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

合集下载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

2 Sh o o Dia c eri n o t un dcd n B in J oo gUnvrt, eig 10 4 ) . c ol f s neL a n adC ni igE uao , e ig i tn ie i B in , 00 4 t ng n j a sy j
【 者 简 介】 作
马 宁 , 士 , 京 师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院讲 师 、 士 生 导 师 。 要 博 北 硕 主 研究 方 向 为 信 息技 术 与课 程 整合 、 向信 息 化 的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 对 面 一

『] 5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教 育部. 中小学 教师教 育技 术能力 标准 ( 试行 )
[ ] 圆媛 、 美 凤 . 标 准 与 模 型 看 绩 效 技 术 人 员 能 力 要 求 [] 程 7方 刘 从 J. 远
教 育 杂 志 ,0 0,2 : — 2 21 () 9 6. 5
『 ] 一 春 .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建 构 — — 信 息化 环 境 下 的教 师 专 业 发 8张 教
sa d r sa d f me o k o a h rE a a i t , lo at rs v r l me d n sa c r i g t d a ey o i in , e h v o i d t n a d n a w r ft c e T c p b l y as f e e a r e i e a n me t c o d n wi e v r t p n o s w a ec mp l o i e
程 教 育 杂 志 ,09,2 :- 0 20 ( )3 1 [] 4 陈维 维 , 书 生 . 国 国 家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标 准 的 演 变 [] 代 教 育 沈 美 J. 现 技 术 ,0 9,6 : — 8 2 0 ( )1 1 . 4

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外语 院校教 师教育技 术能力现状分析
贾 巍, 樊子 牛 , 丽苹 罗
( 川外语 学院 教 育技 术 中心 , 庆 40 3 ) 四 重 0 0 1

要 : 育技 术 能力一 , 教 以语 言学科 教 学 为主 的专 业 外语 院校教 师只有 掌
h s22 期下 月 件 刊教 技 1  ̄1 【 ) 导 . 术 0 H 半软 育
前 3位 的依次 是 :教 学 素材 编 辑 、多 媒体 课 件 的设 计 与制 作
2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现 状 分 析
教育 技术 是 以现 代教 育理 念 为指 导 、 现代 信息 技术 应 用 以
的基 本 信息 ; 二 部分 调查 教师 教育 技术 能 力现状 , 第 内容 涉
收稿 日期 :0 1 1 2 2 1-1 - 8 作者 简 介 : 贾巍 (9 4 ) 男 , 肃 宁县 人 , 士 , 川 外语 学 院教 育 技 术 中心 讲 师 , 究方 向 为 数 字化 学 习 资 源 、 来 学 习 与教 师教 育 ; 子 牛 18 一 , 甘 硕 四 研 未 樊
握 现代 教 - ̄ g. 想和手段 , 能提 高课 堂教 学 的效 率、 f 思 才 效果 、 益和 科研 水平 。通过 对 外语 院校教 师教 育技 术 能力 效 现 状和 培训 需 求的调 查 分析 , 索提 高外语 院校 教 师教 育技 术 能力 的有 效途径 。 探 关键 词 : 外语 院校 ; 高校 教 师 ; 育技 术能 力 教 中图分 类号 :4 1 1 G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7 0 ( 0 2 0 — 0 6 0 17 — 8 0 2 1 ) 1 0 6 — 4
份 . 效 回收 率 为 9 %。 查 数 据 采 用 S S 1. 行 处 理 , 有 6 调 P S 70进 主 要包 括 描述 统计 、 值 比较 、 均 相关 分 析等 统计 技术 。 次 调查 的 此 l8个 有 效样 本 的基 本情 况 如表 l 示 , 龄 、 称 、 历结 构 l 所 年 职 学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线上或线下的培训方式,如集 中式面授、网络远程授课、校本培训等。
03
培训效果评估
在培训过程中和培训结束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如考试、问卷调查、教学观摩等,以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估
评估指标
根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和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育 技术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教学实施与评价能力等多个方 面。
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 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 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智能教育技术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技术和应 用。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含义
教育技术能力定义
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以实现教学 优化的能力和素养。
05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挑战 与未来发展
教育技术的变革与挑战
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
01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教育工具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对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合式学习的普及
02
混合式学习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需要具备在
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能力。
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培养效果与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教师对培 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提升情况。
教学应用效果评估
对教师实际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如观察课堂教 学、评估学生成绩等,以检验教育技术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 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兰沁怡(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作者简介:兰沁怡(1998—),女,壮族,广西南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化改革在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广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高职信息化教学的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认知层面未深刻理解信息化教学概念,实践层面的信息教学能力亟待提高以及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和评价机制,信息化管理较为混乱。

