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语文石景山一模现代文阅读讲评

合集下载

2018.1石景山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8.1石景山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3 分)
A.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材料三 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变 化。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 2400 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
达和 L 波段雷达。各种波段雷达探测大气目标的性能和其工作波长密切相关,各有
一定的适用范围。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 C、S 和 X 波段雷达被称作天气雷达。
与常规天气雷达相比,C 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增加了一项新技能——捕捉风场信
息。它能有效地监测和预报热带气旋、风切变等灾害天气,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天气雷达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有效监测强对流天气 B.监测范围更广
C.监测精度更高
D.其功能和波长密切相关
5.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天气雷达作用的一项是(3 分)
A.防微杜渐 B.防患未然 C.杜绝后患 D.居安思危
6.不同波段的天气雷达协同作战,如果用诗文来描述这一情况,下列最合适的一项
2012 年 7 月 21 日的北京,暴雨肆虐,雨量历史罕见。全市受灾人口达 190 万, 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灾害发生后有民众质疑,北京市气象局预报的是暴雨,平均大 约 100 毫米。但实际降雨级别远远超过预报程度,高达 190 毫米。事后有专家表示, 气象部门在此次特大暴雨的预报服务过程中,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同时专家也回 应了质疑:气象部门预报的是暴雨,但是没想到此次雨势猛烈而集中。而且北京当 地有很多因素(如三面环山的地形)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天气的影响有所差异从而影 响到气象预报。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预报员做出天气预测非常困难。记者在采访 时也注意到,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世界性问题。在我国,天气预报中的 ① 预报准 确率超过 80%,而 ② 预报准确率则在 20%左右。

石景山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石景山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石景山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语文2018.0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

持续时间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几分钟。

这样的特征使得在目前观测条件下,不仅是中国,即使是世界发达国家,对于强对流天气信息的捕捉也还不够全面。

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肆虐,雨量历史罕见。

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灾害发生后有民众质疑,北京市气象局预报的是暴雨,平均大约100毫米。

但实际降雨级别远远超过预报程度,高达190毫米。

事后有专家表示,气象部门在此次特大暴雨的预报服务过程中,预报准确、预警及时。

同时专家也回应了质疑:气象部门预报的是暴雨,但是没想到此次雨势猛烈而集中。

而且北京当地有很多因素(如三面环山的地形)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天气的影响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到气象预报。

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预报员做出天气预测非常困难。

记者在采访时也注意到,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世界性问题。

在我国,天气预报中的①预报准确率超过80%,而②预报准确率则在20%左右。

对近年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

气象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这些说法都不是由气象部门发布的。

我国的气象观测网络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建立完善的,很难与百年甚至千年以前的观测资料进行比较,而通过推算的方式得出的更早之前的数据也并不完全准确,气象部门通常的表述是“有气象记录以来”。

夸大灾害有可能是媒体的误读,或是某些人受利益③造成的。

面对气象灾害,气象部门会用科学技术来预报分析,全社会也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

由于导致强对流天气的系统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很难被常规气象观测网④到,因此非常规观测资料及其融合同化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资料是进行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的主要资料基础。

2018.1北京石景山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18.1北京石景山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石景山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卷2018.01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

持续时间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几分钟。

这样的特征使得在目前观测条件下,不仅是中国,即使是世界发达国家,对于强对流天气信息的捕捉也还不够全面。

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肆虐,雨量历史罕见。

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灾害发生后有民众质疑,北京市气象局预报的是暴雨,平均大约100毫米。

但实际降雨级别远远超过预报程度,高达190毫米。

事后有专家表示,气象部门在此次特大暴雨的预报服务过程中,预报准确、预警及时。

同时专家也回应了质疑:气象部门预报的是暴雨,但是没想到此次雨势猛烈而集中。

而且北京当地有很多因素(如三面环山的地形)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天气的影响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到气象预报。

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预报员做出天气预测非常困难。

记者在采访时也注意到,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世界性问题。

在我国,天气预报中的①预报准确率超过80%,而②预报准确率则在20%左右。

对近年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

气象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这些说法都不是由气象部门发布的。

我国的气象观测网络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建立完善的,很难与百年甚至千年以前的观测资料进行比较,而通过推算的方式得出的更早之前的数据也并不完全准确,气象部门通常的表述是“有气象记录以来”。

