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延迟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患者预后的影响
全乳切除术后放疗对化生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影响

化生性乳腺癌(MpBC )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乳腺癌组织学亚型,其起源于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具有不同亚型,分别为低级别腺鳞癌、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和间充质分化癌(软骨、骨性和其他类型的间充质分化)[1-3]。
MpBC 的特点是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受累较少、组织病理学分级较高、雌激素受体(ER )和孕激素受体(PR )表达阴性等[4-6]。
在分子水平上,MpBC 常发生TP53、PIK3CA 和PTEN 突变,并PD-L1表达增加[7-9]。
但是,其预后和预测因素仍不清楚。
NCCN 指南推荐的MpBC 患者全乳切除术后放疗(PMRT )的临床指征是参考常见乳腺癌病理类型—非Effect of postmastectomy radiotherapy on surviv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metaplastic breast cancerCAI Wenjuan 1,ZHUANG Yan 2,CHEN Jianhui 1,WANG Hongmei 11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Nanf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2Department of Biostatistics,School of Public Health,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Disease Research,Guangzhou 510515,China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化生性乳腺癌(MpBC )与浸润性导管癌(IDC )的预后因素,明确全乳切除术后放疗(PMRT )对MpBC 患者的总生存(OS )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 )影响。
乳腺癌分型、预后和治疗

乳腺癌分型、预后和治疗乳腺癌分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根据不同的分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
目前常用的乳腺癌分型包括以下几种:1.分子分型根据乳腺癌基因表达谱的特征,可以将乳腺癌分为四个分子亚型: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型、激素受体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R-/HER2+)型、三重阴性(HR-/HER2-)型和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R+/HER2+)型。
这些分子亚型在生物学行为、预后和治疗反应上有所差异,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病理分型根据乳腺癌组织学特征,可以将乳腺癌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乳腺癌(如乳头状癌、黏液癌等)和非浸润性乳腺癌等。
不同的病理类型对预后和治疗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衡量乳腺癌分期的重要指标,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侵犯程度(N)和转移情况(M)等因素,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期,包括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
不同分期的乳腺癌预后和治疗选择有很大的差异,是临床评估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乳腺癌预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分子亚型、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等。
以下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1.分子亚型HR+/HER2-型乳腺癌具有较好的预后,相对较低的复发和死亡率;HR+/HER2+型和HR-/HER2+型乳腺癌预后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靶向治疗;三重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容易复发和转移。
2.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预后评估中非常重要的指标。
分期越早、淋巴结转移越少,预后越好。
3.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肿瘤越小、分化程度越高,预后越好。
乳腺癌治疗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tcga分子亚型

tcga分子亚型TCGA分子亚型研究进展引言: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全面研究和解析多种癌症的分子特征,以加深对癌症发生机制的理解,并促进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
基于TCGA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发现了许多癌症的分子亚型,这些亚型的发现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癌症的TCGA分子亚型及其研究进展。
一、乳腺癌的TCGA分子亚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TCGA项目的研究成果,乳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包括基底样、豪斯、中分化、Luminal A、Luminal B等亚型。
这些亚型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和临床表现,对于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例如,Luminal A亚型的患者通常对激素治疗敏感,而Luminal B亚型则对化疗和靶向治疗更为敏感。
二、结直肠癌的TCGA分子亚型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TCGA项目的研究成果,结直肠癌可以分为四个亚型,包括微卫星稳定型(MSS)、微卫星不稳定型(MSI)、CpG岛甲基化亚型(CIMP)和肠上皮亚型(CMS)。
