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第三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第三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一、铁的化合物1.含量铁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仅次于_____、______和______2.存在(1)游离态:单质铁常存在于_________中(2)化合态:铁通常有____和____ 价的化合物.○1常见的铁矿石黄铁矿(主要成分______),赤铁矿(主要成分______),磁铁矿(主要成分______)○2.铁的重要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的氢氧化物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__。
(2)硫酸亚铁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中迅速变成_______色,最后变成________色。
(3)Fe(OH)2的制备应注意的问题①Fe(OH)2_______________,易被氧化成_________________:②方程式:4 Fe(OH)2+O2 + 2H2O = 4Fe(OH)3③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氧化性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三.Fe2+、Fe3+离子的检验方法1.Fe2+离子的检验:(1)观察溶液的颜色:Fe2+的溶液是色。
(2)强碱法:Fe2+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出现沉淀,迅速变成色沉淀,最后变成色沉淀。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先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
2.Fe3+离子的检验:(1)观察溶液的颜色:Fe3+的溶液是色。
(2)强碱法:Fe3+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色沉淀。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KSCN法: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显色。
【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铁三角”)剂如)【当堂检测】1.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为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化学公开课:《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化学公开课:《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新课程标准下一次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尝试——《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讲课录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题:《氧化剂 还原剂》(第3课时) 授课教师:赵紫侠 课型:活动探究课。
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铁及其常见铁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了解Fe 3+的检验方法;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物质的性质验证未知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具:Power point 课件实验药品:KSCN 溶液、Fe 2(SO 4)3溶液、FeCl 3溶液、FeCl 2溶液、FeSO 4溶液、铁粉、稀H 2SO 4、铜片、氯水实验仪器:试管、药匙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投影1:【生答】:略【过度】师:下面我们将应用以上的知识和方法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三、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1、铁的化合物【引言】师: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陨铁)和化合形态(铁矿石)存在,铁是人类认识和使用较早的金属元素,它与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面请看:【投影】:课件2、3铁的作用和使用历史[评注:引用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使用铁的历史这两段内容很重要,因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但要从知识的深度上去挖掘,更要从知识的广度上去延伸,这两部分可以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打字机的形式给出比正常放映能给学生以新奇感,提高学生注意力,节省时间可使学生感到其探索空间的无限。
]师:那么你对铁及其化合物有哪些认识呢?请阅读教材第51页“资料在线”。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2017-11-28社旗一高王娜《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预测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并通过“身边的化学”等内容,认识铁在促进人体健康中的作用,了解化学知识在丰富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识重点是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方法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预测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用具实验试剂:1、药品及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稀硝酸,锌片,铜片。
KSCN(硫氰酸钾)溶液,(用于检验Fe3+的存在)。
(六)、当堂检测1、过去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有铜箔的绝缘板,制造印刷线路板。
制作时,把应该保留的铜箔遮挡,然后把铜箔放入氯化铁溶液中,这样没有遮挡的铜箔就被腐蚀掉了,留下了可以导电的铜线。
请说出其中发生的反应,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的试剂是___KSCN溶液__________,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_____溶液变成血红色________。
(2)请说出其中发生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3课时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探究Fe3+ 的氧化性
【思考与交流】
1.结合亚铁盐的性质,思考
FeSO4溶液如何保存? 【提示】在FeSO4溶液里加铁
钉或铁粉防止溶液里的Fe2+被
氧化。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Fe(OH)2
Fe(OH)3
操作
制 备 现象 产生白色絮状沉淀, 变为灰绿色,最终变 为红褐色 生成红褐 色沉淀
4.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氢氧化亚铁极易被氧化,在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时应注意防止 被氧化。一般是先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从而赶出溶液中溶解 的O2。硫酸亚铁溶液要现用现配,并用特制的长胶头滴管吸取 后伸入NaOH溶液底部,挤出硫酸亚铁溶液,从而得到白色氢氧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
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B.Fe3+、 K+、OH-、SO42C.Fe2+、 K+、Cl-、MnO4-
D.Na+、H+、 SO42-、CO32【分析】Fe2+具有还原性,MnO4-具有强氧化性,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4.某久置的FeCl2溶液呈黄色,某同学认为可能有
部分Fe2+被氧化成Fe3+。
(1)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Fe3+的方法是: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的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养成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以上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单质铁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为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提供了基础。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加强。
在情感层面,由于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也对其用途有较多的关注,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从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之间的转化是学生的难点所在。
教学方式:1、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预测物质性质。
2、整合实验过程,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
技术准备:多媒体电脑、实验试剂(铁粉、稀硫酸、3F溶液、氯水、稀e ClFeCl溶液、2硝酸、KSCN溶液、锌片、铜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图片简介】展示工厂炼铁、铁的腐蚀以及铁的化合物等图片【思考】⑴这些过程中铁元素发生了什么变化?⑵写出常见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标出铁的化合价。
学生倾听、观看学生思考并阅读教材内容后回答问题。
利用课本“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中的图片,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理解。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及还原性教案

§2.3氧化剂和还原剂第3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和方法;(2)掌握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及其具有的主要性质,了解Fe、Fe2+、 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3)掌握含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的配置和保存;学会制取Fe(OH)2等特殊物质。
(4)了解Fe2+、 Fe3+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预测不同价态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知识总结、拓展,得出一般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归纳、综合的能力。
