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变式迁移法-2019年高三复习冲刺物理方法汇总(原卷版)
高三物理冲刺总复习的方法

高三物理冲刺总复习的方法学生通过两年的物理学科的系统学习,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已有了解,有的学生就开始做大量的综合习题,对单元复习不重视,这是不对的,在高三复习时应特别强调、重视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才是综合提高的前提,千万不要盲目去搞综合而忽视了这一阶段的复习。
第一阶段的复习从高三开始到三月初时才基本完成,基本达到了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教学目的,教会学生自我编制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常见问题,甚至解决未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迁移、演绎、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目前,高考题目更加注意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试题更加灵活,但只要学生能正确理解到题意、建立好模型、找到解题的捷径方法答题就变得简单。
“难题有简便方法”即是近年物理题的一个特点,所谓“难”是建立模型难,而数学计算能力的要求有所下降,总体难度在逐年降低。
为此,高三复习中也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高三第一阶段的复习,难度比以往年级有所降低,更加立足基础知识,重视教材。
我们知道,对于物理来说,不管试题的形式花样怎样变化多端,但物理的本质东西——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是不会改变的。
物理是一门要求学生花精力去“理解”,甚至是“深入理解”的科学,学习物理时较高层次的能力也主要表现在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上、融会贯通的程序上,对遇到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独立分析和处理能力上,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融会贯通,理解能力才能提高。
所以只有牢固的掌握基础,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真正理解清楚了,才能弄清其本质,明白了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高考物理复习方法总结(2篇)

高考物理复习方法总结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有哪些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
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用翻新题进行训练,以求真懂,克服思维定势。
学会解传统的基本题,以基础题训练或提炼方法,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一般程序: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判断)。
要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的能力。
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课本中不少联系实际的好题,例如流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示波器中的电偏转、磁悬浮列车等。
一轮复习资料中,每一部分知识点都会给出几道典型例题。
教材上的概念、规律是否理解关键要看相对应的该部分典型问题能否独立解决,因而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并尝试解答参考书上的典型例题(不是直接去看解题过程),然后再与参考书上的解题过程进行对比,从中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并提高对概念和规律的迁移应用能力。
在解题中千万要注意不仅要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还要有效训练解题的规范性、严密性,一定要从参考书上的解题中学会严密、规范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方法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方法高考是莘莘学子成才的必经之路,是他们追求梦想道路上的一个跳板,高考不仅是每个学生的目标,同时也是每个老师的心愿。
高三物理高考考前的复习对于学生考试成绩又有非常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科学的复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验复习不要用死记硬背代替理解分析很多同学在这个阶段把对知识的记忆放在第一位,开始大量“背物理”。
尤其是实验复习,把考试说明上15个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到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都背下来。
这样做会取得一点效果,但背诵并不能代替理解和分析。
其实在实验复习中,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是最关键的。
理解了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误差分析都可以自己想出来。
我们现在的复习还是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靠头脑分析才是高分数的关键。
比如2021天津卷第9题:2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就这道题来说,我还没看见过用橡皮开狭缝固定单摆选点这样做实验的学校,我们盲目地背操作步骤肯定对答这个题目没什么帮助。
在第2小问中,测量摆长的方法也与平时的方法有区别。
我们过去一般是用摆线长度加摆球半径得到摆长,这道题中是用悬点到摆球下端距离减摆球半径得到单摆的摆长。
二、不盲目做外省市近几年高考题现在很多考生都在忙着做成套的试卷,也有很多人指导考生作高考真题。
天津卷数量有限,很多老师都让同学们做了好几遍了。
于是就开始作外省市近几年高考试卷。
外省市的高考题质量也很好,有的还被天津高考所借鉴,适当地、有选择地作对我们会有一定帮助。