这些亚型具有不同的遗传变异和分子特征,对于结直肠癌的预后和治疗都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MSI亚型的患者通常对免疫治疗更为敏感,而CIMP亚型则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可能对特定的抗生素治疗更为敏感。
三、肺癌的TCGA分子亚型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TCGA项目的研究成果,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包括腺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
这些亚型具有不同的突变谱和分子特征,对于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通常对化疗和放疗敏感,而腺癌则对靶向治疗更为敏感。
四、肾癌的TCGA分子亚型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根据TCGA项目的研究成果,肾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包括明胶样、乳头状、肾上皮、未分化等亚型。
这些亚型具有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分子特征,对于肾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复发转移特点与分子分型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复发转移特点与分子分型相关性研究张莹;徐斌;刘慧;邵营波;陈琦;刘朝俊;贺亚宁【摘要】目的探索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特点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复发转移特点(部位、数目、变异率、生存率)与原发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Luminal型乳腺癌易发生骨转移(P<0.001),HER-2 enrich过表达型及Triple Negative型乳腺癌易发生内脏转移(P<0.05),同时HER-2 enrich 型及Triple Negative型易存在多发转移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变异率最高;HER-2 enrich型变异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分析显示,各分子分型晚期乳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与原发灶分子分型密切相关,分子分型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依据.%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ce, metastasis and molecula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of breast cancer and predict prognosi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90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ce, metastasis (including diseased region, lesion number, aberration rate and survival rate) and molecula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breast cancer of Luminal type was prone to bone metastasis (P<0.001), and HER-2 enrich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as prone to visceral metastasis (P<0.05).HER-2 enrich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ere prone to multiple metastases, but the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aberration rate of Luminal A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aberration rate of HER-2 enrich was the lowes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Progno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mong different molecular subtypes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0.05).Conclusion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lecular subtypes of primary foci.Molecular subtype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4页(P395-398)【关键词】分子分型;乳腺癌;复发;转移【作者】张莹;徐斌;刘慧;邵营波;陈琦;刘朝俊;贺亚宁【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分析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个体化治疗

临床分析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个体化治疗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分子特征的不同,乳腺癌可被分为多个亚型,这些亚型在预后、治疗方法和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准确分析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对于个体化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个体化治疗进行临床分析。
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是基于急性髓系白血病1(AML1)、激素受体(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基底样类型等标志物的状态进行分类的。
根据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以下亚型: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三阴性和激素受体/HER2双阴性。
第一,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亚型占乳腺癌患者的最大比例,约占70%。
