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短新闻两篇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的历史新高,但“口碑差票房高”现象依然存在。

②中朝有着很深的渊源,本是一丘之貉....,理应通力合作,但是朝鲜却不顾中方意见,进行氢弹试验。

③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⑤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A.①④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④⑤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专题10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专题10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

10 短新闻两篇(课时2)1.作者作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下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章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

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2.了解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4月)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

每天都有许多人被运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是屠杀(以犹太人居多),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焚毁,简直惨绝人寰!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当时获救的人不足7000,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

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一个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1947年7月2日,波兰会议通过一项法案,将原址辟为殉难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以此纪念在灾难中不幸死去的无辜者。

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1.罗森塔尔普利策新闻奖2.纳粹德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作祷告,无非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是求得上帝的保佑。

但是在这个“人间地狱”里,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正是“没门”,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2.这篇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新闻的特点在于及时地捕捉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

记者对于一般新闻报道的事件参与有三种情况:一种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

一般为第一种、第二种,本文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的报道。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4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4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

10短新闻两篇本课话题——忘记与铭记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些国度也同样上演着。

走进奥斯维辛的每一位参观者,都会用善良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

历史告诉我们:该忘记的一定要忘记,不该忘记的要铭记在心。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六十八年前的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的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

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1962年,有感于日本右翼势力提出为被处死的日本甲级战犯立碑等事件,曾参加过东京审判的中国首席法官梅汝璈,写下上述一段话。

今天看来,梅汝璈的这一警示并非杞人忧天。

在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这一天,日本总有一些右翼政客前往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除了参拜靖国神社,还有自说自话的历史教科书、修改和平宪法的企图、对东京审判的质疑、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大放厥词……对于饱受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来说,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再次伤害。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廖沫沙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

——华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凝.重()掩映.()赠.言()瞩.目()易帜.( ) 冉.冉( ) 明媚.( ) 噩.梦( ) 嬉.笑( ) 沼.泽( ) 雏.菊( ) 祷.告( ) 【答案】 nín ɡ yìn ɡ zèn ɡ zhǔ zhì rǎn mèi è xī zhǎo chú dǎo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绿⎩⎨⎧ 绿.林好汉( )绿.树( ) (2)场⎩⎨⎧ 打场.( )场.所( )(3)卡⎩⎨⎧ 卡.住( )卡.片( ) (4)应⎩⎨⎧ 应.和( )应.当( )【答案】 (1)lù lǜ (2)chán ɡ chǎnɡ (3)qiǎ kǎ (4)yìn ɡ yīnɡ2.语境辨析法(5)教务处.( )正在处.( )理这个问题。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 枯萎(wěi)旅(lǔ)游致(zhì)意纳粹(cuì)相隔(gé)B . 规模(móu)抑(yì)制撤(chè)退焚(fén)烧玻(bō)璃C . 砖砌(qì)牢(láo)房踉跄(qiàng)呆滞(zhì)恳(kěn)求D . 笔墨(mò)窒(shì)息甜(tián)蜜回顾(gù)清楚(chǔ)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究竟温柔意味参观报道B . 晴琅导游扼住美妙试验C . 总监痛心逐渐废墟残状D . 袪赶木箱刺耳悲剧折磨3.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梅园雪下乡时,身上经常带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数据、哪块耕地什么土质、适用什么肥、病虫害如何,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B . 武警部队因存在勤务种类繁多,部队布局分散的状况,面对思绪万千的各……种工作,执行者对待工作的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C . 美国的环境工作团体测出一把芹菜含有67种农药,这在南京市蔬菜与花卉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魏猷刚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实在是太夸张了。

D . 昨日下午,曾经的惯偷罗永正现身成都,他手拿工具现场演示,防盗门、电动车铁锁等被轻易打开,旁观者看得目瞪口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新学期以来,贵阳市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于初中学生在校3年间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者升学考试可以加5分的政策上给予了广泛的关注。

B .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大学继承百年办学传统,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如今成为一所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C .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短短7年,使热播节目繁荣了中国电视屏幕的内容表现,将观众带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新世界。

语文必修一10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习题1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必修一10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习题1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有错别字的一项()A.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B.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C.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D.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恶劣的经济形势冲击下,公司终于宣告破产。

B.这次考试很难,但他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C.他沉默地走进来,一脸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

D.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

3、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1997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么?”李光耀答道:“1998。

