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现代文阅读32页PPT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专题ppt课件

” ,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2分) 16
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
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 一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 为什么?(4分)(辽宁卷<杨柳>)作者觉得一般花木向上”可恶”的 原因是什么?【答案】: 18.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 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 。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僧恶
答案: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 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 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 的状态。
6
《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 “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 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 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 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 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 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 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 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 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 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 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 一瞬间, 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06广东卷) 7
解这句话的内涵? (2分)
8
把⑴变成为什么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原因是、 、、(5分)(做本题必须对苏格拉 底有一定的了解,)
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
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 一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 为什么?(4分)(辽宁卷<杨柳>)作者觉得一般花木向上”可恶”的 原因是什么?【答案】: 18.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 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 。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僧恶
答案: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 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 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 的状态。
6
《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 “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 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 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 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 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 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 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 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 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 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 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 一瞬间, 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06广东卷) 7
解这句话的内涵? (2分)
8
把⑴变成为什么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原因是、 、、(5分)(做本题必须对苏格拉 底有一定的了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语言特点精品PPT32张课件

动静结合、伏笔、铺垫、悬念新、,上蓄千势款模、板渲选择染总有、一烘托、衬托、对比、象征、 款适合你
以小见大、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点面结合等。
(五)作家特定风格角度
对于教材中或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应晓其语言风格。
老舍: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汪曾祺:淡而有味、平稿易定近PP人T 、明白如话、雅俗杂糅
己的情感。
4.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
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
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稿等定P。PT 5.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稿定学PP世T,界海量,素欣材持赏续由更 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款适。合你
(三)明快与含蓄
明快,又叫显豁,其特点是明朗爽快,言明意显,直截了当,辞直义畅,如同竹 筒倒豆。明快的风格,在用词上直言快语,色彩鲜明;句子比较简短,常用肯定、否 定句式;修辞上注重直言不讳,使人一目了然。
含蓄,又叫蕴藉,其特点是引而不发,含而不露,言近旨远,意味深长,余韵无 穷。含蓄的风格,在用词上常用一些委婉的词语、转义形式;句子在衔接上有时有跳 跃性,在表意上有时隐晦曲折;修辞上常用借代、婉曲、双关、反语等辞格,注重意 在言外。
词、虚词等。 2.词类活用。 3.叠词、连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
词,仿佛、伶俐)、拟声词等。 4.感情色彩,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5.语体色
彩:口语和书面语。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二)句式及标点角度:
1.常式句和变式句。变式句,即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以小见大、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点面结合等。
(五)作家特定风格角度
对于教材中或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应晓其语言风格。
老舍: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汪曾祺:淡而有味、平稿易定近PP人T 、明白如话、雅俗杂糅
己的情感。
4.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
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
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稿等定P。PT 5.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稿定学PP世T,界海量,素欣材持赏续由更 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款适。合你
(三)明快与含蓄
明快,又叫显豁,其特点是明朗爽快,言明意显,直截了当,辞直义畅,如同竹 筒倒豆。明快的风格,在用词上直言快语,色彩鲜明;句子比较简短,常用肯定、否 定句式;修辞上注重直言不讳,使人一目了然。
含蓄,又叫蕴藉,其特点是引而不发,含而不露,言近旨远,意味深长,余韵无 穷。含蓄的风格,在用词上常用一些委婉的词语、转义形式;句子在衔接上有时有跳 跃性,在表意上有时隐晦曲折;修辞上常用借代、婉曲、双关、反语等辞格,注重意 在言外。
词、虚词等。 2.词类活用。 3.叠词、连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
词,仿佛、伶俐)、拟声词等。 4.感情色彩,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5.语体色
彩:口语和书面语。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二)句式及标点角度:
1.常式句和变式句。变式句,即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高考复习现代文大阅读讲评ppt