这一亚型的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相对敏感,通常采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阿曲库胺、托马司林等)或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如雷洛昔芬、氟苯尿酮等)进行治疗。
然而,由于该亚型的异质性较高,部分患者对内分泌治疗存在耐药性,因此针对个体患者的基因检测和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亚型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5-20%。
这一亚型的乳腺癌对于激素治疗无效,但可采用靶向治疗法,如抗HER2单抗(如曲妥珠单抗)和HER2酪蛋白激酶抑制剂(如拉普替尼),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该亚型存在着个体患者对于靶向治疗的耐药性,因此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和寻找患者耐药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第三,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0-20%。
该亚型不表达ER、PR和HER2,因此无法采用针对这些受体的靶向治疗。
目前,化疗是该亚型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其高度异质性和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TNBC的治疗依然是一个临床难题。
因此,在研究中寻找新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及探索免疫治疗的潜力,对于TNBC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病理分子亚型的转化

乳腺癌病理分子亚型的转化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分子亚型的转化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癌病理分子亚型的转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一、乳腺癌的病理分子亚型乳腺癌常根据其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分子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三阴性(TNBC)以及基底型等亚型。
这些病理分子亚型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1. HR+乳腺癌HR+乳腺癌即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大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在细胞核中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其生长被激素调节。
HR+乳腺癌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并对内分泌治疗(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敏感。
2. HER2+乳腺癌HER2+乳腺癌即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大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
这种亚型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增殖和侵袭有关。
HER2+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并且对于抗HER2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是敏感的。
3. TNBCTNBC即三阴性乳腺癌,它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
TNBC具有高度异质性,缺乏靶向治疗的选择,临床上常采取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TNBC的预后相对较差,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倾向。
4. 基底型乳腺癌基底型乳腺癌属于TNBC的一种亚型,以其独特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而闻名。
基底型乳腺癌主要由基底细胞上皮样母细胞构成,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倾向。
二、乳腺癌的病理分子亚型并非一成不变,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病理分子亚型的转化现象。
病理分子亚型的转化通常指的是从低度侵袭性亚型向高度侵袭性亚型的演变,如HR+转化为TNBC,HR+转化为HER2+等。
病理分子亚型的转化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局部复发、转移灶、治疗抵抗等。
转化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肿瘤的基因变异、细胞克隆选择等。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ntegrinβ4、S100A4的表达及意义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ntegrinβ4、S100A4的表达及意义梁栋【摘要】目的:对Integrin4(整合素β4)、S100A4(S100钙结合蛋白A4)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在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从我院选取248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对患者各癌组织中的Integrinβ4、S100A4的表达情况,应用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与分子分型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亚型不同会导致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组织学分级产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uminalA 型、Erb-B2过表达型及基底样型中S100A4蛋白的形态结构均有明显差异,在各型阳性中,Integrinβ4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在Erb-B2过表达型、基底样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ntegrinβ4、S100A4蛋白高度表达,可能对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此产生影响,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和侵袭能力的有用指标,可以阐明浸润转移机制,为新的靶点寻找提供理论依据,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25【总页数】2页(P136-137)【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浸润转移【作者】梁栋【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活中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