分析其背后成因发现:第一,信息化教学面临较大“转变风险”,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不高。

第二,培训内容和形式落后,参培机会不均。

第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绩效主义束缚数字化转型。

根据成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广西高职信息化教学提升策略,主要可以从高职院校加强投入保障机制建设,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智慧校园平台;建立“三级培训系统”,确保培训内容提质增效;探索高职教育教学增值性评价模式,优化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生态环境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适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要求,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广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8-0122-04一、引言当今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教育教学也正历经着一场变革。

传统的纯文字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而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数字化转型就是将数字技术与数字化思维协调应用,依托数据要素,借助计算赋能提高认知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系统流程再造、制度重构和整体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则是指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和实践,是推动教育形态从传统教育走向数字教育的路径和策略[1]。

我国教育数字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自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数字资源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途径。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研究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研究


要 : 于某高校教 师教 育技 术能力 的调查研 究 , 基 通过 案例研 究、 问卷调查 、 访谈 、 现场观察等研
究方 法 , 析 当前 高校教 师教 育技 术能 力的现 状 , 现该 高校 教 师教 育技 术 能力 参差 不 齐 、 展 滞 分 发 发 后。 并且 全方位 、 多角度地透视影响教 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的多种 因素 , 而提 出解 决阻碍 高校教 师教 从
争形势 , 更加无 法培养 出尖端人才 。 ( ) 二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 况
表 2 管 理体 制及 运行 机 制情 况 统 计 序号 调查 项 目 具 体情 况
使用率不高 , 教学课件 的主要来源是 教师个人 网上 搜 索和个人 制作 等。 而易见 , 显 硬件建设存在着重建设
调 查结 果 显示 , 该校 总体 对教 育 技术 认可 度 一 般。 从第 8 每位教师都应该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 项“
力” 统计 结果 看 , 持完 全肯定 意见 的仅 占 5 %, 0 刚刚 超 过 半数 。 可见 该校 培 养学 生教 育 技术 能力 的意识
赵艳华 : 高校教师教育 技术能力调查 与研究
育技 术 能 力发 展 的策 略 。 关键词 : 高校教 师 ; 育技 术 能 力 ; 卷调 查 教 问
中图分类号 :4 — 5 G 00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29 (0 0 0 — 14 0 17 —4 4 2 1 )5 00 — 6
媒体 和信息技术 日新月异 , 现代信息 技术在教 育 领 域的广泛应用 , 对教育 观念 、 教育 内容 、 教育方式产 生 了深刻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 , 多高校纷纷建立 很 了多媒体教 室 、 校园 网等信息化教学环境 以应对 信息 化浪潮 。 韦钰说 :你要么跳上这 只船( “ 指信息化 平 台)

《指南》(2020版)

《指南》(2020版)

第一,课程思政。

《指南》(2020版)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程设置”部分提出课程设置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课程质量为抓手,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

第二,教学要求。

(2020版)的教学要求部分有机融入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南》的相关内容。

《指南》(2020版)在研制过程当中,充分利用《量表》的研制成果,参照《量表》对相关级别的语言能力描述,结合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描述中,提供了总体描述和语言单项技能描述。

第三,教学内容。

《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体现新时代要求,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服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反映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教材内容选择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国际眼光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指南》(2020版)指出,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以及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倡导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或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个性化课程等精品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第五,教师发展。

