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的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经我院随访的低出生体重儿90例,其中母乳喂养(母乳组)45例、人工喂养(人工组)45例,对比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母乳组1月、3月时体重与身高增值均明显高于人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人工喂养,母乳喂养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低出生体重儿在身高与体重方面的快速增长,能够使婴儿的生长发育更为健康,具有广泛提倡普及的价值。

【关键词】喂养方式;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高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上作为高危新生儿,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较高的关注。

在新型代乳品不断开发上市及妇女逐渐追求工作权力的今天,母乳喂养已逐渐出现减少趋势[1]。

因此本文作者对不同喂养方式的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观察,以对比喂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经我院随访的低出生体重儿90例,其中男婴47例、女婴43例,胎龄35.82±1.27周,体重2086±134g。

所有病例均为出生时体重﹤2500g,且经过我院随访具有完整、详细的相关资料;排除中途因失去联系或死亡等原因中断随访者、喂养方式混乱无法统计者及无法按要求定期检查者。

所有婴儿家长均了解随访调查内容及意义,均自愿配合调查并服从检查安排。

1.2分组将90例低出生体重儿按照其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母乳组)45例,其中男婴25例、女婴20例,胎龄35.91±1.18周,体重2105±117g;人工喂养(人工组)45例,其中男婴22例、女婴23例,胎龄35.73±1.21周,体重2074±122g。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婴儿的性别构成、胎龄结构及体重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方法及观察指标对所有低出生体重儿在1月、3月时的体重、身高进行测量,并相比出生时体重、身高计算其增值,使用统计学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两种喂养方式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两种喂养方式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mot-u e a f dn ru ( u d o nl e iggo p n= 3 ) a dfd w t te smefr l,l V B sw r as i n pr o nrvnu ur i , te h d e 5 n e i h a omua al L WI ee lo g e at fit e osn tt n h v a io hn
g src f e i g,mo t ・ u e a e d n s o i td c mp i ai n s l te t i r r mo i g t p lc t n . at e dn i u h d o n l fe i g a s c a e o l t s i i l .I s wo t p o t o a p ia i d c o t h n o
hsi ldy ( < 00 opt as P a .5) bt e h w ru s C n lsos I h al o L  ̄ s m uhd oe a f dn spe rbet uh e ntetogop . o c in nteer fV B q , o t—u nl e igi rf al omot- we u y d e e
r d a l o v r t c mp e e o l u rt n, h fe i g r l t d o l t s g a u l c n e t d o o l t b we n ti o t e e d n -e ae c mp i ai n . y e i c o h b weg t n r me t a d h h s ia d y r te o y d i h i c e n s n t e o p tl a s we e
将7 0例 V B 随机 分为经 口胃管喂养组 和经 口十二指 肠喂养 组 , L WI 每组 各 3 5例 , 用 同一 种 均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方法对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出生并收治我科治疗的100例胎龄<37周且体重<2500g的新生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儿均接受同一种配方奶喂养,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及喂养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及喂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每日的体重及每日增长体重。

结果经相同时间喂养后,两组患儿的体重均有所增长,实验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平均日增长体重高于实验组(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功能,促进患儿的营养吸收及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综合护理干预;体重增长早产儿为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

绝大多数早产儿出生时均伴有体重低下,出生时体重<2500g的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1]。

低体重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吸允及吞咽功能差,普通的喂养方式易在喂食过程中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胃储留等不能耐受的症状,影响热量、营养等的摄入,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另外由于低体重早产儿胃容量小,所以进食量少,进一步影响营养的摄入,从而加重低体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落后于正常新生儿[2]。