近年来,患有乳腺癌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2011年《St.Gallen 共识》一书中提出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替代分子技术进行近似的乳腺癌分子分类,为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
在研究中发现,乳腺癌迁移及侵袭的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与Integrinβ4的蛋白有关,肿瘤的浸润转移与S100A4蛋白有关。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其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其预后评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则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其预后评估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其预后评估进行详细阐述。
一、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根据肿瘤的基因表达特征将其分为四种亚型,包括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三阴性(TNBC)和基底样(basal-like)亚型。
1. HR+/HER2-乳腺癌HR+/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大约占到乳腺癌患者的70-80%。
该亚型的乳腺癌细胞对雌激素和孕激素敏感,所以患者对激素治疗(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反应良好。
这种亚型的患者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
2. HER2+乳腺癌HER2+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15-20%。
HER2是人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的简称,它在正常细胞中调控着细胞生长和分化。
HER2+乳腺癌的细胞会过度表达HER2受体,导致肿瘤的快速生长和扩散。
这种亚型的患者对于靶向治疗(如抗HER2单克隆抗体药物)有良好的反应,但预后通常较差。
3. TNBCTNBC是指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HER2受体的表达。
这种亚型的乳腺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因为TNBC对于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都不敏感,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风险。
4. 基底样乳腺癌基底样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亚型,其基因表达特征类似于基底细胞。
这种亚型通常表现为高度侵袭性,患者为较年轻的女性,且容易转移至其他部位。
基底样乳腺癌对于化疗有一定的敏感性,但预后仍相对较差。
二、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判断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和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1. 临床病理因素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级和组织学类型等对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㊀150081)作者简介:师镘茹ꎬ女ꎬ(1989-)ꎬ硕士ꎬ住院医师ꎬ从事胸部放疗的研究ꎮ通信作者:鄂明艳ꎬE-mail:278848475@qq.com放疗延迟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师镘茹㊀鄂明艳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放疗延迟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患者预后的影响ꎮ方法㊀收集2007年1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41例ꎬ其中LuminalA型149例(对照组83例ꎬ放疗延迟组66例)ꎬLuminalB型105例(对照组63例ꎬ放疗延迟组42例)ꎬHER2+型43例(对照组28例ꎬ放疗延迟组15例)ꎬ三阴型患者44例(对照组27例ꎬ放疗延迟组17例)分析放疗延迟组与对照组预后是否存在差异ꎮ结果㊀LuminalA型㊁LuminalB型㊁HER2+型㊁三阴性型在对照组和放疗延迟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vs.9.1%ꎬP=0.301)ꎬ(4.7%vs.19.0%ꎬP=0.019)ꎬ(7.1%vs.33.3%ꎬP=0.027)ꎬ(11.1%vs.35.3%ꎬP=0.053)ꎻ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6%vs.10.6%ꎬP=0.845)ꎬ(11.1%vs.14.2%.P=0.234)ꎬ(32.1%vs.40.0%ꎬP=0.937)ꎬ(37.0%vs.41.2%ꎬP=0.784)ꎻ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5%vs.80.3%ꎬP=0.395)ꎬ(84.1%vs.66.7%ꎬP=0.037)ꎬ(60.7%vs.33.3%ꎬP=0.087)ꎬ(55.5%vs.23.5%ꎬP=0.037)ꎻ总生存率分别为(94.0%vs.90.9%ꎬP=0.539)ꎬ(84.1%vs.80.9%ꎬP=0.672)ꎬ(67.9%vs.60.0%ꎬP=0.606)ꎬ(59.2%vs.41.2%ꎬP=0.242)ꎮ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HR=3.156ꎬP=0.043)㊁淋巴结转移(HR=1.074ꎬP=0.001)㊁TNM(HR=8.591ꎬP=0.009)和分子亚型(HR=2.092ꎬP<0.001)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