参考答案:
从结构上看,前四段是全文的引子和铺垫, 它引起下文对“看灵魂”这一主体内容的述说 (2分); 从内容上看,作者为了突出“看灵魂”这一 中心(1分),先提及看风景并加以否定(1 分),以引入比较,起到抑此扬彼的效果(1 分)。
试题呈现
12、请分析第⑥自然段的表达特色和作用。(6分)
同学答案:
13T(1)满分答案:
人生多苦辛,(1分)在欣赏风景的时候, 可以暂时忘却一切烦恼和不快,(1分)但 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1分)
13T(1)参考答案:
欣赏风景是紧张生活的一段闲暇,是逃避现 实生活烦恼的一种生存方式。(3分)
13T(2)答案对照:
学生答案: 每张桌子所展现 的,都是匠人们灵 魂的反映,外表不 重要,重要的是其 内在灵魂的涵义。 (1分) 参考答案: 一切艺术品展示 的不仅是风景,更 是艺术家们真诚的 艺术灵魂。 (3分)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5)自然风景对人类生活的 浸润,得出“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的观点。 第二部分(6——13)列举几类可贵的灵魂, 表达了对灵魂的热爱。 第三部分(14)点明“爱灵魂,不爱风景” 的原因。
明确主旨
因为 “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 隐遁和沉迷,惟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 直地站立着”。所以,“与其看风景,我 想,不如就看灵魂。”
南通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调研卷“坚 硬的荒原”探究题角度示例:
1、“坚硬的荒原”是文章表现的主体,以抗争 的艰难来衬托“坚硬的荒原”的威力与险恶。 2、“坚硬的荒原”是人类奋力抗争的背景,以 “坚硬的荒原”衬托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 3、 “坚硬的荒原”象征人类的命运,老人、小 孩象征着人类的意志和力量,文章以人类向命运 的不屈抗争,展现弱小力量的顽强与伟大。
“现代文阅读”阅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PPT精品课件

设题特点:
一、增加了审题难度,侧重考查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表象上看,题型设置上似乎稳定, 尤其是第一题,与往年相比几乎一样; 但我觉得真正对考生产生影响的特点首 先在于它的题目设计更宽泛,这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比如:
(2011年)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 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例2] 你的事情我很理解,当时我也在这部列车当中(1 分) [例3] 我也有类似的遭遇,但后果比你这次更严重,更让 人生气。(2分) [例4]我有更讽刺的关于坐火车的故事,想知道的话,请 您来基辅找我吧。(3分)
“现代文阅读”阅卷情 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主观性试题共有6个 小题,分值为23分,
平均得分12.43分
一、 2011年浙江省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文本 特点: 1、选文具有时代感、新鲜感、现实意义。 2、回归“外国小说”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俄国 高尔基 《乌米》 英国 大卫· 洛契弗特 《魔盒》 中国 李丽娟 《静流》 俄罗斯 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 《第九车厢》
(2011年)年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 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评分细则:①凡是答出“铺垫”作用或“引出下文”的 句子,均可得1分;如果答“总领下文”或“设置悬念” 不得分。 ②答出“强化”或“衬托”作用的句子,均可得1分; 如果答“与下文形成对比”则不得分。 ③答出与“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意思相近的可得1 分。
3、文本主旨发生变化。 表现“人性之美” “讽刺社会现实”
选材回归之后,来 看题目设计。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 作用?(3分)
“现代文阅读”阅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PPT课件

(2009年)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 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缺少限制的问题,给了学生较大的答题自 由,但同时也增加了考生的审题难度
(2011年)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 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
(2008年)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 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 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 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这个题目,一是限定了区域,二是需要进一步 思考判断。
( 2011年) 15.第 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 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 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 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 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 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 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学生答案示例
[例1]这个内涵是人类的伦理道德思想,对技术运用方面 的思考。(0分) [例2]人类与自然协调,适应自然,勇于发现真理,对真 理自由开放。(1分) [例3] 了解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倾听 自然,还事物本来面目;产生出将新技术用于造福人 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2分) [例4] 这种思维指洞察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技术 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倾听自然,与自然共 济。(3分) [例5]①运用“天人合一”的原则,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②倾听自然,对真理开放;③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人 的影响。(3分)
3、文本主旨发生变化。 表现“人性之美” “讽刺社会现实”
选材回归之后,来 看题目设计。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 作用?(3分)
缺少限制的问题,给了学生较大的答题自 由,但同时也增加了考生的审题难度
(2011年)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 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
(2008年)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 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 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 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这个题目,一是限定了区域,二是需要进一步 思考判断。
( 2011年) 15.第 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 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 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 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 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 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 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学生答案示例
[例1]这个内涵是人类的伦理道德思想,对技术运用方面 的思考。(0分) [例2]人类与自然协调,适应自然,勇于发现真理,对真 理自由开放。(1分) [例3] 了解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倾听 自然,还事物本来面目;产生出将新技术用于造福人 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2分) [例4] 这种思维指洞察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技术 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倾听自然,与自然共 济。(3分) [例5]①运用“天人合一”的原则,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②倾听自然,对真理开放;③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人 的影响。(3分)
3、文本主旨发生变化。 表现“人性之美” “讽刺社会现实”
选材回归之后,来 看题目设计。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 作用?(3分)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PPT (共33张PPT)