”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4.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5.在1997年6月26日这一天,英国米字旗在香港总降下了多少次,其中最后一次降下的具体时间是什么?6.“日落”除了表明具体时间概念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是什么?7、选文第一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8.选文第四段中“一百五十六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一句交代了有关的背景材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答案解析1、解析:B项中“旗秆”的“秆”应该为“杆”。

答案:B2、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词语的使用。

做此类型题要先弄清每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宣告:宣布。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1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1

短新闻两篇(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________香港防务。

②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________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________的梦想而微笑。

A.移交管理中和秘密B.移交接管温和隐秘C.转交接管温和秘密D.转交管理中和隐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桃花雪”,果然,3月25日早上省城降下了一场桃花雪,这让出行的人不寒而栗....。

B.惨烈的车祸发生了,那场面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这足以让每个交通参与者警惕,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C.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与选择何种养老模式并不冲突,子女不能依赖于这一人工智能辅助手段,赡养老人终究是子女责无旁贷....的责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红线观念,创建天蓝地绿的美好家园。

B.由于多证合一、两证整合、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等措施的推进乏力,市场主体注册数量缩小了一倍。

C.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合唱团团员走下舞台,来到观众席两边的过道上,美妙的乐声在观众耳边响起。

D.雄安新区应该保持现代性、开放性,但同时要避免泥沙俱下,要让新区成为一座道德之城、文明之城、创新示范之城。

4.下列句子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B.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C.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第10课短新闻两篇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嬉.笑(xī)窒.息(zhì)瞩.目(zhǔ)B.明媚.(mèi) 凋.谢(diāo) 绞.刑(jiǎo)C.惊惧.(jù) 撰.写(zhuàn) 步履.(lǔ)D.废墟.(xū) 恐.怖(kǒng) 婆娑.(suō)【解析】C项“步履”的“履”应读lǚ。

【答案】 C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________,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2)他们表情________。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3)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________:“现在实实在在地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记者________。

A.木然黯然茫然默然B.木然默然黯然茫然C.黯然木然茫然默然D.茫然木然黯然默然【解析】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默然:沉默无言的样子。

(1)题根据“他们不晓得……”可知选“茫然”。

(2)句前一个空,据老人的话可知老人心里不高兴,应选“黯然”,随之可推断记者无话可说,故后一个空选“默然”,故本题应选D。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网络文学极大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学存在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不少网络文学作品缺乏深邃的社会意义、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②我们成为世界加工大国,却没有太多的发明创造,假冒仿制盛行就是主因之一。

劣质的假冒产品________,不仅使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会使一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受损。

③目前家政市场从业人员________,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保姆雇主孩子都很受伤,面对如此混乱的市场业态,专家呼吁发展与管理规范需同步推进。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习题:10 短新闻两篇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习题:10 短新闻两篇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标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 意图?
参考答案:①新颖而有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对法西 斯罪恶行径的痛恨和反讽;③表达了作者不愿看到历史重演的美好 愿望。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有没有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新的事件?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心智 心志 辨析:“心智”,思考能力,智慧;“心志”,意志品质。 例句:①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 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②球队虽然已经具备了应战的技术,但还需要磨炼一下心志。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一、理理文章思路
三读重难探究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5.“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 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 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 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 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 劣的罪行。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作品背景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新闻,写于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有关英国管治香港的历史,情况大致如 下: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占了香港岛。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1860年英国又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 又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的大片 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庄严宣布 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坚持香港必须回 归祖国的立场。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 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之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 祖国。本文就记录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短新闻两篇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停泊.(bó)窒.息(zhì)瞩.目(zhǔ)序.幕(xù)B.明媚.(mèi)凋.谢(diāo)水艇.(tǐng)凝.重(níng)C.惊惧.(jù)撰.写(zhuàn)步履.(lǔ)祷.告(dǎo)D.废墟.(xū)恐.怖(kǒng)婆娑.(suō)绞.刑(jiǎo)项,“履”应读“l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暮霭篡夺装修心智健全B.谙熟震撼迂回破釜沉舟C.涣散撤离隐秘蛊惑人心D.噩梦嘉奖修葺惊俱万分项,“惊俱万分”应为“惊惧万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自2015年1月1日起,在深圳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合格的,可无限量免费优先用血,其家属在临床用血方面也将享有更多优待。

(3)日前有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由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专家认为近五成现存的职业将在2025年前。

A.居然终身消逝B.居然终生消失C.竟然终身消失D.竟然终生消逝,都表示出乎意料,“居然”的语气较重,“竟然”的语气轻一些。

第(1)句中应用“居然”。

“终身”与“终生”都可解释为一生、一辈子,都是名词,但是在语义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终身”多就切身的事说,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职务、权利等方面。