可是同学们,我们千万不要忘了选择,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结构、考试范围和我们天津卷不一样。
所以外省市高考试卷中有些题目对我们来说根本没用。
比如山东高考物理卷会出现运动学,或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题,天津卷新课改以来未出现过。
全国卷的压轴题会考关于动量、能量的力学综合题,而天津卷在压轴题中基本不涉及动量的知识。
三、注意新科技、新生活背景天津高考物理试卷是很有特色的,尤其是实验题和第12题,很具有创新性。
高三物理公式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原卷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公式法(原卷版)高中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题方法是公式法(不仅高中物理,初中物理亦然;不仅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亦然)。
高中物理公式林林总总、浩浩繁繁,大体分为定义式、决定式和关系式三种,或者定义、定理、定律三种,有些公式也可以叫方程。
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要知道公式的来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定义式速度t xv =,单位:m/s加速度tva ∆∆=,单位:2/s m电场强度定义式qFE =,单位:N/C 电势定义式qE P=ϕ,单位:V 电势差定义式B A AB U ϕϕ-=,单位:V 电流定义式tQI =:单位:A 电源电动势定义式qW E 非=,单位:V 电阻定义式I UR =,单位:Ω 电容定义式U QC =,单位:F电感定义式tI EL ∆∆=(E 为自感电动势),单位:H 弹簧劲度系数定义式xFk =,单位:N/m 电阻率定义式L RS=ρ,单位:m Ω 折射率定义式vcr i n ==sin sin二、 决定式重力势能:mgh E p = 弹性势能:221kx E P =动能:221mv E k =点电荷电场强度决定式2rkQ E = 电阻决定式S L R ρ= 电容决定式kdSC πε4=电感决定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
弹簧决定式弹簧的弹性系数k 与弹簧的直径,弹簧的线径,弹簧的材料,弹簧的有效圈数有关。
具体关系是:与弹簧圈的直径成反比,与弹簧的线径的4次方成正比,与弹簧的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与弹簧的有效圈数成反比。
k =F/λ=Gd 4/8D 23=Gd/8C3n 上式中:k :弹簧的刚度(即所说的弹性系数,中学物理叫劲度系数或倔强系数k); F :弹簧所受的载荷;x :弹簧在受载荷F 时所产生的变形量;G :弹簧材料的切变模量(钢为8×104MPa ,青铜为4×104MPa); d :弹簧丝直径; D2:弹簧直径; n :弹簧有效圈数;C :弹簧的旋绕比(又称为弹簧指数)。
精选-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技巧-文档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技巧2019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技巧,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技巧一、研读考试大纲,看现行教材,注意“回归”,尽量使复习不出现盲点。
冲刺复习阶段,要综合训练,回归课本,提高应试能力。
同时,还要研读考试大纲,因为它明确了具体的考点、考查的ABC等级要求、考试内容、试题的题量比例及其试题的难易度分布等。
这样可以检查自己复习的内容是否都符合考纲的要求。
教材是命题的蓝本,许多试题均源于书本。
通过看教材,明确哪些是重点主干知识,哪些是非主干知识,就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和比较,抓住规律,不留知识盲点。
当然,要有选择性地看:概念、规律理解不深不透的,容易混淆的章节内容要重点看;练习中经常出错的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要细心看;知识间综合的相关内容要联系起来看。
这样复习能达到思路明、知识网络清、基础知识夯得实的最佳效果。
技巧二、阅读讲义,细看已做练习,查漏补缺,尽量使复习不留死角。
讲义是课本知识的浓缩,通过阅读那些提纲挚领的知识精华,对学过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查漏补缺。
细看已经做过的练习,做对的,想想是否还有别的思路和方法,而做错的,想想错在何处,再重新纠正一遍。
对常见错误,要反复琢磨,找出知识与技能上的薄弱点。
在看练习时,特别要注意解题规范化。
必要时画出示意图(物体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等效电路图、光路图等,图中要标明与解题相关的物理量符号)。
在应用物理公式时,一定要用代字叙述清楚应用物理公式的依据,冠以相应的名称,如:“由……定律得……”、“根据……定理有……”等。
不篡改或另立物理量符号。
不用一个符号表示不同的物理意义。
不书写不规范的物理公式。
有演算推导过程,并用已知量表示待求量。
若要代人数据,则把已知量、假设量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后再代人最简表达式进行运算。
最后的结果,要有数值、有单位,如果是矢量,还要用正负号表示,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变式迁移法学案

专题08变式迁徙法(分析版)在高中物理习题教课中,教师一般用变式训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稳固物理观点或物理规律。
变式训练有助于促使问题解决的知识的正向迁徙,也正因为这样,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喜爱。
我们也要看到其阻挡问题解决的知识的负向迁徙,因为学生假如不可以正确、娴熟地掌握它,就致使他特别轻易凭其有限经验,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乱用乱套到另一类问题上。
这要修业生正确理解物理观点或物理规律的内涵,掌握所列举变式的同质性,平常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引下自觉地应用它,长此以往必定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成效。
所谓变式的同质性,主要指其内涵的同质性、或解题方法的同质性。
比方,物体在竖直平面自由地做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大速度问题。