11/33
复习指津
二、整体阅读
整体感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6.从意境入手。通常所说的意境是指作品中 表现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是散文的心,散文 的魂,一篇散文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意境上。 意境由“意”和“境”两个方面组成,它是 外在的境界——景、物、事,与作者心中的 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 情的高度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5/33
复习指津
一、答题前的知识准备
1.知道一些解题思路,了解一道题可从哪些方面来解 (3)答“对语句意义的理解”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来分层次分解难点,不妨分解为“由表及里 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 义”“作者的言外之意”等几个层面来答题。 (4)答“句子的作用”题时,可从结构、内容、主旨三方 面来思考。例如谈哲理句的作用,就要了解哲理句包括 两种:一种是引用的名句;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的哲理 句。前者往往是为佐证自己的观点,或引出问题。后者 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思想闪光点,一定要认 真体味,领会其深刻内涵。
9/33
复习指津
二、整体阅读
整体感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从关键句入手。前面说抓文眼,其实文眼也是课文的关 键句。另外,除了文眼之外,作品中还有大量的非常重要 的句子,这些句子负载着重要的信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作用。这些语句,常见的有:反映语境特点的“指示 语”;集中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标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景况的“情态语”;直接传达 主要信息的“主旨句”;反映文章层次关系的“过渡句”; 蕴含丰富内容、言词精辟的“警策语”;结构复杂,信息 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语言结构”;文中反复强调或暗示的 “关键语句”等。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句子,才 可以准确地把握文意要点。
复习指津
二、整体阅读
整体感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6.从意境入手。通常所说的意境是指作品中 表现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是散文的心,散文 的魂,一篇散文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意境上。 意境由“意”和“境”两个方面组成,它是 外在的境界——景、物、事,与作者心中的 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 情的高度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5/33
复习指津
一、答题前的知识准备
1.知道一些解题思路,了解一道题可从哪些方面来解 (3)答“对语句意义的理解”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来分层次分解难点,不妨分解为“由表及里 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 义”“作者的言外之意”等几个层面来答题。 (4)答“句子的作用”题时,可从结构、内容、主旨三方 面来思考。例如谈哲理句的作用,就要了解哲理句包括 两种:一种是引用的名句;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的哲理 句。前者往往是为佐证自己的观点,或引出问题。后者 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思想闪光点,一定要认 真体味,领会其深刻内涵。
9/33
复习指津
二、整体阅读
整体感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从关键句入手。前面说抓文眼,其实文眼也是课文的关 键句。另外,除了文眼之外,作品中还有大量的非常重要 的句子,这些句子负载着重要的信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作用。这些语句,常见的有:反映语境特点的“指示 语”;集中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标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景况的“情态语”;直接传达 主要信息的“主旨句”;反映文章层次关系的“过渡句”; 蕴含丰富内容、言词精辟的“警策语”;结构复杂,信息 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语言结构”;文中反复强调或暗示的 “关键语句”等。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句子,才 可以准确地把握文意要点。
初中语文试卷讲评 PPT课件 图文

