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专项练习及答案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专项练习及答案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表达方式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描写方式:(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面侧面(5)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6)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7)各种感觉:视、听、触、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直接呐喊出心中的不满,表明了自己与权贵们决绝的决心。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而是通过借景抒情、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通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无比的喜爱之情。
当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家人的思念跃然纸上。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要读懂诗歌就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象征、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用典等。
(1)比兴欲言此物,先言彼物。
比兴手法是古代诗歌中较常见的,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失偶起兴,引起所要叙述的恩爱夫妻被迫分离的凄楚故事,为全诗定感情基调。
(《孔雀东南飞》)(2)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了鲜明的对照。
(3)象征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4)运用典故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得题目、(7分)念奴娇黄庭坚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得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
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就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分)(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就是她豪迈乐观精神得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就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得。
(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得作品,从全诗瞧,说说本诗得主旨、(4分)(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得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得感情?(4分)三、阅读下面得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贫交行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得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得主要表现手法与抒发得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四、阅读下面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建境界、表达感情、论述看法所采纳的特别的手法。
它主要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构造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别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想,剖析其自己的艺术成效,评论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1、常有的构造特点有:铺垫、伏笔、过渡、照顾,直截了当、逐层拓展、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2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述、描绘、谈论和抒怀。
此中抒怀和描绘是考察的要点。
抒怀手法有直接抒怀和间接抒怀,后者包含借景抒怀、情况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怀、借古讽今等。
描绘手法,主假如侧面描绘中的衬着、衬托、动静联合、虚实相生、白描、工笔、细节等。
3、常有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较、象征、起兴(使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夸张、对照、设问、反问(突出作品的要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频频(使作品中字句更加精良)。
4、常有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怀或情况交融、想象联想、衬托衬着、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抑扬、虚实相生、比兴寄望、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照、象征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说,正确指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第二步:分说,联合作品详细诗句,剖析其运用的这类方法;第三步:小结,该方法突出的成效和气处,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边一首宋词,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急忙,云边孤雁,水上调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演奏《梅花落》。
“聚散急忙”一句在内容上重申什么?在上片的构造上起什么作用?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辰阑干格外明。
孤独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成效 ?三、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后边的题目。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习题与答案

4、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 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 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 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 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 的理想追求。
3、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 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1、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2)把过去“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 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在 “惟有鹧鸪飞” 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 成强烈反差。 (3)抒发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7、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对比,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 眼前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 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 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作者吊古伤 今的无限感慨。
8、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古诗鉴赏及表达训练题及答案

古诗鉴赏及表达训练题及答案一、基础题组1.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虚写(想象)、夸张(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借代(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偶、对比(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拟人(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象征(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写(想象)(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象征、比喻(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写法(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对偶、反衬(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衬托(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用典(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1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1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用典、虚实对比(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动静结合、反衬(1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借古讽今(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反衬二、核心题组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①答案(1)反衬。
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2)对比(对照)。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3)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
(完整版)古诗表现手法练习及答案举例

古诗表现手法练习及答案举例一、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这些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试做分析。
1、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答:【明手法】细节描写【阐运用】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析效果】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2、东栏梨花 [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答:【明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阐运用】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
【析效果】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3、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答:【明手法】怀古伤今,对比【阐运用】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析效果】表现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4、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答:【明手法】拟人手法。
【阐运用】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
【析效果】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5、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明手法】对比【阐运用】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试题及答案鉴赏表现手法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1)解说本诗第一、二句所象征的内容。
(2)简析全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龙潭夜坐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8.答案(1)得第者有所凭恃,特承恩宠,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平步青云。
(2)手法:诗全用比拟。
思想情感:诗中暗寓自己生不逢时的悲慨,又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才识的自信。
9.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
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
(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7 分)念奴娇黄庭坚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ft染修眉新绿。
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ft谷道人。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
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ft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表现手法。
(2 分)(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 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4 分)(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 分)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 分)贫交行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 分)(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
(4 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楚江怀古唐•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ft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ft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ft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3 分)(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 分)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泊舟严滩①真ft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 真ft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5 分)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 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 分)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1)(2)题。
(6 分)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王昌龄严维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ft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 分)(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4 分)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乱后(金)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荒宿草,墟落①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墟落:村落一(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
(3、分)(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5 分)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ft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 分)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ft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
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
(4 分)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 分)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 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
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4 分)(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6 分)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头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向来不羡瓦松高。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①,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①青帝:分管春天的天神。
(1)郑谷的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菊花的高尚品质的?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 分)(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 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7 分)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3 分)(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5 分)西塞ft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ft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ft,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
太康元年(公元280 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人世几回伤往事,ft形依旧枕寒流”和“ft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都是怀古诗中的名句,其感情及表现手法均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2)这首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
②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 分)(2)本诗颈联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五、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这首诗是郑燮任ft东潍县知县时送给ft东巡抚包括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画诗。
1、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5 分)2、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
(6 分)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从诗歌的描写来看,筝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筝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摸鱼儿①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ft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
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
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1)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①本诗上片写梦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梦境的?这样的梦境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关。
②本诗下片写梦醒,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情与景的交融。
参考答案一、(1)答案: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2)【参考答案】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
(1 分)本词上阙通过选用“断虹”、“秋空”、“万里青天”、明月等巨大而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仲秋景象,衬托诗人豪迈快意的情怀。
(1 分)②融情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