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范文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前言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近年来,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飞速发展,实验诊断学也因此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在更新。
故而,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组织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大纲以王鸿利教授主编的《实验诊断学》英文版教材为依据,重点讲授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通过对临床一般检验的实际训练,达到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45,其中实验课15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
教学中,学生可以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专业五年制的《诊断学》和John Bernard Henry 主编的《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y Laboratory Methods》中的相关内容。
一、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目的要求】1.掌握: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Hb、Ret、Hct、RDW、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血沉、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贫血实验室诊断;溶血实验室检查。
2.熟悉: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意义。
3.了解: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的内容和参考值。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血液一般检验:(1)外周血细胞计数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2)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3)红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5)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7)血涂片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2.血液分析仪:检测项目和参考值。
3.贫血的检查:贫血的诊断和分型、溶血检查、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分类。
【自学内容】1.红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2.五种白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实验诊断学概论

实验诊断学概论一、实验诊断学及其进展(一)基本概念实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laboratry science)在国内习惯称为医学检验学。
它是一门包括多专业的边缘性学科,是临床医学中在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预防方面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学科。
从应用常目;检验医学的任务是使用仪器、试剂、方法对标本/样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三)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检验科(或实验诊断中心)的专业设置1、临床生化检验专业:用分光光度法、电泳法、离心分离法、色谱法、电极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测定人体血液和体液中的各类代谢物、酶类、水盐血气、内分泌激素、治疗药物浓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
2、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抗体反应或各种免疫标记技术检测血液和体液中的内分泌激素、血药浓度、肿瘤标记物、各类传染病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检验的范围,而且免疫学方法也可以用于生化、微生物、血液等项目的测定。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对人体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血清学反应试验、传染病抗原、抗体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传染性病原体以及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检测。
4、血液学检验专业:各类血液细胞的计数与形态、分类,凝血及止血各成份及凝因子测定,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化学染色法诊断血液病及各种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5配型等。
6712要用1)溶血标本对K+测定的影响。
2)采血不畅(部分凝固)时对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
3)输液污染对K+、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4)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对结果的影响。
如葡萄糖的分解,RBC代谢对血气的影响,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引起K+浓度的改变等。
5)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红细胞溶解;24小时尿防腐剂的正确使用等。
6)采血时间的影响,如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的血糖;血药浓度的峰值与谷值的掌握等。
三、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一)实验结果的报告方式与分析1、定性结果,用阴性或阳性表示,阳性表示时又可以写成(+)~(++++)反映阳性的强度。
实验诊断学题库含答案