两位同学在讲解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做此类题目的技巧: 审题要抓关键,比如本题问题目好在哪里,一般可联系文章 内容、结构及主题;此外得注意分点答题。
3、辩论式与阅读式(适用于阅读题)
例:阅读课外现代文《苦柚》时有这样一段话: “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 会变甜的”。我们就以“柚子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 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 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但 伯父的心里却是甜甜的。不仅统一了认识,还体会到 了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5.赏析式(适用于写作题)
主要可用于语文试卷中作文的讲评,但同 时也可用于其他试题的讲评,如语文试卷中出 现的句子的仿写、扩写、缩写等,通过欣赏一 些优秀的学生作文、优秀的答案,使学生从中 有所体会、领悟。
例:
一次讲评关于“温暖”的话题作文时,给学生读了三篇作文,读的过程中让 学生记录喜欢的语句,读完后让他们投票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以及理由。
延伸:学生认为较难的考题,可作为 “新知”来对待。在引导 学生解决该题后,要趁热打铁,设计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巩 固新知。教师讲解试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识记该 试卷上的内容,而是要以该试卷作为例子,举一反三,融会贯 通。因此,引申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解古诗鉴赏题时, 我经常换一个角度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或者找出一首具 有相似特点的诗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在欣赏“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诗时,找出与本诗情感悲伤、基 调低沉相反的诗句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 样写得昂扬乐观的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
然后在黑板上总结评价得出的亮点,制成习作评价表(附录如下)全班交流, 说亮点,找不足,说一说打算怎么改。接着修改自己的习作,根据评价表, 哪点不足修改哪点。最后展示修改或片段修改展示或全篇修改展示。
3、辩论式与阅读式(适用于阅读题)
例:阅读课外现代文《苦柚》时有这样一段话: “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 会变甜的”。我们就以“柚子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 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 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但 伯父的心里却是甜甜的。不仅统一了认识,还体会到 了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5.赏析式(适用于写作题)
主要可用于语文试卷中作文的讲评,但同 时也可用于其他试题的讲评,如语文试卷中出 现的句子的仿写、扩写、缩写等,通过欣赏一 些优秀的学生作文、优秀的答案,使学生从中 有所体会、领悟。
例:
一次讲评关于“温暖”的话题作文时,给学生读了三篇作文,读的过程中让 学生记录喜欢的语句,读完后让他们投票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以及理由。
延伸:学生认为较难的考题,可作为 “新知”来对待。在引导 学生解决该题后,要趁热打铁,设计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巩 固新知。教师讲解试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识记该 试卷上的内容,而是要以该试卷作为例子,举一反三,融会贯 通。因此,引申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解古诗鉴赏题时, 我经常换一个角度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或者找出一首具 有相似特点的诗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在欣赏“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诗时,找出与本诗情感悲伤、基 调低沉相反的诗句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 样写得昂扬乐观的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
然后在黑板上总结评价得出的亮点,制成习作评价表(附录如下)全班交流, 说亮点,找不足,说一说打算怎么改。接着修改自己的习作,根据评价表, 哪点不足修改哪点。最后展示修改或片段修改展示或全篇修改展示。
试卷讲评——现代文阅读-ppt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 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 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 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 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活动二:巩固提升
迅速完成巩固提升《泉》阅读,完成者找 老师要答案,结合答案为自己打分。根据巩固练习情况再次补充笔记明确答题技 巧。答题技巧
注意事项
① ②
④
③
②
⑥
积累常见修辞手法及 表达效果
修辞 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比
设问
反问
表达效果
生动传神(形象),给人鲜明印象。 生动形象,赋予事物人的特点。 突出事物特征、增加感染力。
增强语势、起强调作用、感情强烈。 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感倾向。 设置悬念、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承上启下,结构清晰。 加强语气,强调
时间:10分钟
1.(1)伤感 (2)激动(喜悦) 2.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 天的老槐树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了“我”对老 槐树的喜爱之情。 3.AE 4.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槐树死了,但她的 生命仍在延续;嫩枝一定会长大。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 强大的崇拜与敬仰以及对未来充满着期盼和信心; 结构上:收束全文。
重点分析交流:①16题,②16、17题,③17、19题, ④17题,⑥19题。 要求: 小组交流并完善自悟单,达成统一意见,以表格形式呈现。 记录员坐姿记录,其他学生站姿,2音量。 展示:分工明确,有理有据,3音量。 时间:8分钟
考点(题型)
16 信息提取(筛选) 17 修辞手法赏析 19 段落作用(结尾)
课前准备:
1、月练习试卷 2、答题卡 3、自悟单 4、红黑两色笔
考后灵魂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