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合集下载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引起了农业生产和经济的不利影响。

猪瘟病毒的病原体学特性非常稳定,对于猪类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够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动物福利问题。

流行病学猪瘟是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而传播。

目前还不存在针对猪瘟的有效疫苗,传染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预防和隔离感染的猪。

猪瘟最初发现于非洲,目前已经扩散到了亚洲、欧洲以及大洋洲。

病毒通过野猪等野生哺乳动物以及获得感染的猪进行传播。

在流行病学中,病毒以野猪-养猪场-野猪的环路进行传播。

猪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轻易地跨越国家或地区间的边界,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

临床症状猪瘟主要感染猪,其中幼仔猪和年轻的仔猪感染率较高。

感染后的猪体温会上升,出现全身无力、食欲降低、呼吸急促等症状。

同时,猪的皮肤会变成紫色或深红色,呈现出出血性体征。

在病程晚期,猪会出现呕吐、腹泻、瞳孔扩大等症状,最终导致猪因为病情加重而死亡。

猪瘟对猪的威胁非常大,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导致大规模的死亡和养殖业的损失。

剖检变化猪瘟引起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性出血,包括心、脾、肝、肺、肾等多个器官。

此外,病毒还会进入和破坏造血细胞,导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在病毒感染后的早期,猪的淋巴结会出现肿胀,干燥的肌肉表面也会出现充血和肿胀。

随着病情的加重,猪身体的颜色会由淡红色变为紫色,主要是由于肌肉和皮肤内的血管出现了破裂和出血。

最终,猪的各个器官都会被病毒侵蚀,最终导致猪的死亡。

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检测和隔离。

预防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生产和消毒措施,防止感染其它猪场的病毒。

预防措施包括猪场和野生猪栏建造的设施,以及食品加工工厂的相应工序。

此外,在病毒检测方面,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筛查制度也非常重要。

对于发现感染猪的猪场,需要立即隔离感染的猪,并采取消毒和严格监测措施,以避免病毒扩散。

非洲猪瘟特征与病理分析

非洲猪瘟特征与病理分析
病猪一般常在发热后7天,出现症状后1-2天死亡。死亡率接近100%。
病猪自然恢复的极少。极少数病例转为慢性经过,多为幼龄病猪,呈间歇热型,并残留发育不全、关节障碍、失明、角膜混浊等后遗症。
非洲猪瘟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与猪瘟相似,出血性状和淋巴细胞核崩溃等病变,甚至比猪瘟明显。白猪皮肤稀毛处有很多明显发绀区,呈紫红色、胸、腹腔及心内有较多的黄色积液,偶尔混有血液,心包积水,心外膜、心内膜出血。全身淋巴结充血甚厉,有水肿,在胃肝门、肾与肠系膜的淋巴结最严重,如血瘤状,脾外表变小,少数有肿胀、局部充血或梗死、喉头、会厌部有严重出血,肺小叶间质水肿,胆囊壁水肿,浆膜和结膜有出血斑。膀胱黏膜有出血斑。小肠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盲肠和结肠充血、出血或溃疡。
血液的变化很类似猪瘟,以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约半数以上病猪比正常白细胞数减少50%。这种白细胞减少,是由广泛存在于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坏死,导致血液中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白细胞减少时,正值体温开始上升,发热4天后,约减少40%。此外,还发现未成熟的个性细胞增多,嗜酸、嗜碱性细胞等无变化,红细胞、血红素及血沉等未见异常。
非洲猪瘟特征与病理分析
非洲猪瘟是猪的最可怕的三种(想了解更多养猪技术,请点击右侧的“更多养猪技术”)流行病之一,其它两种为猪水疱病(SVD)和口蹄疫(FMD)。非洲猪瘟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其高传染性、传播方式的变化多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缺乏特效疫苗。
非洲猪瘟症状
潜伏期5-9天,病猪最初4天之内体温上升至40.5℃,呈稽留热,无其他症状,但在发烧期中食欲如常,精神良好。到死亡前48小时,体温下降,停止吃食。身体虚弱,伏卧一角或呆立,不愿行动,脉搏加速,强迫行走时困难,特别是后肢虚弱,甚至麻痹。有些病猪咳嗽,呼吸困难,结膜发炎,有浓性分泌物。有的下痢或呕吐、鼻镜干燥。四肢下端发日死亡。可见,非洲猪疫通常是先出现体温升高,后出现其他症状,而猪瘟则随体温升高,几乎同时出现其他症状,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中文名非洲猪瘟主要危害作物猪易感动物猪传播媒介软蜱临床表现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出血潜伏期4-19天目录1 发病情况2 病原3 流行病学▪易感动物▪传播媒介4 发病机理5 症状6 病理变化7 诊断▪临诊诊断▪实验室诊断8 防治一、发病情况2007年1月至今,世界非洲猪瘟发病情况。

