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柴油分月度产量

合集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及制品批发行业企业排名统计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及制品批发行业企业排名统计报告
9
33
石嘴山市联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铝销售
1997
9
34
石嘴山市石炭井加油站
成品油批发
1991
9
35
贺兰县新华油品有限责任公司常信加油站
汽油柴油润滑油销售
2001
9
36
石嘴山市大桥石油制品有限公司
成品油批发
2002
9
37
灵武市宝塔石化银古加油站
成品油零售
1998
9
38
盐池县鑫泰加油城
成品油
2003
8
39
5
65
银川浩鑫油品有限公司
润滑油批发
2007
5
66
灵武市郝桥长城加油站
成品油销售
2000
5
67
盐池县萌城白云岩加油站
成品油销售
2006
5
68
兰汇油品有限公司
润滑油销售
1998
5
69
银川中设新能开发有限公司
工业燃气
1999
4
70
盐池县港湾加油站
成品油
2004
4
71
中国华油集团公司银川分公司
石油及制品批发
银川市宇成商贸有限公司
润滑油销售
2001
8
40
宁夏立伟商贸有限公司
润滑油批发
2003
8
41
盐池县东信加油站
成品油
2004
8
42
银川市郊区液化汽有限公司
成品液化气批发零售
2001
8
43
盐池县三鑫加油站
成品油销售
2004
8
44
宁夏西电电力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日期】2006.03.08•【字号】•【施行日期】2006.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3月8日)2005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实现了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大。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6.2%,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9.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3%。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增势良好。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总收入8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比200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

其中,增值税8.73亿元,增长39.1 %;营业税15.76亿元,增长17.3 %;个人所得税2.22亿元,增长18.9 %。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5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8.43亿元,增长87.1 %;城市维护费支出5.90亿元,增长36.1 %,行政管理费支出10.70亿元,增长22.0%。

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定增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日期】2010【实施日期】20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2010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面对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国民经济稳步回升向好,圆满完成了全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127.13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80.20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7.23亿元,增长9.4%。

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47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8年的9.9:50.7:39.4调整为2009年的9.5:51.0:39.5。

2009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0.0%;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4.4%。

表1: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3-2024年全区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3-2024年全区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3-2024年全区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11.02•【字号】宁环规发〔2023〕4号•【施行日期】2023.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关于印发《2023-2024年全区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宁环规发〔2023〕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厅,宁夏气象局,宁东基地管委会,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2023-2024年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持续巩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制定了《2023-2024年全区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2023年11月2日2023-2024年全区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2023-2024年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持续巩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依据自治区《关于消除重污染天气的工作方案》等,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一)总体安排。

聚焦细颗粒物(PM2.5)污染,兼顾可吸入颗粒物(PM10)防治,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颗粒物浓度为主要目标,从2023年11月1日起至2024年3月31日,分两个阶段在全区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综合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大监督执法和帮扶力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减少污染天气,降低污染程度。

