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分娩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分析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分析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分析作者:颜彦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17期摘要目的:观察孕妇分娩前实行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检验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2018年8-10月产科就诊孕妇40名为试验组,同时将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40名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检验。

分析比较两组检验结果。

结果: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凝血酶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于分娩前完善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检验工作,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产妇在产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关键词纤溶指标;孕妇;健康体检;凝血功能对于妊娠期女性而言,因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其机体中各系统受胎盘刺激可出现生理反应,使得凝血成分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等发生明显改变"。

通过在分娩前对孕妇实施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检测,能够充分了解其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情况,以便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产科并发症进行预防,从而有助于降低产妇在产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概率。

此研究,将着重分析孕妇分娩前实行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检验的作用和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8-10月产科就诊孕妇40例作为试驗组,年龄21~39岁,平均(30.56+2.7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85+1.03)周。

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妇女40名,年龄20~39岁,平均(30.78±2.53)岁。

研究对象均排除肝病、肾病、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血栓性疾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批准。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检测纤溶指标与凝血功能。

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约1.8mL,置于真空抗凝管(装有浓度为0.109mmol/L的枸橼酸钠,使用剂量为0.2mL)中,并予以离心处理,需控制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为临床及时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以保障母婴安全。

方法:对本院妇产科于2019年09月--2020年09月纳入的100例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并纳入研究组,同时另选取100例非妊娠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并纳入常规组。

对比观察两组凝血指标检验结果。

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无差异(p>0.05)。

结论: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掌握孕妇凝血与纤溶功能,避免孕妇分娩时以及产后大出血,达到保障母婴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功能;临床检测妊娠时期比较特殊,处于妊娠阶段的妇女,普遍存在雌孕激素增高现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孕妇肝脏代谢、性激素分泌,甚至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衡,特别是临产期,极易因为纤维蛋白增高、凝血因子水平提高、纤溶酶量减少而导致临产孕妇血液高凝,进而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出血以及血栓形成风险[1]。

基于此,为了及时有效预防上述问题的出现,积极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临床意义重大。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主要观察对象为100例临产期孕妇,并将之纳入研究组,纳入时间为2019年09月--2020年09月,年龄范围23-36岁,均龄(27.6±6.5)岁;妊娠时间40-42周,平均(41.8±0.6)周。

与此同时,另抽选100例非妊娠的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并纳入常规组,年龄范围22-37岁,均龄(27.7±6.6)岁。

均在征得当事人同意下签署研究知情书。

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凝血障碍、近7d曾用过抗凝血药物。

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

本研究与《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相符。

1.2方法检验所有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372·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6月第6卷第2期 Clinical Laboratory Journal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2017, Vol.6 No.2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袁卫东,程华,刘大基(湖北省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中医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摘要:目的研究孕妇分娩前纤溶指标与凝血功能检查的作用与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孕妇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28例作为参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妇女纤溶指标与凝血功能。

结果 实验组孕妇分娩前PT、FIB、DD等指标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与参照组在APTT、TT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孕妇分娩前纤溶活性、凝血活性增强,孕妇分娩前进行纤溶指标、凝血功能等检查可有效预防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临床意义临床研究妇女妊娠后因胎儿生长与胚胎的实际需求以及在胎盘激素、神经内分泌影响下孕妇体内纤维蛋白溶解与凝血成分均出现变化[1]。

现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诊的28例分娩前孕妇以及28例非孕妇健康妇女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结果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孕妇作为实验组,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为(31.23±3.22)岁,最长孕周42周,最短孕周37周,中位孕周(39.69±1.22)周;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28例作为参照组,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30.25±4.25)岁;所有妇女均排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28例分娩前孕妇以及28例非孕妇健康妇女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意义目的对临产期孕妇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上进行运用所具有的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曾收治的30例临产期孕妇,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的正常孕龄期妇女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妇女分别进行检测观察,对两组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凝血酶时间等方面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比较两组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观察组妇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两组妇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妇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观察组中妇女高于对照组,两组妇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临产期孕妇与正常妇女相比较而言,其大部分存在贫血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对临产期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能够使产妇围生产期安全得以提高,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应引起注意。

