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史集锦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锦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常识部分的科技常识逐渐成为考试的一大热点。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梳理科技常识中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点。
一、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圆周率: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范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二、天文成就1.哈雷彗星记录:公元前613年,《春秋》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2.《甘石星经》:世界最早天文学著作。
3.太阳黑子: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4.张衡: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5.僧一行:《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6.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三、建筑成就1.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知识点集锦,供大家参考借鉴!。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技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技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浩若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诞生了诸如“四大发明”等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众多科技成果。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
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这时中国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这时已经有了许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兴建,著名的有都江堰、郑国渠等。
数学上确立了十进位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1.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
4.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石申写出的《天文》被后世人们称为《石氏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5.中国古代采用立表测影的方法测太阳年长度。
《汉书·天文志》把这一思想表达得非常清楚:“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同影)长短之制也。
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
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6.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秦汉时期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瑰宝,它不仅涵盖了广泛的领域,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发明和创新。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东汉时期。
通过使用纤维素质的植物纤维,如桑树皮、麻和黄麻,中国人成功地开创了制造纸张的方法。
这一发明对于传播知识、促进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这项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航海和导航的方式,并对世界贸易和探险产生了重要影响。
指南针的原理是利用磁性物质指向地磁场的方向,帮助航海者确定方位,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项伟大创举,对军事、烟花和炼金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在公元9世纪的唐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火药的制造方法。
火药的组成成分包括硝石、炭和硫,通过混合并点燃这些成分,可以产生爆炸效果。
火药的发明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古代对外防御和军事扩张。
四、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又一伟大发明,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开始出现。
通过使用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木刻印刷等技术,中国人成功地开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印刷方法。
这项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籍、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为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观念和仪器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象和制作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和浑仪,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天文理论,如天圆地方说和三纲五常说等,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发明犁、耕田机械、种植和灌溉技术等,中国古代农民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
常识判断五:中国古代科技史

常识判断五:中国古代科技史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便于书写的纤维纸一一“蔡侯纸”印刷术:隋唐:有雕版印刷,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突火枪”。
指南针:战国:出现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北宋:应用于航海。
二、中医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
西汉:《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最早记载“针灸”。
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针灸”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东汉:华佗“外科鼻祖”,“麻沸散”,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唐朝:孙思邈“药王”,《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唐朝:《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儿科专著,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医”。
2018年11月17日,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确立每年的10月11日为“世界中医药日”。
三、数学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介绍了勾股定理。
公基常识之中国古代科技常识盘点

中国古代科技常识盘点四大发明(一)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干扰选项:西汉、发明造纸术(二)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干扰选项:唐朝与北宋相混淆、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相混淆(三)指南针前身:战国——司南应用:北宋——指南针——航海——对近代的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最大干扰选项:南宋(四)火药源于:炼丹术应用:唐朝——用于军事;南宋——突火枪;元明——火铳干扰选项:唐朝突火枪;南宋用于军事天文1、商代的历法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历法。
2、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3、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东汉:张衡,对月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解释。
5、唐朝:僧一行,做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实测。
历法1、西汉:《太初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2、唐朝:僧一行《大衍历》标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3、北宋:沈括,“十二气历”,有利于安排农事。
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李约瑟称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4、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5、清朝:康熙仿制西方天文仪器,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
地理1、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但是这不是四大发明之一。
2、西晋: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制作了《禹贡地域图》。
2、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3、明朝:《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
数学成就1、《周髀算经》,早于《九章算术》。
既是一本天文学著作,又是一本数学著作,在里面介绍了勾股定理。
2、《九章算术》,成书年代:东汉。
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做注本。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九九乘法表”4、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宋人,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古代科技史知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古代科技史知识总结1. 《尚书》——最早的日食记录。
2. 商代甲骨文已记载日食、月食,并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 战国,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后世尊称“脉学之宗”。
4. 战国,发明“司南”,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5. 汉代,《汉书·五行志》——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 汉武帝时期,《太初历》——第一部完整的历书。
7. 西汉,《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8. 东西汉时期,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9. 东汉末,“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10. 东汉末,“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
11.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
12. 南北朝,祖冲之编制大明历,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13. 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14. 隋唐,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 隋唐,僧一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子午线长度,创黄道游仪。
16.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17. 唐高宗时期,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订和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18.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书。
19. 南宋,世界最早的管型火器“突火枪”。
20. 元,郭守敬,《授时历》。
21.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22.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23.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4. 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对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理论进行探索。
考试特点:识记性考察,往往考察人物+发明,人物+作品,作品+历史价值的对应,如果考的更有难度的话,就涉及到人物+朝代+作品/发明的对应,这也是事业单位考试涉及过的考法,所以大家平时在积累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例: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毕昇发明了造纸术B.《黄帝内径》是我国现存最早医书C.《齐民要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三国时期,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从这道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出A选项考察的是人物+发明,毕昇所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A 项错误;B选项考察的是作品+历史价值,最早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B选项正确;C选项考察作品+历史价值,《齐民要术》是农书,不属于工艺作品,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选项错误;D选项考察人物+朝代+发明,南北时期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D选项错误。
初中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科技是世界科技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涵盖了众多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科技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
1.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汉代,蔡伦发明了制作纸张的技术,使得纸张的制作和使用大大普及。
之后,纸张逐渐取代竹简、丝绸等材料,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 指南针指南针是古代中国航海技术的重要基石。
早在宋代,中国已经使用了磁石制作的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航海历史,使得航海成为可能,并对海洋贸易和地理探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又一伟大发明。
火药最初被应用于制作炸药,但在唐代时已经开始用于火器。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对军事战争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火器、炮台等武器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4. 造船技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也值得一提。
随着航海和贸易的发展,中国人开始研究制作更大、更稳固的船只。
宋代的“孔子船”是一艘长达76米的巨型木船,颇具代表性。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进步为航海和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 水利工程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同样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
苏秦的合理灌溉制度、赵武灌溉工程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这些工程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增加了农业产量,为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南朝时期的人文学者刘孝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了木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印刷速度和质量,加速了知识的传承和普及。
7. 数学与天文古代中国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也有不俗的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了很多数学理论和方法,如汉代的《九章算术》,唐代的“精进法”等,为古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科技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科技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历史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历史之一,也是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科技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造纸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105年,汉朝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用麻和葛等植物纤维制成纸张。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和传播知识的效率,对于古代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
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最早的磁铁指南针,它基于磁性所显示的指南针方向,使得航海活动更加准确和安全。
这一发明对于中国古代航海和地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火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突破。
相传,东汉时期,中国人民发明了火药,最初用于医药和祭祀活动。
随后,火药在军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另一项重要科技成就。
南宋时期,印刷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用活字印刷术大量印刷了许多经典著作和文化作品。
这一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五、造船技术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也是举世闻名的。
从古代木船到唐宋时期的大型海船,中国人民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这为海洋贸易和航海探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国古代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农业科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陶瓷农耕工具的发明、水利工程的建设、棉花和丝绸的种植与加工等,都为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七、纺织业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发展也卓有成就。
丝织品的生产和销售推动了城市和贸易的繁荣,培养了许多巧妙的纺织技术。
丝绸、棉花、麻织品等成为中国古代特色的出口产品,丰富了国家的财富和文化。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历史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科技成就。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农业科技和纺织业等,都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常识部分的科技常识逐渐成为考试的一大热点。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梳理科技常识中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相关知识点。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 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 365 又 1/4 天,采用 19 年 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 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 2500 颗。
他在 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 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 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P.S.高频考点:1、2、5、8、9、10、11、18 。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知识点集锦,供大家参考借鉴!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