能源依赖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及影响因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能源依赖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及影响因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能源依赖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及影响因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贾卓;陈兴鹏【摘要】从碳排放总质量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对宁夏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脱钩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为实现宁夏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强脱钩,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建议.【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4)002【总页数】5页(P188-192)【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碳排放;脱钩关系;宁夏回族自治区【作者】贾卓;陈兴鹏【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9.9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高碳特征”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并采取切实措施减少能源碳排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从国家层面到各个省、市层面,均已积极将减少碳排放和节约能源消耗作为各级政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1].诸多学者已经展开了相关的理论探索,闵继胜和胡浩采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94—2007年碳排放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相互动态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2].林伯强和蒋竺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模型进行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实证分析[3].李忠民等运用脱钩方法对山西工业部门工业增加值与其能源消耗投入及CO2排放之间关系进行了脱钩分析[4].彭佳雯等通过构建经济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进行探讨,分析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5].刘竹等通过对经济增长与CO2排放关系的脱钩分析,探讨5个省份1995—2008年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相互关系[6].由于中国的地区能源禀赋及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距,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碳排放之间呈现显著的区域特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选取社会经济资源基础、能源消费、碳排放、碳吸收能力和低碳产业发展等指标,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2007年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宁夏能源消费指标和能源碳排放指标偏高,宁夏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能源高耗等明显特征,成为全国典型的“高碳区”[7].由于省级经济区域是中国落实减少能源碳排放政策的着力点,各省能否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整体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为研究区域,对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建议.1 研究方法和数据1.1 研究方法1.1.1 碳排放强度计算目前,中国没有碳排放量的直接监测数据,现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对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测算的基础上进行.笔者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指南》(2006)推荐的计算碳排放总质量的方法,其计算公式[8]:式中:mC为碳排放总质量;i为能源种类;mAC为化石能源消费的质量(104 t 或104 m3);mETC为能源折算为标准煤的转换系数(kJ/kg或kJ/m3);mCC为燃料中碳消耗的质量(kg/GJ);rO为能源燃烧的氧化率,采用IPCC 默认值100%;44/12为C转化为CO2的系数.碳排放强度是由能源消耗强度引申出来的,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所产生的CO2排放总质量.碳排放强度是衡量经济与碳排放总质量之间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9]:式中:Ij为j年的碳排放强度;mj为j年的碳排放总质量;VGDPj为j年的地区生产总值.1.1.2 STIRPAT模型 Dietz等提出的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是建立人文因素与环境影响水平之间作用关系的账户恒等式,据此可以分析人文驱动因素对于环境影响的作用程度,其计算公式[10]:式中:I,P,A和T分别为环境影响、人口数量、富裕和技术因素;a是模型的常数项;b,c,d分别是P,A和T的指数;e为随机误差项.由于当前缺乏统一的技术测量指标,实际应用中通常将T归于残差项.STIRPAT模型是一个多自变量的非线性模型,为较好地解决模型的异方差性,通常将公式(3)转换成对数形式:式中:a,e为公式(3)中的自然对数;驱动力的系数b,c表示如果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时,驱动力影响因素P,A变化1.0%引起的环境影响变化的比例,这与经济学中的弹性分析方法类似[11].为了考察富裕度,可以在式(4)中增加富裕对数形式的二次项来验证:式(5)对ln A求一阶偏导,可以得到富裕对环境影响的弹性系数ke:已知ln A的值,可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ke的值,如果d值为负,说明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并可据此确定环境开始改善的富裕值.1.1.3 脱钩计算脱钩(decoupling)理论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用来描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或环境污染之间联系的基本理论.脱钩模型与当前中国提出的碳排放强度指标的计算路径一致,对于量化碳排放有着更加实际的指导意义.基于相关研究,提出地区生产总值与碳排放总质量的脱钩弹性指数Icg,其计算公式[12]:式中:ΔmC为碳排放总质量在末期相对于基期的变化率(%);ΔVG为地区生产总值在末期相对于基期的变化率(%);mCi,mC1分别为末期和基期的碳排放总质量;VGi,VG1分别为末期和基期的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质量的脱钩关系分为6类,即强脱钩、强负脱钩、弱脱钩、扩张性负脱钩、弱负脱钩、衰退性脱钩,以此为尺度分析宁夏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质量的脱钩程度演变规律(表1).1.2 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历年的《宁夏统计年鉴》,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口总量、煤类能源、油类能源、气类能源等的消耗量等指标.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以1990年为准均换算为可比价.计算碳排放质量参考的系数为IPCC公布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表2)[13].表1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的含义脱钩状态脱钩状态特征主要指标强脱钩经济增长,碳排放下降ΔmC≤0,ΔVG>0,Icg≤0强负脱钩经济衰退,碳排放增加ΔmC≥0,ΔVG<0,Icg≤0弱脱钩经济增长,碳排放增加,碳排放增加的幅度小于经济增长的幅度ΔmC>0,ΔVG>0,0<Icg<1扩张性负脱钩经济增长,碳排放增加,碳排放增加的幅度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ΔmC>0,ΔVG>0,Icg≥1弱负脱钩经济衰退,碳排放下降,碳排放下降的幅度小于经济衰退的幅度ΔmC<0,ΔVG<0,0<Icg<1衰退性脱钩经济衰退,碳排放下降,碳排放下降的幅度大于经济衰退的幅度ΔmC<0,ΔVG<0,Icg≥1表2 化石燃料能量转化系数与碳的消耗质量注:Q为净发热量,mcc为缺损含碳量.