绳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的物体绕固定点做圆周运动与物体绕圆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杆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物体做圆周运动与上述问题不拥有同质性,不是同一种变式;再如,不一样质量的物体之间用绳拴着,此中一个物体在与绳共线的恒定拉力作用下运动,它们之间拉力问题,假如两个物体的资料同样(动摩擦因数同样),物体在水平面、或在竖直面、或在斜面上,它们之间的拉力大小相等,几个问题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当两个物体的资料不一样时,上述几个问题就不是同种性质的变式。
怎样走出变式训练的误区,促使知识的正向迁徙,向来是高中物理习题教课的难点,在习题教课中要多做这方面的训练。
下边以详细案例来说说这个问题。
典例1.(19年全国1卷)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同样的导体棒连结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觉强度方向垂直,线框极点M、N与直流电源两头相接,已如导体棒MN遇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遇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2F B.C.D.0【答案】B【分析】三角形边长为L,磁感觉强度为B,流过ML、LN的电流I,将ML、LN边遇到的安培力进行合成,F合2IBLcos600IBL,MN边遇到的安培力F2IBL,线框遇到的协力【评论与总结】上两边ML、LN遇到安培力作用的等效长度就是MN边长,这个结论能够推行为曲折通电导线遇到安培力作用的等效长度为曲折通电导线端点之间的距离。
高三物理复习中的知识迁移技巧

高三物理复习中的知识迁移技巧高三学生在物理复习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知识点和复杂的知识体系。
知识迁移,作为一种学习技术,能有效帮助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和问题中。
在物理复习中,利用知识迁移的技巧,可以事半功倍地打好基础,同时提升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知识迁移技巧,帮助学生在复习中游刃有余。
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理论和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是知识迁移的关键。
在学习物理时,理论知识往往是抽象的,但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
因此,寻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以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情况,比如骑自行车、走路或玩球。
这不仅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存在感,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在解题时更好地运用这些定律。
概念图谱构建制作概念图谱是另一种有效的知识迁移技巧。
将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及其相互关系以图形化方式呈现,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比如,在学习电磁学时,可以将电场、磁场、洛伦兹力等概念以图谱形式连接起来,便于记忆和迁移。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些概念图,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复杂的物理关系,从而达到更高的知识迁移效率。
练习题类型多样化复习物理的过程中,光靠课本上的例题是不够的。
多样化的练习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迁移机会。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题目,比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以及综合应用题等。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
尤其是在历年高考真题中,仔细分析解法和解题思路,能够为个人积累良好的迁移基础。
通过类比强化理解将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看似无关的领域进行类比,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类比生活中的碰撞现象。
甚至可以引入一些生动的例子,如火车相撞或车辆刹车的情形,这种类比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也让物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思维上将不同知识点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专题10 多解法-2019年高三复习冲刺物理方法汇总(原卷版)

2019年高三复习冲刺物理方法汇总专题10多解法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两类方法,两类方法都需要对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进行抽象简化、模仿建模,在此基础上应用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物理方法的抽象必须保留原事物的物理本质与意义,研究具体的物理问题。
数学方法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物理方法,高度的数学抽象仅仅保留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舍弃一切。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往往交织在一起,有的问题侧重于物理方法,有的问题则侧重于数学方法。
下面以物体在斜面上的平抛运动为例,来体会两类方法的应用。