《指南》(2020版)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素养提升要求,即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并对高校推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一方面建议高校重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结构,系统提升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另一方面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五个方面的素养,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验总结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验总结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验总结摘要:教育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总结多年来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以下四个方面是培训顺利、成功实施的经验总结:构建良好的培训环境,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严格把好培训的质量关。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分层分级培训模式案例教学法2000年12月,高教司发出了“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79号)(以下简称通知)①。

新乡医学院贯彻“通知”精神,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有十个年头,回顾这些年来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历程,总结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验,遵循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顺利、成功进行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良好的培训环境1.成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机构。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专门负责教育技术培训的部门——课件制作室,是新乡医学院的一项明智之举;每学年都要开展多媒体软件设计大奖赛更是对于全校教师的一种激励政策。

组织上的协调和充足的经费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2.硬件设施的配套。

学校最早建设的是学生机房,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

后来各系部都配备了电脑,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

现在,学校已经将所有办公室、教学楼、实验楼、家属区全部连接起来,构建了资源库、邮件系统、电子备课平台、综合管理等平台服务器。

建立了办公、管理、教学一体化的校园网络系统。

二、合适的培训内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1年通过的《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用稿)》②把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分为三个级别,培训对象分别是普通教师和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师。

培训内容分别是基本理论和技能、一般原理与基本技术、网络课程与开发。

根据新乡医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用稿)》,我们决定采取分层分级培训模式。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手册(精)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手册(精)

02
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理念与政策法规
职业教育理念
介绍职业教育的定义、特点、目 标和发展趋势,帮助教师深入理 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
政策法规
解读国家及地方关于职业教育的 政策法规,包括教育法、职业教 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提高教 师的政策意识和法律素养。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
关键信息填写要求说明
培训信息
填写培训名称、时间、地 点、参与人员等基本信息 ,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进 行。
测评信息
记录测评对象、时间、方 式、结果等重要信息,为 后续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 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常见问题解答及操作指南
05
反馈结果
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被评价教师,指出其优 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结果反馈与改进建议提
结果反馈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教师,帮助其了解自身教育教 学能力的实际情况,明确改进方向。
改进建议提出
根据评价结果,针对被评价教师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 进建议,如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 教学效果等。同时,也可为学校或教育部门提供改进教师培 养和管理工作的参考意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强调跨学科、综合性、创新性教学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将逐渐普及

建议措施
为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建议学校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 创新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
03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高校教师 ET 能力发展阶段模型
四、指南编写过程
本指南编写大致经过如下过程: 1.立项。2009 年 1 月,“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框架的研究”立项,正式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制工作。 2.现状调研阶段。本阶段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广
7
泛的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华北、华东、西南和西北等四个地区的 45 所高校,并 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指南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一、项目产生的背景.................................................................................. 15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回顾...................................................... 16 三、项目立项与实施过程.......................................................................... 22 四、前期调研的分析与启示...................................................................... 24 五、结束语.................................................................................................. 26
3.初稿形成阶段。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现状与需求,参考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框架,不断修改与完善,形成 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初稿。在本阶段共进行了三次 专家组会议,对指南初稿进行不断修订与完善。
4.意见征集与修改阶段。2009 年 11 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工 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上,我们在分会场介绍了《指南》并征集专家 及广大高校教师意见,会后进一步修订指南,从而形成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 术能力指南(试用版)》终稿。
加强高校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教学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认 识,加强教师有效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提高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技术工具的能力,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 提升;
提高高校教师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
二、指南的意义
1.有助于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 项重要内容。高校教师群体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标准和 方向。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可以促进高校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条目细则 ............................................................... 9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术语与定义 ......................................................... 12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背景介绍 ............................................................. 15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制定,对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范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 适用于各个学科专业的全体高校教师,旨在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本指南可 作为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高校教师培训等活动参考内容。
一、指南的目标
本指南对合格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提出了一个参考模型,其核心目 标是: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uides for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 (CETG)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 3 一、指南的目标............................................................................................ 3 二、指南的意义............................................................................................ 3 三、指南的结构............................................................................................ 4 四、指南编写过程........................................................................................ 7
2
前言
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带来了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育教 学变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师生满意度,是当前许多高校面对的重要问题。现 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种 现代教学媒体工具,整合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 和效益。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是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教学和科研 水平的有力途径之一。与此同时,教育技术能力也成为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必须具 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的意识
遵守与技术 使用相关的 法规和道德
ET的基本 理论与方法
教学设计的 一般模式和
方法
媒体、资 源、工具和 环境的选择
与设计
与同行和管 理人员等沟 通教学问题
数字化教学 的特点模式
和方法
基本的信息 技术工具和
方法
基本的评价 理念
对教学活动 过程评价、 反思与调整
全面评价学 生的学习绩