标签: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临床意义对于临产孕妇来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机体的血液系统往往会有一系列变化出现,包括其机体的凝血。

抗凝以及纤溶功能,在产妇机体内,其凝血因子水平会有所升高,尤其是纤维蛋白出现异常,往往会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因此,对临产孕妇行凝血四项检测有重要作用与意义[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曾收治的30例临产孕妇与30例正常孕龄期孕妇。

将30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孕妇年龄20~35岁,平均(28.5±1.5)岁,孕周35~40w,平均(38.6±4.2)w;将另外30例正常孕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

这些妇女年龄22~36岁,平均(26.4±2.2)岁。

排除患有高血压人员,排除存在肾功能异常人员,排除存在凝血障碍人员。

这两组妇女均自愿接受检查,配合医生进行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妇女在一般资料等情况方面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妇女均取静脉血2.0ml,并且将其放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对其静脉血行离心操作,将离心转速设定为3000r/min,将离心时间控制为10min,将离心完成后的血浆放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中,分别对两组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凝血酶时间等方面指标进行分析比较[2]。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究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究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究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正常的非妊娠妇女60例为对照组,选择临产孕妇6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血小板、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孕妇在妊娠后期时,体内会有高凝状态,因此在孕妇产前、分娩时一定要监测孕产妇的凝血指标,这对预防产后出血及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标签:凝血功能;临产孕妇;纤维蛋白原凝血功能检测是协助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包括FIB (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等。

孕妇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孕妇生命,而孕妇在妊娠晚期,其纤溶、抗凝、凝血功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因此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是很重要的。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2010年5收治的60例临产孕妇以及60例门诊就诊的非妊娠妇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正常的非妊娠妇女60例为对照组,选择临产孕妇60例为观察组。

对照组年龄21~37岁,观察组年龄22~36岁,孕周37~43周。

两组受检者均无继往出血史、急性脑颅外伤、肝炎病史,在检测之前的两周均未使用过任何药物,未处在月经期,所有患者肾、肝、心功能正常。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测,抽取1.8 ml的静脉血,将其和109 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混合,比例是9∶1,然后将其颠倒混匀,在充分抗凝以后以3000 r/min进行离心,然后取血浆进行测定。

同时测定检测标本和质控品,批间CV值不能超过3%。

1.3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临产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临床的参考价值。

方法:采用ca-510全自动血凝仪对295例临产孕妇和64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结果:临产孕妇pt、apt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临产孕妇di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产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0-01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在妊娠晚期,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影响肝脏的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1],从而导致临产孕妇体内凝血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这种改变容易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

因此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有助于dic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本文对295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64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95例临产孕妇为2012年9月我院住院产妇,年龄19-39岁,平均27.6岁。

64例非孕妇女来自健康体检时随机抽取并排除有相关性疾病,其年龄与临产孕妇组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用专用血凝真空管(3.8%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采取临产孕妇和正常非妊娠妇女肘静脉血1.8ml,3000r/min,离心15min,2小时内完成检测。

每次测试前先按规定做室内质控,质控合格后再行标本检测。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sysmex公司生产的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孕妇分娩前凝血等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检验的价值探讨

孕妇分娩前凝血等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检验的价值探讨

临床研究56孕妇妊娠后期,尤其是临近分娩时,母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脏负荷加大,血液粘稠,呈高凝状态[1]。

研究表明,这与胎儿生长、胎盘激素分泌、孕妇内分泌改变有关,而孕妇分娩前的血液状态与分娩后是否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复旧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探讨分析孕妇分娩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检验指标,对临床上安全分娩有着重要意义。

