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文言文阅读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虚词

• (3)表感叹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祈使。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毋从俱死也。
•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剑舞。《鸿门宴》
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 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 赋》)
六、若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你的。
2.动词,像、如同;比得上 3、连词 (1)表假设,“如果”“假设” (2)表选择 ,“或“或者”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或者
某所,而 母立于兹 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复音虚词(不译) 【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臣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二、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 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 [何如][奈何][若何] ,译 “怎么样”“怎么办” “为什么”等;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
七、所
1、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 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 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 事物”、“所……的情况”等。
2、为+所,表被动 3、所+以,①……原因;②用来……的,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4、名词,地方。

最新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鉴赏如何复习

最新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鉴赏如何复习

最新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鉴赏如何复习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鉴赏复习方法第一:建立以教材复习为主的横坐标(x轴)。

教材是依据,是根本,是学习文言知识最熟知的语境,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的活标本。

教师可采用串讲、点拨、分析等方法进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进行诵读、清理、归纳等工作,减少"背诵默写"的压力。

(有些篇目就是高考的必背篇目。

)教师通过对重点文言课文(或者"必修模块")中文言知识的串讲,能够使学生从熟知的语境中迅速把握一些关键的字词句,大大提升文言知识积累的效率。

这种将教材横向联系起来整合文言知识的方法,效果比较理想。

第二:建立以考点复习为主的纵坐标(y轴)。

考点复习体现了备考的针对性,选择一本完善的高考文言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中的文言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进一步提升学生文言知识复习的广度和效度。

同时,考点复习结合往年的高考真题来讲解,并且围绕一些经典的模拟题来帮助学生训练提高,都符合知识掌握的一般规律。

而学生纵向地训练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考点中的重点。

比如120个实词中哪些是经常考到的,在经常考到的实词中,哪些义项是经常考的。

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学生也都可以进行相关的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训练笔记"。

教师除了让学生读懂文段练习考题之外,还可以围绕考点,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考点知识清理。

教师根据考点,进行必要的疏通和引导,加上学生反复的纵向训练和归纳,文言字词句落实了,文言知识加固了,运用能力也在无形中加强了。

第三:建立以针对复习为主的竖坐标(z轴)。

学生在横向清理与纵向归纳的基础上,还应该将备考继续引向深入,即根据自身的复习实情,主动建立重难点突破的第三坐标。

比如"断句和翻译题",其实断句和翻译的知识根基还是文言字词句的落实。

怎么突破翻译?怎么突破断句?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些简短的文言趣文,让学生进行自我翻译。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

中学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一.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下步骤)1.整理书后练习题的“一词多意”2.整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3.高考中考察的文言虚词有限,在学习中刚好整理相关虚词4.整理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依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尽可能多的找出与其用法相同的句子5.驾驭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注:在以后的专题复习中会接连的给大家讲解中学文言文的用法和学习方法以及其规律。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类活用①军:晋军函陵。

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

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

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

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二)文言虚词①而:今急而求子。

而,依据详细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

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推断句,所以译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1. 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缘木求鱼》,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表假设,假如。

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告。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兴奋。

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吩咐。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辞。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 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1、看着___红遍,层林尽染,鹰在长空中翱翔,鱼在浅水中跳跃。

2、和同学们一起青春年少,互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你还记得吗?那些日子多么美好。

3、她就像那盛开的丁香花一样,在雨中哀怨地低垂着。

4、她在这寂静的雨巷里徘徊,像我一样,迷茫不知所措。

5、她就像夕阳中的新娘一样美丽,波光中的艳影令人陶醉。

6、这不是清泉,而是天上的彩虹。

7、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长在软泥上青荇的旁边。

8、没有仁义之心,就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没有武力之时,就会被人欺负。

9、高渐离击筑,所有的士兵都流泪哭泣。

他再次前行唱道:“___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的声音激昂慷慨,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10、大事不能忽视细节,否则会犯错误。

11、真正的勇士,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12、沉默哦,沉默哦!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掌握加点字词的意思1、___和___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不礼貌,同时也与楚国勾结。

2、即使我年轻时很强壮,现在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3、我不能早早地使用你,现在急需你,这是我的过错。

