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古筝谱

合集下载

梁祝不同版本的比较

梁祝不同版本的比较

xx不同版本的比较《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

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了响应当时国内倡议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家传户晓的题材,吸取了当时甚为流行的同名越剧曲调,将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会”和“坟前化蝶”等重要情节套进了西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发展部及再现部。

这首作品的创作无疑是遵命于共产主义的集体创作精神,但观乎两位作曲者在这三十多年内的创作发展,“梁祝”的成功,谁也沾不了谁的光彩。

由于出身于越剧二胡演奏家,何占豪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极为熟悉,自“梁祝”以后,他的其他作品只能说是旋律流畅美丽,其他方面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突破,而且每一首乐曲几乎都脱离不了《粱祝》的框框,什么《莫愁女》、《孔雀东南飞》、《乱世情侣》等等,全部是以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为题材。

陈钢的作品也是乏善可陈,这三十年来,他的作品中,用民歌改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占了大多数,而且几乎全都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但由于他的和声语言极其华丽流畅,很多作品本身的缺点也被这些掩盖过去了。

换句话说,《梁祝》的成功是因为有何占豪的旋律和陈钢的和声,缺一不可。

两位作曲者在八十年代初起都将此曲改编改写了数遍。

首先是陈钢将乐曲的配器整理,往后再改编了一个钢琴协奏曲的版本。

何占豪因此而大为光火,还公开表示否定所有未经他许可的改编版本。

然而他后来却为香港中乐团将此曲改为高胡协奏曲。

除此以外,他还有将此曲编为琵琶协奏曲,由上海民族乐团制成录音,他曾携儿子去香港用小提琴与民族乐团合奏此曲。

后来,又改编为古筝协奏曲,在国内也演出过。

其它改编的版本或演奏形式就数不胜数了。

姑勿论怎样,说《粱祝》是这几十年来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实不为过,而它的受欢迎程度亦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艺术团体的演出时都被这个《梁祝》情意结牵着鼻子走。

在很多地方的乐团和民族乐团上座率最高的音乐会,节目往往包括有《梁祝》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艺术美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艺术美
作 者 又 从 地 方 剧 种 越 剧 的 优 美 音 调 中 巧 妙 提 取 了 音 乐
有 机 部 分 和 有 独 立 特 点 的 段 落 , 能 够 更 自然 地 过 渡 到 副部 , 此表 现 了人 物 内心 的喜悦 与爱 慕 之情 。 在 副 部 是 整 个 作 品 中 最 轻 快 、 欢 悦 的 乐 段 。 它 是 回 最



呈 示 部 的 欢 愉 美
协 奏 曲 《 祝 》 开 始 , 在 弦 乐 轻 柔 的 颤 音 衬 托 梁 一 就 下 , 长 笛 奏 出 了 一 段 优 美 的 华 彩 旋 律 , 后 引 子 主 题 由 随 由双 簧 管 奏 出 , 我 们 面 前 勾 勒 出 一 副 风 和 日丽 、 语 在 鸟
在连 接 部通 常乐 队 暂停 演 奏 ,由独 奏者 充 分 发挥 其表 演 技巧 。 此 处 的演奏 较 自由 , 度 较 高 , 而 也较 难 因
引 人 注 目 。 作 曲 家 在 此 采 用 华 彩 乐 段 使 其 成 为 作 品 的
戏 剧 性 矛 盾 冲 突 的 西 洋 奏 呜 曲 式 结 构 , 相 应 地 通 过 呈 示 部 、 开 部 、 现 部 这 三 大 部 分 依 次 加 以表 现 。 同 时 展 再
花 香 、 新 典 雅 、 丽 多 姿 的 江 南 春 色 。 这 轻 柔 的 音 乐 清 秀
用轻 快 的速 度 、 松 的节 奏 、 动 的旋 律 、 泼 的情 绪 , 轻 跳 活 以轻 松 的笔 调 细致 入 微地 描 写 梁 祝两 位 年轻 人 的纯 洁 友 情 , 栩 如 生 地 描 绘 了 梁 祝 二 人 同 窗 三 载 , 读 共 玩 栩 共 的 幸 福 时 光 。 并 且 曲 中 还 巧 妙 吸 取 了 中 国 民 族 乐 器 二

