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精品PPT课件

知识拓展
• 1、草履虫、变形虫属原生动物,鼓藻、船 形硅藻属藻类植物。
• 2、这几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 都是一个细胞构成,构造简单,身体微小,
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
喇叭虫 体型如喇叭,呈各种颜色,全身披着 均匀的纤毛。生活在水沟、稻田等。 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身体一分为二;
一是结合生殖。
眼虫---生活在水沟、或缓流中,身体呈长 梭形或圆柱形。前端有一个凹口,伸出一 根鞭毛。他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自从列文虎克用 自制的显微镜发现 了微生物,科学家 通过观察发现自然 界生活着许许多多 的微生物。我们见 到过它们吗?在什 么情况下见到过? 让我们在显微镜观 察微生物。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到微生物。用滴管 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 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我们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了吗? 我们在水中发现了什么微生物呢?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吗?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水中的
1.
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微生物 也是细胞
2. 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构成的吗
这些“小 虫子”吃 什么呢? 它们是
3. 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怎样繁殖
4. 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其它的藻类生物
变形虫 生活在淡水或土壤中,体长大约1毫米, 身体也只有一个细胞。它是能变形的。
繁殖方式是一变二、二变四。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
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识别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生物,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懂得微生物对这个地球的作用是不可以被忽视的。
同时进一步学习制作临时载玻片,学习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学生对于微生物应该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缺少亲身体验。
通过本课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展了观察能力,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
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通过典型微生物的观察了解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使学生初步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
用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对照课件提供的资料识别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初步意识到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形成用特定的工具观察微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观察、识别水中的微生物;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有较多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记录单等。
教师演示器材:显微镜、有较多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1.简介水的来历。
师:这是从池塘里取来的水,大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2.用肉眼观察,并汇报交流。
3.猜测水中可能还存在什么。
引出微生物定义(介绍列文虎克)。
Ppt24.如果我们手中的水里也存在这样的微生物,我们怎么去发现它,用什么方式,大家讨论一下。
Ppt3学生提问题,谈想法。
二、初步观察水中微生物1.制作临时装片。
ppt42.学生尝试观察水中微生物,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用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记录下来。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通过典型微生物的观察了解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
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的特征。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渗透实证意识。
【教学重难点】观察、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有较多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等。
教师演示器材:显微镜、有较多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课件、资料卡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的方法和步骤。
二、活动引入1、简介水的来历,讨论一杯池塘里的水中可能会有什么?2、用肉眼观察,看不清楚使用显微镜帮助我们观察。
3、这节课我们要继续使用显微镜来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三、初步观察水中微生物1、演示制作生物装片,学生观察制作细节,注意怎样控制微生物的游动速度2、学生分小组制作生物装片,3、尝试观察水中微生物,交流汇报4、小结四、观察、识别水中微生物1、方法指导2、布置观察任务(PPT)(1)每人观察一种动的或不动的“微生物”。
(2)关注它的形状、行为、颜色、运动方式等。
(3)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作业本上。
(4)记录后,阅读资料卡进行比对、识别。
3、学生分组观察,老师巡回指导4、交流汇报(1)交流已知名微生物(2)交流不知名微生物5、讨论这些水中的微生物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
6、小结这些水中的微生物也有生命,具备生物的一般特征,因此也是生物。
五、拓展延伸播放显微镜下拍摄的水中微生物的录像或者教师用投影补充介绍各种水中的微生物。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伪足
任何地方都能突起,
这些突起我们叫做
伪足。伪足的方向 也代表了它运动的 方向。
——变形虫
变形虫的食
物:单细胞藻 类、细菌、小 原生动物、真 菌、有机物碎 片等
——变形虫的裂变
它的繁殖方式
是由一变二,二
变四……环境恶
劣时,也能形成 胞壳,进行休眠。
变形虫的特征
1、变形虫是能变形的, 突起变成伪足;
微生物是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 总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菌、真菌及一些小型的 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自从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科 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 人们已发现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
取一些池塘、溪 沟或鱼缸里的水, 可以采集到微生 物。
草履虫身体表
面有许多能摆动
的纤毛。草履虫 只有一个细胞, 但是这 一个细 胞却能完成消化、 呼吸、 排泄、 繁殖等所有的生 命活动。
——草履虫
草履虫用纤毛感
觉周围环境,像 划桨一样划动纤 毛自由 运动。草 履虫的食物是细 菌扣单细胞藻类。 它通过细胞口将 食物吸入体内, 不能消化的食物 残渣由胞肛排出 体外。
——制作标本
盖上盖玻片
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 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注Leabharlann 意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 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 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 片。 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 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衣 藻 草履虫 酵母菌 眼 虫 变形虫
钟虫 草履虫 弹跳虫 漫游虫
生物的特征:
①生活需要营养;√ ②能进行呼吸;√ √ ③能排出体内废物; √ ④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长和繁殖;√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发现微生物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也可以在放置了几天的学生水杯中取出一滴水,有助于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轻轻盖上盖玻片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课题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课时
一课时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
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移动装片,搜装片上的生物
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除了水中有微生物,还有哪些地方有微生物?