因此,对于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及护理至关重要,如何通过科学的喂养方法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出生并收治我科治疗的100例胎龄<37周且体重<2500g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现对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0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出生并收治我科治疗的100例胎龄<37周且体重<2500g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不同管饲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不同管饲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对极 低 出 生 体 重 儿 进 行 持 续 喂 养 或 间 断 喂 养 存 在 很 多 争 议 。 极 低 出 生体 重 儿 食 管 下 端 括 约 肌 发 育 不 成 熟 , 胃排 空 期 慢 , 防反 流
用 奶 液 为 低 出生 体 重 儿 配 方 奶 , 度 从 1 :1开 始 , 渐 过 渡 到 浓 逐 全 奶 。开 始 喂 养 量 : 重 < 1k 体 g者 0 5mL 6h1次 ; 重 > 1 . 体 者 1mL 4 h 1 。根 据 耐 受 情 况 每 次 增 加 奶 量 1mL~ 2mL 次 , 并 逐 渐 缩 短 喂 养 间 隔 时 间 至 2h 1次 , 到 完 全 胃肠 营 养 。每 次 直 喂 奶 前 回抽 胃残 余 奶 , 残 余 量 超 过 上 次 喂 奶 量 的 3 , 停 若 O 则 喂 1次 。研 究 组 将 所 需 奶 量 由微 量 注 射 泵 经 胃管 泵 入 , 速 从 泵 0 5mL h 1 0 mL h开 始 持 续 , 根 据 耐 受 情 况 逐 步 缩 短 泵 . / ~ . / 并 奶时间 , 同步 延 长 间 隙 时 间 , 泵 奶 2 i, 歇 1 0mi。对 照 到 0r n 间 a 0 n 组 将奶 液 自注射 器 利 用 重 力 作 用 自然 流 人 或 缓 慢 推 人 。两 组 患 儿 均 于 喂奶 前 行 非 营 养 性 吸吮 , 次 5mi ~ 1 n 每 n 0 mi 。 1 3 观 察 指 标 观 察并 记 录 两组 患儿 喂奶 后 发 生 呕 吐 、 吸 暂 . 呼
器, 持续 泵奶 一般 2h 最 长 不 超 过 3 h更 换 ; 次 喂 奶 结 束 后 , , 每 胃管 内注 入 1mL ~2 mL温 开 水 , 止 污染 。 防
参考文献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两种加奶速度喂养对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两种加奶速度喂养对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两种加奶速度喂养对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唐英姿(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南宁市530003;E-mail:tangquansheng@sina.com)【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加奶速度喂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97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49例,出生第二天开始喂奶,每次0.5 1ml/kg,生后10d内每天增加奶量8 10ml/kg,10d以后每天增加25 30ml/kg,达到160 200ml/kg时停止增加奶量,并停止静脉营养。

B组48例,出生后2d内喂10%葡萄糖水,10d内奶量20ml/kg,10d后20ml/kg,达到140 160ml/kg 时停止增加奶量。

观察两组喂养前后体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A、B两组患儿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1个月后A组体重大于B组,胃潴留、呕吐、腹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

结论早期微量、缓慢加奶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体重;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72;R7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53-4304(2012)12-1731-02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孕周小于37周,出生1h内体重在1000 1499g的新生儿[1]。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问题,限制其成活率的提高[2]。

为了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及生存质量,使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NICU收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97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加奶速度进行喂养,观察1个月后的体重及并发症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作者:杨会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究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以及配方奶喂养三种不同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11例早产儿(出生胎龄0.05),2、3、6月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6月后,观察组早产儿的 Hb与ALP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喂养方式;早产儿;体重;体格发育指标;生化指标近些年来,随着妇产科新生儿救治技术的不断提升,当前世界范围内早产儿的存活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在7%-9%左右,且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采取哪一干扰措施来为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其身体发育,训临床医疗工作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院就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111例,纳入标准为:出生胎龄0.05)。

早产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已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研究方法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的方法,即在出生6个月内,全部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不给予其他食物和饮品。

对照组中采取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初始量结合早产儿体重指定,每天控制在5-50ml/kg,若患儿喂养耐受,可根据生命体征变化每天增加喂养10-20m/kg,直至足量喂养;随着患儿的体重增长变化,喂养量逐渐增加至160-180ml/kg;对于采取混合喂养的患儿,可根据母乳量适当降低配方奶比例,至患儿足量喂养即可。