实验诊断学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糖尿病患者可见A、尿量少,比密低B、尿量多,比密低C、尿量多,比密正常D、尿量少,比密高E、尿量多,比密高正确答案:E2.有关肾小球性蛋白尿形成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小球滤过膜网孔增大B、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C、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受损D、蛋白摄入量增多E、肾小球通透性增强正确答案:D3.下列指标中,其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的是A、胆固醇B、甘油三酯C、LDLD、HDLE、apoB正确答案:D4.与致孕无关的检查是A、精子活动力检查B、精液量检查C、精液细胞学检查D、精子形态检查E、精子数量检查正确答案:C5.继发性纤溶时交联纤维蛋白被水解后可生成的特殊片段是A、D片段和E片段B、X片段,Y片段C、D-二聚体D、X片段E、A片段和B片段正确答案:C6.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常见于A、维生素K不足B、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C、血友病D、过敏性紫癜E、凝血酶原严重减少正确答案:D7.判断骨髓粒红比例是计算A、成熟红细胞与粒细胞的比例B、粒系细胞与幼红细胞的比例C、成熟粒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D、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E、成熟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正确答案:B8.结肠癌的首选标志物是A、CEAB、CA125C、AFPD、NSEE、CA19-9正确答案:A9.线索细胞为黏附大量何种菌的阴道鳞状上皮细胞A、阴道杆菌B、厌氧菌C、淋球菌D、真菌E、阴道加德纳菌正确答案:E10.下列关于粪便检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OBT化学法检查3d前应素食B、虫卵应连续3d送检C、滋养体冬天应保温送检D、粪便少许污染不影响检查E、涂片的生理盐水防止长霉菌正确答案:D11.检测抗核抗体的常用方法是A、ELISAB、RIAC、间接免疫荧光法D、免疫电泳E、免疫比浊正确答案:C12.正常骨髓象中核分裂细胞约占A、1%B、15%C、10%D、0.1%E、5%正确答案:E13.下列可作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筛选试验的是A、TPHAB、RPRC、TRUSTD、肥达氏试验E、抗“O”正确答案:B14.淋巴细胞增多见于A、病毒性感染B、接触放射线C、化脓菌感染D、应用肾上皮质腺素E、寄生虫感染正确答案:A15.关于尿α1-MG↑临床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B、严重肝实质病变C、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受损D、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E、远端肾小管功能受损正确答案:A16.下面组合中,不相关的是A、巨红细胞增多——Vit B12缺乏B、网织红细胞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C、有核红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D、缺铁贫——Hb 合成障碍E、地中海性贫血——珠蛋白生成异常正确答案:B17.关于TB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清TBA测定可不仅可反映肝细胞的合成,还可以了解摄取,排泄功能B、肝硬化时,TB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C、TBA可以反映肠道病变D、餐后2hTBA比空腹TBA敏感,故有取代空腹TBA趋势E、肝脏病变时,血清TBA通常增高正确答案:D18.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是A、急性感染B、恶性肿瘤C、急性中毒D、大面积烧伤E、急性溶血正确答案:A19.临床上对DIC进行积分诊断常选择的记分指标,不包括A、PLTB、CTC、FDPD、PTE、Fg正确答案:B20.下列指标中不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是A、AB、TBAC、PCHED、ALTE、PA正确答案:C21.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是A、支气管哮喘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肠寄生虫D、猩红热急性期E、伤寒正确答案:B22.不会引起脑脊液中葡萄糖升高的是A、蛛网膜下腔出血B、静脉滴注葡萄糖后C、糖尿病D、急性脑外伤E、结核性脑膜炎正确答案:E23.属于DNA病毒的是A、HAVB、HBVC、HCVD、HDVE、HEV正确答案:B24.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多为A、低色素性红细胞B、靶形红细胞C、大红细胞D、正常色素性红细胞E、高色素性红细胞正确答案:A25.某贫血患者的MCV,MCH和MCHC均降低,属于A、大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D26.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A、IgAB、IgGC、IgMD、IgEE、IgD正确答案:C27.关于直接胆红素描述,错误的是A、与偶氮试剂反应迅速B、其就是游离胆红素C、能出现在尿中D、在肝细胞中合成E、其就是1分钟胆红素正确答案:B28.HIV感染的筛选试验是A、PCRB、快速蛋白印迹法C、免疫荧光D、RT-PCRE、间接免疫荧光正确答案:B29.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的细胞成分主要是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脓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30.下列白蛋白的值,易产生腹水的是A、50g/LB、20g/LC、10g/LD、30g/LE、25g/L正确答案:E31.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区别是A、细胞的大小B、核分叶的多少C、核染色质颗粒粗细不同D、胞浆的颗粒的不同E、胞浆染色的不同正确答案:D32.关于血小板生理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活化后形成PF3,抑制凝血B、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C、活化后相互聚集D、被激活后释放活性物质E、收缩血块正确答案:A33.血块退缩不良见于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友病C、维生素K缺乏D、血管性假性血友病E、过敏性紫癜正确答案:A34.下列指标中,最能反映肾小管受损程度的是A、尿液最高比重固定为1.010B、最高尿比重与最低尿比重之差为0.010C、12h夜尿量为800mlD、24h尿量为3000mlE、昼夜尿量比为35:1正确答案:A35.糖尿病诊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指标是A、空腹尿糖B、餐后2小时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测定D、糖耐量试验E、空腹血糖正确答案:E36.胰岛β细胞瘤患者可出现A、病理性血糖降低B、生理性血糖降低C、血糖明显升高D、尿糖阳性E、病理性血糖升高正确答案:A37.按WHO方法对精子活动力的分级中活动力最强的是A、c级B、b级C、d级D、a级E、e级正确答案:D38.精液的主要成分为A、精子B、水C、上皮细胞D、白细胞E、红细胞正确答案:B39.肾脏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当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开始升高时,其肾小球滤过率已至少降至A、80%B、70%C、60%D、50%E、30%正确答案:E40.通常情况下,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的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41.关于试带法检测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标本久置引起假阳性B、采用亚硝酸盐还原法C、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感染D、大量VitC可致假阳性E、阳性结果不能完全肯定细菌感染正确答案:D42.提示肾实质病变的是A、管型B、白细胞C、移行上皮细胞D、红细胞E、鳞状上皮细胞正确答案:A43.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棒状小体即可考虑为A、细菌感染性疾病B、各类贫血C、类白血病反应D、慢性白血病E、急性白血病正确答案:E44.TT延长的常见原因,不包括A、血浆FDP增多B、低纤维蛋白原血症C、巨球蛋白血症D、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E、肝素治疗正确答案:C45.