃黏液络合形成保护膜,与
胃蛋白酶络合,抑制其蛋白水解活性;刺激局 部前列腺素的合成;但不能杀灭幽门螺杆菌, 不影响胃酸或胃蛋白酶的分泌 • 用法:每次1.0g,3~4次/d,饭前1小时或睡 前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
胃肠粘膜保护剂-铋剂
•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每12h给药1次,能够持 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
•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 活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 用。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 面潮红、月经不调、肝、肾功能损害和 粒细胞减少等,
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
• 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 并与之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 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 抑制胃酸分泌。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及用药建议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及用药建议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胃、食道、肠道等器官的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出血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药物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及用药建议,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一、抗溃疡药物1. 质子泵抑制剂:常见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它们能有效抑制胃液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适用于胃溃疡和食道反流性疾病的治疗。
用药建议:一般服用时间为每天一次,最好在早上空腹服用。
2. H2受体拮抗剂:常见的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它们通过抑制组胺的效应,降低胃酸分泌。
适用于轻度和中度胃溃疡的治疗。
用药建议:一般每天两次,最好在早晨和晚上饭前半小时服用。
3. 局部抗酸药物:常见的药物有胶体铋剂、铋胍、铋胶囊等。
它们能直接与胃酸中的盐酸作用,生成难溶性盐,形成保护膜覆盖在溃疡表面,保护溃疡面。
用药建议:每天服用3次,最好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二、抗炎药物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见的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溃疡或出血。
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NSAIDs,可以考虑辅以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损伤。
2. 可溶性淀粉包裹复方制剂:常见的药物有硬脂酸氢氧化铋制剂等。
这类药物能有效修复溃疡表面,促进溃疡愈合,并对黏膜起保护作用。
用药建议:一般每天3次,餐前饭后半小时服用。
三、抗胆碱药物1. 抗胆碱药物:常见的药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这类药物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减少胃肠运动,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并缓解胃肠道痉挛、胃痛等症状。
用药建议: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和用药频次的确定。
四、抗生素1. 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
在治疗消化道感染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广谱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用药建议: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和用药频次的确定,并按时完成整个疗程。
新版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促动力药-西沙比利
• 使用方法:5mg~10mg, 每日3~4次。 • 副作用:头晕、头痛、肠鸣音增强及腹泻等。 • 大剂量西沙比利(每天60mg以上)有延长QT间
期作用,易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 应用受限,不少国家已限制该药使用。 • 对严重心脏病患者也应慎用。 • 某些抗真菌药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与西沙必利 联用时,心电图可出现QT间期延长,故不宜与 些药物合用
促动力药-莫沙比利
• (Mosapride ,贝络纳,加斯清) • 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经过兴奋胃
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旳5-HT4 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消化道旳动 力与协调性。 • 主要作用部位:胃及十二指肠。 • 副作用:腹痛、腹泻、口干、皮疹、头晕、心悸 等,约2周后自行消失。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小朋友及青少年、有肝肾功 能障碍旳老年患者慎用。 • 常用剂量为5mg,每日4次,餐前30min和晚上9 时服药。
PPI旳临床应用
• 奥美拉唑(洛赛克): • 口服:20mg/次,1~2次/d; • 静脉滴注,40mg/12小时。
• 潘托拉唑(潘立苏,泰美尼克): • 口服:40 mg/次,1~2次/d, 静脉滴
注,40mg/12小时。
PPI旳临床应用
•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口服,30mg/ 次,1~2次/d。
• 雷贝拉唑(波利特):口服,10 mg/次, 1~2次/d。
• 埃索美拉唑(耐信):口服,40 mg/次, 1~2次/d。
PPI-不良反应
• 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 皮疹、ALT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 是轻微和短暂旳,大多不影响治疗。
消化科常用药物

消化科常用药物1.抗酸、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⑴中和胃酸抑制分泌药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能中和胃酸碳酸氢钠:0.5g/片治疗胃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用法:餐前服用注意事项:静脉滴注时应防止渗漏,应注意给药速度,5%碳酸氢钠为高张性溶液,滴注过快会抑制心脏,使血压骤降,不利于心脏复苏;对血钾过低者不宜立即应用,忌与酸性药物配伍,除普鲁卡因胺外,不宜与其他常用的心肺复苏药物合用;口服易产生CO2,将要穿孔的溃疡患者忌用铝碳酸镁(胃达喜):500mg/片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
用法:每次1~2片,3次/日,餐后1~2小时或睡前咀嚼服用。
注意事项:大剂量服用可能有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和软糊状便,肾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应定期监测血中的铝含量,可影响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吸收。
磷酸铝(洁维乐凝胶):20g/包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食管炎,胃酸过多等。
用法:用前先摇匀,挤出凝胶直接服用,也可就水服用,成人每天2次,每次1包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便秘、大剂量可致肠梗阻;长期服用可致骨软化、脑病、痴呆及小红细胞性贫血,本品可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大黄苏打:0.3g/片有健胃、制酸作用,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酸过多。
用法:每次1~3片,3次/日①H2受体阻断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雷尼替丁Ranitidine:针剂50mg/支胶囊0.15g/粒注意事项:部分患者有过敏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甚用,8岁以下儿童禁用,能减少肝血流量,当与药物伍用时,如华法林、利多卡因、环孢素、地西泮、普萘洛尔(心得安)等,可增加上述药物的血浓度,延长其作用时间和强度,有可能增加某些药物的毒性,值得注意西咪替丁cimetidine(泰胃美):400mg/800mg用法:口服,活动期:每晚一次,每次800MG,睡前服或每日两次,早晚个一次,每次400MG,连服4-6 周;预防溃疡复发:每日一次,每次400MG,连服6个月。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胃肠道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出血、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一、抗生素类药物1.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溃疡。
患者在服用阿莫西林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一般为每日3次,每次500mg,连续使用1-2周。
2. 克拉霉素:克拉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
患者在服用克拉霉素时应遵医嘱,一般为每日2次,每次500mg,疗程视病情而定。
二、抗酸药物1. 拉贝洛尔:拉贝洛尔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治疗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
患者在服用拉贝洛尔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一般为每日1次,每次20mg,连续使用4-8周。
2. 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等疾病。