《梁祝》古筝与交响乐协奏曲音乐分析

《梁祝》古筝与交响乐协奏曲音乐分析

《梁祝》古筝与交响乐协奏曲音乐分析作者:王安清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2期摘要:《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乐曲旋律绚丽多变,结构又富戏剧特色,演后即一举成名,成为一首历久不衰的作品。

其多次被改编成不同乐器演奏的协奏曲及声乐作品,笔者的研究方向为古筝表演方向,故本文以笔者对《梁祝》最熟悉的演奏形式--古筝与交响乐协奏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其创作手法、乐曲结构以及乐思等。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梁祝;曲式分析;音乐分析《梁祝》古筝协奏曲是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在呈示部中,由引子开始,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接着由主部,以单三段体的ABA形式,描绘了梁祝两人“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的情景,然后在连接部出现了自由华彩段。

副部是由回旋曲体以ABACA形式构成,描写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

结束部写出了两人“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情景;展开部写出了“抗婚”、“楼台会”、“哭灵一控诉一投坟”三个场景[1]。

最后的再现部(省略副部)出现了美妙、神秘而有如梦幻般的“化蝶”世界。

一、呈示部引子部分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古筝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

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古筝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

乐队全奏,重复爱情主题,古筝起而应和,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古筝奏出一段自由的华彩乐段后,音乐进入副部。

副部由一个从越剧变化而来的欢快活泼的副部主题和两个插部组成回旋曲式,其音乐风格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由古筝与乐队交替演奏,描写梁祝三载同窗,共嬉同玩的幸福情景。

梁祝听后感 汇总10篇

梁祝听后感 汇总10篇

梁祝听后感汇总10篇【导语】梁祝听后感汇总10篇由***整理投稿精心介绍,我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照借鉴作用。

【目录】篇1:梁祝听后感篇2:梁祝听后感篇3:梁祝听后感篇4:梁祝听后感篇5:梁祝听后感篇6:梁祝听后感篇7:梁祝听后感篇8:梁祝听后感篇9:梁祝听后感篇10:梁祝听后感【正文】篇1:梁祝听后感很早就听闻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贞洁的感情故事,昨日夜晚,在网上赏识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内心就有了更多的感觉。

全曲采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

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感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告、抗争。

前奏响起,在柔和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仿佛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色明朗,桃红柳绿的艳丽风景,既浑朴又不太光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沉醉在这样清丽的前奏旋律中。

忧如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洪亮的鸣喊声,湖水跟着细风涟漪起层层涟漪,我台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解说了一个贞洁感情的真理。

只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熟习,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联想,每一个音符忧如都经过了斜阳的点染,闪耀着清逸的光辉。

很快,主部经过连结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描绘的是粱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学同乐的欢喜的心境,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境界中,忧如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

但是,仿佛凡事都有不测风云,老是这样甜尽苦来,梁祝长亭惜其余迷恋情形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

在四周林荫的小路上,两个年青人的手却迟迟不愿松开。

由于他们理解,这一松,就不理解何时才能重逢。

在他们的心中,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的感情不会中止,他们要为自我的感情负责。

激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分别,它以自己深沉浑朴的独到音色预示着不祥的征兆马上到临,各种震竟有些痴了,心跟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着。

前奏旋律事后是梁山伯与祝英音、三连音、四连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在失掉梁山伯后的惊恐不安与难过,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到临从前海洋上波浪汹涌的场面。

女儿情古筝谱双手版

女儿情古筝谱双手版

女儿情古筝谱双手版
《女儿情》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筝曲目,它的曲调优美动听,
深受大众喜爱。