夏科-雷登结晶可见于A、脂肪泻B、胃溃疡C、肠道寄生虫病D、消化不良E、霍乱正确答案:C46.以下对于APTT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待检血浆加入APTT试剂B、APTT试剂包含组织凝血活酶C、试验需加入Ca2+D、观察血浆凝固时间E、可用手工法或血凝仪法正确答案:B47.RDW明显增加的是A、缺铁性贫血B、地中海性贫血C、急性失血D、急性溶血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A48.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不包括A、大小不均B、空泡C、毒性颗粒D、卡波环E、退行性变正确答案:D49.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除见于健康人外,通常还可见于A、轻度缺铁贫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红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再障正确答案:A5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的特征,不包括A、骨髓增生极度活跃B、粒系原始,幼稚细胞增生C、粒系胞质可见奥氏小体D、粒系外其他系细胞受抑制E、红系增生明显,中幼红为主正确答案:E51.可使精液液化的是A、碱性磷酸酶B、凝固酶C、转氨酶D、纤溶酶E、酸性磷酸酶正确答案:D52.溶栓治疗有效果,心肌标志物的表现是A、峰值延后,升高倍数增加B、峰值延后,升高倍数降低C、峰值提前,升高倍数增加D、峰值出现时间变化不大,但升高倍数降低E、峰值提前,升高倍数降低正确答案:C53.对于粒系细胞形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原粒细胞不见核仁B、原粒细胞胞质天蓝色,可见颗粒C、早幼粒细胞不见嗜天青颗粒D、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E、中幼粒细胞不能区分嗜酸性与嗜碱性正确答案:D54.关于CEA,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胎儿早期消化道和某些组织可合成B、是一种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临床上单独检测CEA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D、CEA浓度与患者病情无关E、吸烟的人CEA浓度降低正确答案:A55.WHO推荐的口服抗凝剂监测指标是A、PT值B、PTRC、ISID、INRE、APTT正确答案:D5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是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正确答案:D57.关于止凝血检测前采血抗凝准备,错误的是A、推荐用真空采血管B、也可使用硅化玻璃试管C、采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D、通常抗凝剂与血液体积比为1∶4E、若HCT过小或过大,则根据公式计算抗凝比例正确答案:D58.骨髓象中粒红比例正常,通常可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恶性淋巴瘤C、溶血性贫血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59.酒精性肝损害时,增高最显著的酶是A、脯氨酰羟化酶B、碱性磷酸酶C、转氨酶D、单胺氧化酶E、γ-谷氨酰转移酶正确答案:E60.下列关于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所有有核细胞表达分泌的碱性蛋白质B、肾小球自由滤过,几乎全部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胞饮重摄取,并返回血液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D、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的首选指标E、敏感性优于血清肌酐正确答案:A61.只有血清尿素氮增高而血清肌酐正常的情况,应除外A、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B、甲状腺功能亢进C、急性传染病D、上消化道出血E、大面积烧伤正确答案:A62.作细菌培养用尿液标本基本要求是A、晨尿B、24小时尿C、随机尿D、清洁尿道口后的中段尿E、无菌操作的导尿正确答案:D63.正常前列腺液的颜色是A、淡黄色稀薄液体B、无色透明液体C、红色稀薄液体D、淡黄色粘稠液体E、淡乳色稀薄液体正确答案:E64.血浆D-二聚体定性试验呈阳性的情况,应除外A、DICB、肺梗死C、深静脉血栓D、心肌梗死E、原发性纤溶症正确答案:E65.引起免疫球蛋白G减少的疾病,应除外A、联合免疫缺陷B、各类体液免疫缺陷C、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D、自身免疫性疾病E、病毒感染正确答案:D66.有明显出血时间延长的情况,不包括A、血管性血友病B、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C、艾-唐综合征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答案:C67.出血时间测定推荐用方法是A、Duke法B、Ivy法C、TBT法D、Clauss法E、MDA法正确答案:C68.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是反映A、近端肾单位功能B、肾小球滤过功能C、肾脏浓缩稀释功能D、远端肾单位功能E、肾小管酸化功能正确答案:B69.原发性肝癌导致的胆汁淤积,ALP同工酶升高的主要是A、ALP1B、ALP2C、ALP3D、ALP4E、ALP5正确答案:A70.扁平样粪便可见于A、肠套叠B、直肠癌C、肠结核D、过敏性肠炎E、肛裂正确答案:B71.下列关于尿胆红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尿液振荡后泡沫呈黄色B、尿色呈深黄色C、可见于阻塞性黄疸D、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E、尿内含有大量的间接胆红素正确答案:E72.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蛋白尿属于A、混合性蛋白尿B、溢出性蛋白尿C、肾小球性蛋白尿D、肾小管性蛋白尿E、组织性蛋白尿正确答案:A73.可用于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的是A、cTnB、C-反应蛋白C、同型半胱氨酸D、BNPE、ApoB正确答案:D74.下列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半衰期最短的是A、PAB、AC、β球蛋白D、凝血因子IIE、ALT正确答案:D75.关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稀释液0.38mlB、计数五个中方格内的细胞数C、取血20μLD、报告方式为白细胞X.X×l09/LE、低倍镜下计数正确答案:B76.关于止凝血检测前患者准备,不包括A、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B、避免口服避孕药C、安静状态,清晨空腹采血D、禁止食用动物蛋白E、避免使用溶栓与防栓药正确答案:D77.两条凝血途径并非完全独立而存在交叉,因为A、II因子既能激活III因子,也能激活VII因子B、III因子既能激活VII因子,也能激活IX因子C、II因子既能激活V因子,也能激活VII因子D、XII因子既能激活XI因子,也能激活VII因子E、X因子能激活XI因子和XII因子正确答案:B7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片中可见A、异型淋巴细胞增多B、正常单核细胞增多C、幼稚淋巴细胞D、正常淋巴细胞增多E、幼稚单核细胞正确答案:A79.在阴道分泌物中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不能发现的病原体是A、阴道纤毛菌B、单纯疱疹病毒C、阴道毛滴虫D、阴道杆菌E、阴道加德纳菌正确答案:B80.尿液标本冷藏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超过A、8小时B、4小时C、2小时D、l0小时E、6小时正确答案:E81.