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国经授课大纲
中国经济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专题》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97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西方经济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在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系统地了解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历程,正确认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时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为对象,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用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门课程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基础性作用。
目标1: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
目标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能力。
目标3: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体制转型为背景,以相关理论介绍、改革和发展进程脉络描述、现实问题揭示和分析、发展趋势展望为各章内容线索,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现实问题进行系统讲授。
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程与相关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系统地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同时重点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热点问题展开分析,并对解决现存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本课程课堂讲授的重点是: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式和路径以及理论依据。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领域。
以上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准确表述,熟练运用;为了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结合中国经济现实状况的讲授,加强案例和实例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案例并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重点以外的内容,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自学,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复习思考题,可以通过学生自测、或者作业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011年中央电大(世界经济与政治)提纲1

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所谓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确立了有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原则;2.确立各国联合对日作战的方针;3.决定组建联合国;4.讨论波兰边界划分等问题。
联合国建立是雅尔塔协议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联合国包括六个主要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它是由美、苏、英、法、中5个常任理事国和6个非常任理事国(后增至10个)组成。
安理会是联合国负责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它的行动以“五大国一致”为基础。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是那些?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来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却苦于资金不足。
吸引外资和举借外债是获得资金的必然途径。
但是如果债务过重,本国财力难以接受,以致难以按期还债,就会发生债务危机。
2. 粮食危机:发展中国家几乎都是农业国,然而却日益依赖粮食进口。
粮食危机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生存问题,不仅影响世界贫困人口的日常生活,而且会所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安全问题。
3.人口问题:就其实质来说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能否相适应的问题。
作为经济要素的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物质资料的增长相适应,才能有利于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的组成部分。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一些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联系密切的基础上,为了促使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在一定区域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和有效配置,相互之间采取比对区域外国家更为优惠、开放、自由的政策,并在机制上结成联合体以至国家集团。
《国际经济合作》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合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合作2、课程代码:3、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4、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5、课程学时:486、学分:37、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世界经济8、开课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9、开课学期:2013-2014学年上学期(秋季)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国际经济合作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的经济合作方式,并对不同的经济合作方式的特点做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
2、目的与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传统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和生产要素国际转移理论。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能够学会评估和决策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国际股票投资、国际债券投资、国际基金投资和国际信贷的特点。
国际风险投资和国际BOT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我国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状况。
国际信息合作对经济的影响。
2、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内涵。
我国劳务合作的内涵与外延。
3、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内涵、研究对象、类型、方式、产生与发展历程。
我国直接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
国际工程承包的基本特点。
我国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状况。
国际租赁的基本概念、种类以及国际租赁的运作程序。
国际技术转让的概述、内容、方式及其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
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的影响。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各章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到与《国际贸易》的区别,同时又要有重点,结合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问题,安排一定的讨论,力求有深度和广度。
教学大纲2011

5
1、了解经济学家在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上的分歧与共识。 2、了解货币与短期经济波动的一些成熟理论有哪些成功与不足。 3、了解通货膨胀有哪些福利成本 4、了解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十七章 货币政策 1、明确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含义。 2、了解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的方法。 3、了解我国有关货币政策目标问题的争论及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4、深刻理解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5、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的概念和选择的标准。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 本章概括地介绍了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范畴与经济的关系。通过本章教学,应达到以下 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货币及货币与财富、收入的区别;了解银行在当代国民经济中不可替 代的作用;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对货币银行学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基本掌握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金融又促进了经 济的发展。阐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及其核心地位的具体表现。
第三篇 金融市场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是整个金融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宏观上可以起到资源配置、实现储蓄-投资转 化、传导金融政策等作用,微观上则具有价格发现、流动性提供、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等功能。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能。
4
2、掌握主要金融市场概论。 3、了解主要金融工具。
HuoBi YinHangXue
货币银行学
(2011 年秋)
授课教师 课程安排说明
时间: 教室: 课程调整:节假日课程按学校规定执行。 期末考试时间:2012 年 1 月 2 日—1 月 15 日之间。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经济概论总学时:48学时授课方式:面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材:1.《世界经济学》(第12版)-保罗·R·克鲁格曼、莫里斯·奥布赖恩2.《全球化:新时代的经济学》(第9版)-索利·斯蒂格利茨、安德鲁·查维兹、迈克尔·勒菲3.《国际经济学》(第13版)-罗伯特·马尔特罗夫、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4.其他辅助教材(视需要提供)授课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使学生能够理解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和演变,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世界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全球经济分析。
教学大纲:第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2世界经济的主体及其特点1.3世界经济的演变历程和主要经济事件第二单元:全球化与经济发展2.1全球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2.2全球化与经济增长2.3全球化对产业结构和分工的影响2.4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影响第三单元:国际经济组织与机制3.1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及其功能3.2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支付机制3.3跨国公司: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3.4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一体化第四单元:国际经济政策与调整4.1贸易政策与关税制度4.2国际收支平衡与外汇市场4.3国际金融体系与汇率制度4.4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政策第五单元:发展中国家与全球经济5.1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5.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5.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发展路径5.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竞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01409120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Lesson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实践环节
开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开课学期:7
总学时:4周
总学分:4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进行进出口业务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
(2)学习和掌握进出口业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交易准备(2天)
国际市场调研,进出口商品经营方案,建立业务关系
第二章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5天)
交易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
第三章出口合同履行 ( 5天)
出口合同履行程序,备货,催证、审证、改证,装运出口,制单结汇
第四章进口合同履行 (5天)
进口合同履行程序,申请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与投保,审单付汇,报关、提货
第五章业务善后 (3天)
出口收汇核销与出口退税,索赔、理赔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手段。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前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报关与商品检验八、参考教材及学习资源
无
九、考核方式。
201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讲义