现以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37-41W的63例孕妇为例,对其分娩前相关指标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的63例孕妇均为我院产科收治的临产孕妇,孕周37+5-41+3,患者年龄22-36岁,中位年龄27.8岁。

所有孕妇产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无出血、凝血性疾病、无服用凝血药物史。

另选取同期内我院体检科接受体检的健康非孕妇女63例作为对照,对照组体检各项指标正常,与观察组孕妇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检验仪器与方法凝血四项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FDP、AT-Ⅲ检测,采用免疫浊度法(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APTT、TT、DD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系统(贝克曼),所以仪器均采用配套试液分析。

1.2.2标本的采集与检验采血前嘱患者空腹12h,真空管采集患者静脉血,作为凝血指标及纤溶系统的标本,用含枸橼酸钠的一次性抗凝管离心(3000r/min10min)。

冷冻保存缺少血小板的血浆,用以测孕妇分娩前凝血等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检验的价值探讨袁凯志邵东县中医医院 湖南省邵东县 422800【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分娩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检验在孕妇时及分娩后的参考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37至41周孕妇63例,于分娩前对其进行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等指标的检验,并与我院体检健康妇女做对比,分析分娩前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普利森CA-2000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8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临产孕妇组PT、APTT、TT、FIB分别为(12.77±2.37)s、(31.07±10.26)s、(11.67±3.48)s、(3.74±1.05)g/L;对照组PT、APTT、TT、FIB分别为(12.95±1.48)s、(30.85±6.52)s、(12.73±1.32)s、(2.80±0.51)g/L;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对预防产妇异常出血、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妊娠是妇女一段特殊的生理过程。

妊娠妇女体内血清雌激素和孕激素一般会伴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影响肝脏的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从而使孕妇的凝血、抗凝功能发生改变。

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易诱发异常出血,血栓、栓塞性疾病和DIC等。

本文对临产孕妇凝血功能进行分析,有助于出凝血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5年3~6月住院分娩孕妇285例作为临产孕妇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6.9岁,孕周38~42周,血压、肝功能、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

对照组150例为本院健康体检已婚未孕妇女,血压、肝功能、肾功能正常。

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0岁。

两组均无出凝血方面疾病、血栓性疾病,采血前未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 孕妇分娩前 凝血 、 凝 、 溶指标的变化 , 抗 纤 笔者对 5 0例
浆 2小时完成 F 、 P T FB、 Y测试 。A _ rA T 、 T I T 砸测试为血清标
本。
1 方法与试剂 . 3
凝 血 四项 检 测 采用 磁 珠 凝 固 法 。
分娩 前 孕妇 进行 了 P A F 、I 、 "A _I 、D 、 — T、 F r FB 1 、 T I F P D D测 5 I 定。 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分析 、 。 研究
l 材料与方法
F P D D检测 , D 、— 采用 E IA法 。 LS A一 T Ⅲ检测。 采用免疫浊度法 。以上试剂 、 质控品 由法国
Dans as g 公司提供 。 i ot lt o g i a
11 研究对象 4 . 0例非孕健康妇女 。 年龄 l —3 8 8岁 . 为我 院健康体检者 , 各项体检指标正 常且非月经期 。5 0例正常分 娩前孕妇为本院 20 0 5年 9月 20 0 6年 2月住院部产科 收住
维普资讯
江西医学检验 20 年 l 月 第 2 鲞 第 5 06 0 期
・2 ・ 4 1