尿内白细胞管型出现时见于A、尿道炎B、输尿管结石C、急性膀胱炎D、急性肾小球肾炎E、急性肾盂肾炎正确答案:E82.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正确的是A、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时恢复正常B、红细胞升高在网织红细胞升高之前C、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时升高D、网织红细胞升高之后红细胞立即上升E、网织红细胞先升高再逐渐降低时红细胞升高正确答案:E83.健康体检时,为了解肝脏是否有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A、血清清蛋白B、前清蛋白C、ALTD、HBsAgE、ALP正确答案:C84.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不包括A、MAOB、PHC、PIIIPD、ALPE、HA正确答案:D85.糖尿病治疗后,可用于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的是A、空腹血糖B、空腹尿糖C、糖耐量试验D、糖化血红蛋白E、C肽正确答案:D86.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有秩序地检查的部位是A、头部染色较好处B、头体交界部染色较好区C、体部染色较好区D、体尾交界部染色较好区E、尾部处染色良好区正确答案:D87.下列物质中,全部由肾小球滤过而肾小管不分泌也不吸收的是A、菊粉B、肌酐C、尿素D、尿酸E、血清胱抑素C正确答案:A88.下列关于漏出液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炎性积液B、清晰透明C、大量蛋白D、中性粒细胞为主E、多能自凝正确答案:B8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A、胆囊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肝硬化D、肾病综合症E、急性肝炎正确答案:C90.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尿中出现大量细胞是A、LB、NC、BD、EE、M正确答案:A91.下列关于渗出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含极少细胞B、静置后凝固C、比重高D、内含蛋白含量高E、混浊正确答案:A92.下列关于阴道清洁度检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IV度的标准为:阴道杆菌(+),球菌(++++),上皮细胞(+),脓细胞(白细胞)15~30个/HPB、清洁度I度为正常,II∼IV度为异常C、以阴道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和杂菌的多少来分度D、I度的标准为:阴道杆菌(++++),球菌(-),上皮细胞(++++),脓细胞(白细胞)0~5个/HPE、是阴道炎症和生育期妇女卵巢性激素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正确答案:A93.关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antibody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以IgG型为主的抗体B、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C、可鉴别侵蚀性,非侵蚀性类风湿性关节炎D、特异性不如RFE、阳性者通常出现或易发展为严重的关节骨质破坏正确答案:D94.能较早反映GFR的敏感指标是A、BUNB、血CrC、CcrD、血尿素E、血尿酸正确答案:C95.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右移常表示A、预后不佳B、预后良好C、炎症严重时D、机体抵抗力好E、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正确答案:A96.关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找到抗酸杆菌B、葡萄糖含量正常C、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D、外观浑浊E、蛋白质明显减少正确答案:D97.豆腐渣样阴道分泌物多见于A、老年性阴道炎B、细菌性阴道炎C、滴虫性阴道炎D、阿米巴性阴道炎E、念球菌性阴道炎正确答案:E98.脑脊液标本常用采集部位是A、蛛网膜下腔B、第三,四脑室C、侧脑室D、小脑延髓池E、第3~4腰椎间隙正确答案:E99.Wright染色血涂片中靶形红细胞增多常见于A、地中海贫血B、失血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A100.进行骨髓穿刺时,首选的穿刺部位是A、腰椎间隙B、胸骨C、胫骨D、髂前上棘E、髂后上棘正确答案:E。
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概论

•(3)诊•断PO实CT验) 的改进
•
如提供更
多更灵敏更
•
实用的实验
•(4)实验室管理的完善
•
实验室的认可
•
(Lab.Accreditation)
•
循证实验医学
•
(Evidence-Based Lab.Med.)
•
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
•
(Total IQC System & EQA
•四、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 (包括对实验室检查的分析评价) •验证或修正诊断(diagnosis correcting )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
• 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 析所得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 治疗和预后评价所应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
• ※实验室前
•五、学习实验诊断学的要求:
• 掌握: 检验项目的选择,常用检验 的临床意义
• 学会: 临床思维,进行实验的评价及 结果分析
• 熟悉: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实验的 影响因素
•六、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自学内容)
•
•
血液标本: 采血部位及采血时
间•
•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
总结
•实验诊断学概论
•● 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应用范围 •● 现状及进展 •● 临床应用与评价 •● 学习要求
• 实验医学科学
•临床免疫实验室
•临床病原微生物 室 •激素检测室
•临床药理实验室
•临床生化室
•血库
•临检血液室
• 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
• 应用范围:
•
临床医疗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述一、实验诊断的概念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
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由健康者组成的小样本中95%的人的实验结果,而5%的健康人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此,在实验结果轻度偏离参考区间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解释为真正的异常或是假阳性。
2.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 , MDL)是一种诊断实验的阈值或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确诊或排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类或分级,或预示将出现某些生理或病理变化、评估某些疾病的预后等。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