“终生”多就事业说,一般用于事业、工作、使命、抱负、业绩等方面。

第(2)句中应用“终生”。

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消逝:消失。

但“消失”一般用于具体的人或事物,“消逝”一般用于时间。

第(3)句中应用“消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平万里行”大型采访考察活动在北京卢沟桥旁发起。

B.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干旱、地震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C.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D.春季气温回升后,由于冷空气频繁入侵造成持续低温阴雨的倒春寒天气,容易影响北方冬小麦的正常生长。

项,“活动”与“发起”搭配不当,把“发起”改为“启动”。

C项,句式杂糅,“因为”和“是……的主要原因之一”保留一个。

D项,主语残缺。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

推动发展,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那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A.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B.既要解放社会生产力,又要社会创造力的解放C.靠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更要靠解放社会创造力D.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解放社会创造力,后文表达中心为“创造力”,所填语句的语意中心也应为“创造力”,因此应选择“递进”关系的语句。

从句式角度看,应选句式一致的。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完成第6~9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6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名称,“别了,‘不列颠尼亚’”又表示一种制度的结束。

,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终结。

7体会第四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含蓄的语言,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抓住句中“白色建筑”“末代港督”“成为历史的陈迹”等关键词句理解。

“白色建筑”指建于1885年的港督府。

“末代港督的离去”,结束了英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管治,香港终于回归祖国。

“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将永远成为过去,成为历史的陈迹。

,末任港督已经永远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8结尾画线的语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作用?,具有对照作用;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具有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离去,两相对照,意味深长。

文章以此句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9在这篇新闻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与对历史的回顾是怎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导学号53650019),新闻背景材料和现实场景交叉出现,以时间顺序记叙新闻事件,在相关段落加入背景材料,可以从扩大新闻容量、增加事件的历史纵深感的角度分析。

,是文章的纲,每一处对历史的回顾都对应着一个现实的场景。

比如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而写到眼前的英国降旗仪式,则联想到英国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历史的回顾靠现实的场景串联起来,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表达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容量,使现实的场景增加了历史纵深感,从而更能使读者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生的记忆。

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

用于实验的不光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苏联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

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地使用细菌武器。

按照“731”部队生产细菌武器的能力,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足以毁灭人类。

只是后来战况突变,大规模的细菌战没有来得及实施。

所以“731”罪行是反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

王馆长介绍说,这些年很多国外的媒体来拍摄专题片,而这些人以前对“731”的罪行知之甚少。

一次王鹏告诉英国BBC电视台记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作所为还要严重,纳粹虽然也曾对活人做解剖实验,但数量和规模都远不及“731”。

被“731”用作实验的人在实验者看来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日语称作“马路大”),这些“材料”要接受各种残害性的实验。

例如冷冻实验,要把人冻成能敲得响的“木棒”,然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去解冻,有的被解冻后肌肉脱落,露出白花花的骨头。

再如脱水实验,是要把活人烤干,变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实验人体里含水的准确分量。

BBC电视台记者听了也不禁为此暴行咋舌。

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罪证陈列馆时,对“731”部队犯下的滔天罪行气愤至极,他看到展台上“731”部队的恶魔石井四郎像后,一脚踢碎了玻璃,但能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太少了。

据陈列馆统计,在建馆20多年时间里,馆展和流动展出接待的参观者有300余万人,其中外国人不到十分之一。

王鹏馆长说,陈列馆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节选自《生活报》)10比较一下,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在新闻素材获取途径方面有什么不同?,我们不难发现本文是通过陈列馆馆长王鹏和解说员的介绍获得素材,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主要是通过作者的眼睛和感受获取素材。

,主要素材来自陈列馆馆长王鹏和解说员的介绍。

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的素材来源是作者的亲历、亲见和所闻所感。

11作者在第三段是怎样写“731”的严重罪行的?,我们不难发现,王馆长在告诉英国BBC电视台记者“731”的罪行时采用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情况进行对比的方法,在说明“731”行为的残酷时,又采用了举例的方式。

,说明“731”的罪行更严重;二是通过典型事例说明“731”的无比残酷。

12一位日本老人参观了“731”罪证陈列馆后“一脚踢碎了玻璃”,这一细节有什么典型意义?,从文中“气愤至极”一词可以看出。

,与日本右翼分子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13“731”罪证陈列馆是否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曾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引起不小的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