能源种类 Q(kJ·kg-1,kJ·m-3)mCC(kg·GJ-1)煤类能源原煤2.09×10426.80油类能源汽油4.31×104 20.00煤油4.31×104 18.90柴油4.27×104 19.50气类能源天然气3.56×10415.702 结果分析2.1 碳排放特征分析1)1980—2010年,随着地区生产总值V的持续增加,能源消耗质量men和碳排放总质量mC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men由1980年的320.05万t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3732.77万t标准煤,增长10.66倍;mC从1980年的177.45万t,增长到2010年的2584.17万t,增长13.56倍.1980—1999年,宁夏地区V与mC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水平;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能源为宁夏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宁夏的V和mC均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特征(图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宁夏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重化工业方向转移,在未来一段时期内V和mC将持续高速增长.图1 宁夏198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质量、能源消费总质量和地区生产总值2)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的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加,经济产出的边际效益大于碳排放的边际效益,碳排放强度I从1980年的11.12t/万元,减少到2010年的1.53t/万元,在整个下降的过程中出现波动.在1999—2003年,宁夏的I呈现了增长的趋势,这是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和在宁夏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高能耗企业的上马,导致该阶段的I呈现增加趋势.2004年后,对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的企业和生产工艺进行淘汰,节能降耗的措施和工艺得以推广,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使得该阶段I呈现下降趋势.人均碳排放mm由人口总数和能源碳排放总质量决定,2010年的人口总数较1980年增加了0.79倍,但是2010年的碳排放总质量较1980年增加了13.56倍,所以mm在1980—2010年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mm从1980年的0.4814t/人,持续增加到2010年的4.108t/a(图2).图2 宁夏1980—2010年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质量变化2.2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用式(5)分析人文因素对宁夏碳排放总质量的影响程度,得到碳排放总质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时,方程的拟合度较好(R2=0.926),整体方程的F检验也很显著(F=225.871,P=0.001),但是所选择的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致使自变量在95%的置信区间内无法通过F 检验.为克服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该研究采用岭回归函数对方程进行拟合.岭回归分析是一种专用于共线性数据分析的有偏估计回归方法,通过放弃最小二乘法的无偏性,以降低精度为代价获得更符合实际的回归方程.对式(5)进行岭回归估计,系数k在(0,1)之间,以0.01为步长进行取值,发现当k=0.5时,岭迹图变化逐渐平稳,表明自变量回归系数变化趋于稳定,因此取k=0.5时的岭回归拟合结果确定随机模型,得到的拟合方程:当k=0.5,具体拟合结果和方差分析结果(表3~4)说明拟合的方程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回归结果中可知,若R2=0.915,说明人口和人均GDP指标能够解释宁夏碳排放总质量影响的91.5%.人口每增加1.0%,碳排放总质量相应地将增加0.785%,而人均GDP每增长1.0%,碳排放总质量将会增加0.23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人口增长对碳排放总质量的影响为人均GDP增长对碳排放总质量影响的3.398倍.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碳排放总质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增加,但总体来讲,碳排放总质量增加的速度要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ln A的二次项系数为负值,说明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将会带来碳排放总质量减少的拐点.表3 当k=0.5时的岭回归拟合结果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差 t P ln P 0.785 0.291 2.818 0.016 ln A 0.231 0.023 11.261 0.000 ln A2-0.072 0.008-10.653 0.000常数 0.112 2.314 0.051 0.971表4 岭回归方差分析变异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 F P总变异 31 1.712 ———回归 4 1.521 0.431 49.126 0.000剩余 27 0.191 0.009 ——决定系数R2=0.926 ————复相关系数R=0.962 ————2.3 脱钩分析通过STIRPAT模型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利用脱钩指数分析两者之间具体的动态变化关系,得出宁夏1980—2010年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表5)具有以下特点:1)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状态,在多数年份脱钩弹性指数Icg呈现弱脱钩状态,即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也在增加,但碳排放增加的幅度小于经济增长的幅度.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经济体制等因素,宁夏处于工业化的前中期,工业体系中高能耗产业所占比例较大,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并且耗能产业比例过大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等.这说明宁夏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大量的资料投入和能源消耗,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着大量的碳排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难以在短期实现强脱钩,宁夏的低碳经济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1980,1981,1991,1992,1993,1998,1999年为强脱钩状态,以1999年的Icg最大为-0.090,1981年的Icg最小为-1.813.从宏观环境分析,主要是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宁夏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高速的增长,以及采取企业重组合并等政策,提高了企业的能源利用率.