实验诊断部分一、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3.参考值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即为--。
4.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5.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6.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时。
7.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
8.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9.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故称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棒状小体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
10.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
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11.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12.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
13.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14.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6.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
17.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18.溶血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19.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肝细胞减少或/和功能异常。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床旁检测(POCT):在患者床旁进行的以护理为重点的快速检测技术2.个体化诊断:针对个体特点的准确诊断,找到具体病因,并提供个体遗传基因、疾病基因和药敏敏感性等特点的信息。
目标:用药个体化和个体化医疗,例如肿瘤的靶向治疗3.循证医学: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4.循证实验医学(EBLM):根据临床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位病人的情况特点,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结果,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5.诊断性试验的指标:(1)灵敏度(sen):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病例中,检测阳性例数所占的比例,即真阳性率(2)特异性(spe):真阴性率。
在金标准诊断的“无病”病例中,诊断试验中阴性所占的比例。
(3)阳性预测值(PPV):阳性试验的事后概率。
诊断试验中阳性例数出现阳性反应的概率。
(4)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事后率相反。
(5)准确性(ACC):全部事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所占的比例(6)患病率(Prev):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的比例。
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curve):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
7.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试验技术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第二章血液的一般检验1.红细胞比容(HCT、PCV):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等于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每个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g)。
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
实验诊断学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4.红细胞比积(容)【Hct】:抗凝全血经手工法离心沉淀后测得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或经血液分析仪法计算所得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为计量单位。
6.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飞升为计量单位。
7.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全血中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量,以g/L为计量单位。
2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9.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4×10的九次方每升。
10.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5×10的九次方每升。
11.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的九次方每升。
12.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13.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由多种原发病因引起的外周血液白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幼稚细胞,即类白血病表现的反应,原发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即随之消失。
14.血液常规检查:对血液中两种主要有形成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量和质进行的化验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四个检验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引言[目的要求]1.了解本课程在临床医学中的位置和特点。
2.了解本课程的发展概况和当代特点。
3.建立运用医学检验的正确观点。
4.了解教学重点和要求。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地位和特点。
2.简述实验诊断学发展史及当代特征。
3.如何正确地运用医学检验。
4.指出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
(二)实验操作部分一、血液一般检查(一)[目的要求]1.掌握血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
2.掌握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血液一般检查的生理基础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血液一般检查的生理基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病理性红细胞的形态、本质和临床意义。
