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方法学及其临床应用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的临床应用

注 : P < O . 0 5 。
3 讨 论
近年 来 , 我 国糖 尿病 的发病 率正 在 呈现 出逐 年上 升 的趋 势, 并 且 因糖尿病 所致 的糖尿病 肾病 患者也 咋逐年增 加 , 据相 关 报道 , Ⅱ型糖 尿 病并 发 糖 尿病 ’ 肾病 的几 率 较 大 , 发 病率 为 3 4 . 7 %, 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 【 1 ] 。 据2 0 1 0 年研 究结 果显示 , 全 国范 围内大 约有 9 2 4万糖 尿病 患者 , 还有 1 4 8 0万 糖尿病 前 期患 者 , 这 一数字 较 2 0 0 2年 高 出 4 . 5倍之多 , 可见 糖尿病 的发 病上升趋势之 明显 , 我 国即将超过 印度 成为糖尿病发病 的世界 第一大 国 【 2 】 , 因此对 于糖 尿病并发 症早期诊 断排查具有 重要 的 临床意义 , R B P是一种分子蛋 白, 人体 内 9 0 % 的R B P与视黄醇 前 白蛋 白以相 同 比例 的形式组 成高分子 复合 物 , 到 达靶 细胞之 后, 视 黄醇被释放 出来 , 形成 a p o — R B P, 它可 以通过小球 进行滤 过, 而后被 肾小管 重新 吸收 , 肾皮层 细胞 中溶酶体 对其进行 作 用分解 为氨基 酸 , 有极少 部分经 尿液排 出 , 为。 肾 小 球滤过 率 的 特异 性指标 【 3 ] 。在 肾小管收到损伤时 , 人体 的尿液排 出量增加 , 当肾脏滤过功 能下降时 , 肾小球滤过率 以及 肾血流量 降低 而造 成血 中各 种形式 结合 的视 黄醇结 合蛋 白( R B P) 贮存 而表 现 出 血浓 度上升 , 所以 R B P和一指标 能够作 为糖 尿病引起的 。 肾 病的 早期损伤 的理想观察指证 。 在 本研究 中 , 如表 1 所示 , 糖尿病 肾病 患者 的血 R B P结 果 明显 较健 康对照组 明显升高 ( P < 0 . 0 5 ) 有统计学意义 , 并且两者 呈正相关 , 由此 可以证实 , R B P能够作 为糖尿病 肾病早期损 伤 的理 想判断指标 , 能够 有效 的发 现早 期糖 尿病 肾病 病情 , 并 对 其发展 进行监 测 , 在 临床 中有 重要 的价值 。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技术性能评价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技术性能评价蔡晔芬;黄清松【摘要】目的: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进行技术性能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评价方案,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和准确度加以评价.结果:正常值和高值的批内CV%为2.3%和1.7%,批间CV%为3.9%和3.1%,日间CV%为4.5%和3.8%,总CV%为5.5%和4.5%;线性上限可达120 mg/L;胆红素浓度低于442 umol/L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5g/L时对测定无显著干扰(P>0.05);平均回收率为99.2%.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符合临床检验的要求,加上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免疫透射比浊法;视黄醇结合蛋白;技术性能评价【作者】蔡晔芬;黄清松【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广东广州,510095;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人视黄醇结合蛋白 (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在肝脏中合成,释放入血后与视黄醇 (ROH)(维生素 A)、甲状腺素运载蛋白 (TTR)以1∶1∶1的比例形成三元复合物,是体内运送视黄醇至其特定靶组织的运载蛋白[1]。
当RBP与细胞表面的RBP受体结合时,视黄醇进入细胞内,复合物解体,游离的RBP从肾小球滤出,其中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被分解,供组织利用,仅有少量从尿中排出[2]。
血、尿中的RBP比其它相关成分更灵敏或更准确地反映肾、肝或营养性等疾病的发展或转归。
目前对其检测方法有多种,如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免疫透射分析法,免疫散射分析法等。
一般常用的为酶联免疫分析法,而免疫透射分析法的试剂稳定,操作自动化,检测结果比较稳定,有着更好的应用前景[3]。
mian对比研究免疫透射比浊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mian对比研究免疫透射比浊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对比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效果。
方法:应用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2例健康人员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2组方法的检测结果较为相似,比较未存在显著性(P>0.05)。
结论:使用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对患者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均可取到相似的检测结果,但是免疫透射比浊法具有更好的精密度,检测误差更小。
【关键词】散射比浊法;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671-02血清免疫球蛋白(Ig)为人体内极为重要的免疫蛋白,因此通过对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可为人体免疫功能评定提高可靠参考依据[1]。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本次研究主要对比该2中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2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对患者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性别: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37.1±2.8)岁。
1.2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82位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G、血清免疫球蛋白M进行常规性检测。
然后再使用该两种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G进行精确检测。
本次研究的具体检测操作表现如下:在研究对象空腹的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抽取,抽取量为3ml。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时所应用的仪器主要为Olym pus 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企业:上海执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主要为man lmmage 800蛋白分析仪(生产企业:上海以达进出口有限公司)。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探讨

临床 应 用
f i 【 9 9/ ’I l ( l l 3 6 】 0 l 『 【】 】 7— 61 2】【 4x (l 1