ꎮ结论㊀LuminalB型及HER2+型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增高ꎬLuminalB型及三阴型的无瘤生存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降低ꎮ肿瘤大小㊁淋巴结转移㊁TNM分期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ꎮʌ关键词ɔ㊀乳腺癌ꎻ放射治疗ꎻ分子分型ʌ中图分类号ɔ㊀R737.9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8.01.001Effectofdelayedradiotherapyon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differentmolecularsubtypesofbreastcancerSHIManruꎬEMingyanHarbinMedicalUniversityCancerHospitalꎬHarbin150081ꎬ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heaim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effectofdelayedradiotherapyontheprognosisofbreastcancerpatientswithdifferentmolecularsubtypes.Methods㊀Atotalof341patientswithradicalmastectomywereenrolledinourhos ̄pitalfromJanuary2007toDecember2012.Therewere149patientswithLuminalAtypeꎬ83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ꎬand66pa ̄tientsinthedelayedradiotherapygroup.Therewere105caseswithLuminalBtypeꎬ63casesofcontrolgroupand42casesofdelayedradiotherapy.Therewere43casesofHER2+ꎬ28casesofcontrolgroupand15casesofdelayedradiotherapy.Therewere44patientswithtriple-negativeꎬ27casesinthecontrolgroupꎬand17patientsinthedelayedradiotherapygroup.Analyzedthedifferenceinprog ̄posisbetueenthedelayedradiotherapygroupandthecontrelgroup.Results㊀ThelocalrecurrencerateofLuminalAꎬLuminalBꎬHER2+andtriplenegativetyp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elayedradiotherapygroupwere(4.8%vs.9.1%ꎬP=0.301)ꎬ(4.7%vs.19.0%ꎬP=0.019)ꎬ(7.1%vs.33.3%ꎬP=0.027)ꎬ(11.1%vs.35.3%ꎬP=0.053)ꎬrespectivelyꎻdistantmetastasisrate:(9.6%vs.10.6%ꎬP=0.845)ꎬ(11.1%vs.14.2%ꎬP=0.234)ꎬ(32.1%vs.40.0%ꎬP=0.937)ꎬ(37.0%vs.41.2%ꎬP=0.784)ꎬrespectivelyꎻtumor-freesurvivalrate:(85.5%vs.80.3%ꎬP=0.395)ꎬ(84.1%vs.66.7%ꎬP=0.037)ꎬ(60.7%vs.33.3%ꎬP=0.087)ꎬ(55.5%vs.23.5%ꎬP=0.037)ꎬrespectivelyꎻoverallsurvivalrate:(94.0%vs.90.9%ꎬP=0.539)ꎬ(84.1%vs.80.9%ꎬP=0.672)ꎬ(67.9%vs.60.0%ꎬP=0.606)ꎬ(59.2%vs.41.2%ꎬP=0.242)ꎬrespectively.Cox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tumorsize(HR=3.156ꎬP=0.043)ꎬlymphnodemetastasis(HR=1.074ꎬP=0.001)ꎬTNM(HR=8.591ꎬP=0.009)andmolecularsubtype(HR=2.092ꎬP<0.001)wereindependentfactorsinfluencingprognosisofbreastcancerpatients.Con ̄clusion㊀ThelocalrecurrencerateofLuminalBtypeandHER2+issignificantlyincreasedduetodelayedradiotherapy.Thedisease-freesurvivalratesofLuminalBtypeandtriplenegativetypearesignificantlyincreasedreducedduetodelayedradiotherapy.TumorsizeꎬlymphnodemetastasisꎬTNMstagingandmolecularsubtypesareindependentriskfactorsforpatientsurvival.ʌKeywordsɔ㊀BreastcancerꎻRadiotherapyꎻMoleculartyping㊀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ꎬ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167万ꎬ其中52.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ꎬ目前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ꎬ以往的病理组织学分类已不能满足对疾病本质的认识ꎮ乳腺癌分子分型目前分别为腔上皮LuminalA型㊁LuminalB型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型和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型[2-3]ꎮ不同的分型预后各不相同ꎬ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ꎮLuminalA型最为常见[4]ꎬ预后最佳ꎮLuminalB型绝经后女性多见ꎬ预后稍差于LuminalA型ꎮHER2+型更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ꎬ预后较差ꎮBasal-like型侵袭性强ꎬ极易出现复发和转移[5]ꎬ预后最差ꎮ分子分型决定了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疾病ꎮ放疗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ꎬ而放疗时机的选择是目前较为争议的问题ꎬ多数人主张改良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应在半年内完成[15]ꎬ延迟放疗是否对预后存在影响还需更多探索ꎮ本研究收集2007年 