本病自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

二、病原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逗病毒科。

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

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

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

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

三、流行病学易感动物猪与野猪对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之猪群同样是易感性,梦特哥马利氏等(Montgomery)于1921年曾设法试验白鼠、天竺鼠、兔、猫、犬、山羊、绵羊、牛、马、鸽等动物,都未被感染成功,但是伟力合(Velho)于1956年报告,他曾盲目通过兔子26代后攻毒猪照样致死。

传播媒介非洲和西班牙半岛有几种软蜱是ASFV的贮藏宿主和媒介。

浅谈猪瘟和非洲猪瘟的临床、病理剖检症状区别

浅谈猪瘟和非洲猪瘟的临床、病理剖检症状区别

2020年第4期 吉林畜牧兽医15·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浅谈猪瘟和非洲猪瘟的临床、病理剖检症状区别周桂华吉林省榆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榆树 130400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发现非洲猪瘟感染病例,在经过捕杀、深埋、消毒处理后,发生非洲猪瘟病例的隔离区解除了动物疫情预警。

猪瘟在国内的养殖场经常出现,本文对猪瘟和非洲猪瘟的区别做以下介绍。

1 猪瘟和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区别1.1 猪瘟的临床症状感染初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减少,几周后食欲和外表出现明显的改观,体温降至正常或稍高。

后期表现精神沉郁和厌食,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有时蜷缩在圈舍角落,而且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直肠温升高,直至临死前下降。

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就随之出现,如果能够及时治疗,选对用药,是可以痊愈的。

强毒引起的急性猪瘟:以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体温升高至41.5 ℃左右,属于稽留热型,鼻镜干燥甚至龟裂,并伴有脓性、出血性结膜炎。

在发病之初,可见耳根、腹部、股内侧皮肤出现点状出血,后期严重时融合成大片黑紫色,指压不褪色。

中毒引起的猪瘟:体温升高不明显,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病猪消瘦,精神委顿,后躯无力,行走蹒跚,最后多衰竭而死。

耳尖、尾尖发绀坏死,怕冷挤堆,喝脏水。

病程常拖延1~2个月,不死也成为僵猪。

低毒引起温和型猪瘟:感染后母猪本身无临床症状,个别发生流产,产下的仔猪不会吃奶、肌肉震颤,腿外翻、关节肿大,蹄尖着地、走动困难。

仔猪出生后即顽固性腹泻,腹股沟淋巴结发黑,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即使不脱水死亡也逐渐消瘦而成僵猪,剖检仅见肾脏针尖状出血点,个别喉头、心肌出血。

商品猪少见临床症状,仅表现血性泪斑、尿黄、皮肤苍白等亚健康状态,环境湿热、混合感染、强烈应激后会转归慢性或急性典型猪瘟。

1.2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感染初期体温升高,并无明显症状,非洲猪瘟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是一种极具传染性、致死性极高的猪病,一旦出现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1.高热:非洲猪瘟的患猪体温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达41℃以上。

2.食欲不振:患猪会出现食欲不振、口渴,甚至拒食现象。

3.呼吸困难:患猪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皮肤出血:患猪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会急剧下降,出现皮下出血、鼻出血、咳血等症状。

5.全身乏力:患猪会出现全身乏力、行动不便的现象。

1.流行病学调查:由于非洲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例多发生在盛行地区,可以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2.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非常明显,可以通过这些临床表现确定病因。

3.实验检测:常用的非洲猪瘟实验检测方法有ELISA、PCR等,在实验室中对病毒进行检测可以明确病因。

4.病理学检测:可以对死亡猪进行尸检,观察猪体内的器官是否出现出血、浑浊等症状特征,以明确病因。

1.加强猪场管理:猪场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清洁工作,卫生条件要严格把控,生物安全措施要得到加强。