夸大灾害有可能是媒体的误读,或是某些人受利益③造成的。

面对气象灾害,气象部门会用科学技术来预报分析,全社会也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

由于导致强对流天气的系统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很难被常规气象观测网④到,因此非常规观测资料及其融合同化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资料是进行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的主要资料基础。

2018高三语文石景山一模微写作讲评

2018高三语文石景山一模微写作讲评

微写作阅卷总结【微写作1】①《秋以为期》的作者描述了与秋天的美好约定,其实春天也容易引发我们对自然、人生的无尽情思。

请以“约会春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

要求: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有感染力。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试题解读:1.需围绕“约会春天”作文(主题明确),“约会”“春天”具体解读见下发材料(形象鲜明)2.表达方式:抒情(春天会引发我们对自然,人生的无限情思)试题作答情况:共阅卷204份,均分5.57分1.题目所给关键词为“约会春天”,学生将“约会”改为“约定”。

2.三类文(0-4分),偏离题意,情况如下:“在春天的背景下,我和你约会”;只写“春天”,不提约会。

3.有一类典型问题是学生的语言表达很好,对春天的描写细致生动,但扣题行文意识不足,具体如下:“春天”如何如何+让我约会春天吧!希望老师和学生面批时提醒该生,扣题行文。

评分细则及得分情况:例1:10分(紧扣“约会春天”行文,春天的季节风物细腻生动,语言好,并写出对人生的感悟)例2:9分例3:8分(符合题意,写约会春天,春天风物描写生动,语言表达好,感悟不足)8分(春天是虚指,指人生的春天,思考独到)例4:7分(春天风物比较丰富,有对自然的情思,结尾点题)例5:6分(基本符合题意,写约会春天,有比较简单的春天风物,缺少感悟,语言一般)例6:4分(偏离题意,只写春天,不提约会)例7:2分(不是约会春天,而是我和你约会在春天)微写作阅卷总结【微写作2】②请以“吐槽孔夫子”为题,写一段评论性文字。

要求: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试题解读:试题要求:围绕“吐槽孔夫子”行文,“吐槽”“孔夫子”的具体解读见下发材料。

其中有两个要点要特别注意:一是“立靶清楚,揭错到位”,二是立论有据;至于“调侃”的意味,有则加分,无也无妨试题作答情况:共阅卷123份,平均分4.9分1.不理解“吐槽”是提出质疑,表示认可;对“孔夫子”的理解有问题,不是谈言论思想,而是评价孔子其人,三类。

2018年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I〜8题.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

《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渊.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O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垠兵。

故止戈为武。

”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

《说文解字》裁:“术,邑中道也。

”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

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

“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

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0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习射箭、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B.与“文”相对,专指军事活动。

C.其本质是制止暴力,追求和谐。

D.“国术”“功夫”是武术的别称。

2018-2019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题及解析

2018-2019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题及解析

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2019.01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失去的家园”成为一种旅游时尚。

古村古镇旅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受到游客喜爱。

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乌镇模式”。

乌镇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

“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成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

这“五字法”较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是乌镇的创意之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乌镇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景区专门开设30余个展馆、工场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乌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续百年传统的老作坊,亲自参与古老的工艺品制作流程,仿佛自己已回到那遥远而古老的年代。

水上社戏、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展演众多,书场戏台等分布于景区的不同节点,游客可以驻足观看,也可以参与体验。

拳船表演、堂会表演、打更体验等,通过演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传统生活方式,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既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

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保留复制,古村古镇文化旅游区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还要融合现代元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

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文化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以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创造了全新的演出形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2018高三语文石景山一模第8题阅读讲评

2018高三语文石景山一模第8题阅读讲评

第8题评阅总结
一试题解读
本题共两问,第一问针对传承内容作答,第二问针对传承需要注意的问题作答。

二、作答情况
本题满分为6分,平均分为3.14。

分数集中在3-4分,满分极少,不超过7份,1-2分也比较少。

1、第一问传承内容作答情况理想,大部分同学能答出2-3点:技能、艺术美、武德,
少数同学能答出哲学思想。

2、第二问传承需要注意的问题大部分能答出保留文化性,极少数能答出强身健体、切
忌暴力,只有不超过20人能答出政府扶持保护。

3、存在问题
传承内容有不少同学答成武术的发展历史、武术本质、武术精神;注意问题有
少数同学答成要注重体育性和商业性(答反了),有部分同学答成了与传统文化
融合或泛谈文化。