2012年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放化疗综合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ꎬ探讨放疗延迟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患者预后的影响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2007年1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术后病理证实及免疫组化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341例ꎬ均为女性患者ꎻ年龄23~69岁ꎬ中位年龄47岁ꎻ绝经前227例ꎬ绝经后114例ꎻ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17例ꎬ浸润性小叶癌16例ꎬ其他8例ꎻ组织学分级Ⅰ级16例ꎬⅡ级243例ꎬⅢ级60例ꎬ不详22例ꎮ1.2㊀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均于我院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ꎬ术后病理资料及雌激素受体㊁孕激素受体㊁Her2表达㊁Ki67表达等免疫组化结果完整ꎻ(2)凡具有锁骨上淋巴结㊁内乳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均不可入组ꎻ(3)卡氏评分ȡ80分ꎻ(4)术前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心肺功能基本正常ꎬ无严重器质性病变ꎬ既往无其他肿瘤病史及可能影响治疗的疾病ꎮ1.3㊀治疗方法1.3.1㊀手术治疗㊀手术方案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ꎬ即全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ꎮ1.3.2㊀化学治疗㊀所有患者均行化疗4~6个周期ꎬ其中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㊁多柔比星方案272例ꎬ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37例ꎬ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㊁氟尿嘧啶方案32例ꎮ1.3.3㊀放射治疗㊀(1)CT模拟机定位:所有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者放疗均使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ꎬ以6MV-X直线加速器为放疗设备ꎬ患者仰卧于置有乳腺固定托架的专用CT模拟定位机上ꎬ照射靶区充分暴露ꎬ胸壁与床面平行ꎬ定位范围上界位于平甲状软骨下缘ꎬ下界位于乳腺皱褶下1.5~2.0cmꎬCT扫描层厚5mmꎻ(2)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照射范围包括胸壁㊁同侧锁骨上下区ꎬ加或不加腋窝淋巴结照射ꎮ同时勾画出肺㊁心脏㊁对侧乳腺㊁食管㊁脊髓等重要器官ꎮ照射剂量为DT46~50Gy/4.5~5周/23~25次ꎬ1.9~2.0Gy/次ꎬ5次/周ꎮ靶区内剂量分布要均匀ꎬ剂量变动应控制在ʃ5%以内ꎬ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如心㊁肺和对侧乳腺的照射ꎬ避免在照射野邻接处发生重叠或遗漏ꎬ重复性好ꎬ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优化治疗计划ꎮ1.3.4㊀内分泌治疗㊀对于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ꎬ不论其年龄㊁绝经状态㊁肿瘤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ꎬ均应接受辅助性内分泌治疗ꎮ绝经前应用他莫西芬治疗的患者169例ꎬ绝经后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66例ꎬ应用他莫西芬治疗的患者19例ꎮ1.3.5㊀靶向治疗㊀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患者ꎬ应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ꎬ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为24例ꎬ具有靶向治疗指征未行靶向治疗患者为19例ꎮ1.4㊀乳腺癌分子亚型判定标准(1)LuminalA型:ER阳性和(或)PR阳性ꎬHER-2阴性ꎬKi67低表达(<20%)ꎻ(2)LuminalB型:分为两种ꎬ一种是Ki67为任何水平但HER-2阳性ꎬ另一种是Ki67指数高表达(ȡ20%)而HER-2阴性ꎬ两种类型ER和(或)PR为阳性ꎻ(3)HER-2阳性型:ER阴性㊁PR阴性㊁Her2阳性ꎻ(4)Basal-like型:即三阴型ꎬER阴性㊁PR阴性㊁HER2阴性ꎻ(5)ER+㊁PR+免疫组化判定标准:ȡ10%的细胞核染色阳性即激素受体阳性ꎻ(6)HER-2阳性免疫组化判定标准:IHC若为(+)或(-)定义为阴性ꎻIHC若为(++)ꎬ行FISH检测ꎬ若为(-)定义为阴性ꎬ若是(+)定义HER-2为阳性ꎬIHC若为(+++)则定义为阳性ꎮ1.5㊀分组标准对照组:手术放疗时间间隔小于180天ꎮ放疗延迟组:手术放疗时间间隔大于180天[15]ꎮ1.6㊀远期疗效评价标准(1)局部复发:行手术㊁化疗㊁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束后首次出现同侧胸壁㊁腋窝㊁锁骨上下区或内乳淋巴结复发ꎻ(2)远处转移:行手术㊁化疗㊁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束后首次出现局部以外其他远处部位复发ꎻ(3)观察时间:从治疗开始直至肿瘤引起死亡或随访终止ꎮ1.7㊀随访术后3年内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较高ꎬ因此每3~6个月随访一次ꎬ3~5年内每6~12个月随访一次ꎬ术后5年以上随访延长至一年一次ꎬ基本随访项目为询问病史㊁体格检查㊁B超(乳腺㊁腋窝㊁术侧胸壁㊁腹部脏器等)ꎻ乳腺钼靶摄片一年一次ꎬ服用他莫西芬的患者行盆腔检查ꎬ芳香化酶抑制剂使用者行骨密度检测ꎮ骨扫描㊁CT及MRI应用于有症状的患者ꎬ不推荐常规应用ꎮ随访5~61个月ꎬ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ꎮ总生存期定义为从手术时间开始至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死亡之前失访者ꎬ死亡时间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ꎮ1.8㊀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进行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21.0软件包ꎮ对于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ꎮ应用Log-rank检验以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资料ꎮ本研究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ꎬ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四种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