1.3观察指标分别在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时间,记录其体质量、身高、头围等体格指数的数据,以及Hb和ALP等生化指标数据,并对两组早产儿的同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 22.0软件作为工具对两组早产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全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两种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全科护理 21 0 0年 6月 第 8卷 第 6期 下 旬 版 ( 第 1 3期 ) 总 8
两 种 喂 养 方 式 在 极 低 出 生 体 重 早产 儿 中 的应 用 研 究 。
廖耀 玲 , 陈 英, 刘玲 伶
摘 要 : 目的 ] 讨 极 低 出生 体 重 早 产 儿 的 适 宜 喂 养 方 式 。[ 法] 8 [ 探 方 将 8例 极 低 出 生体 重 儿 按 入 院 时 间 随 机 分 为 两组 , 组 用 输 液 泵 一 间歇 输 注 法喂 养 , 一 组 用 推 注 法 喂 养 。 [ 果 ] 液 泵 间歇 输 注 法喂 养 组 发 生 喂 养 不 耐 受 、 吸 暂 停 例 数 少 , 疸 持 续 时 间短 。[ 另 结 输 呼 黄 结 论 ] 液 泵 间歇 输 注 法 喂 养 是 极 低 出生 体 重 早 产 儿较 好 的喂 养 方 式 。 输 关键词 : 养 ; 喂 极低 出生体 重 早 产 儿 ; 液 泵 间 歇输 注 法 ; 注 法 输 推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7 R 7.1 文 献 标 识 码 : C d i I . 9 9ji n 17 — 7 82 1. 8 0 6 o : O 3 6 / s . 64 4 4 .0 0 1. 0 .s 文 章 编 号 :6 4 4 4 ( 0 0 6 1 0 — 2 1 7 — 7 8 2 1 )C一 6 7 0
1 资 料 与 方 法
喂 养 , 始 每 次 奶量 0 5mL k  ̄ 10mI k , 续 推 注 时 间 5 起 . / g . g 持 /
mi ~1 n 2 h1次 , 天 递 增 0 5mL k  ̄ 1 0mL k , 慢 n 0 mi , 每 . / g . / g 缓
验 , <O0 P . 5为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是新生儿中最脆弱的一群。

由于生理发育未完成,这些婴儿常常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营养不良是一个非常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近年来,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就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探讨。

让我们了解一下早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所面临的营养挑战。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发育未完成,他们需要更高的营养供应来满足快速生长的需求,但是由于消化系统的未成熟和呼吸系统的不发达,早产儿往往不能通过口服来摄入足够的营养。

他们通常需要依靠静脉营养来维持生命。

长期的静脉营养不仅容易引起感染和血管损伤,还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和其他代谢问题,对早产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被引入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这种方法通过胃管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胃部,避开了口服困难和吸收不良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了长期静脉输液所带来的并发症。

研究表明,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项针对早产儿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的早产儿在出院时体重和头围明显高于采用其他喂养方式的早产儿,生长发育水平也更好。

与长期静脉营养相比,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还能显著减少感染和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这说明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具有积极的影响。

尽管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在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和减少并发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是其操作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对婴儿的胃肠功能和吸收情况进行监测,以确保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还存在管道堵塞、误吸、消化不良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经口胃管喂养。用注 射 器 将 乳 液 缓 慢 注 入 ,每 次 管 饲 前 应 先 迟排出[3]。如果长期鼻 饲,不 训 练 吸 吮、吞 咽 功 能,将 导 致 功 能
抽取 胃 中 残 余 奶 量,并 做 好 记 录。 ② 观 察 组 采 用 经 口 饲 或 滴 管 退化,唾液、胃液等消 化 液 分 泌 减 少。 有 研 究 表 明,管 饲 喂 养 会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唐 淑 云 ,魏 春 兰 ,赖 汝 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VLBWI)体 重 的 影 响。[方 法]将 90 例 VLBWI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每 组 45例,对照组采用经口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经口饲或滴管加口胃管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 发 生 情 况 以 及 胎 便 排 尽 时 间、体 重 增长、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胎 便 排 尽 时 间 及 住 院 时 间 短 于 对 照 组,体 重 增 长 高 于 对 照 组 (P<0.05)。[结论]VLBWI出生后早期采取经口饲或滴管加口胃管喂养,能减少 VLBWI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长发育。 关 键 词 :喂 养 方 式 ;极 低 体 重 早 产 儿 ;体 重 ;生 长 发 育