表5 宁夏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结果年份ΔmC ΔVG Icg脱钩状态1980-0.144 0.081-1.778强脱钩1981 -0.165 0.091-1.813 强脱钩1982 0.149 0.046 3.239 扩张性负脱钩1983 0.059 0.141 0.418 弱脱钩1984 0.143 0.192 0.745 弱脱钩1985 0.063 0.222 0.284 弱脱钩1986 0.030 0.141 0.213 弱脱钩1987 0.098 0.147 0.667 弱脱钩1988 0.034 0.269 0.126 弱脱钩1989 0.093 0.177 0.525 弱脱钩1990 0.188 0.095 1.979 扩张性负脱钩1991 -0.064 0.107-0.598 强脱钩1992 -0.023 0.158-0.146 强脱钩1993 -0.027 0.257-0.105 强脱钩1994 0.519 0.304 1.707 扩张性负脱钩1995 0.040 0.286 0.140 弱脱钩1996 0.036 0.158 0.228 弱脱钩1997 0.002 0.107 0.019 弱脱钩1998 -0.011 0.093-0.118 强脱钩1999 -0.007 0.078-0.090 强脱钩20000.513 0.115 3.591 扩张性负脱钩2001 0.041 0.144 0.285 弱脱钩2002 0.123 0.118 1.042 扩张性负脱钩2003 0.445 0.181 2.459 扩张性负脱钩2004 0.1510.206 0.733 弱脱钩2005 0.098 0.141 0.695 弱脱钩2006 0.119 0.185 0.643 弱脱钩2007 0.091 0.266 0.342 弱脱钩2008 0.052 0.310 0.168 弱脱钩2009 0.038 0.124 0.306 弱脱钩2010 0.112 0.249 0.450弱脱钩2)在1982,1990,1994,2000,2002,2003年处于扩张性负脱钩状态,其中以2000年的扩张性负脱钩状态最大Icg=3.591,2002年的扩张性负脱钩状态最小Icg=1.042,这与宁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相对较高的碳排放总质量相关.在2000—2003年,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国家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大批高耗能、高碳排放的工业项目集中建设,碳排放大幅增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扩张性负脱钩状态.随着经济平稳增长以及国家稳步实施能源低碳化战略,宁夏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铁律”,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加大对小冶金、小造纸、小化工、小发电、小水泥、小炼油等落后产能的淘汰,使得在2004—2010年又恢复为弱脱钩状态[14].随着宁夏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能源效率提高未能抵消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未来宁夏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弱脱钩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但是,随着宁夏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节能减排监察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实施,碳排放会逐步降低,宁夏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会逐步趋向强脱钩程度.3 结果与讨论3.1 结果1)随着宁夏地区生产总值的持续增加,碳排放总质量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碳排放总质量从1980年的177.45万t,增长到2010年的2584.17万t,增长13.56倍.1980—2010年各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增加中,煤类能源和油类能源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类能源所占比例最大.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人均碳排放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人口增加和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总质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且在同样条件下,人口增长对碳排放总质量的影响是人均GDP增长对碳排放总质量影响的3.398倍.通过STIRPAT模型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3)宁夏1980—2010年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质量之间处于脱钩—复钩的波动状态,而且自2003年以后脱钩指数逐渐变小,进一步证明了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总质量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的可能性.宁夏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碳排放总质量呈增长趋势,未来一段时期内宁夏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总质量之间的弱脱钩关系仍将持续.3.2 讨论宁夏未来将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且工业强省战略将进一步得到深入实施,这些因素都会扩大能源需求,阻碍低碳经济发展.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质量的脱钩程度从弱脱钩到强脱钩转变,提出以下建议: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一方面,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淘汰落后产业,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对低碳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鼓励;另一方面,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减少因人口增加带来的碳排放质量的增加.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推动能源开采、转换及利用等环节上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另一方面,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加大风电、水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参考文献:[1]焦兵.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碳排放量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产业转型及消费升级的视角[J].资源科学,2011,33(8):1546-1554.[2]闵继胜,胡浩.基于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5):20-25.[3]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27-36[4]李忠民,庆东瑞.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7-72.[5]彭佳雯,黄贤金,钟太洋,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4):626-633.[6]刘竹,耿涌,薛冰,等.中国低碳试点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4):620-625.[7]唐笑飞,鲁春霞,安凯.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1,33(4):612-619.[8] IPCC.2006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R].Japan:the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Programmers,2006.[9]艾明晔,毕克新,李婉红.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动态演进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1993—2009年的碳排放[J].经济问题探索,2012(1):48-54. [10] YORK R,ROSA E A,DIETZ T.STIRPAT,IPAT and IMPACT: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6(3):351-365.[11] YORK R,ROSA E A,DIETZ T.Bridg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with environmental policy:plasticity of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2002,83(1):18-34.[12] OECD.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rom economic growth [R].Paris:OECD,2002.[13] IPCC.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R].Geneva:Switzerland,2007.[14]李霞,马彩霞.宁夏发展低碳经济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1(5):48-51.。

