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二(虚词和通假字)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归类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归类
五、诗词曲五首
例句
解析
古今异义词
自将磨洗认前朝
古义:拿,取。今义:将要,即将。
高处不胜寒
古义:受得住,禁得住。今义:胜出,胜利。
词类活用
病树前头万木春
名词作动词,争春。
照无眠
动词作名词,入眠的人。
何事长向别时圆
形容词作动词,成为圆形。
六、小石潭记
柳宗元
例句
解析
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与“来”相对。
像鱼鳞。
呷浪之鳞
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词类活用
作则飞沙走砾
动词使动用法,使……飞,使……走。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
泉而茗者
名词作动词,汲泉水,煮茶喝。
罍而歌者
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红装而蹇者
名词作动词,穿着艳装,骑驴。
文言句式
山峦为晴雪所洗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归类
一、与朱元思书
吴均
例句
解析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
通“返”。
古今异义词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别的地方。
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今义:景色。
把酒临风
古义:持,执。今义:①看守;②车把。③用于有把手的器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很哦同学都害怕学习文言文,觉得它很难理解,其实小编觉得文言文最容易学了,学习文言文靠的是平常的积累,所以学习它不需要着急,平时多看点书就好了。

对文言文的考试,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一《与朱元思书》一、通假字1.转:通“啭”,鸟叫声。

(蝉则千转不穷。

)2.反:通“返”。

(窥谷忘反。

)二、古今异义1.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2.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三、一词多义1.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2)猿则百叫无绝(消失,断,停,)2.上:(1)负势竞上(向上)(2)横柯上蔽(在上边)四、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2.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5.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五、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翻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出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翻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阅读理解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文言常识总结 人教版 八下

文言常识总结 人教版 八下

八年级下学期文言常识总结一、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sì)】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马说》【见(xiàn)】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cái)】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马说》【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zhī)】通“肢”,肢体。

6.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pī)】通“披”,穿。

7.蝉则千转.不穷——《与朱思远书》【转(zhuǎn)】通“啭”,鸟叫声。

8.窥谷忘反.——《与朱思远书》【反(fǎn)】通“返”,返回。

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jù)】: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zhǔ)】通“嘱”,嘱咐。

二、古今异义1.柔梢披风..——《满井游记》披风:古义:在风中开散;今义: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2.局促..一室之内——《满井游记》局促:古义:拘束;今义:拘谨,不自然3.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是:古义:这,此。

今义:用作判断词,因此。

假:古义: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趋:古义:奔,快走;今义:表趋向。

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6.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右备容臭.7.臭:古义:香气;今义:和香气相对。

——《送东阳马生序》8.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两次。

今常用义为:又一次。

9.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造:古义:往、到;今义:创造,制造。

10.赞.曰——《五柳先生传》赞:古义: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人教版八下语文常用文言虚词归类(复习用)

人教版八下语文常用文言虚词归类(复习用)

八下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一、之1、或置酒而招之.他2、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前置标志3、虽有千里之.能的4、食之.不能尽其材它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调整音节,可不译6、执策而临之.它7、弗之.怠代指抄书这件事8、走送之.代指书9、益慕圣贤之.道的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11、当余之.从师也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1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13、心乐之.代指水声14、乃记之.而去这地方15、属予作文以记之.这件事1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17、前人之.述备矣的18、名之.者谁它19、醉翁之.意不在酒的2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都代指山水2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22、局促一室之.内助词,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2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24、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2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助词,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26、而城居者未知之.也它二、其1、亦不详其.姓字他的2、亲旧知其.如此他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5、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6、其.真无马邪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7、其.真不知马也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其实”8、或遇其.叱咄他9、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他们的10、其.岸势犬牙差互它的11、以其.境过清它的12、增其.旧制它的13、其.喜洋洋者矣那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的15、其.西南诸峰它的16、醉能同其.乐他们三、以1、因以.为号焉用,拿2、以.此自终凭3、以.乐其志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4、不以.千里称也因为5、策之不以.其道凭,根据6、无从致书以.观来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8、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9、以.衾拥覆用10、以.中有足乐者因为11、以.其境过清因为12、属予作文以.记之来1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都是因为的意思14、醒能述以.文者用15、夫不能以游堕事因为四、而1、或置酒而.招之表承接关系2、既醉而.退表承接关系3、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关系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关系5、执策而.临之表承接关系6、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关系7、潭西南而.望表修饰关系8、乃记之而.去表承接关系9、感极而.悲者矣表承接关系10、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关系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关系12、野芳发而.幽香表承接关系13、而.乐亦无穷也表承接关系14、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关系15、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关系16、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五、于1、不戚戚二.贫贱由于2、不汲汲二.富贵对于3、骈死二.槽枥之间在4、每假借二.藏书之家向5、刻唐贤今人诗赋二.其上在6、多会二.此在7、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二.两峰之间者从8、有亭翼然临二.泉上者在9、二.时冰皮始解在10、潇然二.山石草木之间者在。