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 年10月-2012 年 5 月 在 我 院 新 生 儿科住院的 VLBWI 90例,男 60例,女 30 例;出 生 10 min至 2 d,胎龄 28周~34周(31.0周±2.0周);体重1 010g~1 499g; 排除患有明显先天性心脏病和严重合并症者。根据入院顺序编
3 讨 论 肠内喂养 对 VLBWI的 存 活 和 正 常 生 长 发 育 至 关 重 要[2]。
1.2.2 喂 养 方 法 两 组 VLBWI所 用 奶 粉 均 为 雀 巢 公 司 提 供 而 VLBWI吸吮、吞咽、胃 排 空、肠 蠕 动 及 排 便 等 能 力 弱 ,唾 液、
的早产配方奶,并于出 生 后 6h~24h 开 始 喂 养。 ① 对 照 组 采 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少[3],易引起腹胀、胃潴留、呕吐及胎便 延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值

例数 呕吐 腹胀 残留奶量
45 5

45 14 10
3.807 4.200
<0.05 <0.05
9 4.200 <0.05
高胆红素 血症 5 15
4.786 <0.05
码,按 计 算 机 随 机 数 字 表 将 90 例 患 儿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 ,每 组45例,两组患儿年 龄、胎 龄、出 生 体 重 等 比 较,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具 有 可 比 性 。 1.2 方 法 1.2.1 插管方法 胃肠营养方法有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分 为 经 口胃管喂养和经鼻胃管喂养,由 于 VLBWI鼻 腔 窄,经 鼻 腔 插 管
表 2 两 组 患 儿 胎 便 排 尽 时 间 、体 重 增 长 和 住 院 时 间 比 较 (x±s)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例数
45 45
体重增长
g 580±24 470±20
14.85
胎便排尽时间 住院时间
h 82.7±26.8 114.1±36.1
-2.60
d 28.0±6.4 34.0±5.1
量、便 秘 及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发 生 情 况 ;记 录 患 儿 胎 便 排 尽 时 间、体 重增长和住院时间。
及排便等能力弱,唾 液、胃 液、胰 液 和 胆 汁 分 泌 少,易 引 起 腹 胀、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0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胃潴留、呕吐 及 胎 便 延 迟 排 出 。 选 择 合 适 的 喂 养 方 式 ,能 提 高 VLBWI存活率及生长发育。为 了 提 高 VLBWI营 养 摄 入 量,促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72 文 献 标 识 码 :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14 文 章 编 号 :1674-4748(2012)11A-2902-02
出生体重<1 500g新生儿 称 为 极 低 出 生 体 重 早 产 儿 (VL- BWI)[1],VLBWI营养需要 量 高,但 吸 吮、吞 咽、胃 排 空、肠 蠕 动
-3.07
影响呼吸功能,选择经口胃管喂养。经口胃管喂养,用6号 一 次

<0.05
<0.05
<0.05
性胃管润滑后经口腔插入,其长度为耳垂至鼻尖到剑突,插至 胃
内后,从 胃 内 抽 出 胃 液 则 证 实 胃 管 在 胃 内 ,然 后 用 胶 布 固 定,记 录插入的长度。入院后常规干预生理盐水洗胃至澄清。
位,以防呕吐呛入气管,剩余奶量从胃管注入。每次口饲或滴 管 管少 量 喂 养 患 儿,能 促 进 吸 吮 反 射,使 迷 走 神 经 兴 奋,促 进 胃 肠
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 量 资 料 采 用t检 验,以 P<0.05 为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其生长发育,我科对90例 VLBWI采 用 经 口 胃 管 喂 养 和 经 口 2 结果
饲或滴管加口 胃 管 喂 养 2 种 喂 养 方 式,并 对 其 效 果 进 行 比 较 。
表 1 两 组 患 儿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比 较
加口胃管喂养。有吸吮 动 作 的 患 儿 采 用 了 口 饲 或 滴 管,患 儿 含 明显减少安静睡眠周期、增加烦躁的时间;而给予自行吸吮奶 会
住软的橡胶乳头,每次将少量(1mL~2mL)乳液先注入奶 头 或 滴管由患儿吸吮入 胃。 喂 奶 时 头 稍 抬 高 并 偏 向 一 侧,取 右 侧 卧
使 VLBWI安静睡眠 时 间 明 显 增 加,活 动 睡 眠 和 烦 躁 的 时 间 减 少。实践证明,有吸吮 动 作 的 VLBWI,鼻 饲 前 采 用 了 口 饲 或 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