3 】l 6 ( 7
肾 脏 损 伤 的 早 期 治 疗 有 重 要 意 义 . 且 还 而
可 用 于 肾 脏 损 坏 的 动 态 监 测 。
在 血 液 中. B 与 视 黄 醇 f t1 甲 R P Vi 、 & 状 腺 素 转 运 蛋 白按 l 结 合 . 1 以复 合 物 形 式 存 在 . 携 带 9% 视 黄 醇 . 肝 脏 向 能 ( 从 周 围 组 织 运 送 . 视 黄 醇 与 靶 细 胞 受 体 结 当 合 后 . 黄 醇 即 进 入 细 胞 内. B 便 于 甲 视 R P 状 腺 素 转 运 蛋 白分 离 。游 离 R P 肾 小 B 经 球 滤 出 . 近 端 肾 小 管 上 皮 细 胞 重 吸 收 分 被
白 f 进行 临床 应 用 评 价 。 方法 运 用 RBP1
全自 动 生 化分 析 仪 . 用 免 疫 透 射比 浊 测 采 定法 进行 测 定 。结 果 血 清 视 黄 醇 结 合蛋 白 含 量 对 照 组 4 6 2± l 5 gL 糖 尿 病 2 1 / r i 肾病 组 7 ± 1 6 / 慢 性 小 球 8 3 5 mgL 肾 肾 炎组 l5 2 l 1gL 急 性 小 球 ± 97 / 2 i r 肾 肾炎 组 l86 ±3 igL 慢 性 功 能 衰 竭 5 99 / n 肾 8 ±2 igL 肾 病 组 与 对 照 组 有 显 28 69 / n
者。
辅 助 检 查 : 2 患 者 发 病 前 血 常 规 2例
正常. 染后 血小 板 低于 3 ×l 感 ( 】 ( 儿 6
程 度 的 应 用 了 凝 血 酶 和 威 6 氨 基 乙 酸 一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者:赵文生来源:《中外医疗》2018年第06期[摘要] 目的阐述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监测方法,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检测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寻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监测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48例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患者,分析比较患者患病类型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肝系疾病中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分别为(21.68±2.1)、(28.95±2.7)mg/L,明显低于正常者(t=2.248、2.265,P[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2(c)-0183-03Detection Method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ZHAO Wen-shengClinical Lab, Jians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Honghe State, Jianshui Yunnan Province, 65439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clinical detection methods of 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serum 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 contents detection. Methods Searching for clinical detection methods of 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 from database such as CNKI and Wanfang. Then choosing 148 patients who were adopting immunoturbidimetry to check 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type of disease as well as the changing situation of 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 content. Results In liver diseases, 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 content of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and oxyhepatit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are separately(21.68±2.1)mg/L and(28.95±2.7)mg/L,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individuals (t=2.248,2.265, P[Key words] 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 Detection methods; Clinical application临床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更多的存在于人体血液及尿液中,可参与机体维生素A转运以及转运肝细胞中视黄醇的作用,且对判定肝肾功能损伤以及营养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2]。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疑似肝肾疾病患者进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的意义

方法为: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及手指末梢血作为检测用血。
将采集的两种血标本放入抗凝管中,立即采用血液分析仪对这两种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
然后将剩余的末梢血标本置于低温下保存,并在不同的时间采用血液分析仪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对这60例患者立即送检的末梢血标本及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这60例患者立即送检的静脉血标本中血小板的计数低于其立即送检的末梢血标本中血小板的计数,其立即送检的静脉血标本中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的计数及白细胞的计数均高于其立即送检的末梢血标本中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的计数及白细胞的计数,P<0.05。
详见表1。
2.2 对这60例患者不同送检时间的末梢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这60例患者送检的时间<6 h及送检的时间≥6 h的末梢血标本中血小板的计数、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的计数及白细胞的计数均低于其立即送检的末梢血标本中血小板的计数、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的计数及白细胞的计数,P<0.05。
详见表2。
