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科技:科技史(2104)完整篇.doc
2014年公共基础知识讲义——科技篇

科技篇目录科技史之古代中国 (2)科技史之国外 (3)中国科技 (4)科技与生活 (8)科技史之古代中国一、四大发明(一)造纸术发明: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二)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三)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用于战争,宋还用于狩猎、采矿(四)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使用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A二、天文学(一)天文观测商朝有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春秋有世界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记录汉代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二)天体测量东汉张衡:地动仪、浑象仪;地圆学比欧洲早1000年;。
唐代僧一行:测出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元代郭守敬:发明简仪三、数学春秋:九九乘法表;筹算计算法东汉:《九章算术》计算面积、容积、正负加减、一元二次方程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四、医学西汉:《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唐朝: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方》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五、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求》,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科技史之国外一、第一次科学革命时间:17世纪前后代表人物:牛顿科学成就:牛顿力学天文学: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医学:注:牛顿力学被称为物理学第一次大综合。
二、第一次技术革命时间:18世纪代表人物:瓦特代表成就:蒸汽机三、第二次技术革命时间:十九世纪代表人物:爱迪生代表成就:电力应用直流电机:德国西门子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电视:贝尔德四、第二次科学革命时间:19世纪末代表人物:麦克斯韦代表成就:电磁学。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技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技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浩若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诞生了诸如“四大发明”等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众多科技成果。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
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这时中国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这时已经有了许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兴建,著名的有都江堰、郑国渠等。
数学上确立了十进位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1.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
4.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石申写出的《天文》被后世人们称为《石氏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5.中国古代采用立表测影的方法测太阳年长度。
《汉书·天文志》把这一思想表达得非常清楚:“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同影)长短之制也。
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
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6.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秦汉时期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科学常识.doc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科学常识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科学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它的主要成员,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银河系是我们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拥有一两千亿颗恒星,是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三)地球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中。
在一系列演化阶段,保持着一种动力学平衡。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
地球及其天然卫星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即地月系统。
(四)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光年。
一光年等于94650亿公里,或63240天文单位,或0.307秒差距。
(五)热力学三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其内容:在任何孤立的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部分物质传递给另一部分物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能的传递具有不可逆性,即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热能只会从热体传向冷体,而不可能从冷体传到热体。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系统的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即不存在任何的无序。
(六)电磁理论电磁理论认为变化着的电场伴随变化着的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伴随变化着的电场。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基础的电学和磁学的经验定律包括:静电学的库仑定律,涉及磁性的定律,关于电流的磁性的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事业单位科技常识整理版

科技常识第一章中外科技史一、中国科技史(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近代天文学革命,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形成。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地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德意志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轨道椭圆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论;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并且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2.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1)近代数学产生的标志:17世纪法国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德意志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
(2)近代力学确立的标志: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则》(3)电的概念的提出: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4)近代化学的创立: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把实验引入化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8世纪法国的拉瓦锡指明燃烧是氧化反应;最早用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19世纪初期,英国的道尔顿创立原子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产生。
(5)近代生理学的创立:17世纪早期英国的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18世纪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3.近代科学的综合化阶段(1)近代物理学的发展: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推动了电的时代的到来。
(2)近代化学的发展:19世纪中期,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3)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施莱顿、施旺的细胞学说的提出,法国拉马克生物进化观点的提出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上19世纪60年代,法国的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4.现代科技的飞跃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提炼出钋、镭放射性元素引发了一场物理学革命。
(2)德国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为二十世纪科技飞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章自然常识第一节天文1.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对于宇宙的诞生目前说法最为广泛的是“宇宙大爆炸”学说。
科技史