并了解化学知识在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如缺铁性贫血、不同价态铁离子的保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价态含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方法上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预测不同价态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思考】:如何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者还原性?【方法导引】预测某些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只要你能找到另外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与之反应,某物质能与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就可以说明该物质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
【提问】如何检验Fe3+?使用KSCN溶液。
在FeCl3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转化探究所提供的试剂:铁粉、稀硫酸、FeSO4溶液、FeCl2溶液、KMnO4溶液、稀硝酸、硫氰化钾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Cu设计分析:铁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
2、实验设计及探究高温(1)铁单质的还原性从铁元素的化合价间的关系不难看出来,处在铁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价只能往上升,不能往下降,即只.能失电子,不能得电子,因此铁单质只.具有还原性;Fe + 2H + = Fe 2++ H 2↑、Fe + Cu 2+= Fe 2++ Cu(2)Fe 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化合价处在铁元素的中间价,既.可以往上升,也.可以往下降,即不仅能...得电子变成,也能..失电子变成,所以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Zn + Fe 2+ = Zn 2+ + Fe 、 ②还原性:2Fe 2+ + Cl 2 = 2Fe 3+ + 2Cl -、3Fe 2+ + 4H + + NO 3- = 3Fe 3+ + NO↑+ 2H 2O 、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现象:先逐渐变成灰绿色,然后变成后褐色)。
3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详解

氯水、硝酸 氧化剂
Fe
Fe2+
Fe3+
还原剂:Zn粒
还原剂:铁丝、 KI 、铜片
硝酸、氯气
归 纳 整 理:
Fe、FeCl2、FeCl3的性质及相互转变
Fe2+ ( 性
③
性、
⑥
④
①
⑤
Fe (
Fe3+ (
性)
性)
②
Al、Zn 还原 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 氧化 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Cl2、HNO3 ②________ 还原 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 Al、Zn 氧化 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 Cu2+、H+ 氧化 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Cl2、HNO3 ⑤________ 还原 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 Fe、Cu、KI
5.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 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后果不可能出现的 是( B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铜、铁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活动探究二】
• FeCl3和 FeCl2溶液中分别滴加NaOH溶液有什么现 象?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试管中注入少量FeCl3溶液,再逐滴滴入NaOH 溶液。 2: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 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溶液底 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适 当地用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解答)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定义。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第二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
2.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的定义。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的实验观察。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
第三章: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
3.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的定义。
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的实验观察。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
第四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实验观察。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的:让学生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及其应用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编写人:张道星审核人:高传刚
2012、11
教师寄语: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
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被创造出来。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及要点讲解】
一、铁元素的存在
1.含量: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___________三种元素。
2.存在形态
(1)游离态:存在于_____中。
(2)化合态:主要以________价铁的化合物存在。
如黄铁矿:_____、赤铁矿:_______、磁铁矿:______、菱铁矿:_______等。
3、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氧化物
(2)氢氧化物
【典型例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被腐蚀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铁元素③Fe在纯氧中燃烧可得Fe2O3④Fe2O3不可与水反应得Fe(OH)3,所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Fe(OH)3⑤Fe(OH)2在空气中加热,可得FeO
A.②B.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变式训练】将下列物质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颜色变红色的是()
A.Fe B.Fe2O3
C.FeO D.FeSO4
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1.预测与假设
(1)只有氧化性的微粒:Fe3+(填“Fe3+”、“Fe2+”或“Fe”,下同)。
(2)只有还原性的微粒:___。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微粒:____。
2.实验方案
证明____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__________等。
证明____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_____________等。
证明Fe2+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___;证明其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______________等。
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知识支持:遇到KSCN溶液显蓝色)
(1)铁的性质(表现还原性)
(1)Fe3+的性质探究
(2)Fe2+的性质探究
【知识总结】
一、“铁三角”
①图示:
②转化实例:
二、Fe3+、Fe2+的检验
(1)Fe3+的检验
①观察法:Fe3+的盐溶液呈棕黄色。
②加SCN-法:滴入KSCN或其他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
有Fe3+。
③加碱液法:加入碱液(如NaOH溶液、氨水等),若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Fe3+。
(2) Fe3+的检验
①溶液呈浅绿色可能含Fe2+
②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有Fe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③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则说明有Fe2+存在
【典型例题】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A.FeO B.Fe2O3
C.FeCl3D.Fe2(SO4)3
【变式训练】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将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
A.Cu2+B.Fe3+
C.Fe2+D.H+
【随堂练习】
1.将铁片放入下列各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但无气体产生的是()
A.CuCl2溶液B.AgNO3溶液
C.Fe2(SO4)3溶液D.稀硫酸
2.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
B.FeCl2溶液存放时,在溶液中放入少量的铁粉,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
C.隔绝空气的情况下,FeCl2溶液中加入Na2O2后得到白色沉淀Fe(OH)2
D.FeO、Fe2O3、Fe3O4均为铁的氧化物,并且都是碱性氧化物
3.下列物质能将Fe2+氧化为Fe3+,且能使单质Fe由0价变为+3价的是()
A.氢气B.氯气
C.浓盐酸 D.稀硫酸
4.下列物质能将Fe3+转化为Fe2+的有()
①新制氯水②铁③铜④稀硫酸
A.①②③B.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5.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后,混合液变成红色,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
B.氧化性:Fe3+>Cl2
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
D.Fe2+被氯水氧化成Fe3+
6.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加入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Cl2,可加入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可加入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1.书写本节课的化学及离子方程式下节课听写。
2.完成《优化方案》课时作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