表1 对这60例患者立即送检的末梢血标本及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sx±)采血部位例数血小板的计数(×109/L)血红蛋白的水平(g/L)红细胞的计数(×1012/L)白细胞的计数(×109/L)末梢血60135.25±5.41115.16±1.623.50±0.125.65±0.14静脉血60111.13±2.52122.20±2.234.59±0.216.45±0.13表2 对这60例患者不同送检时间的末梢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sx±)送检的时间例数血小板的计数(×109/L)血红蛋白的水平(g/L)红细胞的计数(×1012/L)白细胞的计数(×109/L)立即送检60135.25±5.14115.16±1.623.50±0.125.65±0.14<6 h60134.55±3.14114.10±0.343.41±0.115.53±0.18≥6 h60102.31±3.22113.26±0.253.40±0.215.14±0.503 讨论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60例患者立即送检的静脉血标本中血小板的计数低于其立即送检的末梢血标本中血小板的计数,其立即送检的静脉血标本中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的计数及白细胞的计数均高于其立即送检的末梢血标本中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的计数及白细胞的计数,P<0.05。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蒋最明;顾敏;李仲余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1(8)1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法检测65例肾病患者血清RBP、尿素(Urea)、肌酐(Cr),同时检测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病患者各组血
清中RBP、Urea、Cr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RBP含量升高最为显著.结论血清RBP水平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可以作为肾病早期诊断的较敏感指标.
【总页数】2页(P2344,2346)
【作者】蒋最明;顾敏;李仲余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检验科,412000;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检验
科,412000;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检验科,4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
刘艳
2.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ystatin C、尿NA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 苏惠娟;陈永强;钱莹
3.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丁爱华;王尚武
4.肾病早期诊断中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应用 [J], 贺红
5.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和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操金金; 朱文娟; 周敬敬; 崔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23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bindingprotein, R BP)是肝细胞、小肠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分泌至血液中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与前白蛋白共同和维生素A的反式视黄醇形式结合、转运,并保护其不被氧化RBP,还参与胎儿的发育调控。
血浆中的RBP大部分与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游离RBP 可被肾小球滤过,但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以胞饮方式重摄取并分解,正常人尿中RBP排量极少并且相对恒定,不受性别、体位、尿液pH值的变化及昼夜间差异的影响,是诊断肾小管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一项比较准确、可靠的指标。
检测方法RBP主要用各种定量免疫学方法检测,以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为常见。
参考区间透射浊度法:成人血清RBP: 25 ~ 70mg/L ;成人尿RBP:<7mg/L。
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因此各实验室应根据试剂说明书和临床实践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注意事项1透射浊度法对人RBP的最低检测限为O.Smg/L,线性范围0.5~126mg/L,批内、批间CV均�3.5%。
轻中度黄疽、溶血(血红蛋白10g/L)血清标本对本法无显著干扰。
但脂浊血清有明显干扰,需超速离心获取清澈血清再测定。
2.24小时尿标本留取,标本需要令截,如果24小时标本留取困难,可测定随机尿视黄醇蛋白质/尿肌酥比替代,特别是门诊患者或标本冷截不便时。
3.如尿中有沉淀或絮状物,检测时需要离心。
临床意义1血清RBP升高多见千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在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上,血清RBP与胱抑素C的诊断性能相当。
由于血清胱抑素C的广泛应用,以及RBP的肾排泄特点,目前更常检测尿RBP浓度作为诊断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
血清RBP升高也见千过量摄入维生素A、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2血清RBP降低常见千维生素A缺乏症、低蛋白血症、肝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KA是 可 以 一 种 威 胁 患 者 生 命 的 严 重 代 谢 紊 乱 , 甚 至 会 导致 患 者 死 亡 。但 是 若 诊 断 、 治疗及 时准确 , 病 情 是 可 以 逆 转 的 。DK A时 G 一 羟丁酸水平增 高远大 于丙酮 和 乙酰 乙酸 , 所占
比例 最 高 , 可 以代 表 酮 体 的 含 量 , 而且 8 一 羟 丁 酸 在 酮 体 中 最 稳
2 O , 结果见表 2 。
3 讨 论
目前 在 临 床 中常 规 使 用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进 行 检 测 , 检 测 结果准确 , 可 重 复性 好 。但 是 检 测 设 备 贵 重 、 庞大 , 需 要 经 过 培 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 检 测一 般 要 1 h左 右 才 可 以分 析 出结果 , 耗 时较 长 , 比较 适 合 大 批 量 标 本 检 测 。在 急 诊 、 床 旁 或 患 者 自我 监 测 血 酮 体 时 候 ,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难 以 满 足 需 求 。 而 血 酮 体 仪 由于 采 血 量 较 少 , 体积小 巧, 非 常便 利 , 能 够 快 速 定 量 检 测 出全 血 羟 丁 酸 水 平 , 非常适 合急诊 、 床边 的检测 。同 大 型 生 化 仪 比较 , 血酮体仪操 作简便 、 检测 快速 、 结果准 确, 适 合 临 床 常 规 检 测 及 家 庭 自我 监 测 等 推 广 应 用 。 国 内 的 血 酮 仪
me n t o f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 J ] . C l i n C h e m, 2 0 0 2 , 4 8 ( 3 ) : 4 3 6 — 4 7 2 .
