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2. 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3.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4.汉语中“父母”“婆媳”“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语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主仆”不能说成“仆主”,“父母”也不能说成是“母父”。

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B.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鹤岗一中2018级高三第一次历史月考历史试题1、王家范先生说,我之所以不满意以“专制”一词说死中国帝制,因为这种来自西方的成见,每每看不清中国两千年帝制实依赖于发达的行政官僚制度。

王先生旨在强调()A。

丞相制度有效制约了皇权B。

中国的帝制并非专制制度C.历史研究应考虑地域差异D。

官僚政治具有积极的作用2、下表是不同史籍中有关秦汉时期官员推选的记述。

这表明当时( )记述出处任法(废)官者为吏,赀二甲。

《秦律杂抄》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张家山汉墓竹简》山阳侯张当居……坐为太常择博士弟子故不以实,完为城旦。

《汉书》A.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B。

法律禁止官员“任人唯亲”C。

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D.国家注重所选官吏的质量3、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

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

门下省名存实亡,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宰相专权趋势出现B.三省六部制被废除C。

专制皇权有所削弱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4、唐朝的十五位监察御史,“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

岁终议殿最”。

其余十二人负责巡按州县,监察州县官吏。

这反映出唐朝()A。

重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B.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C。

对六部的监察是重点D。

有效实现了吏治的清明5、在明代,内阁大学士辅佐皇帝裁决政务的重要方式是“献可替否”。

大学士就皇帝的咨询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获得认可称“献可”;大学士就皇帝准备采取的措施提出不同的意见,上谏制止或予以封驳称“替否"。

“献可替否”表明明代()A.中枢机构决策具有民主性B.君主专制有所弱化C.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D。

文官集团备受信任6、《康熙起居注》是记载康熙帝亲政后勤于政事,御门听政的起居注.康熙帝也曾感叹自己事必躬亲,承受着强大的工作压力,没人能够“更换休息"。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2. 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3.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4.汉语中“父母”“婆媳”“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语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主仆”不能说成“仆主”,“父母”也不能说成是“母父”。

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B.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1、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C、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D、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2、孟子曾对齐宣王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诉)于王。

”孟子的主张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政在得民D、以礼治国3、《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公正至上B、以民为本C、“兼爱”“非攻”D、以德治国*4、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B、“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5、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彼此存在继承关系B、皆在神化君权C、儒家遵循“天命观”D、都属于唯心主义6、《汉书》记载,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策问时说:“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之变,而伤败乃至。

”由此可见,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是()A、君主要进行变革B、君主要实行仁政C、君主要知道自省D、君主要重视灾异*7、“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

配套K12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配套K12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小题,满分60分)1.“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

”此材料旨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B.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C.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2.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A.职位世袭的权力 B.建立武装的权力C.设置官员的权力D.行政管理的权力3. 《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 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理B. 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C.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理黄河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4.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表明当时()A.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B.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C.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D.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5.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了农民,被监察官(御史)柳范弹劾。

李世民责备亲王府秘书长(长史)权万纪,责怪他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

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

”李世民大怒回宫,后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柳范嘉勉。

这反映出()A.唐代监察机制完备B. 唐代谏议制度形成C.君主个人素养影响集权体制的效果D.三省六部制下君主权力被有限制约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指”,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高中试卷}黑龙江省上学期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黑龙江省上学期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黑龙江省2021年上学期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1——20:DDABC BBDAB BBABB DCDAC21——40:DBCCC DBBDA CDBCB CBDDD41.【答案】(14分)(1)特点:进行对口监察,相对独立;轻证据,威慑力强;机构众多,依靠皇权。

影响:有利于肃清吏治,巩固统治;但容易导致监督权畸形壮大,影响行政。

(8分)(2)说明:政治体制差异,中国是君主专制,而美国则是民主代议制;经济科技差异,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而美国则进入工业文明;民众文化差异,古代中国民众文化素质低,而美国民众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

(6分)42.【答案】(14分)(1)背景: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人事制度建设及党和政府的重视。

特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相适应;重视继承与创新、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坚持公平竞争、民主法治的原则;指导思想明确,改革层层深入,有计划,有步骤。

(10分)(3)影响:初步建立了一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初步创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

(4分)43.【答案】(12分)(1)原因:科举考试的定期举行;全国工商业的发展兴盛;各地与北京之间经济文化往来的频繁;北京作为都城的特殊地位。

性质变化:由服务举子、解决举子食宿问题的自发组织变为服务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组织。

(6分)(2)趋势:整体上呈增长趋势。

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建立起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的促使,民众对于民主的热情空前高涨;政府提倡发展工商业;一战期间民族工商业获得大发展,从事工商业者大量增加。

(4分)(3)对待:挖掘其历史内涵;发扬有益经验对其进行保护;妥善保护文物古迹。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现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3、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

这一做法()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4、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

”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 )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6、“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2.“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 )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3.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 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4.“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5.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

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7.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一、单选题(每题 1.5分,共40小题,满分60分)
1.“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
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
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

”此材料旨在说明 ( )
A.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B.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
C.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
2.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
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 )
A.职位世袭的权力 B.建立武装的权力
C.设置官员的权力
D.行政管理的权力
3. 《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
道在于()A. 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理 B. 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C.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理黄河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4.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表明当时()A.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 B.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
C.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
D.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5.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了农民,被监察官(御史)柳范弹劾。

李世民责备亲王府秘
书长(长史)权万纪,责怪他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

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
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

”李世民大怒回宫,后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柳范嘉勉。

这反映出
()
A.唐代监察机制完备
B. 唐代谏议制度形成
C.君主个人素养影响集权体制的效果
D.三省六部制下君主权力被有限制约
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指”,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