3.简要介绍电子血红细胞计数仪的类型、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教学部分1.血红蛋白测定(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红细胞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3.示教:病理性红细胞的镜下形态。
二、血液一般检查(二)[目的要求]1.掌握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中性粒细胞核象移动的类型和临床意义。
(六年制、七年制掌握)3.熟悉病理性白细胞的形态、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
4.了解中性粒细胞动力学改变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中性粒细胞动力学简介。
3.中性粒细胞核象移动的类型和临床意义。
4.病理性白细胞的形态、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教学部分1.白细胞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白细胞分类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3.示教:病理性白细胞的镜下形态。
三贫血的其他检查[目的要求]1.握网织红细胞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几种溶血性贫血特殊检查的临床意义。
(七年制掌握)3.了解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三种平均常数的检查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七年制熟悉)4.了解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网织红细胞的本质、检查法、形态、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红细胞比积测定和计算红细胞三种常数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红细胞直径曲线测绘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溶血性贫血简介,几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5.血沉测定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注意讲明防凝剂用量不同其参考值相应不同。
(二)实验教学部分1.网织红细胞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血沉测定(Westergren)(每组一份作出报告)。
3.MCV、MCH、MCHC法(出数据计算、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4.示教:(1)红细胞比积测定(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复习正常与病理性红细胞、白细胞形态。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一)[目的要求]1.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2.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
3.熟悉幼稚血细胞至成熟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4.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
5.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6.了解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骨髓细胞学检查概述及其临床应用。
2.标本采集注意点和送检要求。
4.血细胞的起源、形态演变的规律及形态特点。
5.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5.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教学部分1.正常骨髓的细胞学检查(每人一份作出报告)2.示教:⑴各系血细胞的形态。
⑵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五骨髓细胞学检查(二)[目的要求]掌握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类白血病反应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贫血的分类简介: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2.白血病简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3.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及MDS简介。
4.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5.类白细胞反应的定义,分型及检查特点。
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特点。
(二)实验教学部分1.继续进行正常骨髓片的细胞学检查(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观察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片。
3.幻灯片示教: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六止血和凝血障碍的检查[目的要求]1.握关于血管与血小板检查的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关于凝血障碍的检查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止血和凝血的机理,为理解有关检查的原理奠定基础。
4.熟悉DIC检查的项目,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了解抗凝物质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二)理论讲授部分1.止血与凝血的病理生理。
2.血管与血小板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凝血障碍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抗凝物质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DIC简介及有关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三)实验教学部分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每组一份作出报告)。
2.出血时间测定(每组一份作出报告)。
3.凝血时间测定(试管法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4.血小板计数(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5.示教:⑴血块退缩试验的不同结果。
⑵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用血液纤维仪测定)。
七尿液检查[目的要求]1.握蛋白尿的类型和发生机理。
2.掌握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的形态和临床意义。
3.熟悉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
4.熟悉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正常结果。
(七年制掌握)5.熟悉尿糖、尿酮、尿内淀粉酶检查的临床意义。
6.了解尿液一般检查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尿液一般检查的临床应用。
2.尿液标本的收集及保存方法。