[ 3 ] C L S I . E P 5 一 A2 E v a l u a t i o n p r e c i s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 6月第 3 4 卷第 l 1 期
I n t J L a bMe d ,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1 1
・
1 4 35 ・
样本浓度 分布范围合适 , 可 以用 回 归统 计 的 方法 分 析 它 们 之 间 的 系统 误 差 。将 目标 检 测 系 统 参 考 区 间 上 限 的 8 一 羟 丁 酸 值 代 人 两 种血 酮 仪 所 相 应 的 回归 方 程 , 来 判 断两 种 检 测 方 法 的 临 床 可 接 受性 能 , B 一 羟 丁酸 的允 许误 差 S E / S E( ) 的 判 断 依 据 为
相 关 与 回归 分 析 表 明 , 雅 培 Op t i u m X c e e d及 怡 成 T B S - 1
型血 酮体 仪 待 评 检 测 系 统 与 目标 检 测 系统 间相 关 系 数 r 值, 分
别是 0 . 9 7 7 、 0 . 9 6 9 。说 明 x 分 布 范 围 合 适 , 可 以 用 回归 统 计 的 方 法 来 分 析 两 者 间 的 系 统 误 差 。雅 培 Op t i u m Xc e e d血 酮 体 仪 全 血 羟 丁 酸 与 生 化 仪 检 测 血 浆 羟 丁 酸 检 测 值 , 使 用配 对 t 检验 , P一0 . 7 3 9 , 说 明 两种 方 法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怡 成 T B S 一 1型 血 酮 体 仪 全 血 羟 丁酸 与 生 化 仪 血 浆 p 一 羟丁酸检测值 , 使 用 配 对 检 验 , P一0 . 1 2 3 , 说 明 两 种 方 法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本 实 验 观 察到 O p t i u m X c e e d型 和 TB S - 1型 血 酮 体 仪 检 测 结 果 与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测 量 结 果 的 可 接 受 性 能 评 价 在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p 一 羟丁 酸 参 考 区 间上 限 0 . 9 mo l / L 处 的 相 对 偏 倚 分 别 为 8 . 2 2 、 7 . 3 3 , 由 于 目前 没 有 对 血 酮 体 仪 的 性 能 要 求 , 此 处 参
控均小于 5 . 0 , 说 明 具 有 良好 的 重 复 性 , 试 验 中 的检 测 结 果 稳定 性好 , 受 随机 误 差 影 响程 度 小 , 偏 差 基 本 可 排 除人 为 因 素 。
参 考 文 献
[ 1 ] 武永庆. 4 8例 糖 尿 病酮 症 酸 中 毒 临 床 分 析 [ J ] . 检验 医学与临床 ,
2 0 0 9, 6 ( 8 ): 6 2 2 — 6 2 3 .
r 2 ] S a c k s D B, B r u n s DE, Go l d s t e i n DE, e t a 1 . Gu i d e l i n e s a n d r e e o m
me n d a t i o n s f o r l a b o r a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a n a g e —
定, 因 此 羟 丁 酸 的 检 测 有 利 于 D KA 的 早 期 诊 断 与 治 疗
监 控 。
在检测 中, 同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及 进 口血 酮仪 都 有 较 好 的检 测
一
致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持 血 酮 体 仪 最 重 要 的 性 能 是 精 密 度 良好 , 在 临 床 实 验 检 测结 果显示 , 两 种 手 持 血 酮 体 仪 的 期 间精 密 度测 量 2个 水 平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