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

泰山风景欣赏
封禅大典一角
泰山风景欣赏
中溪
泰山风景欣赏
天街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2、扣住“雨”描写泰山景物,表现自己的“独 得之乐”。
除了起笔、收笔写雨之外,全文紧扣一个”雨”字,既 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 “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 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 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 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 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 写“雨”。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 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 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1、作者游览泰山的缘由?
2、辨析作者运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1)作者按照登山顺序,在虬在湾,描写了虎山水库的 瑰丽景色;在七真祠,描写了祠中供奉的塑像;过了二天门 后,描写了两种类型的瀑布;到了慢十八盘,描写了千姿百 态的松树;登上南天门,走在天街上,描写了天街上的积石 、古迹和云海。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叫做( )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精选】_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8

问题2
问题 2 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①其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发展而兴起的。②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 斗争。③其精神内涵都体现了人文精神。④其影响是都波及整个 西欧,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问题1
问题2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宗教改革还和西欧各国的社会矛盾有关, 并且各种社会力量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这是文艺复兴所不具备 的。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 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 阶层都参加的政治运动。③核心内容不同。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 义世界观,主张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反映了新 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但它强调神的伟大,是在宗教的旗号下进行的。 ④产生的历史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都扫 荡了封建势力,其产生的新教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 武器。
一、文艺复兴 1.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1)经济根源: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但教 会却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3)特殊的社会条件: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 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实质 一些对宗教文化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 化的旗号,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实际上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 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学习要点 (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第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评价:为现代许多学科门类奠定了基础,使哲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把古希腊哲学智慧和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缺陷:支持奴隶制,认为妇女低贱。
智者学派———重功利,强调人的感性 苏格拉底———重道德,强调人的理性 柏拉图————重理性,强调人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重思考,强调人的创新 三、高峰:斯多亚学派的兴起——“人生而平等” 1、兴起: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称其创始人芝诺在斯 多亚画廊讲学而得名,又称画廊学派。斯多亚哲学划分为三部分: 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其中物理学和逻辑学最为重要。物理学也
(2)主张:他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人类的目标就
是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理念。他把理念的想法贯注于他的社会理想。他关 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他根据指挥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 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 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在于人的灵魂中,人类的目标就是发现它。
⑥对妇女的观点比较开明,认为妇女天赋与男子平等,经适当教育 训练可成为哲学家。
(3)评价: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 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1)简介:他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集中古希腊 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马克思称其是“古希腊 最博学得人”,亚里士多德对当时已有的学科几乎都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
利的主张,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②“美德即知识”(其哲学主要研讨伦理道德问题):认为社会中的人
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知识,最高的只是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苏格拉底一方面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另一 方面也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罗马教会神权 5.性质:是一场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 反对封建 统治和____________
统治的政治运动。 人文主义 得到 6.影响: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思维点拨 马丁· 路德的宗教主张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马丁·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每个基督徒都可
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 并作简要评价。(重点) 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3.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认识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重难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深化探究
学习思考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十四五世纪时,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采取鼓励发展 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 (1)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的 资产阶级 。 (2)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追求 现世 的享乐胜过关心神学说教。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列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得的成就,并分析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 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重点) 2.简述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
史料一
在中世纪,①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
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这层
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
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②……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能演练学业达标新人教版必修3[随堂巩固]1.(2015·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执着追求。
其中蕴含了( )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解析:选C。
材料中表达了对现世幸福的追求,是人文主义的思想,故选C项。
2.(2014·浙江学考)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有( )①批判神权统治②鼓吹人性解放③主张“主权在民”④推崇浪漫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尊重人的情感,对神学世界观提出质疑。
主张“主权在民”和推崇浪漫主义是在启蒙运动时期。
故A项符合题意。
3.(2015·浙江学考)有人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这两部作品主要宣扬了( )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解析:选C。
本题考查神权下的自我——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蒙昧主义是中世纪宗教神学的主张,与题目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禁欲主义也是中世纪宣扬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题目中的《十日谈》和《神曲》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它们积极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在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兴起的文学艺术流派,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2015·浙江学考)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 )A.基督教神学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解析:选C。
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3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习目标:1.识记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重点)2.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影响。
(重点)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比较二者的异同。
(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文艺复兴1.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政治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4)文化基础: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文化典籍。
2.性质:是一场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
3.思想(1)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主张①信仰宗教,但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③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④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1)文学领域——“文学三杰”①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②作品特点: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
5.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影响(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8“学思之窗”,思考: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提示: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思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
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使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
高中历史第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及思想
薄伽丘 《_十_日__谈____》,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文学
_但_丁____ 彼特拉克
《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 《歌__集___》,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 “_人__文_主__义_之__父_______”
美术 达·芬奇等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探究点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
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 结合史料出处的有效信息进行分
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 析,可知史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
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 时期的文学作品内容,再结合文
A.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B.标志着马丁·路德完全抛弃了基督教信仰 C.挑战了教皇权威,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D.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 仰,灵魂便可得救”,这挑战了教皇权威,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但是 马丁·路德并没有抛弃基督教信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D 项是文艺复兴 运动的影响。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 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的社