4、如果丧失了郑国,有益于君主,我敢于冒烦扰之事。

___离得很远,君主知道这很困难。

5、与邻国的关系很亲密,而与君主的关系很淡薄。

6、如果放弃郑国,作为东道主,我们共同面对行李来往的困难,君主也不会有所损失。

7、晋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8、既然东封了郑国,又想西封,如果不失去秦国的话,将会怎样取得呢?9、为了利益晋国,只有君主考虑。

10、剥夺别人的力量,不是仁德;失去了自己的力量,不是明智;以混乱代替秩序,不是武力。

11、现在___被___用千金买下来了,他的家乡有万家之多。

12、太子说,我想去拜访他。

如果现在去了却不履行诺言,那么秦国还不能亲近我们。

13、___因为穷困而归降丹国,___不忍心因为私人原因伤害老者的感情,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14、秦国对待将军非常残忍。

他的父母和亲戚都被杀害了。

15、我经常想起这件事,痛苦得入骨,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精选8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精选8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精选8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

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

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

)等。

篇2:高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

俗话说,宇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4(共6篇)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4(共6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C.史可法认为皇上先前为先帝驾崩而流泪,有同仇敌忾之心,但他担心如今皇上德行有始无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复兴就更没有希望了。

D.史可法认为军粮供给不能从百姓中搜刮,而应将皇家内库所有粮银全部调拨出来,不急的工程要全部停止,要谢绝早晚宴饮娱乐和进贡纳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合宜速发诏,悉简精锐,悬上爵以待有功,假便宜而责成效。

(5分)(2)名器滥觞,于斯为极。

以后似宜慎重,庶使猛将劲卒,有所激励也。

(5分)【挖空训练与参考答案】奏为时事万分难支,密请恢复远略,激励同仇,以收(聚)人心,以安天位(皇位)事。

痛(令人痛心)自三月以来,山河鼎沸(形势纷扰动乱),大仇在目(眼前),一矢未加。

臣备员(凑足人数,充数)督师,死不塞(搪塞,应付)责。

昔晋之东也,其君臣日图(图谋)中原,而仅保江左(江东);宋之南也,其君臣尽力楚、蜀,而仅固(固守)临安。

盖偏安者,恢复之退步,未有志在偏安,而遽(竟,就)能自立者也。

大变之初,黔黎(百姓)洒泣,绅士悲哀,痛愤相乘(相加),犹有朝气。

今兵骄(骄横)饷(粮饷)绌(短缺),文恬(安闲)武嬉(游戏玩乐),顿成暮气矣。

近见北示和议,固断断难成。

一旦南侵,宗社安危,决于此日。

即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合方州(州郡)之物力,尚恐无救于事(状语后置)。

以臣观庙堂之举动,殊(很)有未尽然者。

庙堂之志不奋(振作),则行(军队)间之气不鼓(振奋)。

皇上初见臣等,言及先帝,则泣下沾襟。

先皇帝崩于贼,恭皇帝亦崩于贼。

庶民之家,父兄被杀,尚思穴胸(洞穿胸膛)断脰(脖子,颈),况在朝延,顾(难道)可漠置?以臣仰观圣德,俯察人心,似有初而鲜终(少有结束),改德而见(被)怨。

臣恐恢复之无期,而偏安未可保也。

合宣(合适,适宜)速发诏,悉简(挑选)精锐,悬上爵以待(等待)有功,假(凭借)便宜(利益)而责(要求)成效。

丝纶(帝王诏书)之布,痛切淋漓,庶(或许)使海内忠臣义士闻而感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复习一.考点1. 理解 B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⑷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⑴筛选文中的信息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重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师说》《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六国论》《〈指南录〉后序》《荆轲刺秦王》《项脊轩志》《庄暴见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烛之武退秦师》《殽之战》《赤壁之战》《促织》《孔雀东南飞》《赤壁赋》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与通假1.一词多义病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病:病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病:生病。