2)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3)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拓展延伸:小资料:什么是微生物?顾名思义,微生物是与常见的大生物(人类、动物、植物)相对而言的微小的生物。如细菌、霉菌、病毒等,它们微小的人用肉眼直接观察难见其踪影,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将其放大成百倍上千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见其真面目。微生物虽小,却具有适应性强,吸收营养快,繁殖快和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有的细菌只要条件适宜,可以20分钟繁殖一代。上到85000米以内,下到1000-2000米的土层和110000米的海底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每毫升海水中有870-1200万个细菌,人或动物的一克粪便中就有细菌可达1000亿个。对微生物来说,天涯海角都是它们的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第7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板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单选题1.实验中,我们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是()A. 鱼缸、池塘的水中B. 盐水中C. 碘酒中2.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都是由( )细胞组成。
A. 一个B. 多个C. 无数个3.衣藻、草履虫是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鞭毛和纤毛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类繁多B. 生长繁殖慢C. 分布广泛5.下列在自然界里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 )。
A. 蚜虫B. 变形虫C. 苍蝇6.下列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生物,其中草履虫是()A. B. C.二、填空题7.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________从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8.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________大量繁殖的结果。
9.我们还可以利用________培养微小生物。
10.我知道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________是生命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排泄、发育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它进行的。
1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纸币的使用频率越高,纸币上的细菌数量越多。
某科技活动小组从银行、商店、农贸市场及医院收费处随机采集6种面值的纸币样品各30张,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各种纸币,对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得如下表的数据。
(1)应选择的观察工具是________(2)由数据可推理________面值纸币的使用频率较高。
(3)在使用表中数据推出上述结论的过程中,为使结论更为可靠,应比较各面值纸币的________(填“细菌总数"“每张的细菌数”或“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
三、判断题13.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细菌。
14.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喇叭虫 体型如喇叭,呈各种颜色,全身披着 均匀的纤毛。生活在水沟、稻田等。 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身体一分为二; 一是结合生殖。
眼虫---生活在水沟、或缓流中,身体呈长 梭形或圆柱形。前端有一个凹口,伸出一 根鞭毛。他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常使水变绿。
伸缩泡 眼点
鞭毛 表膜
细胞核
团藻---它们大约以1000-3000个相似 的细胞组成球形群体的方式生存着。 每一个细胞上都有两根鞭毛。
自从列文虎克用 自制的显微镜发现 了微生物,科学家 通过观察发现自然 界生活着许许多多 的微生物。我们见 到过它们吗?在什 么情况下见到过? 让我们在显微镜观 察微生物。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到微生物。用滴管 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 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它们是 怎样繁殖 的呢?
水中常见的生物
草履虫
生活在不流动的水中, 外形像一只草鞋,身 体表面有许多能摆动 的纤毛。它只有一个 细胞,却能完成消化、 呼吸、排泄、繁殖等 所有生命活动。
它们具有生物的特征吗? 把观察到的画在右边的方框内。
变形虫 生活在淡水或土壤中,体长大约1毫米, 身体也只有一个细胞。它是能变形的。 繁殖方式是一变二、二变四。
课堂小结
•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 物。 •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 适应周围的环境。 •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 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 殖。 • 5、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 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 体。
干草培植微生物的时间
• 如果池水中本来就含有草履虫, 那么大约10-14天后干草培养液中 就会出现大量同类生物。其他许多 单细胞生物都密布在水面之下或者 干草之间。过1-- 2周微生物就可以 大量繁殖出来。
友情提示
• 如果微生物运 动迅速,不便于观 察,我们可以先在 载玻片上放少量脱 脂棉纤维,再在上 面滴一滴池塘水, 盖上盖玻片。也可 以用吸水纸在盖玻 片的周围吸走多余 的水分,控制微生 物的运动。
我们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了吗? 我们在水中发现了什么微生物呢?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拓展• 1、草履虫、变形虫属原生动物,鼓藻、船 形硅藻属藻类植物。 • 2、这几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 都是一个细胞构成,构造简单,身体微小, 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吗?
•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 • • • 1. 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 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 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
5. 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 6. 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吗?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
水中的 微生物 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也是细胞 构成的吗 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这些“小 虫子”吃 什么呢?
2.
3. 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 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 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 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