答题思路混乱,把两问混在一起作答(把传承内容答在注意
问题中)。

三、评分细则
传承内容一点一分,满分4分,其中技击性(答出招式、套路也可以),艺术美(答出艺术性、艺术形式、美感也可以);注意问题一点一分,满分3分,最高得6分。

四、答题示例
6分示例1:
6分示例2:
5分示例1:
5分示例2:传承内容4分,保留文化1分。

4分示例1:传承3分,注意问题1分
4分示例2:传承3分,注意问题1分
3分示例1:传承3分
3分示例2:传承2分,注意问题1分
2分示例1:传承1分,注意问题1分
2分示例2:传承2分
1分示例1:传承1分
1分示例2:注意问题1分。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语文试卷

2018年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

《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为武。

”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

《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

”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

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

“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

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

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习射箭、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B.与“文”相对,专指军事活动。

C.其本质是制止暴力,追求和谐。

D.“国术”“功夫”是武术的别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题试题分析总结
一、试题重现
21.请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4分)
世上没有什么媒体能够比得上月亮,明月当空,只要两个人同时一抬头,无论天涯海角,思念马上就像水一样流通了。

二、评分细则
【参考答案】将媒体与月亮作比较,突出月亮在沟通情感方面便捷迅速、无可替代的作用;
将观月触发的思念比喻为流通的水,突出月亮触发情感共鸣的强烈作用,生动地表现出月亮在国人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

(4分)
【评分标准】答案要点共2方面,每一方面2分,共4分。

此题的答案分四点:分号之前2分:比较手法及作用各1分;分号之后2分:比喻手法及作用各1分。

文化心理的内容不做要求。

具体评分标准分析:1.必须要明确手法特点,并且对手法的特点加以具体分析,也就是要有本体喻体的具体解读,在参考答案中也有具体呈现。

2.比较手法的效果作用,要扣住“便捷迅速、无可替代”;比喻手法的效果作用,要扣住“情感共鸣”等。

三、试题作答情况:
满分是4分,大概有5个学生得满分,分数比较集中在1-2分之间,零分试卷较多,其中空白卷有14份。

共计1260份试卷,21题的全区平均分是1.15。

1.赏析中对手法不能准确辨识。

把比较答成了比喻,把对比混淆为类比,把比喻答成拟人、夸张,直接答借景抒情。

2.对赏析题的答题方法掌握不足,答题的条理较为混乱,不答手法,直接从内容和结构角度答题,把赏析题当成作用题或重点解读作者情感。

认为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对往事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

3.关于参考答案中“生动地表现出月亮在国人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的这一点,个别学生有相关内容表述,加一分,如“体现了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强大象征意味”。

4.这道题,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点集中在修辞手法,失分点主要集中在手法的效果作用,不能高度概括出“便捷迅速、无可替代”“情感共鸣”等关键点,或理解肤浅,理解错误或回答模糊。

认为“比较”的作用是为了突出月亮比媒体的功能更强大,怎么强大没有说歘来;“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念像水流一样快,或者直接抄原文“只要两个人同时一抬头,无论天涯海角,思念马上就流通了”。

四、教学建议:
1.强化对议论性语句赏析题的指导训练。

规范答题的思路,对句意有一个准确深入的理解。

2.对修辞手法还要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掌握。

尤其是对比和类比的概念还要有所强调。

五、答案示例:
1.各点都没有涉及,故没分。

2.修辞手法答对一个1分。

3.把比较答成了比喻,这个错误比较普遍。

4. 理解比较到位,答题思路不清楚,给2分。

5. 把赏析题答成了作用题,给2分。

6.在答题卡上,随意勾画。

7.书写不规范,无法辨识。

第22题试题分析总结
一、试题重现
22.请联系你阅读过的《诗经》作品,谈谈你对文章中先民们“真性情”的理解。

(5分)
二、评分情况
22.【答案要点】“真性情”:自由率性、感情深挚、自然质朴、乐观。

【评分标准】从上述要点中任选一点,结合作品解说恰当即可。

作品举例1分,点明“真性情”内涵1分,结合作品解说恰当3分。

【答案示例】《氓》中的女主人公自由率性、感情热烈。

在恋爱时,他对“氓”的感情真挚热烈,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婚变之后,她不委曲求全,果断决绝。