③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病:筋疲力尽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困苦不堪,困乏⑤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毛病,缺点⑥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病:担心,忧虑⑦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病:责备,羞辱伐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伐:砍伐②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伐:讨伐,进攻③口诛笔伐伐:声讨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伐:功劳,功业⑤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伐:夸耀2.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①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江:长江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黄河③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国:中原地区④蟪蛄不知春秋春秋:春和秋(2)词义缩小①谷不可胜食也谷:粮食作物的总称②金就砺则利金:金属③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丈夫:成年男子④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气味⑤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3)词义转移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时祭祀用的牲口(牛羊猪)②哭泣无涕,中心不戚涕:眼泪③自可断来信信:使者,传信的人,做媒的使者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志建立功业的人⑤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币:礼物(4)感情色彩变化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地位低下;鄙:为人粗野②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谤:指责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活泼好玩3.通假(略)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A.沛公军霸上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E.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F.左右欲刃相如G.舍相如广成传舍H.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I.序八州而朝同列J.项王乃复引兵而东K.买五人之脰而函之L.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M.浴乎沂,风乎舞雩N.苍山负雪,明烛天南O.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P.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Q.今王鼓乐于此填然鼓之,兵刃既接R.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锦还乡S.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T.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U.交广市鲑珍(2)名词的使动用法A.齐威王欲将孙膑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C.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3)名词的意动用法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侣鱼虾而友麋鹿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我乎吾,吾从而师之E.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F.粪土当年万户侯G.君君,臣臣,父父,子子H.鱼肉百姓草菅人命(4)名词作状语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E.怒发上冲冠F.卒廷见相如G.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H.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I.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J.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K.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L.辞楼下殿,辇来于秦M.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N.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O.北虽貌敬,实则愤怒P.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Q.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R.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S.罴之状,被发人立T.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U.土崩瓦解、斗折蛇行、蚕食鲸吞、星罗棋布、鼎立耳闻目睹、风餐露宿2.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如名词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E.追亡逐北,伏尸百万F.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2)动词的使动用法A.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使使以闻大王B.项伯杀人,臣活之C.距关,毋内诸侯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公子从车骑,虚左E.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F.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G.可烧而走也H.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I.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J.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K.虽大风浪不能鸣也L.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M.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N.毕礼而归之O.外连衡而斗诸侯P.伏尸百万,流血漂橹Q.序八州而朝同列R.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S.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T.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U.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V.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B.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D.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E.会盟而谋弱秦F.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G.大王必欲急臣H.毕礼而归之I.欲洁其身,而乱大伦J.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K.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L.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M.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N.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O.苦其心志,劳其筋骨P.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E.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F.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G.顷之未发,太子迟之H.成以其小,劣之I.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J.兵精足用,英雄乐业K.单于壮其节(3)形容词用如名词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B.将军身披坚执锐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D.乘坚策肥,履丝曳缟E.为汉家除残去秽F.为肥甘不足于口欤?轻暖不足于体欤?G.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H.是故圣益圣,愚益愚I.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J.四美具,二难并(4)形容词用如动词A.素善留侯张良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D.皆白衣冠以送之E.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F.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G.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五.常见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者,……也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E.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F.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G.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H.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I.南冥者,天池也J.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2.……,……也A.曹公,豺虎也B.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E.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F.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G.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H.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3.……,……者也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用“乃、为、即、是”表判断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嬴乃夷门抱关者也C.此乃臣效命之秋也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E.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F.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G.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H.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I.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J.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K.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特别提示:L.“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M.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N.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O.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P.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也,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Q.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R.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S.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无判断词A.刘备天下枭雄B.晋鄙嚄唶宿将C.夫鲁,齐晋之唇D.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二)被动句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D.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E.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F.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G.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H.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I.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J.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K.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L.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M.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N.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O.信而见疑,忠而被谤P.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Q.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R.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S.吾属今为之虏矣T.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U.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V.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W.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X.恐为操所先Y.余羁縻不得还Z.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A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A.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B.公使阳处父追之,(阳)及诸河,(三帅)则在舟中矣。

C.沛公曰:“(项伯)孰与君少长?”(张良)曰:“(项伯)长于臣。

”D.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2.省略谓语A.“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乐)。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C.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D.夫妻向隅(泣),茅舍无烟。

3.省略宾语(1)省略动词所带的宾语A.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曰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

C.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

D.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E.愿大王少假借之,使(之)毕使于前。

F.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G.试使(之)斗而才(2)介宾短语中省略代词宾语A.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B.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C.竖子不足与(之)谋。

D.遍国中无与(之)立谈者。

E.相如闻,不肯与会F.映带左右,引以(之)为流觞曲水G.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H.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I.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