由于古筝是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因此这首曲子有
许多不同版本的谱曲。

以下是《女儿情》的双手版古筝谱:(1)曲目,女儿情。

(2)调弦,一二弦为C,三四弦为G,五六弦为D,七八弦为A.
(3)曲调,它的调式为C大调。

(4)简谱:
6 5 6 1 2 3 2 1。

6 5 6 1 2 3 2 1。

3 5 6 1 2 3 2 1。

3 5 6 1 2 3 1 2。

3 5 6 1 2 3 2 1。

6 5 6 1 2 3 2 1。

6 5 6 1 2 3 2 1。

3 5 6 1 2 3 1 2。

以上是《女儿情》的简单双手版古筝谱,这只是其中一种版本,不同的演奏者和教学材料可能会有些许差异。

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
高级的版本或者其他曲谱,建议你寻找专业的古筝老师进行指导,
或者在音乐学校或音乐培训机构寻找相关教材。

古筝是一门需要耐
心和细心的乐器,希望你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享受古筝音乐带来
的乐趣。

项斯华古筝《霓裳曲》

项斯华古筝《霓裳曲》

《小霓裳曲》原为杭州丝竹曲,旋律温润典雅,清丽飘逸,是描写月色的精品之作。

《小霓裳》原名《霓裳曲》,为有别于李芳园编辑的同名琵琶曲,故改称《小霓裳》。

此曲最先流行于杭州,据说是杭州丝竹艺人根据民间器乐曲牌《玉娥郎》移植,但迄今未见有与《小霓裳》相似的《玉娥郎》曲谱发表,故此说待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王巽之等人传此曲到上海,经孙裕德等国乐界有识之士的推广,该曲现已成为上海丝竹界喜爱演奏的曲目之一,流传面很广。

全曲共五段,设有分段小标题;玉兔东升、银蟾吐彩、皓月当空、嫣娥梭织、玉兔西沉。

这五个标题显然系根据唐明皇游月宫闻仙乐的传说编写,音响清越华美,音调典雅靡丽,清丽飘逸,具有古代舞风之神韵,蕴含月里嫦娥翩翩起舞的意境。

主题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无明显对比。

在重复时,两个部分中间插入舞蹈性节奏音型加以展开。

整个乐曲布局很有特点:第一段,只呈示主题的前半部分;第五段只重复主题的后半部分,在尾部稍作扩充,出现引人注意的清角音,造成一波三折的情趣。

而第二、第三、第四段,在完整主题的前后部分中间,插入有较大扩充的段落。

项斯华古筝《高山流水》项斯华古筝《梅花三弄》项斯华古筝《彝族舞曲》项斯华古筝《妆台秋思》项斯华古筝《延边之歌》项斯华古筝《渔舟唱晚》项斯华古筝《将军令》项斯华古筝《出水莲》项斯华古筝《林冲夜奔》项斯华古筝《汉宫秋月》项斯华古筝《广陵散》项斯华古筝《春江花月夜》项斯华古筝《浏阳河》项斯华古筝 《雪山春晓》| 万物复苏,一派生机项斯华古筝《心语》在宁静中,聆听心的诉说项斯华古筝《心中梦境》清雅优美,悦耳动听项斯华古筝《雄鹰展翅》项斯华古筝《香山射鼓》| 心在自在,心安自安项斯华古筝《西厢词》| 莺藏柳暗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项斯华古筝《双声恨》| 高雅缠绵,怎一个情字了得?项斯华古筝《秦桑曲》|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项斯华古筝《蕉窗夜雨》| 万籁俱静,清新宁静项斯华古筝《飘雪》,好美啊!项斯华古筝《九州风采》项斯华古筝《花之源》项斯华古筝《丰收锣鼓》项斯华古筝《凤翔歌》龙飞凤舞,意寓吉祥项斯华古筝《峨眉佛光》项斯华古筝《赋格随想》项斯华古筝《采莲曲》| 清脆悦耳,悠然雅致项斯华古筝 《洞庭新歌》筝音清脆,神韵依旧项斯华古筝《倒垂帘》犹如珠帘垂落,流畅委婉项斯华古筝《打雁》项斯华古筝《采花》项斯华古筝《包楞调》项斯华古筝《秋思曲》| 眺望南山红叶, 仰望云卷云舒项斯华古筝《战台风》| 气势磅礴,优美抒情项斯华古筝曲《寒鸦戏水》| 水柔波静,悠然自得项斯华古筝《瑶族舞曲》| 民族风情,沁人心脾!项斯华古筝《禅院钟声》| 禅院萧萧叹孤影,钟声惊破梦难成项斯华古筝《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项斯华古筝《樱花》| 随风轻展画卷,世界正美丽项斯华古筝《纺织忙》| 简朴的旋律 古朴的韵味项斯华古筝《梁祝》项斯华古筝《五哥放羊》项斯华古筝《文姬归汉》项斯华古筝《幸福渠水》项斯华简介:饮誉中国乐坛、蜚声海内外的当代中国筝乐大师项斯华,1940年生于上海,早年专修钢琴,後师承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又从曹正、郭鹰学习其它流派筝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