形式
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会运动
从意大利兴起,是意识形态领 从德意志开始的一场社会思想政治
不同点 范围 域(文学和艺术领域)的思想 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解放运动
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世界观中 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教案2新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课讲授】一、文艺复兴(一)背景:A、中世纪的欧洲四分五裂, 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停滞;基督教会垄断教育和思想文化,压抑了人和人性.B、前提: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14、15世纪2、原因:(1)政策因素:意大利各城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3)政治因素:工商业阶层掌权(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3、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4、范围: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C、物质基础: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
D、人才优势: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E、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
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二)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人文主义1、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
2、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救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业达标]1.(2018·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期中)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
”这主要是指意大利(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答案 C解析依据“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并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最先兴起的城市,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得意大利的思想文化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故选C 项。
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和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城市几乎同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意大利在这方面没有独创性,排除A项。
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国家是德意志,排除B、D两项。
2.(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
“兴”的含义是(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神学文化的复兴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答案 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名义下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所以“兴”的含义应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D项正确,排除A项。
神学、封建文化是文艺复兴运动抨击的对象,故排除B、C两项。
3.(2018·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意在(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B.揭露教会腐败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D.反对禁欲苦行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薄伽丘的这个故事中并没有涉及在现世生活中享受的内容,故排除A项;根据“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可知薄伽丘意在揭露教会的腐败,并不是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也未体现反对禁欲苦行,故选B项,排除C、D两项。
4.(2018·江西南昌七校期中)彼特拉克说道:“自然之物即使是真实的,对幸福生活也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我了解动物、鱼类和蛇类的本性,却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起源和归宿,这对我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彼特拉克( )A.重视人在社会的价值B.对宗教信仰表示怀疑C.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D.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答案 A解析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之父,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A项正确。
B项不符合西方宗教特点;C项属于启蒙运动思想特点;D项属于古代西方研究对象,不符合材料主旨。
5.(2018·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想,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
此现象说明( )A.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B.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C.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D.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和人的价值,与材料“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相符,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画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人文主义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束缚,但依然信仰宗教,排除;材料没有强调艺术家的出身,也没有体现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而是强调圣像画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排除C、D两项。
6.(2018·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但丁的《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琪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
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人文精神严重缺失B.世俗艺术水平落后C.并不反对宗教信仰D.仍坚持以神为中心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有大量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C项正确。
此时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并不是缺失,故A项错误;世俗文化艺术水平并不是落后,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已经摆脱了神灵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
7.(2018·广东湛江一中月考)《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诈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
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A.罗马教会神权B.神职人员权威C.灵魂救赎方式D.宗教礼仪程序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认为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故选C项。
8.(2018·天津静海一中月考)路德认为,教士的布道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神圣所在。
最高的权威是《圣经》本身。
世俗之人完全可以通过直接阅读《圣经》而同上帝沟通。
路德的观点( )A.打破了教会的权威B.揭穿了赎罪券的谎言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促进民族国家兴起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教士的布道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神圣所在”可知,路德否定教士、教会的神圣所在,认为“最高的权威是《圣经》”而不是教会的解读,从而打破了教会的权威,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赎罪券,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路德的观点,没有体现其主张的影响,故C、D两项错误。
9.(2018·江苏七校联盟期中)有学者认为,“在马丁·路德发自于改革基督教教义的最初目的之下,蕴含着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孕育于人们内心的人文精神”。
下列主张最能体现其人文精神的是( )A.简化宗教仪式B.国家权力高于教会C.信仰即可得救D.《圣经》至高无上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故C项正确。
简化宗教仪式不能完全体现宗教平等的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错误;国家权力高于教会主要反映了封建王权的要求和利益,故B项错误;《圣经》至高无上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故D项错误。
10.(2018·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月考)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者( )A.斗争矛头都直指罗马教皇B.都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C.都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D.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抨击教会的禁欲主义,斗争的矛头并没有直指罗马教皇,排除A项;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而文艺复兴没有,排除B项;文艺复兴通过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提倡人文主义,但是宗教改革并没有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C项;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宗教改革则将人们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了出来,两者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D项正确。
[等级提升]11.(2018·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期中)有学者曾指出: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
这说明( )A.意大利复古希腊古典文化B.意大利文化中缺少智慧C.中世纪枷锁有待古人解开D.现世追求借助人文主义答案 D解析材料“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说明意大利人需要追求的现实世界中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并不是要复兴古希腊的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只是一个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可以看出意大利保留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故B项错误;从材料“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可以看出中世纪的枷锁已经解开,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意大利人借助古希腊人文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故D项正确。
12.(2018·贵州思南中学期中)“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文艺复兴( )A.彻底否定了神学权威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B解析通过材料中文艺复兴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提高,由“观众”变为“演员”,并可以“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故选B项。
13.(2018·豫西名校联考)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人文主义者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积极鼓吹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和伦理道德,甚至皓首穷经、呕心沥血地注释基督教经典。
这反映了人文主义者( )A.弘扬基督教会的神学世界观B.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进取精神C.存在着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D.以基督教教义作为指导思想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人文主义者……鼓吹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和伦理道德……注释基督教经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神学处于统治地位,人文主义者鼓吹基督教的宗教精神,体现了时代局限性,故C项正确。
人文主义者的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人文思想,不是弘扬基督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故A项错误;人文主义者鼓吹基督教的宗教精神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不是缺乏进取精神,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14.(2018·山西临汾一中月考)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
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中马丁·路德实施的各项改革措施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顺应了社会变革,促进了社会进步,故选C项。
A项中“破除”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所描述的仍是材料的表面意思,排除。
15.(2018·安徽屯溪一中期中)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
该历史现象(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答案 D解析材料“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派推动了《圣经》在民族国家的传播,反对罗马教会的独裁,这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