科技史一、自然科学前史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3000BC奴隶制,青铜冶铁技术,十进制(埃及)、十六进制,阴历、阳历(埃及)古希腊:500BC奴隶制-100BC罗马。
自然哲学(米利都派:本原一种原初物质,毕达哥拉派:数,赫拉柯利特:火,恩培多克勒: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留基波、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原子论)数学(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穷竭法(微积分先声),阿波罗尼《圆锥曲线》)天文学(毕达哥拉派、欧多克索、阿波罗尼、伊巴谷、托勒密(罗马):宇宙模型)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物理学》,阿基米德(力学之父)杠杆原理、浮力定律,欧几里得光的反射定律)地理(厄拉多塞地球周长)生物(亚里士多德生物分类)医学( 古希腊医学之父阿尔克迈翁解剖人体小宇宙,希波克拉底四体液说(血液、粘液、黄黑胆汁),埃拉希斯特拉图斯灵气模型—实验生理学奠基人盖伦(罗马)三灵气说)。
古代中国:800-300BC春秋战国,秦汉前列,后两千年缓慢。
自然观:更关心社会和人。
阴阳说、五行说(商周),元气说农学:西汉氾an胜水《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元代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冶金:块炼法、熔炼法、钢铁冶炼技术机械、纺织、造船:西汉指南车、北宋苏颂水运仪象台、提花织造技术、郑和宝船造纸印刷:东汉蔡伦造纸术,隋唐雕版印刷、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数学:十进制,汉代《九章算术》,三国魏刘徽穷竭法圆周率,北宋贾宪《黄帝九章算法细草》求高次幂,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代数方程,重应用,理论性不强。
天文:实用,战国甘德《天文星占》、石申《天文》最早的星表物理:《墨经》,指南针,春秋战国《管子·地员》确定音律的三分损益法,明代朱载堉《律吕精义》化学:火药,最早炼丹著作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地学:《管子·地员》最早的植物地理学著作,明徐霞客溶岩地貌医学:最成熟的学科,春秋战国《黄帝内经》阴阳说、五行说,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证施治,明接种人痘,针灸,汉代《神农本草经》最早药学著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科技发展基本进程和近三四百年落后探讨:奴隶社会不比两河流域和埃及先进,许多重要领域起步迟;春秋战国(奴隶向封建过渡,转折)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许多方面跃居前列;后来发展有起伏渐趋缓慢,明代中期转为落后。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

第四章:科技常识第一节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1. 造纸术发明:西汉前期,发明植物纤维纸。
发展:东汉,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逐渐普遍使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传播:4世纪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至中亚、阿拉伯、非洲、欧洲。
2. 印刷术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上现存最早雕版印刷品)发展: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平民毕昇。
传播: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
3.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
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传播:南宋时(13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 火药发明:唐朝中期。
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传播: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真题--单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 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 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 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真题--单选】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B.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玉米C. 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D. 秦朝儿童春天放纸风筝【真题--单选】关于四大发明叙述正确的是()A. 造纸术发明于东汉,发明者是蔡伦—B. 火药发明于唐代,广泛应用于清代—C. 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D. 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北宋的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二天文历法◊《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一一阴阳历。
◊《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一一《太初历》。
◊《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我国航天史1999年11月20日,我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002年12月30日,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011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2012年6月16日下午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科技之科技史

黑龙江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之科技史》,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
2.2万年前,人类发明弓箭。
3.1万年前,人类进入定居农业社会。
4.前7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
5.前4241年,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6.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制造、冶金术、酒醋制造、颜料染色。
7.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苏打制取玻璃。
8.前21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六十进位制、乘法表。
9.前2000年,埃及人发明十进制,整数和分数计算法,三角形和圆面积计算法,正方角锥体和锥台体积计算法;发明防腐剂以保存木乃伊。
10.前1950年,巴比伦人能解两个变量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11.前1200年,中国用蚕丝织丝绢。
12.前1200年,中国殷商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
公基考题越来越灵活,考查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快速掌握指定考点、有效提高应试成绩是每个考生颇为关注的问题,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研究总结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核心要点,突破记忆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科技史(二十四)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科技:科技史(二十四),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892年,荷兰的洛伦兹独立提出收缩假说。
1895年,德国的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法国的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1896年,荷兰的塞曼发现磁场使光谱线分裂。
1897年,英国的汤姆生从阴极射线证实电子的存在。
1899年,俄国的列别捷夫用实验证实光压的存在。
1899年,德国的卢梅尔和鲁本斯做空腔辐射实验,精确测得辐射能量分布曲线,为普朗克1900年的量子假说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
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心!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研究总结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核心要点,突破记忆瓶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推荐:
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证伪主义的普遍化
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意义
2016年我国发射的重要卫星
信息经济学成为主流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科技史(二十八)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科技:科技史(二十八),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931年,美国的劳伦斯建成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2年,英国的考克拉夫特和爱尔兰瓦尔顿发明高电压倍增器,用以加速质子。
1932年,美国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正电子。
1932年,英国的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934年,俄国的契仑柯夫发现液体在射线照射下发光。
1938年,德国的哈恩、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而发现了铀的裂变。
1939年,奥地利的迈特纳、弗立施提出铀裂变的解释,并预言每次核裂变会释放大量的能量。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
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心!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研究总结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核心要点,突破记忆瓶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推荐:
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证伪主义的普遍化
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意义
2016年我国发射的重要卫星
信息经济学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