与放疗延迟组临床资料的比较四种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与放疗延迟组间年龄㊁月经状态㊁组织学分级㊁病理类型㊁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分布相似ꎬ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ꎮ表1㊀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布情况Table1㊀Thegeneralclinicaldata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2.2㊀远期疗效2.2.1㊀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㊀LuminalB型及HER2+型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增高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LuminalA型及三阴型的局部复发率因放疗延迟而增高ꎬ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ꎬ但风险明显增加ꎮ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远处转移率因放疗延迟而增高ꎬ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ꎮ2.2.2㊀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5年生存率)比较LuminalB型及三阴型的无瘤生存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降低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Lumin ̄alA型及HER2+型的无瘤生存率因放疗延迟而降低ꎬ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ꎬ而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总生存率并未因放疗延迟而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表3)ꎮ2.3㊀乳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肿瘤大小㊁淋巴结转移㊁TNM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表4)ꎮ表2㊀乳腺癌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Table2㊀Localrecurrenceanddistantmetastasisrates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表3㊀乳腺癌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Table3㊀Tumor-freesurvivalrateandoverallsurvivalrate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表4㊀乳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Table4㊀AnalysisoffactorinfluencingtheeverallSurvivaloffutientswithbleastCancerafterSurgery3㊀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4种乳腺癌分子亚型患者比例分别为43.7%㊁30.8%㊁12.6%㊁12.9%ꎬLuminal型占主要比例ꎬ同国内外相关研究相似[8-9]ꎬHER2+型及三阴性型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高于Luminal型ꎬ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也低于Lu ̄minal组ꎬ同既往研究相似[10-11]ꎬ以上为本研究奠定了客观的基础ꎮ就放疗延迟角度来说ꎬLuminalA型无论从局部复发率㊁远处转移率㊁无瘤生存率还是总生存率方面ꎬ均未因放疗延迟而出现明显不良的预后ꎬ可能因为其大多数为相对早期乳腺癌ꎬ肿瘤病灶较小ꎬ大多为T1㊁T2ꎬ而T4较少见ꎬ具有较低的复发风险ꎬ同时内分泌治疗相对敏感ꎬ疗效较好ꎮ而且2015年JClinOncol报道了加拿大PrincessMargaret癌症中心Fyles等对Toronto-BritishCo ̄lumbia(TBC)试验数据的亚组分析研究显示[12]ꎬ在保乳治疗后随机分配到单纯他莫西芬组或他莫西芬联合放疗组ꎬ两组的10年总生存(OS)率均为84%ꎬ一些低风险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从乳腺放疗中获益少于高危组ꎬ但本研究中ꎬLuminalA型尽管在预后方面并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差异ꎬ但局部复发率㊁远处转移率均因放疗延迟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ꎬ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ꎬ这也提示放疗的及时性在LuminalA型的乳腺癌患者中仍具有影响ꎬ尽早的完成放疗可能对部分患者更有利ꎮLuminalB型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增加ꎬ具有统计学意义ꎬ局部复发多以乳腺癌出现同侧锁骨上转移居多ꎬ其次为胸壁及腋窝淋巴结的复发ꎬ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考虑ꎬ肿瘤切除术后ꎬ残留的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缩短ꎬ增殖比例增大ꎬ对化疗药物和放射线的敏感性增加[9]ꎬ不论是放疗或化疗在手术后都应尽早进行ꎬ超过一定的时间后ꎬ局部肿瘤细胞趋于稳定ꎬ耐受性增强ꎬ使得放疗未发挥最大作用ꎬ给局部留下了复发的隐患ꎬ同时LuminalB型及HER2+型均存在HER-2阳性的基因表型ꎬHER-2作为EGFR家族成员之一ꎬ与配体结合后发生磷酸化ꎬ进而激活RAS通路ꎬ促进肿瘤细胞增殖ꎬ因此LuminalB型和HER2+型更需要治疗的积极性和及时性ꎬ本研究显示及时有效地放疗对其局部控制不容忽视ꎬ同时也是遏制治疗失败ꎬ提高治疗有效率的保证ꎬ此外也需考虑到HER2+型患者的高复发率可能与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浸润能力相关ꎮ而LuminalB型中存在一种高表达Ki-67的亚型ꎬKi-67是一种核蛋白质由MKI-67基因编码ꎬ又称之为MKI-67ꎬ在病理免疫组化中经常用到ꎬ提示细胞的增殖活跃程度ꎬ与肿瘤的分化程度㊁浸润㊁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ꎬ这也是导致其高复发风险的原因之一[13]ꎮ就远处转移率来说ꎬ乳腺癌各分子亚型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因放疗延迟而增加ꎬ但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ꎬ因为化