2.加强猪只检疫:新引进的猪只或者有病症的猪只,要进行检疫隔离,确保猪场不受病毒的感染。

3.强化疫苗接种:科学选用效果较好的非洲猪瘟疫苗,对猪群进行强制性接种,防止病毒扩散。

4.保持免疫屏障:养猪户若发现猪有非洲猪瘟的症状,要立即隔离,并进行消毒。

另外,要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保持免疫屏障,防止病毒传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猪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比较困难。

养猪户应当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范意识,认真遵守相关防治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保证猪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近年来,我国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猪瘟的诊断与防治一直是临床兽医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就猪瘟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1.临床症状猪瘟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病情和病程,在临床上可将猪瘟分为4种病型,即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通常体温升高的病猪,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减少。

1.1最急性型猪发病后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潜伏期短,一般为2~3天,突然发病,表现为高热稽留,体温升高,全身痉挛,四肢抽搐,四肢末梢、耳尖和黏膜发绀,全身多处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很快死亡。

病程一般不超过5天。

1.2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

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1.3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

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1.4温和型又称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治策略探究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治策略探究

X u m u s h o u y i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治策略探究刘新达2018年非洲猪瘟开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为养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自从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之后,我国大部分省市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为养猪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降低了养猪户的收入水平,同时城县也遭受到了非洲猪瘟的危害,我国对其产生的病原特征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做好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非洲猪瘟带来的损失。

一、非洲猪瘟病因病理分析1、非洲猪瘟病原分析现阶段,非洲猪瘟属于病毒科,病毒属,是唯一的DNA虫媒病毒,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包括外囊膜、双层内囊膜、病毒衣壳、核心基因组和核壳,呈现出同心同圆型,直径在176~220nm 之间的五层结构;非洲猪瘟病原具有基因组庞大的特性,主要是双股线性,拥有171~191kb,其中DNA中的保守区是中央的150kb,高变区在末端,同时具有大量的核苷酸构成,部分是开放阅读框、多个基因群;基因多变一共拥有24中基因型,其中在病毒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是基因型I和基因型II,根据相关信息数据调查和研究,我国爆发的非洲猪瘟基因型主要是II;非洲猪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酸碱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范围,没有血清时适宜Ph4~11.4,同时能够在Ph4~13.3之间能够存活,其中在冷藏肉、腌肉等范围可以存活较长的时间,病毒在冻肉中能够存活十年甚至以上的时间。

病毒被有效杀死,需要在20分钟60度、70分钟56度的处理杀死病毒,同时采用消毒剂能够对病毒消灭,如碘制剂、录制剂、苯基苯酚等多种消毒剂;病毒具有血清型多的特性,在非洲具有8个血清型,同时在欧洲有一种,一共高大9中血清型。

2、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分析非洲猪瘟主要是家猪和欧洲、亚洲的野猪感染病毒较高,在具体的性别、日龄和种类没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疣猪和薮猪被感染,没有具体的临床症状,主要的传染源是感染病毒的家猪、野猪,其中包括病猪、隐形感染和带毒猪以及钝缘软蜱。

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与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与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与防控措施
1.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最急性ASF病猪:在发病几天内即死亡(少于一周)。

病猪发热,成堆拥挤在一起,除此之外,无其它明显临床症状。

(2)急性病例:表现典型的ASF症状:该病毒感染后最初症状是高烧(>40℃)伴随沉郁和食欲下降,并且耳部、腹部和腿部皮肤发红,四肢末端、腹部、口鼻部、耳朵等处出现红疹、呕吐、发热、虚脱、鼻子或直肠出血、出血性休克(鼻分泌物、腹泻),死前表现呼吸困难(肺水肿造成)。

感染后2~10天死亡,流产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剖检后的典型症状是内脏器官出血,特别是淋巴结、脾、肾等部位,可见肠阻塞、出血、淋巴结出血、脾出血肿大,腹腔脏器呈黑色,质脆易碎。

肾脏皮质可见出血点,淋巴结、胃、肝、肾脏及下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出血,同时伴有肺水肿。

(ASF发病猪耳朵发绀)
(后腿发红、发绀)
(3)亚急性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毒造成血小板减少症,在感染后20天左右死亡。