患者在服用奥美拉唑时应遵医嘱,一般为每日1次,每次20mg,疗程视病情而定。
三、抗炎药物1. 氯化钠:氯化钠是一种抗炎药物,可有效缓解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炎症症状。
患者在服用氯化钠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剂量和疗程视病情而定。
2.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抗炎药物,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
患者在服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时应遵医嘱,剂量和疗程由医生根据病情确定。
四、止痛药物1.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止痛药物,可缓解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疼痛。
患者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剂量和疗程视病情而定。
2. 吲哚美辛: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患者在服用吲哚美辛时应遵医嘱,剂量和疗程由医生根据病情确定。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疾病用药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
• 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 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五肽促胃液素 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泰胃美 )、雷尼替丁、法 莫替丁(信法丁、高舒达)及尼扎替丁等
H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 西米替丁:口服:每次200 mg~400mg,1日 800mg~1600mg;静脉注射或滴注: ,每次 200mg~600mg,4~6小时1次,1日剂量不宜超过 2g。也可直接肌肉注射。
PPI发展史
PPI
• PPI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 • 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
PPI的临床应用
• 奥美拉唑(洛赛克): • 口服:20mg/次,1~2次/d; • 静脉滴注,40mg/12小时。
• 潘托拉唑(潘立苏,泰美尼克): • 口服:40 mg/次,1~2次/d, 静脉滴
注,40mg/12小时。
消化科常用的药物
• 1、抑酸药和止酸药 • 2、胃肠动力药物 • 3、胃肠黏膜保护剂 • 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
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 5、利胆排石药物 • 6、微生态药物 • 7、泻药与止泻药
• 抗胆碱能药 • H2受体拮抗剂 • 质子泵抑制剂 • 胃泌素受体抑制剂
常用的抑酸药物
Esophagus 食道
LES
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下食道括约肌
Stomach 胃
Small Bowel 小肠
Colon 结肠
Rectum 直肠 Anal Sphincter 肛门括约肌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食物
吸
化学性消化
食糜
收
物理性消化
可吸收物质消化 + 化学性消化
•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每12h给药1次,能够持续有 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
•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 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用。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 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潮红、月经不 调、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胞减少等,
• 3、小肠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 病(溃结和Crhon病)、假性肠梗阻、吸收不良性 腹泻等。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 肝脏: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或中 毒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淤积 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肝性脑病等。
• 胰腺:急慢性胰腺炎等 • 胆系:胆囊和胆管结石等。
• 长期使用本品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严重肾功 能不全及婴幼儿禁用。
•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
抗酸药物
• 传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 原理是使酸碱中和,形成盐和水,从而提高胃液
pH值,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减轻胃酸对十二指 肠黏膜的刺激,以达止痛效果。 • 抗酸剂种类较多: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 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 • 由于单一制剂副作用较突出,其应用受到限制, 目前多采用复方制剂,兼有铝、镁的盐类,以减 少便秘、腹泻的不良反应,有的含有铋制剂具有 收敛作用。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一、良恶性肿瘤 二、感染性疾病 三、非肿瘤性、非感染性疾病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 1、食管疾病: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 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贲门失迟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
• 2、胃和十二指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和 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黏 膜相关性淋巴瘤等。
•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 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 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
•
食物
G-cell
释放胃泌素
壁细胞泌酸机制
cAMP
H2
H+
H+
ATPase
迷走途径
释放乙酰胆硷
Proton pump
ECL-细胞
K+ Ca+
M3
释放组胺
H2RA不能阻断餐后胃酸分泌
• 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饭时服用 • 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次服
20~40mg;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1日2 次(间隔12小时)。
PPT课件
12
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比较
•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抑制胃酸分泌 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40倍。
• 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孕妇和肝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PPT课件
14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
• 药理机制: 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 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该酶 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泵 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合形成 胃酸。
消化系统疾病 用药原则
颍上迪沟太和医院 高振亚
消化道解剖
Pylorus 幽门
Liver 肝脏 Gallbladder 胆囊 Duodenum 十二指肠
Sphincter of Oddi Oddi括约肌
Pancreas胰腺
Appendix 阑尾
Pharynx 咽
UES
Upper Esophagus
Sphincter 上食道括约肌
PPI的临床应用
•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 口服,30mg/次,1~2次/d。 • 雷贝拉唑(波利特): • 口服,10 mg/次,1~2次/d。 • 埃索美拉唑(耐信): • 口服,40 mg/次,1~2次/d。
PPT课件
20
PPI-不良反应
• 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皮疹、ALT 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 大多不影响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作用机理
丙谷胺 雷尼替丁 哌仑西平
G
洛赛克
H2
M
壁
细
K+
胞
PP
H+
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
• 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够 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 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及 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前 列腺肥大者慎用。
• 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口服, 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山莨菪碱 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