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远处的转移ꎬRecht等[14]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显示ꎬ先化疗组和先放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和5%(P=0.07)ꎬ远处转移率为20%和32%(P=0.05)ꎬ由此可知放疗对局部的控制占优势ꎬ化疗对远处的转移更具作用ꎬ而且近年研究也证明了放疗的远隔效应ꎬ因此以上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放疗延迟对远处转移率的影响ꎮ而本研究中各乳腺癌亚型的总生存率均未受到放疗延迟的影响ꎬ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及预后受到包括雌激素㊁孕激素㊁HER-2㊁组织分级㊁分期㊁治疗反应性㊁手术切缘等多方面的影响ꎬ并不能仅根据一种治疗手段来预测ꎮ因此本研究通过Cox回归分析得出ꎬ肿瘤大小㊁TNM㊁淋巴结转移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ꎮ放疗的最佳时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ꎮ没有证据表明推迟放疗以行化疗会减少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ꎮ本研究也未能得出对总生存率的影响ꎬ然而延迟放疗明显增加了LuminalB型及HER2+型的局部复发率ꎬ明显降低了LuminalB及三阴性型的无瘤生存率ꎬ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ꎮ因此通过本研究我们知道ꎬ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时机同样重要ꎬ我们主张术后半年内放疗[15]ꎬ尤其针对LuminalB型㊁HER2+型及三阴性型ꎬ临床中应得到重视ꎬ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ꎬ如手术放疗时间的分割点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层分析ꎬ只是根据现有文献的引导而将180天作为时间节点[15]ꎬ因此在下一步将进行时间间隔的具体分层来寻求更加准确的时间以便指导预后ꎮ参考文献1㊀FerlayJꎬSoerjomataramIꎬDikshitR.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worldwide:SourcesꎬmethodsandmajorpatternsinGLOBOCAN2012[J].IntJCancerꎬ2015ꎬ136(5):359-386.2㊀PerouCMꎬSorlieTꎬEisenMB.Molecularportraitsofhumanbreasttumours[J].Natureꎬ2000ꎬ406(6797):747-752.3㊀SorlieTꎬPerouCMꎬTibshiraniR.Geneexpressionpatternsofbreastcarcinomasdistinguishtumorsubclasseswithclini ̄calimplications[J].ProcNatlAcadSciUSAꎬ2001ꎬ98(19):10869-10874.4㊀CheangMCUꎬChiaSKꎬDavidV.Ki67indexꎬHER-2sta ̄tusꎬandprognosisofpatientswithluminalBbreastcancer[J].JNatCancerInstꎬ2009ꎬ101(10):731-750.5㊀OttoMFꎬZhouxinSꎬGiuseppeV.Patternsofrecurrenceandoutcomeaccordingtobreastcancersubtypesinlymphnode-negativedisease:resultsfrominternationalbreastcancerstudygrouptrialsVIIIandIX[J].JClinOncolꎬ2013ꎬ31(25):3083-3090.6㊀GaoJJꎬSwainSM.LuminalAbreastcancerandmolecularassays:areview[J].Oncologistꎬ2018ꎬ23(5):556-565.7㊀QiuJꎬXueXꎬHuC.Comparisonofclinicopathologicalfea ̄turesandprognosisintriple-negativeandnon-tripleneg ̄ativebreastcancer[J].JCancerꎬ2016ꎬ7(2):167-173.8㊀TelliMLꎬChangETꎬKurianAW.Asianethnicityandbreastcancersubtypes:astudyfromtheCaliforniacancerregistry[J].BreastCancerResTreatꎬ2011ꎬ127(2):471-478.9㊀李嘉琪ꎬ栾瑾微ꎬ张玉ꎬ等.763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㊁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ꎬ2019ꎬ33(3):244-249.10㊀LiXꎬYangJꎬPengL.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hasworseoverallsurvivalandcause-specificsurvivalthannon-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J].BreastCancerResTreatꎬ2017ꎬ161(2):279-287.11㊀WuQꎬLiJꎬZhuS.Breastcancersubtypespredictthepref ̄erentialsiteofdistantmetastases:aSEERbasedstudy[J].Oncotargetꎬ2017ꎬ8(17):27990-27996.12㊀Fei-FeiLꎬWeiSꎬDoneSJ.Identificationoflow-risklu ̄minalabreastcancercohortthatmaynotbenefitfrombreastradiotherapy[J].JClinOncolꎬ2015ꎬ33(18):2035-2040.13㊀GallardoAꎬGarcia-ValdecasasBꎬMurataP.Inverserela ̄tionshipbetweenKi67andsurvivalinearlyluminalbreastcancer:confirmationinamultivariateanalysis[J].BreastCancerResTreatꎬ2018ꎬ167(1):31-37.14㊀RechtAꎬComeSEꎬHendersonIC.Thesequencingofchemotherapyandradiationtherapyafterconservativesur ̄geryforearly-stagebreastcancer[J].NEnglJMedꎬ1996ꎬ334:1356.15㊀BuchholzTAꎬAustin-SeymourMMꎬMoeREꎬetal.Effectofdelayinradiationinthecombinedmodalitytreatmentofbreastcancer[J].IntRadiatOncolBiolPhysꎬ1993ꎬ26(1):23-35.(收稿日期:2018-07-19㊀修回日期: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