发病猪的淋巴结出血症状明显,同时肺脏、肾脏、心脏及胃部也有病变和出血症状。

(ASF发病猪脾出血、肿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luctuating fever, accompanied by depression and loss of appetite, are also common.
Painful walking; joints are often swollen with accumulated fluid and fibrin.
Cyanosis
Reddening of the skin - tips of ears and both front and hind legs.
Cyanosis
7 dpi (wild boar)
Necrotic areas o the skin surface
Subcutaneus haematomas (ears, chest, abdomen and both front and hind legs)
eyes; the area around the tail may be soiled with bloody faeces.
Similar (although generally less intense) to those observed in the acute form, except vascular changes that are more intense, mainly hemorrhages and edemas.
Petechial haemorrhages on epicardium
20 dpi
13 dpi
Wild boar 9dpi
Hydrotorax
Lung.
7 dpi
Congestion
Petechial haemorrhages
Froth in trachea and bronchus
Severe alveolar and interstitial pulmonary
r 9dpi
Ascites with yellowish fluid
20 dpe
19 dpi
Liver
Congestion
Hepatomegaly
Haemorrhages on the serosa surface of
gall bladder
virulent ASFV
30-70% [7-20 days]
<30% [> 1month]
EXTERNAL CLINICAL SIGNS
Fever (41-42 °C), anorexia, and inactivity hyperpnoea, and cutaneous hyperemia. Animals usually die suddenly without clinical signs. Fever (40-42 °C), anorexia, recumbence, lethargy, weakness and
Stomach
11 dpi
Petechial haemorrhages on serosa and mucosa
Labored respiration and pneumonia. Abortion Slight fever (40-40. 5 °C) followed by mild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moderate-to-severe joint swelling. Reddened areas of skin that become raised and necrotic
HOW DOES ASF LOOK LIKE?
The present flyer provides essenti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the disease to help to identify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signs and lesions induced by ASFV Isolates of different virulence.
ASF External clinical signs acute-
subacute ASF
Pigs are visibly weak with fever and huddle to stay warm.
Reddening of the skin
Reddening of the skin - tips of ears and both front and hind legs.
LESIONS
No lesions are evident in organs.
Hemorrhages under the skin; enlarged, edematous, and completely hemorrhagic lymph
nodes similar to blood clots (particularly gastro hepatic, and renal); enlarged, friable, and dark-red to black spleen with rounded edges; petechiae (spot-like hemorrhages) on the capsule of the kidneys. excess of fluids in the heart (hydro pericardium with yellowish fluid) and body cavities (hydrothorax, ascites); petechiae on the heart’s surface (epicardium), urinary bladder, and kidneys (on the cortical and renal pelvis); the lungs may present congestion and petechiae, with froth in the trachea and bronchus, and severe alveolar and interstitial pulmonary oedema; petechiae, ecchymosis (larger hemorrhages), and excess clotted blood in the stomach and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hepatic congestion and hemorrhages in the gall bladder. Ascites and hydro pericardium; edema of the wall of the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 as well a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kidneys (perirenal edema); partial hyperemic splenomegaly with focal infarction; hemorrhagic, edematous and friable lymph nodes, (they often look like dark red hematomas); Renal hemorrhages are more intense (petechiae and ecchymosis) and more extensive (cortex, medulla and pelvis) than in acute forms Pneumonia with caseous necrosis (sometimes with focal mineralization) in lungs; fibrinous pericarditis; edematous lymph nodes, which can be partially haemorrhagic (mainly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and legs; constipation or diarrhea, which may progress from mucoid to
bloody (melena); vomiting; abortion of pregnant sows at all stages of pregnancy; bloody froth from the nose/mouth and a discharge from the
19 dpi
29 dpe
Stomach
Petechial haemorrhages on serosa and mucosa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
Petechial haemorrhages on serosa and mucosa
13 dpi
20 dpi (Stomach)
Classification of ASFV isolates according to the virulence versus clinical form of ASF:
High virulence isolates → peracute and acute forms of disease. Moderate virulence isolates → acute, subacute and chronic forms of disease. Low virulence isolates (attenuated) → subclinical or chronic form of the disease.
ASF pathological findings acutesubacute ASF
9 dpi (wild boar)
10 dpi (wild boar)
Abdominal cavity.
Ascites with redish flu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