八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汇总

八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汇总

《三峡》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二、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三、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四、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五、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六、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七、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三、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34. 时{ } ①冻风时作(经常) ②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35. 然{ } ①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②娟然如拭(……的样子)
36. 始{ } ①冰皮始解(开始) ②髻髫之始掠也(刚刚)
3/3
3/3
1/3
1/3
19、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20、 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快乐) 21、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 22、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分别作“折”“行”
的状语) 23、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24、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5、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
11. 其{ }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的) ②其真无马耶(表示反问语气)
12. 或{ } ①或以为死(有的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13. 患{ } ①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14. 故{ } ①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②西蜀之去南
海(距离) ③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27. 开{ } ①旁开小窗(开设,设置)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散开)
28. 而{ }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 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转接连词,却)
29. 乐{ } ①山水之乐(名词,乐趣) 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意动,以……为乐)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11. 其{ }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的) ②其真无马耶(表示反问语气)
12. 或{ } ①或以为死(有的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13. 患{ } ①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14. 故{ } ①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1/3
1/3
19、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20、 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快乐) 21、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 22、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分别作“折”“行”
的状语) 23、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24、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5、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
2. 上{ } ①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方位名词)
3. 百{ } ①一百许里(数目,十的十倍) ②猿则百叫无绝(极言极多,数词)
4. 以{ } ①因以为号焉(用,介词) ②以自终(连词,不翻译)
5. 之{ } ①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②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6. 如{ } ①晏如(……的样子) ②亲旧知其如此(像)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八年级下册文言分类复习(文言虚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分类复习(文言虚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分类复习(文言虚词)(一)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五柳先生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3、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4、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5、虽有千里之能结构助词的6、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千里马7、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千里马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调整音节,不译9、执策而临之它10、弗之怠代指抄书这件事11、走送之代指书12、益慕圣贤之道的1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14、无鲜肥滋味之享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1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18、心乐之代指水声19、乃记之而去这地方20、属予作文以记之这件事2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22、前人之述备矣的23、名之者谁代指亭子它24、山之僧智仙也助词,的25、醉翁之意不在酒的2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都代指山水2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28、局促一室之内助词,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29、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30、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3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助词,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32、而城居者未知之也它33、如脱笼之鹄助词,的(二)、其1、亦不详其姓字他的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表推测语气词,大概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5、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6、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7、鸣之而不通通其意代词,它的8、或遇其叱咄他9、其真无马邪表示反问语气,“难道”10、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语气词,“恐怕”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他们的12、其岸势犬牙差互它的13、以其境过清它的14、增其旧制它的15、其喜洋洋者矣那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的17、其西南诸峰它的18、醉能同其乐他们(三)、以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以之为:把它作为)2、以此自终介词,用3、以乐其志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4、不以千里称也因为5、策之不以其道凭,根据6、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连词,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二(虚词和通假字)
一、文言虚词
(一)之
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五柳先生
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3、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4、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
5、虽有千里之能结构助词的
6、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千里马
7、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千里马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9、执策而临之它10、弗之怠代指抄书这件事
11、走送之代指书12、益慕圣贤之道的
1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14、无鲜肥滋味之享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1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
18、心乐之代指水声19、乃记之而去这地方
20、属予作文以记之这件事2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
22、前人之述备矣的23、名之者谁代指亭子它
24、山之僧智仙也助词,的25、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2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都代指山水
2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28、局促一室之内助词,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
29、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
30、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3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助词,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
32、而城居者未知之也它33、如脱笼之鹄助词,的
(二)、其
1、亦不详其姓字他的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表推测语气词,大概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
5、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6、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
7、鸣之而不通通其意代词,它的8、或遇其叱咄他
9、其真无马邪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10、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语气词,“恐怕”
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他们的12、其岸势犬牙差互它的13、以其境过清它的14、增其旧制它的
15、其喜洋洋者矣那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的17、其西南诸峰它的18、醉能同其乐他们(三)、以
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以之为:把它作为)
2、以此自终介词,用
3、以乐其志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
4、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5、策之不以其道凭,根据
6、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连词,来。

7、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8、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因第二个“以”:介词,把
10、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
11、以衾拥覆用12、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13、全石以为底介词,把,用14、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15、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16、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都是“因为”17、醒能述以文者用18、夫不能以游堕事因为
(四)、而
1、或置酒而招之表承接关系
2、既醉而退表承接关系
3、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关系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关系
6、执策而临之表承接关系(表修饰)
7、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关系,但,却
8、久而乃和表承接,不译。

9、潭西南而望表修饰关系,不译。

10、乃记之而去表承接关系,不译。

11、隶而从者表并列关系,不译。

12、感极而悲者矣表承接关系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关系1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关系15、野芳发而幽香表承接关系
16、而乐亦无穷也表承接关系1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关系18、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关系19、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
20、太守与客….而年又最高表递进关系21、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不译
22、游人去而禽鸟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却)
2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24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25泉香而非酒洌(表并列)26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五)、于
1、不戚戚于贫贱由于
2、不汲汲于富贵对于
3、骈死于槽枥之间在
4、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
6、多会于此在
7、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9、霜叶红于二月花比10、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在
1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在1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13、、于时冰皮始解在14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从)
(六)为
1、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被动
2、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3、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
4、为坻,为屿动词,作为
(七)然
1、娟然如拭…….的样子
2、然徒上涌则汗出浃背连词,然而,但是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的样子
(八)则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动词,是)
2、然则北通巫峡(连词,“那么”)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
4、蝉则千转不穷就,便
5、《论语》六则名词,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6、以身作则准则,法则
(九)或
1、而或长烟一空代词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助词,或许,也许(十)故
1、故余虽愚连词,因此
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
(十一)如
1、亲旧知其如此像
2、晏如也……的样子
(十二)若
1、猛浪若奔像
2、仿佛若有光好像,似乎
三.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喂养
4才美不外见“见”能“现”,表现
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6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7手指不能屈伸“屈”通“曲”,弯曲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10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都
11属予作文到记之“属”通“嘱”,嘱咐
12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huī通“隳”,毁坏
13恶能无纪“纪”通“记”记载
二.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喂养
4才美不外见“见”能“现”,表现
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6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7手指不能屈伸“屈”通“曲”,弯曲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10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都
11属予作文到记之“属”通“嘱”,嘱咐
12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huī通“隳”,毁坏
13恶能无纪“纪”通“记”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