【评分细则】:
①学生只对《诗经》作品内容进行概括,内容与“真性情”无关,得0分。

②学生通过文本,能答出“真性情”的内涵,如率性或乐观或质朴就可得1分。

③只答《诗经》作品,简单解读作品内容,与“真性情”关键词有关联,但没
有指出“真性情”关键词,没有解读,得1分。

④说出《诗经》作品,指出“真性情”的关键词,分析解读不正确、无逻辑得
2分。

⑤说出《诗经》作品,指出“真性情”的一个关键词,能够对“真性情”进
行一些解读,得3分。

⑥说出《诗经》作品,指出“真性情”的两个关键词,只一个“真性情”解读
较充分,得3分。

⑦说出《诗经》作品,指出“真性情”一个关键词,分析解读较充分、有逻
辑,得4分。

⑧说出《诗经》作品,指出“真性情”多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分析解读都
较充分、有逻辑,得4分。

⑨说出《诗经》作品,指出“真性情”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对其中一个或两
个关键词分析解读充分、有逻辑,语言生动准确,得5分。

三、试题作答情况
1.概况:满分是5分,满分数量20份左右,分数比较集中在3分,零分试卷数量不太多。

平均分为
2.13分。

2.学生试题作答出现的问题:
①审题出现问题,只分析作品内容,不切合题干要求,随意作答。

②不了解《诗经》作品的内容,作品解读有误。

③学生能结合试卷文本指出先民“真性情”具体内涵,但不能结合《诗经》作品解读“真性情”。

④能够指出“真性情”,解读作品缺乏逻辑性,妄加论断,不能言之成理。

⑤大部分学生选择一种“真性情”结合《诗经》进行解读,解读较为具体明确;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两或三种“真性情”进行解读,但会有解读不充分的地方。

⑥学生所举作品多为《氓》《蒹葭》《关雎》《伐檀》《硕鼠》,对《诗经》其他篇目了解甚少。

四、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文本解读上,而不应过多强调答题策略。

2.熟悉《诗经》重点篇目,并加强对其内容的深入理解,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

3.训练规范作答,按题干要求作答,做到条理清晰,论述合理。

五、答案示例(见截图文件夹)
石景山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一模试卷评阅总结(第23题)
一、试题解读
【原题】
23.本文题目是“秋以为期”,从全文看,作者与秋有哪些约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解题】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及情感概括能力考查。

提示学生“从全文看”,明确“那些约定”的答题区间。

“约定”与“情感”之间要对应表达。

二、试题作答情况
1.得分情况
本小题满分为6分,考生最高得分为6分,最低得分为0分,平均得分为3.121。

得分率52%,标准差是1.31,高分低分分差较大。

2.评分细则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约定:①观赏院中开花的四季桂。

②回乡看蓼花。

③读纳兰诗词。

④在家乡劳作之余与自然亲近。

⑤在家乡的田野中重温《诗经》。

(上述5条,答对1条得1分,最多得3分。


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故乡风物及那段少年时光的眷恋(1分),他眷恋的是故乡人契合自然的生活方式(1分)和充满诗意的生命体验(1分)。

(1)“约定”赋分细则:
①约定对象写“四季花”“月季花”“花”不给分。

②“与四季桂有约”“与蓼花有约”“读诗”“聆听大自然”“感受自然天籁”给分。

③“读书”不给分。

(2)“感情”赋分细则:
①“思乡”“怀念儿时时光”有其一即给1分。

②“自由率真”、“淳朴自然”、“简单纯净”、“乡土气息”、“质朴宁静”、“自然悠闲”、“闲适恬淡”给1分。

③“诗意”及相关表达1分。

2.试题作答情况:
(1)书写:部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情感表达重沓,多处情感概括实属同一意思,大多重复在“思念故乡”这一意思上。

(3)缺少提炼,照抄原文。

引用“诗句”或修辞化表达。

用简练语言进行表达的意识不够。

(4)关键词表达不准确或不明确:对故乡的“向往”“追求”;对“往事”的怀念。

(5)对题目和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错误确定“约定”答题区间。

(6)答非所问,不能明确题目要求。

6分
5分—表达精炼
3分—文艺范表达,且答不到点上
3分—情感表达重沓
2分—情感表达不明确。

1分—情感表达不当,答非作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