实验研究 ・
孕妇分娩前 凝血 、 抗凝 、 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 意义
黄建华 李清祥
中图分类号 R 4 .1 .741 4 61' R 1. 9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0 320 )5 o 2 - 2 0 80 2 (0 6 一 4 l 0 0
论 分娩前孕妇凝血 、 纤溶活性增强 , 抗凝活性减弱 , 分娩前孕妇作凝血, 凝、 抗 纤溶指标检测对预 防产后 大 出血 。 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具有指 导意义 。
【 关键词】分娩前孕妇 ; ; ; 凝血 抗凝 纤溶
妊娠期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 在胎盘产生的激 素参 与下 。 母体各系统 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 , 在循环 、 血液 系统也是如此 。 文献报导 3 】 妊娠期妇女血液呈高凝状态。为
【 要】 目的 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 、 摘 抗凝 、 纤溶指标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方 法 测定 5 0例分娩前 孕妇凝血指标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 P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 、 A r 血浆纤维蛋 白原含量 ̄I )血 I Fa、
浆凝 血 酶 时 间or: 凝 指标 : 凝 血 酶 Ⅲ(T )抗 抗 A —m)纤 溶指 标 : ; 纤维 蛋 白降解 产 物(D )D F P 、 一二 聚 体
衰 2 不同组别 A - F P D— T Ⅲ、 D 、 D检测结果 血)
与非孕对照组 比较 , T Ⅲ含量降低( 00)F P D D活性 A_ .1、D 、 —
增强 <O0 、 .1尸<O0) . 见表 2 5 。
组别
非孕 妇 对照 组
例数. A - m t F Pm /) D D 1,) ( n ) T  ̄( s . t ) D (g . I - (J nL
采用 l 检验 。
2 结 果
常 。且所有受检者无 出凝血性疾病、 无服用止凝血药物史 。
1 . 2标本 采取 及处理 凝血 、 纤溶指标 为血浆标 本 , 取受试 者空腹静脉血 1 m 置含 02 l . 9 o L枸橼酸钠一 次性 . l 8 .m 1 m l 00 /
21不 同组别 P 、T I R、 P rFB ' . T P -N A T 、 I 、T测定结果 ,分 娩 I
前孕妇组与非孕对照组比较 , 、T IR缩短和降低 ( < P P -N T P
o 0、I . FB含量增高( 00 )' o P< .1、T延长( 00 )A r I P< .5、 无改 变
( >00) 表 l P . 见 5 。
真空抗凝管内 3 0 r n 0 0/ 离心 1r n取 乏血小板血浆 l mi 0 i. a 份至
产妇 。 年龄 l 8—3 6岁 . 期 3 周 一4 周 , 孕 7 2 各体 检指标正
1 仪器 S r4 . 4 tt 血凝仪 , 赛 at s21 酶标 仪 。 邦 a 博 n o一00 h 杜
Dm ni x ie s nR L全 自动生化分析仪。 o
1 统计学处理 各测 定值 以 ; 5 . 5 ± 表示 .组 间差异 显著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 0C冻存 . 临用前 ,7 lm n溶解测定 F P D D; 余血 3℃ O i D 、— 剩
裹 l 不同组别凝血功能五项指标 检测结果 血)
注与对照组 比较 ※ :0 ※※ 00 05 . c.l
22不 同组别 A — F P D D测定结果 ,分娩前孕妇组 . T m、D 、 —
非孕 健康 对照组分 别 为 (3 0± . 、. 1 . 05 1 2±0 5 、. 2 4 0 . 5 30 0 0±01 、4 . . 296 3 4±3 . 、. 8 0 3 7±07 、7 0±1 4 6 5 . 1. 2 0 .、 9
03 00 5。 . 0± .9)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1P< . )A r 两组问无差异( 00 ) 结 P . . 00 。 P r 0 5 P> . 。 5
4 0 296  ̄86 35 x .2 03 ± . 5 4 . 3. 4 0 . -7 .0 00 70 9
(- ie。 — ) 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 比较 。 结果 P 、T I R、I 、 T Ⅲ、D 、 D D分娩前孕 D dm r D D 。 rP —N FB A 一 F P " — I T、
妇 组 分 另 为 (18 06 、. 00 8 4 5 . 、9 . 0 1. 6± .308 9± . 、. ±08 148 5 7 4 9±4 . 、. 07 、8 0 . 、. 1 5 47 4 3± . 1. ±22 04 9 7 3 8±0 7 ) . 9。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