3.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尿中酮体、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教学部分1.尿常规检查(每人一份作出报告)2.示教:⑴外观异常的尿液。
⑵尿内淀粉酶测定。
⑶尿沉渣镜下形态。
八肾功能检查与妊娠试验[目的要求]1.掌握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2. 掌握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 掌握稀释浓缩试验、尿渗量测定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 熟悉妊娠试验的临床意义。
5. 了解肾脏的主要功能和肾功测定的类型。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肾脏的主要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的类型。
2.肾小球功能检查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肾小管功能检查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肾血流量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5.酸碱平衡试验的临床意义。
6.肾功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二)实验教学部分1.未知尿液标本(病理标本、学生本人标本)的尿常规检查(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示教:⑴ PSP试验。
⑵浓缩稀释试验。
⑶妊娠试验(胶乳凝集抑制法)。
⑷复习血细胞和尿淀渣镜下形态。
⑸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示教。
九肝功能试验[目的要求]1.握肝功能检查临床应用选择原则。
2.熟悉蛋白代谢,胆红素代谢及酶代谢功能检查的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六年制、七年制掌握)3.了解肝脏的主要功能和肝功能检查的目的。
4.了解BSP和ICG检查的优点和临床意义。
5.了解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二)理论讲授部分1.简介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肝功能检查的目的。
2.讲解蛋白代谢、胆红素代谢及酶代谢检查的项目、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简介BSP和ICG检查的优点和临床意义。
4.简介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和相应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
5.联系肝脏病的病理生理,讲述肝功能检查的临床选用原则。
(二)实验教学方面1.碘试验(每人一份)。
2.血清蛋白电泳(酯纤膜法)的正常和病理结果示教。
3.黄疸指数,vdB反应、尿胆原、尿胆素检查(每组一份)。
4.ABO血型鉴定(在实验中由教师讲解血型和输血的基本知识)(每人一份)。
5.示教:复习血细胞形态。
十粪便、十二指肠引流液、脑脊液、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目的要求]1.握粪便一般检查及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2.掌握脑脊液检查的指征、检查内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
4.了解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讲授粪便一般检查和粪便隐血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简介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3.讲授脑脊液检查的指征、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4.讲授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内容、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教学部分1.脑脊液常规检查(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2.粪便隐血检查(每人一份作出报告)。
3.实验考试。
4.示教:⑴病理粪便外观。
⑵十二指肠引流液外观。
⑶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以下内容只为六年制、七年制学生讲授十一临床化学检查(一)[目的要求]1.握葡萄糖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脂质组成及生理功能。
4.熟悉血浆脂蛋白分类及特点。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讲授葡萄糖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简介血浆脂质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3.简介血浆脂蛋白分类、组成及特点;载脂蛋白的主要功能。
4.讲授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介绍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关系。
(二)实验教学部分十二临床化学检查(二)[目的要求]1.握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淀粉酶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掌握甲状腺激素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熟悉钾、钠、氯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了解酶学检查项目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讲授心肌损伤相关酶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讲授胰腺疾病常用酶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简介酶学检查项目选择及临床应用。
4.简介常用电解质检测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讲授甲状腺激素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6.简介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教学部分十三临床免疫学检查[目的要求]1.握体液免疫检测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七年制掌握)4.熟悉甲胎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1.讲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查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简介细菌感染免疫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简介甲胎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讲授抗核抗体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简介自身抗体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二)实验教学部分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一组一份出报告)十四临床病原学检查[目的要求]1.握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