如图1,一个小物体由斜面上A点以初速v水平抛出,然后落到斜面上B点,已知斜面的倾为 ,空气阻力可忽略,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离斜面的最远距离d.方法一:小球的运动可分解成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什么时候最远呢?v为初速的匀速直线运动,方法二:小球为质点,其运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以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把物体的平抛运动作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方法一侧重于运动的分解等物理方法的应用;方法二侧重于应用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应用了抛物线的极值法等数学方法解题。
如果把物体的平抛运动沿斜面方向与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其解题方法另有其新意。
方法三:建立如图3直角坐标系。
方法四:如图3把平抛运动的初速v、重力加速度g沿x、y两个坐标系。
方法三侧重于应用了运动的分解及其分运动的物理意义等物理方法来解题,而方法四则侧重于应用了导数知识等数学方法来解题。
一题多解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常用的变式训练方法之一,在一题多解的变式训练中,往往需要选用合适的物理方法或数学方法来解题。
选择什么方法,取决于物理问题类型、物理模型的特点、学生的数学知识等方面因素,作为一线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运用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等不同方法来进行知识的训练与迁移,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三复习冲刺物理方法汇总
专题12 变式迁移法
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一般用变式训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巩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
变式训练有助于促进问题解决的知识的正向迁移,也正因为如此,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
我们也要看到其阻碍问题解决的知识的负向迁移,因为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它,就导致他非常轻易凭其有限经验,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乱用乱套到另一类问题上。
这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内涵,把握所列举变式的同质性,平时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应用它,久而久之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所谓变式的同质性,主要指其内涵的同质性、或解题方法的同质性。
比如,物体在竖直平面自由地做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大速度问题。
绳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的物体绕固定点做圆周运动与物体绕光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杆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物体做圆周运动与上述问题不具有同质性,不是同一种变式;再如,不同质量的物体之间用绳拴着,其中一个物体在与绳共线的拉力作用下运动,它们之间拉力问题,如果两个物体的材料相同(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在水平面、或在竖直面、或在斜面上,它们之间的拉力大小相等,几个问题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当两个物体的材料不同时,上述几个问题就不是同种性质的变式。
如何走出变式训练的误区,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一直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难点,在习题教学中要多做这方面的训练。
下面以具体事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例1、(如图1)小球质量为m,它与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小球与滑轮的半径不计,滑轮外侧的细绳受到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下的恒力作用,且滑轮之间的细绳水平拉直。
现释放小球,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多大时,小球速度最大?
点评:两个变式问题的物理内涵不具有同质性,答案必然不同。
例2、(如图2)小球在圆环轨道内壁的最低点P,小球质量为m,其与圆环内壁的动摩擦因数为 。
如果小球在某个附加的切向力驱动下以恒定的速度v从P点沿圆环内壁运动到最高Q点,求小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
分析:虽然圆环轨道的半径R未告知,解题时必然要引入,由其解出小球的路程。
另外,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是变力,高中阶段对于变力做功问题一般应用动能定理等间接方法求解,但本题却无法用此间接方法。
通过分析,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方向关于水平直径对称,因此,小球受到的的弹力具有特殊的规律,以致于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及其做功具有特殊的规律,找出小球运动过程中关于水平直径对称点并综合考虑即可解出。
点评:求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往往要求其经过的路程,因为在大小恒定的摩擦力作用下,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摩擦力与路程之积,必然要引入圆环轨道的半径R(半径R未知),可以用对称法、微元法克服变力做功问题。
变式训练:小球套在圆环轨道上,开始处于最低点P,小球质量为m,其与圆环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如果小球在某个附加的切向力驱动下以恒定的速度v从P点沿圆环运动到最高Q点,求小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