新技术和方 法的关注与 教学应用
2.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阶段模型
本指南从整体角度对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规范与描述。但
6
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 过程。一般来讲,教师从初期接触教育技术到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知识与能力,进 行有效的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和科研,会经历如下四个阶段:学习模仿期、困惑徘 徊期、整合应用期、创新发展期。为了有效的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我们将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分解到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开 展相关工作,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2)知识与技能 教育技术是利用技术促进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 基础技能和策略的认识,是运用教育技术的前提和保障。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包 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特点、内涵、历史沿革,典型的教与学范式与观点,技术应用 于教学的一般模式等。教学设计是教育与技术结合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应该了 解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不同教与学理论指导下的设计模式。随着信息时 代的发展,数字化教学逐渐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高校教师应该了解数 字化教学一般特点,如数字化资源的基本类型,多媒体和网络应用于教学的基本 形式,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常见活动类型等。 (3)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一门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科,高校教师应该了解教学设计的 过程、方法和设计要点。通常,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 容选择、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媒体、策略与方法的利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 效果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另外,高校教师应该注意,教学设计不是一个封闭的系 统,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需要技术人员、教师、教育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例如,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一种新的教学媒体或资源,而自己又无力开发时,此时就需要 与技术开发人员一起合作(而不是回避技术、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敷衍了事)。 (4)教学评价 评价包括三种: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后的总 结性评价。高校教师应该了解各种类型评价的具体方法,并能利用典型的评价理 论来指导自己的评价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理念,应 用“电子档案”等信息技术综合评判,不能唯分数和考试评判。 (5)科研与创新 科研与创新是国家赋予高校教师的责任,科研能力同时也是高校教师区别 于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能力特征。在信息化教育时代,不仅要实现教学信息化,还 要达到教研信息化。在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教学时空中,高校教师的科研 也必然刻有信息化的烙印。教学研究应该首先从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审视开始,利 用教育技术的方法、工具来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还有助 于高校教师熟悉信息化科研系统的操作,例如课题申报系统。另外,利用项目管 理、统计软件可以帮助高校教师对研究过程和数据进行组织整理,节省大量宝贵 时间,甚至还可能得到一些不容易发现的隐性知识。
利用ET提 高科研项目 的管理水平
和效率
利用技术工 具的学术交 流与合作
图 1 高校教师 ET 能力结构模式图 (1)意识与责任 意识指导行动,并赋予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态度帮助人们为实现目标而 采用积极的行动措施。高校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教育技术对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从意识层面认可教育技术的价值,并有利用教育技术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意愿。 新世纪的创新人才需要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培养,教育技术是研究新 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创新应用的理论与实践,它能够为教学创新提供一系列可 操行的创新模式与方法。创新的教学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的支持,真实的 与虚拟的、网络的与非网络的、单一媒体的与多媒体的等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为 高校教师的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可能。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学习型 社会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高校教师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教育技术能力是高 校教师自身能力体系的一项重要补充。高校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与水平,同时 也是完善自身能力体系的重要举措。另外,高校教师应该意识到技术应用于教育, 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以身作则, 为学生做良好的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