201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讲义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发展过程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大会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
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党的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又做了进一步阐释。
"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具体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概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发展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 济关系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 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转移 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和挑战。
南南合作与南北对 话的挑战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贸易 保护主义、技术转移壁垒、国 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等问题。
未来国际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趋势将继续加强,跨国公司的 全球布局和产业链整合将进一步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继续 推动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随着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 位和作用将不断提升,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也将持续增大。
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发展主流
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目标,绿色低碳 经济将成为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 增长和繁荣。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ຫໍສະໝຸດ 06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及特点
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
国际贸易结构
指国际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资本 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劳动丰裕的国 家则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强调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能够降低平均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在 国际贸易中,规模经济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 某些产业会集中在某些国家,以及为什么这 些国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国际法专业硕士生《国际经济法》授课大纲
专题一:国际贸易支付中的法律问题
授课时间:第二周-第三周
授课教师:史晓丽
授课内容:
一、信用证纠纷的类型及法律适用
二、中国信用证法律之间的关系
三、信用证纠纷的管辖与诉讼时效
四、信用证与基础交易的关系
五、信用证的审单标准
推荐阅读资料: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
3、《UCP600评注》(中英对照),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4、金赛波、李健著:《信用证法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林建煌著:《品读UCP600》,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程军、贾浩:《UCP600实务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7、阎之大:《UCP600解读与例证》,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版。
8、王腾、曹洪波:《彻底搞懂信用证》,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年版。
专题二:国际金融法动态研究
授课时间:第四周-第五周
授课教师:范晓波
授课内容:
一、国际金融法概述
二、金融全球化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1、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2、人民币汇率问题
3、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
4、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法律问题
5、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
6、国际保理的法律问题
7、见索即付银行担保的法律问题
三、金融电子化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四、金融自由化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五、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六、区域金融法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推荐阅读资料:
1.菲利普 伍德:《国际金融的法律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贺小勇、管荣:《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
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陈江生,陈昭铭,毛惠青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4.何新:《汇率风暴中美货币战争内幕揭秘》,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0年版。
5.韩龙:《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韩龙:《国际金融法前沿问题》,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伏军:《国际金融法》(英文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版。
8.徐冬根:《国际金融法高级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9.张忠军著:《金融业务融合与监管制度创新》,北大出版社2007
年版。
10.胡志光著:《虚拟经济及其法律制度研究》,北大出版社2007年
版。
11.廖凡著:《证券客户资产风险法律问题研究》,北大出版社2005
年版。
12.蔡奕:《跨国银行监管的主要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3.李国安:《国际融资担保的创新与借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14.洪艳蓉:《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版。
15.曾筱清:《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6.朱宏文著:《国际保理法律实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9月
17.张天奎编著《Factoring融资理财法律实务》,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18.黄斌著:《国际保理—金融创新及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
19.杨松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0.黎四奇:《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的分析》,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1.巴曙松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版。
22.齐爱民等著:《网络金融法原理与国际规则》,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3.韩龙:《金融服务贸易规制与监管研究:基于入世过渡期后银行
业局势的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郑琰:《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专题三: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法
授课时间:第六周
授课教师:祁欢
授课内容:
一、国际运输服务及其发展(以海运服务为主)
二、中国《海商法》修订及其司法解释的完善
三、国际海运反恐问题
四、海盗行为相关法律问题
五、英国海上保险法和欧盟海上保险立法动态
六、海上油污损害及其赔偿问题
推荐阅读资料:
《海商法》
专题四:国际投资法动态研究
授课时间:第七周-第八周
授课教师:祁欢
授课内容: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和前景(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及形式
三、国际投资协议制度的发展方向(包括双边投资协议问题)
四、各国国内投资政策的趋势
五、国际投资争议解决相关问题
六、国际投资与竞争的关系(国际竞争法)
推荐阅读资料:
联合国贸发会《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专题五:国际税法
授课时间:第九周-第十周
授课教师:兰兰
授课内容:
一、国际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际重复征税与国际重叠征税的概念、区别及其危害
三、解决国际重复征税与国际重叠征税的主要方法
四、直接抵免与间接抵免的适用
推荐阅读资料:
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廖益新主编:《国际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专题六:国际货物买卖法
授课时间: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授课教师:莫世健
授课内容:
一、CISG的适用
二、INCOTERMS中的法律问题
推荐阅读资料:
1.CISG
2. INCOTERM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