2009年度中国各省GDP总量对比背后的真相

2009年度中国各省GDP总量对比背后的真相

2009年度中国各省GDP总量对比背后的真相(2010-02-26 11:59:07)转载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实现V型反转,但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一、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60%的省级行政区有两个,低于平均水平的有25个现代服务业在中国又被称为第三产业,美国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5%。

2009年全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6%,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6%,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60%。

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6个省、市、区,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的14个省级行政区中有6个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335353亿元,增速8.7%,人均GDP25125元,人均GDP折合美元3680美元;广东:39082亿元,增速9.5%,人均GDP40748元,人均GDP折合美元5968美元;江苏:34061亿元,增速12.4%,人均GDP44232元,人均GDP折合美元6475美元;山东:33805亿元,增速11.9%,人均GDP35796元,人均GDP折合美元5240美元;浙江:22832亿元,增速8.9%,人均GDP44335元,人均GDP折合美元6490美元;河南:19367亿元,增速10.7%,人均GDP20477元,人均GDP折合美元2995美元;河北:17027亿元,增速10%,人均GDP24205元,人均GDP折合美元3545美元;辽宁:15066亿元,增速13.1%,人均GDP34898元,人均GDP折合美元5111美元;上海:14901亿元,增速8.2%,人均GDP77556元,人均GDP折合美元11358美元;四川:14151亿元,增速14.5%,人均GDP17385元,人均GDP折合美元2546美元;湖南:12931亿元,增速13.6%,人均GDP18890元,人均GDP折合美元2766美元;湖北:12832亿元,增速13.2%,人均GDP22468元,人均GDP折合美元3290美元;福建:11950亿元,增速12.0%,人均GDP33156元,人均GDP折合美元4856美元;北京:11866亿元,增速10%,人均GDP68788元,人均GDP折合美元10070美元;安徽:10053亿元,增速12.9%,人均GDP16391元,人均GDP折合美元2400美元;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的有8省市,除北京外都处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上海市和北京市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

柴油发电机中性点漂移原因分析及处理

柴油发电机中性点漂移原因分析及处理

节能与环保— 400 —柴油发电机中性点漂移原因分析及处理徐昊源 张 操 何正凯(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411)摘 要:针对某发电厂柴油发电机发生中心点漂移的故障,展开故障处理、原因分析,并对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发生中心点漂移的原理进行研究,为同类型供电系统中心点漂移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柴油发电机 中心点 漂移 三相四线1 原理介绍在380V 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ABC三相对于中心点O,电压均为220V,在空间的排列上相差120度,A相和B相,A相和C 相,B相和C相之间电压均为380V。

如果负载平衡,各相对负荷的中性点电压是固定的相电压,即所谓对称三相系统,如只包括电动机的系统,此时零线中无电流,也不需要接入零线。

但是,如果负载不平衡,即所谓不对称三相系统,那么各相对零线电压也就不固定,而要随着负荷不同重新进行分配,为了保证电压恒定,必须接入零线。

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中性线断开或电阻很大,中性点就产生电压,称之为中性点漂移。

中性点漂移的程度与负荷不对称度有关,因此必须保证中性线完好并有效接地。

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三条边分别表示线电压,三个顶点所在的半径表示相电压。

当中性点漂移时,表现为图中中性点O点不再位于圆心,此时,表示相电压的线段AO、BO、CO长度都会发生变化,而表示线电压的线段AB、BC、CA长度是没有改变的。

2 系统简介某发电厂380V保安系统包括保安PC段、锅炉保安MCC段、汽机保安MCC段。

正常运行时,保安PC段由锅炉PC段供电,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当保安PC段工作电源(锅炉PC段)失电时,自动切至柴油发电机供电,向保安段负荷供电。

柴油发电机组由法国利莱森玛公司生产,发电机出线采用星形接线,中性点经70Ω高阻接地。

3 事件经过2018年6月1日,发电部运行人员对#2机保安PC22段进行了ASCO开关切换试验,在将#2机保安PC22段电源由#2机锅炉PC22段切至#2机柴油发电机时,保安PC22段小电流接线选线装置报接地故障。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答复的函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答复的函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7.07.24•【字号】宁环函〔2017〕486号•【施行日期】2017.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答复的函宁环函〔2017〕486号庞立忠委员:您提出的关于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对我区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首先,感谢您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的关注。

本提案是在广泛调研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督促作用。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行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自治区《“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方案》(宁政发〔2016〕71号)要求,以“煤尘、烟尘、扬尘、汽尘”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16年,全区共淘汰燃煤锅炉501台,完成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2台1005万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6198辆,五个地级市主干道机扫率达到60%-85%以上,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扣除沙尘天气影响,全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扭转了自2014年以来PM10连续两年不降反升的局面;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4%,优良天数比例为78.8%,较好完成了国家下达的PM2.5同比下降4%、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4.2%的年度目标。

但仍存在燃煤污染严重、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2017年是“十三五”开局的第二年,也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年。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立区战略,要求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