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艺术魅力的内在成因

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艺术魅力的内在成因

收稿日期:2023-04-15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乐学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ZD12)。

作者简介:傅利民,博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艺术魅力的内在成因傅利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 330038摘 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用了中国民间常用的旋律发展手法,既展现了中国器乐的技法特性,又显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五声音阶上下级进的动态美。

《梁祝》采用了戏曲音乐中曲牌体的结构原则加板腔体的结构变化形式,使其不仅具有了传统音乐的配器特色,又突出了小提琴之独特的声部色彩。

《梁祝》在演奏中以小提琴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技法和旋律,使西洋乐器民族化,表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同时,润腔技法的使用,在音乐上体现了汉语言独特的曲线性特征和审美个性。

关键词:《梁祝》;中国乐学;旋法;体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62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3)06-0001-08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3.06.001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下文简称为《梁祝》)是中国乐学的典范之作,作品采用西洋乐器小提琴表达一个在老百姓口中颂传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在该乐曲的构思与发展中,作曲家运用了西方的相关作曲技巧,如采用协奏曲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原则以及管弦乐配器、和声处理等,同时,作曲家深谙中国传统音乐作曲技法,把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原则用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一、家乡的旋律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九大旋律发展手法中[1],有一种被民间称为“放慢加花与抽眼”,在原曲牌中结构不变,只作相应润饰加花(演奏、演唱)变奏的技法。

《梁祝》的爱情主题就是由《孟姜女·春调》旋律的润饰加花变化而形成的(谱例1)。

谱例1 《梁祝》爱情主题与《孟姜女·春调》之比较 由谱例1清晰可见,《梁祝》的爱情主题与《孟姜女·春调》的骨干音几乎一致。

古筝教学方法教案

古筝教学方法教案

古筝教学方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古筝演奏技巧》教材,主要讲解第四章中的古筝演奏技巧。

包括:揉弦、颤弦、打弦、滑弦、挑弦、撮弦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技巧;2.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古筝演奏水平;3. 学生能够理解古筝音乐的表现力,培养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难点:技巧的熟练运用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筝;学具:古筝教材、乐谱、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古筝音乐,让学生感受古筝的音乐魅力。

2. 讲解教材:讲解第四章中的古筝演奏技巧,包括揉弦、颤弦、打弦、滑弦、挑弦、撮弦等。

3. 示范演奏:教师示范演奏教材中的曲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技巧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5.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技巧的运用方法。

6. 练习巩固: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8.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曲目,要求学生回家后反复练习。

六、板书设计古筝演奏技巧1. 揉弦2. 颤弦3. 打弦4. 滑弦5. 挑弦6. 撮弦七、作业设计1. 练习曲目:《高山流水》、《渔樵问答》;2. 练习要求:熟练掌握古筝演奏技巧,注意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古筝演奏技巧的情况较好,但在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上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音乐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拓展延伸:邀请专业古筝演奏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筝音乐;组织学生参加古筝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实践情景引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筝曲目,如《汉宫秋月》、《林冲夜奔》等,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古筝的音色特点和音乐情感。

通过音乐体验,激发学生对古筝学习的兴趣。

2. 讲解教材:详细解析古筝演奏技巧,包括揉弦、颤弦、打弦、滑弦、挑弦、撮弦等。

讲解每个技巧的要点,如揉弦要领是在琴弦上用力均匀地滚动手指,颤弦要领是快速地振动琴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